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
2023(1800)
2022(1603)
2021(1523)
2020(1310)
2019(3329)
2018(3334)
2017(6587)
2016(3619)
2015(4030)
2014(4251)
2013(4361)
2012(4003)
2011(3672)
2010(3526)
2009(3439)
2008(3629)
2007(3136)
2006(2774)
2005(2610)
作者
(10298)
(8402)
(8198)
(8176)
(5488)
(3995)
(3946)
(3391)
(3186)
(3078)
(2913)
(2857)
(2757)
(2703)
(2631)
(2619)
(2561)
(2458)
(2456)
(2429)
(2138)
(2088)
(2002)
(1967)
(1963)
(1949)
(1946)
(1778)
(1648)
(1606)
学科
(14739)
经济(14735)
管理(11902)
(10964)
企业(10964)
(10947)
方法(8603)
数学(7910)
数学方法(7855)
(7394)
银行(7386)
(6746)
(6687)
(6634)
(5895)
财务(5887)
财务管理(5878)
企业财务(5583)
(4331)
制度(4327)
业务(4325)
银行制(3921)
(3740)
贸易(3733)
(3542)
金融(3542)
(3489)
业经(2667)
(2495)
中国(2480)
机构
大学(48812)
学院(47828)
(21801)
经济(21303)
中国(18719)
管理(17620)
研究(15516)
理学(14260)
理学院(14151)
管理学(13943)
管理学院(13880)
(13070)
(11936)
银行(11574)
(10742)
(10282)
财经(10005)
(9653)
金融(9525)
(9134)
中心(8317)
(8063)
科学(7886)
财经大学(7784)
经济学(7519)
(7299)
(7216)
人民(7087)
研究所(7001)
经济学院(6823)
基金
项目(27351)
科学(21155)
基金(21022)
研究(18308)
(18237)
国家(18123)
科学基金(15643)
社会(11783)
社会科(11314)
社会科学(11313)
自然(10849)
基金项目(10843)
自然科(10624)
自然科学(10623)
自然科学基金(10444)
资助(10160)
(9715)
教育(8604)
(8520)
(6690)
编号(6685)
重点(6268)
教育部(5905)
成果(5768)
科研(5558)
(5535)
大学(5509)
人文(5465)
(5393)
创新(5277)
期刊
(22036)
经济(22036)
(17778)
金融(17778)
研究(17666)
(12370)
中国(8753)
管理(7590)
学报(7062)
科学(5956)
(5821)
财经(5604)
大学(5346)
学学(5201)
(4665)
经济研究(4394)
理论(3865)
财会(3799)
会计(3669)
实践(3503)
(3503)
国际(3278)
技术(3245)
农业(3103)
(2982)
商业(2751)
问题(2656)
通讯(2636)
会通(2630)
业经(2549)
共检索到82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五常  
在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中,商业周期中的经济波动在时间上是没有规律的,这种上下波动大多是人为政策的结果。经济萧条的必要前提是信贷膨胀,而经济盛衰往往与货币无关。调控经济有三种方法,一是调整权利界定结构,即调整竞争的约束;二是财政政策,但政府投资存在着挤出效应和浪费现象;三是货币政策,即调整货币量和利息率。电子科技的发展、国际化的银行业务和国际强势货币的存在是货币数量理论失灵的主要原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邢源源  王雪源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宏观调控内涵更加丰富,货币政策应国家要求需要做好经济跨周期调节工作,维护经济平稳运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采取逆周期调节提振经济,并取得亮眼成绩,但同时也引发一些问题,值得深入分析总结并思考跨周期调节下货币政策需要把握的重点。文章用经济数据对逆周期调节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展现,并反思了逆周期调节存在的问题,认为逆周期调节缺少长期问题的解决方案、本身存在隐患、政策实施的力度与时机难以把控、政策调节不够灵活、工具不够丰富。在跨周期调节背景下,提出需要做好政策设计、守住安全底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加强与相关政策协调配合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艺枞  关禹  
文章采用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提取新型房地产业景气指数,并以该指数作为代表房地产市场景气的内生变量,根据房地产周期转折点判别结果选取代表性时点,基于TVP-SV-VAR模型的时点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周期非对称效应。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在增长和波动两个层面均存在周期阶段的非对称效应,一方面,行业主体的预期使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增长存在顺周期的非对称影响;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波动上自我运行的惯性使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波动也存在非对称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战明华  卢垚  
针对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争议,本文基于经验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的可能效果进行了考察。利用我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首先采用HP滤波法测算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其次运用三阶段SETAR模型及趋势突变点识别法分别进行两种周期识别,最后采用FAVAR模型对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判断。研究结果发现:一是货币政策对总量产出存在一定程度的跨周期调控效果,但具有较强的状态依赖性;二是货币政策对工业产出不存在跨周期调控效果;三是经济不确定性越强,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效果越差,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可以增强跨周期调控效果;四是在经济衰退期数量型货币政策相对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在实现跨周期调控方面更具优势,而在经济高涨期两者都不存在跨周期调控;五是政策预期在跨周期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预期是实现跨周期调控的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连发  辛晓岱  
鉴于银行信贷已成为现代经济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特征的Svensson扩展模型,考察了由贷款损失推断偏差等因素所导致的银行信贷扩张及其宏观效应。通过对我国1984年以来的季度数据分析发现,信贷扩张发生后产出缺口扩大的趋势仅持续4个季度左右,而通胀压力则会持续7个季度以上;信贷总量的适度逆周期调整有助于减少宏观经济的波动和福利损失;信贷总量还与存款准备金率变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应继续密切关注信贷总量变动,并合理引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美喆  胡丕吉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与货币周期宽紧转换的宏观背景下,市场利率对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影响可能具有门槛效应。通过对货币周期转换阶段市场利率对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以2012年1月—2017年8月我国宏观数据为样本,建立门槛模型来捕捉市场利率对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非线性影响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期限结构的市场利率变化对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长期利率整体上对信用风险具有正向影响,短期利率则视货币宽紧程度对信用风险有截然相反的影响效果。进而提出中央银行可根据货币周期所处不同阶段在公开市场上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爱俭  石振宇  刘浩杰  
本文在构建资本流动、金融周期与货币政策内生联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探讨其动态演变关系。研究发现,三者间的联动或调控效应受经济金融形势、个体行为偏好以及政策制度改革等影响而存在时变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夕,资本账户开放和房股等市场的持续繁荣使得资本流动与金融周期间的双向正反馈联动逐渐增强,而近年来金融去杠杆化改革和利率政策对资本流动的关注则降低了该联动效应。货币政策对资本流动和金融周期的调控效应受外部金融冲击和内部基本面等因素影响,美联储量化宽松的外溢效应和经济新常态下行压力的顺周期机制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负向冲击。本文为货币当局平抑跨境资本波动与调控金融周期平稳运行提供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骆祚炎  肖祖星  
本文通过财富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现金流效应、托宾Q效应和预期效应机制的研究发现,资产价格的膨胀会导致总需求上升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VAR模型构建的FCI指数及扩展的泰勒规则检验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重视对流动性的控制,但是对房地产价格等资产价格关注不够,利率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为了做好实体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平衡,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并且应该侧重于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为此,应该研究引起资产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构造广义价格函数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参考标准。货币当局还应该建立逆周期的干预制度,对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房地产、商业银行和其他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系统化监管,以维持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双稳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骆祚炎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干预资产价格波动,这个产生较长时间争议的问题,再次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文献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分析一是推动资产价格泡沫或膨胀的影响因素;二是对资产价格是否可以作为宏观经济活动指示器的讨论;三是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争论;四是就货币政策如何干预资产价格进行的各种分析。尽管在上述问题上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但是研究普遍认为,政策调控应该在实体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寻求平衡,以达到减少经济波动的目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林   何剑  
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重要调控方式,调控效果和如何协调配合是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在运用TVP-FAVAR模型测算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的基础上,通过CF带通滤波法和转折点法识别金融稳定周期,结合TVAR模型和TVP-VAR模型重点考察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逆周期和跨周期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经历了五轮周期性波动,呈现出风险“快聚集、慢消融”的特征;第二,在金融稳定恶化阶段,宏观政策可以有效平抑金融风险,在金融向好阶段,宏观政策也能够防止金融过热,两个阶段均能体现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的意图;第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同向性,2017年以后宏观政策具有明显的跨周期调控偏好且调控效应逐年增强。据此,本文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现实方案,并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一  代桂霞  
本文采用TVP-VAR模型对我国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间的关系、不同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及当前货币政策选择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当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于实体经济时,刺激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稳定通胀水平,但这种效用受到金融市场所处周期阶段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2)不同金融周期阶段政策调控效果同样存在非对称性,特别当金融市场收缩至过冷萧条时,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微弱。(3)针对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所处阶段,当金融市场温和扩张时不必通过额外的政策手段干预;而当其温和收缩时则可通过货币政策刺激同时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另外本文还证实了其中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应结合不同的市场状况及政策目标选择相应的政策调控手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铁峰  
反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董铁峰一、经济周期经济周期,西方经济学一般称之为商业循环(BusinessCycle)或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指的是经济活动不断的波动或起伏,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就业和失业等变量的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宝山  
货币由实体与抽象两个范畴构成,实体货币涵盖纸币、硬币,抽象货币泛指以支票、汇票、本票、银行卡、电子货币等支付工具为载体和平台进行流动的转账支付结算货币,它们可停留在账面上,也可处于在途中。所谓"实体货币技术寿命周期律",是指货币技术研发、后备、相对固定成型的科学方案与时间段,其基本界定为10年。2013年在"金采网论坛"上,笔者首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黎黎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很多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资本流动规模迅速扩大,资本流动的方向也更加易变,波动性加大,对这些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将就金融周期的理论发展、表现特征,及其与资本流动的相互关系、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作简要探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海波  宋曦  
由于宏观经济周期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而货币周期则是宏观经济周期的一种综合反映,本文尝试利用货币周期来构建周期性行业和非周期性行业的投资组合,即在货币扩张时配置周期性行业,紧缩时配置非周期性行业。统计检验显示该组合在2002-2009年获得累积收益(178%)远胜于行业平均(108%)和逆周期组合(59%),超越沪深300指数达到91%,年化超额收益超过8%。说明用货币周期来指导行业配置确实能够起到增强组合收益,降低组合风险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