- 年份
- 2024(7699)
- 2023(11284)
- 2022(10044)
- 2021(9533)
- 2020(7938)
- 2019(18602)
- 2018(18478)
- 2017(35971)
- 2016(19510)
- 2015(21713)
- 2014(22077)
- 2013(21840)
- 2012(19672)
- 2011(17641)
- 2010(17430)
- 2009(15794)
- 2008(15340)
- 2007(13224)
- 2006(11422)
- 2005(9902)
- 学科
- 济(73901)
- 经济(73821)
- 管理(55218)
- 业(52701)
- 企(45006)
- 企业(45006)
- 方法(37574)
- 数学(32622)
- 数学方法(32188)
- 财(18554)
- 农(18153)
- 学(17579)
- 中国(17563)
- 业经(16370)
- 制(15005)
- 地方(14632)
- 银(13642)
- 银行(13602)
- 理论(13547)
- 和(12690)
- 行(12671)
- 务(12621)
- 财务(12555)
- 财务管理(12531)
- 贸(12377)
- 贸易(12369)
- 技术(12336)
- 农业(12236)
- 企业财务(11901)
- 易(11873)
- 机构
- 大学(274502)
- 学院(272661)
- 管理(111004)
- 济(101361)
- 经济(98960)
- 理学(96983)
- 理学院(95914)
- 管理学(94122)
- 管理学院(93650)
- 研究(87916)
- 中国(65206)
- 京(58532)
- 科学(57643)
- 财(46068)
- 农(44866)
- 所(43996)
- 业大(43467)
- 研究所(40657)
- 中心(39993)
- 江(38128)
- 财经(37853)
- 北京(36729)
- 范(35916)
- 师范(35529)
- 农业(35480)
- 经(34506)
- 院(32368)
- 州(31902)
- 技术(29331)
- 经济学(29267)
- 基金
- 项目(194443)
- 科学(151644)
- 基金(140033)
- 研究(139321)
- 家(122554)
- 国家(121554)
- 科学基金(104364)
- 社会(85328)
- 社会科(80829)
- 社会科学(80806)
- 省(76827)
- 基金项目(75368)
- 自然(70245)
- 自然科(68618)
- 自然科学(68598)
- 自然科学基金(67331)
- 划(64787)
- 教育(64184)
- 资助(58274)
- 编号(56489)
- 成果(45005)
- 重点(43141)
- 部(42195)
- 创(40242)
- 发(40226)
- 课题(38801)
- 科研(37736)
- 创新(37469)
- 大学(36213)
- 计划(36118)
- 期刊
- 济(104937)
- 经济(104937)
- 研究(76954)
- 中国(46564)
- 学报(46034)
- 科学(41514)
- 管理(39743)
- 农(39361)
- 大学(34379)
- 财(34235)
- 学学(32392)
- 教育(30059)
- 农业(27617)
- 技术(24464)
- 融(23955)
- 金融(23955)
- 财经(17673)
- 业经(17634)
- 经济研究(16441)
- 图书(14913)
- 经(14848)
- 科技(14544)
- 理论(14119)
- 业(14094)
- 问题(13503)
- 实践(13251)
- 践(13251)
- 技术经济(13098)
- 版(12845)
- 资源(12313)
共检索到381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运迎霞 于洋
本文基于舒适性的角度,从行为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等方面入手,探讨在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中如何在微观尺度下满足步行者舒适的要求,从细微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要从街道空间、街道界面、微气候以及休憩设施等方面进行理论的探索,从而提出具体的设计评价标准。
关键词:
舒适性 商业步行街 微观尺度 评价标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蒲金涌 姚小英
气候舒适性是人居环境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甘肃省31个城市1971年—2008年日照时数、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的月平均值,对城市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及由此3指数组成的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及陇东地区的城市,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为1个月,极冷时间为3个月;甘南高原的城市全年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极冷月份为5月~6月;陇东南南部城市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北部有2个月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感觉极冷的时间为3月~4月。气候舒适度计算结果显示,除甘南高原外,甘肃省各主要城市候舒适度都比较高,大部分城市最舒适居住时间都在5个月以上,其中舒适度较高的城市为陇东南南部的武...
关键词:
甘肃 主要城市 人居 气候舒适度 评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温婷 蔡建明 杨振山 宋涛
城市发展中所关注的研究内容随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时代而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舒适性的研究已经有长达70年的历史,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甚少,并且对国外城市舒适性相关研究缺乏全面的认识。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外研究中关于城市舒适性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及其与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国外城市舒适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研究趋势展望,进而提出,从城市发展前瞻性的视角出发,有必要在中国深入开展城市舒适性研究,并对如何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中借鉴城市舒适性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城市舒适性 城市发展 研究进展 研究启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马佳 李培松 范智声 阮莹 李飞飞 苏强
基于舒适状态下人体角度范围的测量和驾驶姿势的研究,通过蒙特卡洛法模拟驾驶角度在舒适范围的随机组合,计算了符合中国人群的舒适状态下H点区域。并且通过在PASSAT车上的假人和真人测量实验,比较了真人测量和假人测量的差异。最后将两种实验测量到的H点区域与理论上基于舒适性研究的H点区域进行了对比,给出了汽车H点和座椅行程设计的量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嘉杰 刘涛 曹广忠
进入城镇化中后期阶段,人口迁移动力愈加多元化,舒适性驱动型人口迁移现象逐渐增多并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论文全面梳理国内外关于舒适性迁移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人口迁移动力的转变及其与城乡发展的互动关系。舒适性的概念内涵强调地方特有性,不同地方具有各自独特的舒适性特征,城市和乡村的舒适性特征差异显著,舒适性可分为自然环境舒适性、服务环境舒适性和社会文化舒适性。实证研究基于均衡模型探讨了舒适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发现了不同类别舒适性的不同影响作用,但对于影响机制、异质性等问题的研究较为薄弱。舒适性迁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口迁移模式深刻影响了城乡发展转型过程,城市舒适性驱动的人才迁移对于城市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乡村舒适性驱动的城市中产阶层迁移引发了乡村绅士化现象。最后,讨论了舒适性迁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方向及其对中国城乡发展转型的启示。论文有助于拓展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的学术视角,更好地关注和解释人口迁移特征的未来变化及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平 林兰华
J50拖拉机是林区木材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机械,但该机的剧烈振动直接影响操作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也影响到该机的使用寿命。本文首先论述了近几年来我国对J50拖拉机的振动和乘坐舒适性评价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其次,对今后J50拖拉机的振动和乘坐舒适性评价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1)该机振动的研究可以简化成4个自由度系统的力学模型;(2)可使用电子计算机对该机减振进行研究,对整机进行模态参数识别;(3)研究拖拉机的主要振源,即发动机,对它采取减振措施,利用优化设计方法选择减振器参数;(4)对于驾驶室也可以采取减振措施和研制适合林区工作环境特点的减振座椅。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将会大大降低该机的振动。
关键词:
拖拉机,振动,乘坐舒适性,模态分析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培松 马佳 杨海霞 苏强
汽车座椅舒适性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由于复杂性和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汽车座椅舒适度评价成为座椅制造企业和整车企业的一个技术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座椅舒适度评价模型,应用8个座椅压力分布参数和2个人体参数等对座椅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实例分析显示:与普通BP网络模型对比,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关键词:
汽车座椅 舒适性 模糊神经网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广胜 李广鹏 于海鹏 陈文帅
应用粗糙集模糊评价法对10种常见木质建材的"舒适性"属性进行指标约简和评价。首先初选出影响木质材料"舒适性"的14个因素指标;其次针对所选因素构建粗糙集模型,将因素集约简至5个指标;然后确定各种材料在各因素的隶属函数及隶属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各材料的舒适性排序;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雷达图分析和分组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为人们合理选择和利用木质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木质材料 舒适性 粗糙集理论 模糊评价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郭伏 刘莉 吕伟 韦清毅
选取国家推荐座椅尺寸和某类客车的实际座椅尺寸作参数,选择40名健康被试进行2小时的不舒适性测量,通过表面肌电、表面压力、动作捕捉和主观问卷等方法,测量不同容膝空间对人体不舒适性的影响。多种测量手段所得结论基本一致,不同的容膝空间对人体的不舒适性有显著影响。实验前后,人体主观不舒适性和客观肌电指标均表明人体不舒适性上升,且容膝空间越小,实验后人体不舒适性越强。本研究成果能为座椅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明远 宋姗姗
利用2003—2019年的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城乡两部门模型和城市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舒适性的提升对城乡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缩小作用,且这一结果在调整指标赋权方法、城市消费差距计算方法以及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在作用机制方面,城市舒适性主要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来实现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且城市舒适性对房价、居民收入水平和集聚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城市舒适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方面,出行舒适性可能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最主要推动力,且出行舒适性同样通过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上述结论为地方政府在进行公共支出中重视对城市舒适性的提升,进而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静霞 何金廖 黄贤金
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构建城市舒适性视角下的人才流动区位偏好影响因素的多层次分析模型,并采用履历分析、多指标综合分析以及多元回归等方法,探究我国"青年千人计划"引进的青千学者流动的空间偏好以及与城市舒适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全国城市舒适性水平差异显著,东部发达地区、直辖市和省会等高行政等级的城市舒适性水平较高,舒适性结构差异较大;(2)我国青千学者的就业主要集聚在东部一线城市以及少数中西部核心城市,就业单位的等级层次较高;(3)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国际学校数量、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及居民素质、单位等级、是否母校等指标是影响青千学者区位偏好的关键要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康杰 李娜
通过利用2000~2019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舒适性对中国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舒适性与城市创业活跃度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且多数城市仍位于拐点左侧;环境舒适性对城市创业活跃度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相较东部地区,环境舒适性对创业活跃度的正向效应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更为显著;东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气候舒适性对创业活跃度均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生态舒适性对创业活跃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污染舒适性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创业活跃度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污染加重不利创业;环境舒适性通过创新、城镇化中介能正向影响创业活跃度,高技能人才中介不显著但对创业活跃度有正向作用。建议规避气候舒适负效应,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开展污染治理,同时提升创新水平、城镇化水平、吸引高技能人才,有效激发城市创业活力。
关键词:
环境舒适性 创业活跃度 创业活力 倒U型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乐为 耿子文 郭本海 尹洪娟
作为影响顾客入住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酒店视觉舒适感会通过情绪反应得以映射。本文从情绪视角出发,设计了多个酒店房间模型,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索了灯光照度、墙壁色调、装修风格等因素如何影响视觉舒适性。实验结果显示:灯光照度、墙壁色调、装修风格都对视觉舒适性产生显著影响,而且灯光照度与墙壁色调、装修风格的交互影响作用显著。
关键词:
视觉舒适性 影响因素 眼动追踪 情绪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浩楠 刘晓冉 孙佳 王颖 廖代强 周杰
为探索湿地公园对局地气候舒适性的影响,利用WRF数值模式,对重庆市梁平区待建湿地公园的位置与面积规划进行敏感性试验。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和实际项目需求,设计了不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占地分别达10 km2、15 km2和20 km2等面积敏感性试验,以及湿地公园位于保护区西南部、东北部和分为南北两部分等建设位置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案下垫面修改前后模拟结果的2 m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并计算热气候指标,认为湿地公园建设面积约15 km2、且将湿地分为两部分但东北部面积较大时,对当地的局地气候舒适性有较好改善。对风场的分析表明,这可能是因该规划方案能产生新的风道所致,因此也说明湿地公园的规划应当将局地风环境状况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湿地 规划 气候舒适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科 雷恺祺 温翔麟
城市中青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通过提升舒适性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力,青年群体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反哺城市发展。基于城市与青年群体“正向互构”关系,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探究城市舒适性状况对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发现:城市舒适性是激发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城市公共服务舒适性和城市社会氛围舒适性都能有效提升青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进而激发青年群体的城市认同,积极参与并投身城市志愿服务。
关键词:
青年 城市舒适性 志愿服务 生活满意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