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14)
- 2023(21707)
- 2022(18046)
- 2021(16806)
- 2020(13999)
- 2019(32356)
- 2018(32352)
- 2017(62149)
- 2016(34027)
- 2015(38548)
- 2014(38796)
- 2013(38069)
- 2012(34773)
- 2011(31284)
- 2010(31455)
- 2009(29228)
- 2008(28868)
- 2007(26054)
- 2006(22764)
- 2005(20369)
- 学科
- 济(136699)
- 经济(136528)
- 管理(103400)
- 业(98377)
- 企(83047)
- 企业(83047)
- 方法(63111)
- 数学(54736)
- 数学方法(53874)
- 农(37428)
- 财(37333)
- 中国(37121)
- 业经(33395)
- 制(30575)
- 学(28721)
- 地方(26324)
- 农业(24805)
- 银(24306)
- 银行(24244)
- 技术(24086)
- 贸(24066)
- 贸易(24050)
- 理论(24011)
- 务(23635)
- 财务(23533)
- 财务管理(23478)
- 易(23269)
- 行(22916)
- 企业财务(22221)
- 融(21307)
- 机构
- 大学(486899)
- 学院(485885)
- 济(191263)
- 管理(190346)
- 经济(186935)
- 理学(164418)
- 理学院(162579)
- 管理学(159372)
- 管理学院(158480)
- 研究(158463)
- 中国(120753)
- 京(103714)
- 科学(99082)
- 财(90772)
- 所(79523)
- 农(79336)
- 中心(73244)
- 江(73052)
- 业大(72740)
- 研究所(72269)
- 财经(71987)
- 北京(65361)
- 经(65191)
- 范(63875)
- 师范(63239)
- 农业(62172)
- 州(58946)
- 经济学(57819)
- 院(57603)
- 财经大学(53375)
- 基金
- 项目(327629)
- 科学(257323)
- 研究(238630)
- 基金(236411)
- 家(205839)
- 国家(204128)
- 科学基金(175781)
- 社会(149465)
- 社会科(141635)
- 社会科学(141597)
- 省(129277)
- 基金项目(124611)
- 自然(114640)
- 自然科(111982)
- 自然科学(111955)
- 教育(111418)
- 自然科学基金(109922)
- 划(108345)
- 编号(98161)
- 资助(97795)
- 成果(80040)
- 重点(73388)
- 部(71685)
- 创(69583)
- 发(69028)
- 课题(68001)
- 创新(64640)
- 科研(62580)
- 教育部(61540)
- 大学(61309)
- 期刊
- 济(208478)
- 经济(208478)
- 研究(140535)
- 中国(95489)
- 学报(77362)
- 农(71884)
- 财(71640)
- 管理(71016)
- 科学(70171)
- 大学(59043)
- 教育(57153)
- 学学(55306)
- 农业(48583)
- 技术(44860)
- 融(44589)
- 金融(44589)
- 财经(35167)
- 业经(34890)
- 经济研究(33202)
- 经(30025)
- 问题(27231)
- 业(26195)
- 图书(25566)
- 技术经济(24141)
- 版(23596)
- 统计(23364)
- 科技(23308)
- 理论(22898)
- 商业(21886)
- 策(21767)
共检索到712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思慧 李文 俞荣建 梅蕾
数字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基于轨迹的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两者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机制,并追踪其转型过程的进化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赋能机制有管控赋能、解析赋能和级联赋能;商业模式创新机制主要有创收型商业模式和编排型商业模式;两者协同驱动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有产业耦合驱动、自主创新驱动、能力连接驱动和管控辅助驱动4条路径;其中,产业耦合驱动、自主创新驱动是最保守的路径,解析赋能、级联赋能、创收型商业模式和编排型商业模式均是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条件,管控赋能是边缘条件。研究结果揭示了数字赋能和商业模式创新对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的轨迹,揭示其暗藏在背后的规律,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文 许辉 梅蕾
面对经济规则变化和产业结构变革,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然而,鲜有文献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间的多重互动关系进行实践性探索。文章以15家智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6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如何协同联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发现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存在三条等效路径:市场主导型、网络借力型和开源节流型。其中,业务流程作为核心条件存在,通过与不同水平的其他要素匹配,大大提高了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立杰 徐美琪 冯奕程 张珂 刘鹏
基于TOE框架,运用fsQCA方法剖析了168家样本企业数据,探讨了技术、组织及环境条件对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效应,并经由典型案例探究了数字化情境下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引致在位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2)存在的4条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中,市场环境拉动型和动态能力推动型会引致渐进性商业模式创新,而技术支撑下的动态能力引领型和冗余资源助力下的数字技术驱动型则会引致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3)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会“多重并发”,并以“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在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多重驱动因素及复杂联动机制,而且为相关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借助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立杰 徐美琪 冯奕程 张珂 刘鹏
基于TOE框架,运用fsQCA方法剖析了168家样本企业数据,探讨了技术、组织及环境条件对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效应,并经由典型案例探究了数字化情境下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引致在位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2)存在的4条商业模式创新驱动路径中,市场环境拉动型和动态能力推动型会引致渐进性商业模式创新,而技术支撑下的动态能力引领型和冗余资源助力下的数字技术驱动型则会引致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3)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会“多重并发”,并以“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在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在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多重驱动因素及复杂联动机制,而且为相关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借助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正楚 潘为华 潘红玉 吴艳
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两个方面即制造过程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分别考察其对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整体层面和制造过程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短期内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制造企业创新效率,长期中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为负。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这一结果依然显著,并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交易成本在企业整体层面和制造过程层面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效率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商业模式层面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效率的关系中发挥遮掩效应。基于异质性研究发现,民营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要强于国有制造企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要强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企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制造过程 商业模式 创新效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刚 张君秋 叶宝升 陈一华
基于组织变革理论与知识基础观,引入知识管理与企业家导向变量,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制与情境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对商业模式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管理在数字化转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3)相比于低水平企业家导向,高水平企业家导向会强化数字化转型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弱化知识管理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朦朦 王文千
本文基于DiD模型分析,探讨商业模式与创新创业驱动下乡村经济数字化流通演化状况。选取2018-202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基于文献综述,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创业与乡村经济数字化流通在乡村产业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相应研究模型,还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涵盖基准回归结果、稳健性检验和机制检验,最后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商业模式与创新创业对乡村经济数字化流通演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俊南 卢昕昊
在《“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进行绿色创新,完成绿色转型是其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因此探究物流企业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变革实现绿色转型、驱动绿色创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顺丰速运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质性研究方法,从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出发,提炼出可持续商业模式驱动绿色创新绩效的6个主范畴,详细阐述各主范畴的核心子构念,并构建了驱动机制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制度合法性的压力与市场因素的影响形成可持续价值主张驱动绿色创新绩效;绿色组织认同与绿色供应链培育绿色服务化组织形式驱动绿色创新绩效;共享价值的理念与科技赋能的手段构建创新型盈利模式驱动绿色创新绩效。研究结论揭示了可持续商业模式驱动绿色创新绩效的过程黑箱,为相关研究议题提供了结构性理论假设,有助于更多企业通过可持续商业模式实践驱动绿色创新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洁 张雪梅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文章以格力电器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探索格力电器数字化转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格力电器数字化转型使得商业模式从平台模式,向社群模式,再到生态系统模式转变。而格力电器的动态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格力电器的数字化“感知能力—获取能力—重构能力”驱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本文在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的同时,剖析动态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作用,能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金朋 孙新波 钱雨
通过对制药行业的头部企业开展探索性案例研究,从资源与渠道两方面出发,基于不同场景归纳出三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从数字技术的视角分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键行为,总结出数字技术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机制;最后,借助NICE属性框架(即新颖性(N)、锁定性(I)、互补性(C)、效率性(E)所构成的属性框架)对制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归纳总结,以指导中国情境下的制药企业实现商业模式转型升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荆浩 尹薇
彩生活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实现了多边价值共创,同时创造了低成本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深圳市彩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彩生活)是一家集物业服务、楼宇智能、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综合型物业服务企业集团,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社区服务运营商,服务范围覆盖国内268个城市并延伸至
关键词:
商业模式 数字化转型 资源编排 彩生活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楠 蔡跃洲 马晔风
基于覆盖全国十余个省市的实地调查、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资料,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影响展开分析。多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有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主动作为,又有“招工难”倒逼的被动应对。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偏低,先进数字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数据要素潜力亟待开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初期成效主要体现在效率提升、成本管控、质量优化等方面。在数字化转型中,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技术支撑不足、投入回报不确定性高、人才短缺等难题与挑战。基于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判断,为案例研究结论提供了数据支撑。为此,应从完善公共服务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等方面,积极应对转型挑战,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凌士显 张晓玉
基于沪深交易所2009—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持续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人才吸引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促进企业持续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持续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易法敏 古飞婷
本文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逻辑理论,从中国农村电商和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的现实情境出发,探讨本地平台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制度逻辑转换,最终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本文通过对清远市寻乡记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展开研究,结合制度逻辑理论,建立起本地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度逻辑转换进而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首先,在制度逻辑视角下,数字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可视为多重制度逻辑环境下数字平台采取混合策略的结果,数字平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数字化方案向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参与者传导多样化制度逻辑,促进参与者的制度逻辑转换;其次,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参与者的集体行动推动农业场域逻辑产生多样化转换,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本文提出的本地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拓展了现有文献中商业模式研究类型,深化了商业模式创新与制度逻辑理论的交叉研究,也为中国情境下农业农村数字化之路提供了新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云乐鑫 徐海卿
文章以潍柴控股集团为研究对象,对以数字化转型为战略导向的大型制造业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资源编排动态演化机制进行研究,对过程中有关键影响的资源与能力进行识别,通过对资源与能力的不断分解与融合,获取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的资源编排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资源的运用,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的“获取—稳定—调动”,通过到转型进行阶段的“积累—丰富—协调”,最终在转型多元化阶段的“剥离—开拓—部署”,实现价值再造与价值逻辑的变革,完成商业模式创新。此类转型实现的商业模式创新同时满足了新颖性与效率性的要求,使得企业数字化转型附有现实意义的变革价值。本文为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践指导,同时对商业模式创新中的资源编排演化路径方面的研究给予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基于产业融合论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中国制造企业创新柔性与智能化转型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和环境动态性的中介调节效应
技术型初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战略柔性——基于创业调整行动的多案例分析
数字化背景下创业环境与区域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新兴区位要素、创业代群及政策支持作用机制的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消费者接受行为的等效路径研究
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和成效——基于1942个案例实证分析
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陕汽集团典型案例的分析
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机制与政策导向
破解数字化重构的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柔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