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7)
- 2023(8293)
- 2022(7092)
- 2021(6393)
- 2020(5800)
- 2019(13485)
- 2018(13142)
- 2017(26556)
- 2016(14346)
- 2015(16129)
- 2014(16441)
- 2013(16715)
- 2012(15508)
- 2011(13874)
- 2010(13903)
- 2009(13299)
- 2008(13476)
- 2007(12384)
- 2006(10631)
- 2005(9629)
- 学科
- 济(64390)
- 经济(64314)
- 业(41823)
- 管理(37697)
- 方法(34137)
- 数学(31191)
- 数学方法(30993)
- 企(30164)
- 企业(30164)
- 财(20256)
- 中国(17597)
- 农(17293)
- 银(15571)
- 银行(15547)
- 制(15059)
- 行(14499)
- 贸(12703)
- 贸易(12696)
- 易(12199)
- 融(11760)
- 金融(11758)
- 农业(11696)
- 地方(11628)
- 学(11550)
- 业经(11549)
- 险(11351)
- 保险(11257)
- 务(10852)
- 财务(10839)
- 财务管理(10810)
- 机构
- 大学(211303)
- 学院(209306)
- 济(94567)
- 经济(92791)
- 管理(81887)
- 理学(70114)
- 理学院(69387)
- 管理学(68339)
- 管理学院(67943)
- 研究(67650)
- 中国(57997)
- 财(46715)
- 京(43372)
- 科学(39707)
- 财经(37024)
- 农(35998)
- 所(34400)
- 经(33672)
- 中心(32763)
- 经济学(31452)
- 江(31442)
- 研究所(31157)
- 业大(30174)
- 经济学院(28963)
- 农业(28530)
- 财经大学(27681)
- 北京(27393)
- 州(24780)
- 范(24248)
- 师范(24015)
- 基金
- 项目(136029)
- 科学(107100)
- 基金(101123)
- 研究(97571)
- 家(87553)
- 国家(86854)
- 科学基金(74517)
- 社会(64472)
- 社会科(61173)
- 社会科学(61156)
- 基金项目(53323)
- 省(51521)
- 自然(47502)
- 自然科(46448)
- 自然科学(46433)
- 自然科学基金(45641)
- 教育(44448)
- 划(43596)
- 资助(42674)
- 编号(38724)
- 部(31414)
- 成果(31148)
- 重点(30325)
- 发(28379)
- 创(27797)
- 国家社会(27455)
- 教育部(27283)
- 科研(26747)
- 人文(26439)
- 创新(26189)
共检索到309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杰 黄春杰
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状况调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估计了商业养老保险对于老年人的个人收入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用传统OLS多元线性回归验证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确实会对老年人的收入产生明显的增收效应,增收幅度在25%左右,但此方法存在明显的"内生性"问题,进一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相关系数得到平均处理效应为39%,故传统的OLS多元线性回归低估了商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收入的增收效应,大致低估了14%左右。
关键词:
商业养老保险 老年收入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夏会珍 王亚柯
本文采用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我国老年人的收入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老年人总可支配收人水平显著提高,其中与2013年相比,2018年我国老年人来自个体工资性收入、家庭转移性收入和社会保障性收入的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其涨幅分别为288.6%、172.5%和50.9%;(2)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相比2013年,2018年老年人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幅增加,来自家庭转移性收入的比重略微增加且相对稳定,来自社会保障性收入的比重大幅下降但其仍是老年人收入的第一大来源;(3)与未参保老年人相比,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收入水平较高,尤其是参加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商业等其他养老保险的老年人,但与2013年相比,2018年养老保险的正向作用有所减弱,保障水平较高的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商业等其他养老保险对城镇老年人与老年女性收入的正向作用较大。据此,需完善养老保险体系,逐步缩小各类型养老保险待遇差距,充分发挥其养老保障功能。
关键词:
老年人收入 收入结构 养老保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梅 姚露
基于制度和个人两个维度,选择终身净转移额、内部收益率、养老金替代率差距三大指标,运用精算方法,定量分析了"并轨"改革后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代内再分配和代际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职工养老保险新制度可以发挥正向的代内再分配效应,也可能会引起代际不公平;收入再分配效应受到工资增长率、利率和缴费年限的综合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建强
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收入再分配有三种形式 :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再分配 ,劳动者代际间收入的再分配 ,同代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实现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有多种具体办法 ;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与公平与效率问题紧密关联 ,应谨慎把握。
关键词:
养老保险 收入再分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虹 王波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本文根据标准消费人的方法测算出我国1995—2011年老年人消费总支出,选用老年人人均消费支出反映老年人消费需求,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与检验方法,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拉动老年人消费的经济效益明显,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老年人消费需求 基本养老保险 人口老龄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祁祥 林山君
以现收现付制为基本运行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减少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有其重要作用,但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它的可持续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在一个生命周期模型里分析了现收现付制缴费率和制度回报率对其收入再分配效应和劳动供给的扭曲效应的影响,并针对中国的现行制度给出了一个调整方案。
关键词:
现收现付制 收入再分配效应 劳动供给扭曲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康博威
针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有限,并且对不同就业类型人员采取有差别的制度安排等问题,一些学者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扩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发展。那么,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收入再分配?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公平发展?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方法,对不同就业类型人群、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缴费年限人群以及不同寿命人群因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产生的收入再分配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春 许莉
资本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向养老保险系统缴费会影响储蓄和资本,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利用叠代模型、个人效用函数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构建相应模型,研究由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帐户组成的中国混合制养老保险系统缴费率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测算表明,个人帐户缴费率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微弱,而社会统筹帐户缴费率的增加会导致显著的经济增长负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霍雨慧
文章选取了湖南省湘潭市、衡阳市、广东省东莞市、潮州市这四个地级市的年满60岁的具有农村户籍的763个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养老金对老年人幸福水平的影响极其程度。发现:农村老年人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元,给老年人带来的幸福水平约为0.003,明显高于"子女承担"和"自我劳动或前期储蓄"对老年人幸福水平的边际影响。
关键词:
养老金 老年人 幸福指数 农村调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涵 丁宇刚 陈华
本文运用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养老保险:(1)显著减少了老年人的每周工作时间,使断点附近获得养老保险金的群体要比未获得养老保险金的群体每周少工作5.32小时;(2)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要比男性更显著;(3)在2011年,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2013年和2015年随着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的上升则陆续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收入水平较低或者预算约束越紧的群体,养老保险对其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加显著,即政策福利的主要受益者为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这符合政策初衷,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价值。这些发现对优化养老保险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连杰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社会养老保险有利于缓解农村老年人的经济剥夺感和社会剥夺感;在采用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社会养老保险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信任感、健康水平和政治参与度来降低其相对剥夺感;异质性检验显示,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男性、80岁以上和贫困线以下老年人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效应更大。应建立基础养老金与居民消费指数的联动增长机制,倡导精准扶贫政策向农村老年人群体倾斜,并通过营造重视和关爱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氛围,来逐渐消除其相对剥夺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海青 孙祁祥
自20世纪70年代起,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退休决策的影响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理论角度看,简单的、拥有强假设的生命周期模型并不能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行为存在影响,但在放松完善资本市场、养老金精算公平、个体寿命确定等假设,以及加入更多参数以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可以在理论上被证明,虽然其影响的方向并不确定。从实证角度看,虽然所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但大部分研究得到了一致结论,即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后续研究方向,包括在模型中加入更多个体偏好参数和国家制度参数,以及在实证中对研究群体进行拓展,从而对制度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老年人 退休 评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靖雯 麦东仁 龚六堂
本文考察了以“新农保”为代表的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隔代抚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养老金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隔代抚养参与率,该负向影响在女性老年人和孙辈数量更多的老年人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养老金对隔代抚养参与率的影响渠道在于代际间联系的弱化,养老金不仅减少了老年人与子女同居的可能性,还会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产生挤出效应。隔代抚养会提高老年人的抑郁水平,而领取养老金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该负面作用。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 隔代抚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鹏 李建贵
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扶贫机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是贫困地区人口减贫增收的重要渠道,如何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增收效应,成为精准扶贫政策调整的关键。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级地区的农村财政支农资金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对全国整体水平,还是分区域考察,财政各支农资金项目都会对贫困人口减贫增收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但区域间财政各支农资金项目的作用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比发现,地区发展水平越是落后,社会性支农资金项目的减贫增收效应越强,效果越明显。应通过加大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入,在不同区域差别化运用科学程序实施精准扶贫,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支出,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工作。
关键词:
农村 财政支农资金 减贫增收 扶贫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庆伟
基于世代交叠模型,考虑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出现的特点和趋势,分析中国养老保险改革中多种政策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延迟退休政策来应对老龄化问题,应保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对稳定、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关键词:
新常态 养老保险 世代交叠模型 延迟退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