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8)
- 2023(7133)
- 2022(6184)
- 2021(5769)
- 2020(4948)
- 2019(11478)
- 2018(11229)
- 2017(21992)
- 2016(12095)
- 2015(13435)
- 2014(13356)
- 2013(13312)
- 2012(12059)
- 2011(10825)
- 2010(11350)
- 2009(10841)
- 2008(11263)
- 2007(10604)
- 2006(9762)
- 2005(9231)
- 学科
- 管理(48694)
- 业(47059)
- 济(43950)
- 经济(43905)
- 企(40467)
- 企业(40467)
- 方法(19746)
- 财(19074)
- 数学(16566)
- 数学方法(16382)
- 制(15614)
- 银(15173)
- 银行(15171)
- 行(14089)
- 中国(13881)
- 务(13568)
- 财务(13535)
- 财务管理(13503)
- 策(13482)
- 企业财务(12833)
- 农(12359)
- 业经(11058)
- 险(11005)
- 保险(10914)
- 融(10127)
- 金融(10127)
- 度(9673)
- 制度(9672)
- 划(9267)
- 贸(9065)
- 机构
- 学院(165580)
- 大学(163377)
- 管理(72487)
- 济(71724)
- 经济(69956)
- 理学(58880)
- 理学院(58349)
- 管理学(57807)
- 管理学院(57415)
- 研究(50494)
- 中国(50271)
- 财(41553)
- 京(34295)
- 财经(30388)
- 江(27869)
- 经(27471)
- 科学(25998)
- 中心(25809)
- 所(24141)
- 州(22573)
- 财经大学(22529)
- 北京(22268)
- 银(21949)
- 银行(21153)
- 农(21006)
- 研究所(20964)
- 经济学(20494)
- 行(19972)
- 商学(19466)
- 商学院(19269)
- 基金
- 项目(95555)
- 科学(76389)
- 研究(73817)
- 基金(70197)
- 家(58246)
- 国家(57728)
- 科学基金(51465)
- 社会(47308)
- 社会科(44954)
- 社会科学(44942)
- 省(36562)
- 基金项目(36041)
- 教育(33587)
- 自然(32659)
- 自然科(31932)
- 自然科学(31927)
- 自然科学基金(31427)
- 编号(30578)
- 划(30334)
- 资助(30205)
- 成果(25567)
- 部(21910)
- 课题(21107)
- 重点(20605)
- 性(19925)
- 创(19815)
- 发(19563)
- 人文(19511)
- 教育部(19460)
- 项目编号(19230)
共检索到277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冬梅 李光勤
文章选取我国2012—2019年沪深A股市场进行IPO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商业信用风险、盈余管理策略与IPO定价效率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的盈余管理会对IPO定价效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企业的商业信用风险会对IPO定价效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企业的商业信用风险会显著增强盈余管理对IPO定价效率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文召
新股发行价格高估公司基本价值的同时,还伴随着公司上市后异常高的首日收益率。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就是新股高折价发行,即首日收益率偏高。在定价被压低的情况下,发行主体通过盈余管理来寻求发行的高估值动机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股票市场首日收益率、盈余管理分析以及基于公司质量主成分分析方法建模分析发行定价效率,对上述现象予以了阐释。并认为我国股票市场的IPO定价应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首日收益率 盈余管理 公司质量 定价效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文召
新股发行价格高估公司基本价值的同时,还伴随着公司上市后异常高的首日收益率。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就是新股高折价发行,即首日收益率偏高。在定价被压低的情况下,发行主体通过盈余管理来寻求发行的高估值动机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股票市场首日收益率、盈余管理分析以及基于公司质量主成分分析方法建模分析发行定价效率,对上述现象予以了阐释。并认为我国股票市场的IPO定价应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首日收益率 盈余管理 公司质量 定价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利 蒋琪
实证研究了信用风险评价结果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营商环境能否促进信用风险识别。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与信用风险评价结果负相关;营商环境对信用风险识别起正向调节作用。上述关系在企业性质与规模上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目前营商环境主要通过正式制度产生的"硬环境"效应促进信用风险识别,而非正式制度产生的"软环境"效应作用尚不明显。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敬忠 杨朝
以1993~2015年我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IPO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盈余管理在两者作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除额度管理到指标管理阶段改革没有对IPO定价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阶段改革均有效提高了短窗口期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公司的盈余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此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IPO制度改革降低了中长期窗口的IPO定价效率,并且IPO制度改革在不同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和牛熊市期间对IPO定价效率的作用并不相同。研究结论为IPO注册制改革过程中加强对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宁博 潘越 陈秋平 肖金利
信用债违约事件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还可能通过信用风险传染对非违约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发现,在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后,同城市的非违约民营企业会进行更多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不过类似的影响在同行业非违约企业中并不明显。机理分析显示,信用债违约事件导致当地企业融资约束增大是非违约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特别是偿付能力更弱或融资需求更大的非违约企业将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并且还发现,向上的盈余管理有效缓解了信用债违约对非违约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地,盈利可疑或者负面事件缠身的非违约企业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此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规模更大的地区,非违约企业受信用债违约的影响相对更小。
关键词:
信用债违约 信用风险传染 盈余管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朝辉 周宗放
为了顺利融资,国内公司普遍存在财务报告粉饰行为,这种行为显然是公司的一种失信行为。为了剖析在融资需求驱动下,公司的盈余粉饰行为对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本文以2009-2013年国内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融资需求驱动下,公司盈余管理对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融资需求越大,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更高;(2)公司基于融资动机而进行的盈余操控将显著增加信用风险,且不同操控手段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揭示了公司盈余粉饰行为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丰富了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内涵,且对银行信贷决策及中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融资需求 盈余管理 公司信用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靳珊
本文选择2010-2015年我国深圳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IPO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投资资本介入对IPO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风险投资资本介入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IPO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风投资本介入后应计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有所减弱,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反而明显增强。
关键词:
风险投资 IPO盈余管理 企业绩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祥有
本文以2004—2007年间在我国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99家IPO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风险投资是否可以约束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可以降低IPO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通过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指标直接检验风险投资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与没有风险投资背景的IPO公司相比,有风险投资背景的IPO公司上市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关键词:
盈余管理 IPO 风险投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朝孝
供应商信用风险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合规管理视域下,深入研究供应商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分析合规管理视域下供应商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探讨供应商信用风险管理的意义,分析合规管理视域下供应商信用风险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合规管理视域下供应商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关键词:
合规管理 供应商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荣婧 曾振 张俊瑞 李彬
以2001~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和实际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对应计项目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并没有识别出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因而部分导致了应计异象的出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实际活动盈余管理都加剧了应计项目错误定价的程度,而且实际活动盈余管理还显著加重了现金流项目的错误定价程度。上述研究结论为揭示应计异象产生原因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祁怀锦 黄有为
总体来讲,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同时运用了增加盈余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策略,但在IPO当年更多地运用了应计盈余管理方式,而在IPO后一年则更多地运用了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具体来说,IPO当年所有公司均运用了应计盈余管理方式,IPO后一年强度显著下降,且主要出现在业绩较差的部分IPO公司;而真实盈余管理IPO当年只在部分业绩相对较差的IPO公司中存在,部分业绩相对好的IPO公司基于公司长远利益考虑只使用了应计盈余管理方式,IPO后一年运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IPO公司数量大量上升,致使总体真实盈余操控行为显著。
关键词:
上市公司业绩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昔武 纪纲 杜文强
为获取上市资格,IPO公司通常存在盈余管理动机,而风险投资(VC)机构作为投资第三方,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以2009—2014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VC参与和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无VC参与的公司,有VC参与的公司在IPO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VC参与的公司中,相比低声誉VC参与的公司和单一投资的公司,高声誉VC参与的公司和联合投资的公司在IPO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研究结论证实了VC参与对创业板IPO
关键词:
创业板 IPO 风险投资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孔玉生 张晓君
文章以2012年我国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74家公司为样本,对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其IPO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且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其盈余管理水平高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盈余管理 IP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