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52)
- 2023(21669)
- 2022(18360)
- 2021(17106)
- 2020(14362)
- 2019(32731)
- 2018(32096)
- 2017(62433)
- 2016(33442)
- 2015(37143)
- 2014(36355)
- 2013(35474)
- 2012(32389)
- 2011(28893)
- 2010(29165)
- 2009(27520)
- 2008(26576)
- 2007(23664)
- 2006(20957)
- 2005(18660)
- 学科
- 济(133860)
- 经济(133717)
- 业(113246)
- 管理(108014)
- 企(99911)
- 企业(99911)
- 方法(61304)
- 数学(50719)
- 数学方法(50066)
- 财(41002)
- 农(40226)
- 中国(38233)
- 业经(38211)
- 银(31962)
- 银行(31924)
- 制(31387)
- 融(30877)
- 金融(30874)
- 行(30517)
- 务(28363)
- 财务(28282)
- 财务管理(28233)
- 农业(27564)
- 企业财务(26814)
- 地方(26608)
- 理论(25407)
- 技术(24698)
- 贸(24666)
- 贸易(24643)
- 易(23850)
- 机构
- 学院(462074)
- 大学(457720)
- 济(190030)
- 管理(187713)
- 经济(186015)
- 理学(161287)
- 理学院(159687)
- 管理学(157118)
- 管理学院(156261)
- 研究(146051)
- 中国(120522)
- 京(95726)
- 财(92060)
- 科学(85435)
- 财经(72890)
- 农(70428)
- 所(70234)
- 中心(69627)
- 江(69383)
- 经(66311)
- 业大(64004)
- 研究所(63185)
- 北京(60031)
- 范(57559)
- 经济学(57449)
- 师范(57093)
- 州(56253)
- 农业(54529)
- 财经大学(54135)
- 院(53612)
- 基金
- 项目(307451)
- 科学(244292)
- 研究(230441)
- 基金(224158)
- 家(192159)
- 国家(190449)
- 科学基金(166719)
- 社会(147163)
- 社会科(139594)
- 社会科学(139562)
- 省(120197)
- 基金项目(117641)
- 教育(106473)
- 自然(106379)
- 自然科(103961)
- 自然科学(103940)
- 自然科学基金(102106)
- 划(99650)
- 编号(94941)
- 资助(92216)
- 成果(76565)
- 部(68176)
- 重点(67958)
- 创(66608)
- 发(65357)
- 课题(64657)
- 创新(61632)
- 国家社会(60584)
- 教育部(59575)
- 项目编号(59141)
- 期刊
- 济(209700)
- 经济(209700)
- 研究(138191)
- 中国(88586)
- 财(73837)
- 管理(73584)
- 农(64804)
- 学报(63499)
- 科学(61120)
- 融(58345)
- 金融(58345)
- 教育(50569)
- 大学(50296)
- 学学(47520)
- 农业(43726)
- 技术(42530)
- 业经(36466)
- 财经(36245)
- 经济研究(33411)
- 经(31131)
- 问题(26599)
- 业(24438)
- 技术经济(23814)
- 理论(22333)
- 现代(21961)
- 商业(21886)
- 贸(21100)
- 科技(21048)
- 统计(20967)
- 图书(20827)
共检索到692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袁玲 王涛 温湖炜
本文利用2010~201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基于固定效应及泊松模型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考察了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产能过剩行业的商业信用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这一效应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而实现。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是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受限于银行信贷与其他融资的可得性,转而寻求商业信用作为替代性融资方案。基于企业创新质量的纵深检验发现,商业信用主要促进产能过剩企业的实用型和外观专利型创新,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亟需通过策略性创新获得规制政策支持和消除信贷市场歧视。本文验证了商业信用的替代性融资假说,也为我国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及其效果评价提供政策借鉴。
关键词:
商业信用 产能过剩 融资约束 企业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莉 杨宏睿
数字金融作为依托互联网技术与国家政策支持发展起来的新兴金融业态,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财务信息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方法,从融资约束的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且对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我国强调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背景下,应因地制宜积极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缓解融资约束,不断激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融资约束 科技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兰艳泽 魏乙丹
本文以我国2013-2016年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通过检验金融关联、商业信用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将金融关联分为银行关联与非银行关联,深入研究不同形式的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作用于融资约束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建立金融关联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商业信用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金融关联与商业信用具有替代性,在建立了金融关联的前提下,商业信用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减弱;此外,银行关联和商业信用的替代性更强。
关键词:
金融关联 商业信用 融资约束 民营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帆
文章以2008—2019年中国A股为研究样本,探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税激励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在区分财政激励政策和税收激励政策依然发现两者均能够显著提高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是否属于高科技行业进行检验,发现财税激励政策对创新效率的提升在高科技行业中更显著;同时,在区分企业融资约束差异后,发现在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更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林红
本文采用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商业信用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考察商业信用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对现金流高度敏感,存在明显的融资约束现象;商业信用显著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国有上市公司受到的融资约束比民营上市公司小,但是随着商业信用规模的扩大,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有明显的缓解。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颖 刘士渊
创新引领企业长久发展。在当今市场经济下行、宏观环境收紧以及系统性风险下,实体经济要创新就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创新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基于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容易暴雷,银行信贷又受抵押条件限制等问题,本文以2014—2020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实证检验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风险承担水平的传导效应。研究发现,商业信用融资会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但是商业信用融资会降低风险承担水平,且风险承担水平会在商业信用融资和企业创新之间起负向中介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优化供应链结构,获取较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多赛道竞争,增强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伟 韩媛媛 赵金亮
本文从微观视野切入,实证分析了融资约束、出口等因素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并将国有和民营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表明,融资约束、出口等对企业创新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1)较易得到外部融资或外部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容易去创新;(2)出口参与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出口的企业中,外部融资对国企的创新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民企却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致力于改善广大民企的融资环境,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出口 本土企业 创新决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文质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背景下,企业创新已然成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打造、全球价值链嵌入以及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所在。运用2010-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借助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得出,货币政策与企业创新间呈现倒“U”型关系;货币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经由融资约束路径传导,即融资约束在货币政策负向影响企业创新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国有与大规模企业,货币政策对非国有与中小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合理调整货币政策、提升融资约束缓解效能、差异化强化宏观经济政策应对能力,以发挥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激励作用,弱化融资约束的抑制效应,全方位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侯广辉 张如松
上市公司过高的股利发放率会增加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从而增大融资成本,但是由于创新重要性的突显,上市公司对R&D投入的不断加大降低了股利政策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利用2012—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基于R&D投入调节作用下公司股利政策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得到结论:(1)加入R&D投入调节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融资约束有负向影响;(2)加入R&D投入调节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融资约束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上市公司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议。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股利政策 R&D投入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晶梅 赵雨薇 肖艳红 贾红宇
本文在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决策的理论框架下,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简称《认定办法》)颁布的2008年为分界点,采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上市公司数据库分析融资约束对制造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制度迎合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认定办法》颁布前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企业创新决策,《认定办法》颁布后则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决策。这一结论证实一些企业为了迎合《认定办法》,采取操控手段使其研发强度达到政策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标准,进而获得政策优惠。制度迎合行为扭曲了正常市场条件下融资约束对于企业创新决策的负向影响,导致其呈现正向激励效应,这一激励效应在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内陆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创新决策 制度迎合 研发强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恒强 范从来 杜晴
本文利用2006-2016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融资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与低融资约束企业(成熟、大规模、高股利)相比,高融资约束企业(年轻、小规模、低股利)的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也更大。可见,作为外源融资的股权融资,因其资金性质与内源融资一致,能够真正起到缓解企业创新投入融资约束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股权融资应成为驱动企业创新的主要外部资金来源。
关键词:
内源融资 股权融资 债务融资 创新投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学梅
本文使用2010-2017年中国节能环保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政府补贴方式、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能有效的促进企业创新项目,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激励效果明显;当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重,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就越小;而税收优惠反而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资,其中对民营企业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市场补偿对企业的创新投资产生不显著的负向激励作用。
关键词:
企业创新 政府补贴方式 融资约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白福萍 董凯云 刘东慧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全面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厘清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影响,文章基于2012—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少两类代理问题,进而驱动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3)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积极作用在行业竞争程度较高、审计质量较低、股权制衡度较低以及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明显。结论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同时为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代理问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袁其刚 朱学昌 商辉
本文基于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循环结构联立方程模型,探究融资约束视角下出口和创新对民营企业自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出口和创新是提高其自生能力的直接有效途径,出口和创新与企业自生能力间存在显著的自我加强效应;融资约束缓解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企业自生能力提升,但通过出口和创新路径间接地促进了企业自生能力的提升,融资约束缓解与出口和创新间也存在自我加强效应。由于企业自生能力提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系数显著且四倍于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因此,提升民营企业自生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在制度上保证不同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晓芬 梁安琪 李飞 蒋鑫
本文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制度信用环境、融资约束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良好的制度信用环境能更好的保护创新成果,减少研发风险,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创新行为。同时,本文通过邹氏检验进一步证明,制度信用环境对融资约束和企业创新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这一方面是由于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改善了企业外部的融资环境,减少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当外部创新风险较小时,企业可能会将内外部资金优先投入研发项目,而不是仅在资金有剩余时才进行,减少了研发资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和欠发达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营造良好的制度信用环境,加强企业自身的诚信建设和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对促进我国企业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和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创新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制度信用环境 融资约束 企业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