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66)
- 2023(19576)
- 2022(16375)
- 2021(15223)
- 2020(12898)
- 2019(29487)
- 2018(29213)
- 2017(56562)
- 2016(30328)
- 2015(34092)
- 2014(33336)
- 2013(33045)
- 2012(30152)
- 2011(26916)
- 2010(27316)
- 2009(25776)
- 2008(24748)
- 2007(22088)
- 2006(19534)
- 2005(17540)
- 学科
- 济(127494)
- 经济(127368)
- 业(107388)
- 管理(98616)
- 企(95726)
- 企业(95726)
- 方法(59725)
- 数学(49461)
- 数学方法(48706)
- 业经(36815)
- 农(36564)
- 财(36491)
- 中国(35799)
- 银(30269)
- 银行(30227)
- 融(29685)
- 金融(29681)
- 行(28893)
- 制(28278)
- 地方(26336)
- 务(26241)
- 财务(26158)
- 财务管理(26121)
- 农业(25805)
- 技术(25604)
- 企业财务(24783)
- 理论(24708)
- 学(21968)
- 贸(21744)
- 贸易(21722)
- 机构
- 学院(425526)
- 大学(422545)
- 管理(173439)
- 济(172613)
- 经济(168914)
- 理学(149165)
- 理学院(147619)
- 管理学(145080)
- 管理学院(144291)
- 研究(133810)
- 中国(110376)
- 京(89836)
- 财(81501)
- 科学(80459)
- 农(66396)
- 所(65416)
- 财经(65032)
- 江(64225)
- 中心(63311)
- 业大(60807)
- 经(59066)
- 研究所(59027)
- 北京(56750)
- 州(54022)
- 范(53010)
- 师范(52554)
- 经济学(52069)
- 农业(51812)
- 院(48837)
- 财经大学(48229)
- 基金
- 项目(283822)
- 科学(224809)
- 研究(210219)
- 基金(206378)
- 家(177733)
- 国家(176183)
- 科学基金(154129)
- 社会(133325)
- 社会科(126570)
- 社会科学(126536)
- 省(111952)
- 基金项目(108918)
- 自然(99704)
- 自然科(97481)
- 自然科学(97460)
- 教育(96797)
- 自然科学基金(95760)
- 划(92498)
- 编号(85884)
- 资助(85747)
- 成果(68384)
- 重点(62806)
- 部(62212)
- 创(62180)
- 发(60175)
- 课题(58738)
- 创新(57427)
- 国家社会(54699)
- 教育部(54080)
- 科研(53662)
- 期刊
- 济(190325)
- 经济(190325)
- 研究(126465)
- 中国(83846)
- 管理(68869)
- 财(65326)
- 农(60534)
- 学报(60365)
- 科学(57754)
- 融(51783)
- 金融(51783)
- 大学(47173)
- 教育(46866)
- 学学(44418)
- 技术(41772)
- 农业(41180)
- 业经(32838)
- 财经(32313)
- 经济研究(29871)
- 经(27666)
- 问题(24309)
- 业(24189)
- 技术经济(23780)
- 科技(20764)
- 统计(20561)
- 理论(20516)
- 图书(20462)
- 现代(20335)
- 商业(19935)
- 策(19656)
共检索到638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芳
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是当下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之一,两者的融合互动决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本研究基于协同共演模式构建模型、设计问卷,考察苏州高技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融合互动的现状,通过因子分析、结构化方程,验证苏州高技术企业两个创新互动中存在创新氛围不浓厚、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企业间竞合度低等问题,并从开放商业生态系统视角,提出营造创新氛围、创建动态创新系统、构建商业模式与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的对策,以推动苏州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创新 融合 实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鲲 于志勇 李北伟
针对关于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研究体系不够完整的现状,以数字企业作为扎根理论研究对象,提取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两者融合的要素,运用小世界网络模型模拟两者的融合过程,分析各要素对创新融合过程的影响程度,并对创新融合过程进行MATLAB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数字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要素包括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平台等5个创新要素以及数字产品市场、政府扶持、资金与融资等6个资源要素;根据融合强度和广度,可以将各要素分为高广度高深度、高广度低深度、低广度高深度和低广度低深度4种类型;在创新融合过程中,企业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创新等要素的影响力较强,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平台等要素的影响力适中,数字产品市场、政府扶持等要素的影响力较弱。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合理调配顾客资源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志强 赵卫军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复杂、开放的系统,并影响着企业发展。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论、熵理论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与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熵变,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协同机理,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熵变模型,并对苹果公司进行熵变分析。该模型的运用不仅能够明确当前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行状况,也为企业下一步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珺涵 罗守贵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价值链视角,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企业规模角度出发,通过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探索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高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并不存在正向线性影响,甚至存在负向线性影响。同时,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翔 陈继祥
新创企业必须依靠创新才能打破在位企业的垄断,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新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常需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文章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多案例分析,研究不同类型新创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为新创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梅 岳宏志 杨艳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高投入性决定了其高风险性。如何有效地管理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成为当前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根据CRM(Continuous Risk Management)理论,结合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特点,从实际应用出发,来构建高技术企业持续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采用企业风险库的建立、风险过滤以及风险评估的层次分析法、风险降低策略等适用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整套方法。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持续风险管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武威
以新产品产出作为测度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指标,以我国2003~2008年大中型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广义矩方法对包括R&D投入和非R&D投入在内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研发经费和科技人员在内的R&D投入、非R&D投入构成要素中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同时,研究发现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研发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消化吸收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根据实证研究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翔 陈继祥
新创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新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需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混合模式。文章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了新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的机理,构建了新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共演的CGP模型。从新创企业创业的各个阶段出发,分别研究了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机制,为新创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玉慧 郑孟玲 汪欣彤
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但既往文献中甚少提及,且未深入研究。以厦门汽车—工程机械产业龙头企业为例,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间的交叉部分入手,分析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龙头企业商业模式中,价值定位决定技术创新起点,价值实现影响技术创新成果,价值保持促进技术创新实现。因此,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突破现有商业模式,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确定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集群创新氛围,应成为产业集群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
龙头企业 技术创新 商业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仝自强 李鹏翔 杨磊 王晟锴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成长期上市公司作为后发企业代表,借助Word2Vec的文本分析方法,基于公司年度财务数据度量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实证研究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二者匹配性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对后发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衡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组合性与后发企业绩效正相关。结果表明,对于后发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为互补关系,而非互替关系,二者间的匹配性对后发企业绩效提升具有增强型交互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金凤 程璐 冯立杰 岳俊举
以扎根理论方法为主导工具,对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颠覆式创新的过程深入剖析,并通过情景化方式,从理论高度构建后发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模型。研究发现:在颠覆式创新不同发展阶段,后发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不同的耦合模式,并通过技术、经济、关系的双向嵌入耦合互动,从而实现耦合效应的逐步增强,进而构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竞争优势以打破现有的技术范式和竞争格局,实现跨越式赶超。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蔡俊亚 党兴华
研究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环境条件。研究提出了6个理论假设,并采用来自151个新兴技术企业的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效率型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都能促进财务绩效。市场不成熟和不正当竞争会加强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而不正当竞争会削弱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喻登科 严影
作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验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它们之间的互促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值后才能显著呈现;二者不仅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前因,而且它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正向交互效应也得到了验证。研究结论对于企业组织统筹协调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以更好地谋求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柳榕
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价值创造并践行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本文构建“技术进步路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研究框架,通过流通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技术进步介入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机理。理论研究表明,新颖型商业模式中存在技术进步深度介入企业外部合作关系的重构,助力企业价值链增值的逻辑;效率型商业模式中存在技术进步优化企业内外部性技术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企业知识积累并推动价值创造提升的逻辑。实证检验表明,自主研发和外部引进技术进步路径介入效率型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提升显著;相同技术进步路径介入条件下,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提升高于效率型商业模式;自主研发及其滞后期技术路径介入不同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提升效果相当,外部引进及其滞后期技术路径介入新颖型商业模式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提升明显。
关键词:
自主研发 外部引进 商业模式 价值创造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米展
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不同技术创新模式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企业所有权性质对这种作用机制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何种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信贷市场发展比股票市场发展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并不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影响;信贷市场发展对于增加国有企业R&D经费进而促进自主创新的作用更大,而股票市场发展对于增加民营企业R&D经费进而促进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更显著;我国金融发展对于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大,而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