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8)
- 2023(7842)
- 2022(6900)
- 2021(6446)
- 2020(5612)
- 2019(13194)
- 2018(13088)
- 2017(28411)
- 2016(14931)
- 2015(16626)
- 2014(16643)
- 2013(16798)
- 2012(15867)
- 2011(14596)
- 2010(14948)
- 2009(14389)
- 2008(14636)
- 2007(13519)
- 2006(12397)
- 2005(11447)
- 学科
- 济(67414)
- 经济(67341)
- 业(54606)
- 管理(51810)
- 企(46430)
- 企业(46430)
- 方法(33465)
- 数学(30260)
- 数学方法(30073)
- 财(23500)
- 制(19212)
- 中国(18947)
- 农(18096)
- 银(16208)
- 银行(16206)
- 务(15739)
- 财务(15721)
- 财务管理(15685)
- 行(15196)
- 企业财务(14993)
- 贸(14981)
- 贸易(14970)
- 易(14474)
- 业经(13847)
- 策(13584)
- 融(12214)
- 金融(12214)
- 农业(11414)
- 体(11402)
- 地方(11332)
- 机构
- 学院(219635)
- 大学(218721)
- 济(102535)
- 经济(100593)
- 管理(91057)
- 理学(77656)
- 理学院(77007)
- 管理学(76348)
- 管理学院(75901)
- 研究(67330)
- 中国(59415)
- 财(53983)
- 京(44555)
- 财经(42139)
- 经(38163)
- 江(33302)
- 科学(32839)
- 经济学(32014)
- 所(31886)
- 中心(31742)
- 财经大学(31279)
- 经济学院(29100)
- 北京(28807)
- 研究所(27656)
- 州(26727)
- 商学(26601)
- 农(26586)
- 商学院(26399)
- 范(24929)
- 师范(24792)
- 基金
- 项目(128269)
- 科学(103269)
- 研究(99842)
- 基金(96019)
- 家(79274)
- 国家(78604)
- 科学基金(69494)
- 社会(66333)
- 社会科(63226)
- 社会科学(63215)
- 基金项目(49716)
- 省(47641)
- 教育(46626)
- 自然(42177)
- 资助(41506)
- 自然科(41176)
- 自然科学(41169)
- 编号(41073)
- 自然科学基金(40524)
- 划(40005)
- 成果(34949)
- 部(31387)
- 教育部(28320)
- 人文(27883)
- 重点(27860)
- 课题(27706)
- 发(27303)
- 国家社会(27061)
- 性(26900)
- 创(26681)
- 期刊
- 济(114337)
- 经济(114337)
- 研究(73252)
- 财(42446)
- 中国(36901)
- 管理(36386)
- 融(35369)
- 金融(35369)
- 农(23345)
- 科学(23175)
- 财经(22158)
- 学报(22067)
- 经济研究(19396)
- 业经(19365)
- 经(18775)
- 教育(18664)
- 大学(18656)
- 学学(17496)
- 技术(17364)
- 问题(15668)
- 贸(15358)
- 农业(14628)
- 国际(13249)
- 商业(12758)
- 理论(12717)
- 技术经济(11600)
- 实践(11257)
- 践(11257)
- 现代(10856)
- 统计(10765)
共检索到341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屈耀辉 黄连琴
利用tobit模型与interval模型,对1990~2009年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非平行面板数据验证后发现,省域经济景气、借贷额外成本、竞争劣势、公司年龄、公司规模、盈利公司的价格歧视是影响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稳健显著因素,持续景气的省域经济、逐渐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逐年递增的公司实力则是上市公司赊销战略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此外,20年来上市公司赊销战略萎缩的同时赊购战略却呈扩张趋势,这可能源于上市公司较低的合同执行技术和充沛的流动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高彦
文章基于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西方理论界的信息不对称动因、效率动因、融资动因、投资动因及市场与竞争力动因是如何影响商业信用决策的,同时还介绍了企业规模、性质、竞争策略、销售渠道、生产季节性等不同企业特征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商业信用决策的相关研究结论。
关键词:
商业信用决策 动因 企业特征 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国辉 赵春光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壮大 ,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日益重要 ,其中包括对股利政策的研究。对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研究股利的市场反应 ;另一方面是研究上市公司选择不同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原因 ,本文着重研究第二方面。本文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分类统计三种方法对股利政策与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得出一些暂时结论 ,希望有利于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
关键词:
股利政策 选择动因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覃予 屈耀辉
本文使用1229家A股上市公司2001~2006年的非平行面板数据,利用pooled模型以及固定时期效应单向模型对表征会计盈利的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背离之谜进行了破解。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无形资产投资是利润盈利指标与现金流盈利指标变化趋势背离的最显著的原因;负债水平的变化对利润指标与现金流盈利指标变化趋势的背离也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而股市大盘的波动对两者的影响却较为复杂。
关键词:
会计盈利 财务指标 公司财务 财务管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冯胜昔
通过分析目前中小物流公司赊销所起作用及带来的风险以及赊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针对中小物流公司商业信用赊销的管理策略、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中小物流公司 商业信用 赊销管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斌 孙雪梅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企业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实质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盈余提供了机会。分析和检验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与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选择为切入点,选取符合我国企业特征的契约变量,运用均值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的选择动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实证会计理论中的政治成本假设和报酬契约假设。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双鹏 周建
企业为何追求并购战略是并购领域的重要议题。大量研究支持了基于企业价值增加的理性预期动因解释,但也面临并购结果与目标导向不相符的挑战。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并购动因的实证研究,从决策形成的视角重新整合这些动因,并补充行为研究成果,从而发展并购决策动因的分析框架。在企业一般性决策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企业价值目标、管理层价值目标、董事会治理机制的理性预期动因,和有限理性条件下管理层特征以及决策框架塑造的行为动因,整合了并购决策形成动因的成果。研究展示了理性预期的目标导向动因在面对不确定的实际结果时逐步修正的趋势和行为动因的解释贡献。本文从并购决策形成的视角回顾和整合动因的组成,并寻找整合中的缺口和前景,为理解并购决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框架。
关键词:
并购决策 理性预期 行为动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良成 陈汉文 向锐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和"一言堂"的特征,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创造了先天性的条件。在我国这样特殊的制度背景下,采用掏空理论比盈余管理观点更能直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配股业绩下滑之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配股后会计业绩和真实业绩同时出现了显著下滑;配股后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反转会引起公司会计业绩出现显著的下滑,但是对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没有显著影响;而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会影响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不过只有社会法人股性质的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会显著影响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而由于受到操纵性应计的干扰,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对公司配股后会计业绩下滑的直接影响要打个折扣,在统计上...
关键词:
掏空 盈余管理 配股业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明 聂富强
本文从经济周期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发现了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经济周期、复杂结构性矛盾以及信用萎缩之间高度的逻辑一致性现象 ,并在以下几方面突出了自己的看法 :( 1 )提出新的周期划分方法 ,进而判断我国总体的通货紧缩大致发生在朱格拉周期的尾声 ;( 2 )论证了我国经济中决定经济周期的结构性矛盾的多层次传递特征 ,为寻找可行的经济运行轨迹提供了相应对策思路 ;( 3)分析了因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所引致的信用萎缩及其长短期效应以及培育和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必然性。
关键词:
经济周期 通货紧缩 信用萎缩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白贵玉 丁敏 徐鹏 张晓峰
选取2013—2016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经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管理层权力配置视角探索企业创新决策动因及其规律性,结果表明:(1)基于研发与营销的职能区别,随着管理层权力配置程度增加,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两类创新行为的决策倾向呈现差异化演变,具体表现为管理层权力与技术创新行为正相关,与市场创新行为负相关;(2)公司成长状态对管理层权力与技术创新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公司经营风险水平较高时,管理层权力对技术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会被弱化,公司盈利能力较强时,管理层权力对技术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会被强化;(3)公司成长状态对管理层权力与市场创新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管理层权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不会因公司经营风险水平和盈利水平的差异而发生改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付佳
文章以我国2004-2013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了的会税差异作为衡量税收规避的指标,考察了税收规避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税收规避对企业商业信用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税收规避会降低企业的商业信用,不同的制度环境会影响税收规避对企业商业信用的作用关系。这些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税收规避与企业商业信用的关系、拓宽税收规避影响企业价值的具体路径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税收规避 商业信用 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符号亮 袁鲲
基于1998~2019年我国A股公司数据,实证分析货币政策与融资约束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替代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商业信用对银行信贷的替代性显著存在,且融资约束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替代性更为明显。相对于货币政策宽松期,紧缩期的商业信用替代性受融资约束程度的影响更大。没有融资约束企业更倾向于对外提供商业信用,融资约束企业通过商业信用实现银行信贷二次配置。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产生了非对称性影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融资约束较大企业受紧缩政策的影响更大。结论表明,有必要对微观实体企业,尤其是受紧缩货币政策叠加影响的融资约束企业,实施分类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冰 吕巍 周颖
文章以2004-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1 480起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历史分析方法研究了公司治理和经验学习对企业连续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并购管理程序熟练程度和以往并购绩效反馈都会增加连续并购决策的发生概率;(2)国有股权、管理层持股比率的增加、CEO和董事长两职合一会促进企业连续并购的发生,而具有较高独立性的董事会则可能会降低企业并购的发生概率;(3)国有股权、管理层持股比率、董事会领导结构和董事会独立性会强化经验学习对并购决策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经验学习 并购 事件历史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修平 高鹏 王化成
本文通过手工搜集2007—2015年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内部其他成员企业负面业绩冲击对于上市公司商业信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集团内部某一成员企业发生大幅业绩下滑时,由此产生的负面业绩冲击会降低集团内部其他上市公司从上下游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规模。进一步研究表明,业绩冲击对集团内部其他上市公司获得的关联商业信用不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而对非关联商业信用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证实了业绩冲击对集团内部其他上市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负面作用主要是通过"负面信息传染渠道"实现的。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集团领域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企业集团内部业绩传染效应的重要影响机制。
关键词:
企业集团 业绩冲击 商业信用 负面信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仲昆
本文基于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结构调整,对市场流动性萎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剖析。同时,利用2007—2015年相关数据,构建出BVAR模型,对引致流动性萎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存在的背离,是流动性萎缩产生的根源;国内市场风险增强和实际融资成本上升起到助推作用;为遏制市场流动性萎缩加剧,就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将调节的重心放在有效降低市场利率和减轻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等方面;还应对资本市场进行调控,遏制虚拟经济逆周期过度上涨,为市场活力的发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公司战略与高管薪酬差距——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异质信念、卖空机制与“特质波动率之谜”——基于2698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中国证券市场“现金股利之谜”——基于1990~2015年上市公司分红数据的考察
《我国上市公司纵向并购的战略动因与经营绩效分析》一书评介
股利分配动因与股利决策——基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决策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后的业绩下降之谜——基于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论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的根本动因与实现机制——基于上市公司信用的视角
我国融资租赁交易动因——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我国纺织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传导机制与应对策略——来自2007年ST公司的新证据
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决策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