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4)
2023(9838)
2022(7598)
2021(6639)
2020(5229)
2019(11206)
2018(11041)
2017(20706)
2016(11424)
2015(12811)
2014(13053)
2013(12592)
2012(11530)
2011(10480)
2010(10652)
2009(10078)
2008(9497)
2007(8666)
2006(8311)
2005(7745)
作者
(34549)
(29019)
(28910)
(27738)
(18519)
(13590)
(13085)
(11194)
(11072)
(10230)
(10223)
(9526)
(9496)
(9377)
(9351)
(9009)
(8497)
(8420)
(8247)
(8186)
(7644)
(7214)
(7026)
(6767)
(6632)
(6595)
(6338)
(6141)
(5971)
(5667)
学科
(69964)
经济(69920)
管理(27777)
(24910)
方法(19677)
地方(18956)
(18657)
企业(18657)
数学(17316)
中国(17294)
(17077)
数学方法(16810)
(14809)
业经(14211)
地方经济(12775)
农业(10434)
(10327)
(9573)
(9316)
产业(8856)
理论(8559)
环境(8521)
(8426)
金融(8423)
(8279)
(8212)
(7769)
贸易(7761)
经济学(7733)
教育(7700)
机构
大学(172138)
学院(171587)
(78720)
经济(77241)
研究(65455)
管理(56601)
理学(47725)
中国(47474)
理学院(47090)
管理学(46091)
管理学院(45767)
科学(40033)
(35872)
(34426)
(33876)
研究所(30686)
(29904)
中心(27805)
财经(27097)
(27083)
经济学(26569)
(24604)
业大(24373)
(24108)
师范(23843)
经济学院(23472)
农业(23150)
(23070)
北京(22702)
(20953)
基金
项目(108643)
科学(84684)
基金(78508)
研究(77489)
(69117)
国家(68585)
科学基金(57740)
社会(51686)
社会科(48807)
社会科学(48792)
(42488)
基金项目(39984)
自然(35584)
教育(35403)
(34850)
自然科(34720)
自然科学(34711)
自然科学基金(34079)
资助(31880)
编号(29694)
重点(25306)
(25218)
成果(25191)
(23327)
国家社会(22214)
课题(21860)
(21436)
发展(20524)
科研(20388)
创新(20288)
期刊
(98310)
经济(98310)
研究(57706)
中国(34284)
学报(31068)
(28838)
(26671)
科学(26084)
管理(24532)
大学(23481)
学学(22215)
农业(19127)
教育(18764)
经济研究(17330)
技术(15285)
(15163)
金融(15163)
财经(15106)
业经(13440)
(13336)
问题(12619)
(9796)
技术经济(9670)
(9522)
世界(9243)
统计(8582)
(8539)
国际(8428)
经济问题(7914)
商业(7708)
共检索到272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何自力  
本文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为线索,在系统评述该理论的建模特点与主要结论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经济学数学模型的对比辨析,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学化的基本原则与建模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排斥数学方法,但是对其进行数学化建模的过程必须要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原则,即抓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及其运动来对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包含工人与资本家两种行为主体,区分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并且纳入剥削关系与迂回生产特点的动态模型可能是一种可行的建模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何自力  
本文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为线索,在系统评述该理论的建模特点与主要结论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经济学数学模型的对比辨析,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学化的基本原则与建模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排斥数学方法,但是对其进行数学化建模的过程必须要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原则,即抓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及其运动来对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包含工人与资本家两种行为主体,区分生产资料与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海蒂  
<正>梳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具有导向作用,而且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现实指导。由徐文越撰著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境域》(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一书研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文本,系统解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实证化与哲学化解读模式及其问题,通过论证实证化经济学解读路径中辩证法的缺失、哲学化解读路径中批判性质的混淆,客观评述作为理论后果的“过时论”与“断裂论”,得出了只有在唯物史观境域内才可以保障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的正确性的结论,并在分析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关系解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由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深入两者内在关系探究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郝继松  
经济决定论是部分第二国际理论家曲解唯物史观而呈现的一种理论形态。但从方法论及其理论实质讲,经济决定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隐含前提"。古典政治经济学构成唯物史观与经济决定论共同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因而也为我们界分唯物史观与经济决定论本质差异提供了重要理论视域。经济决定论囿于经济范畴和旧哲学逻辑的传统框架,同样没能超脱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事实实证化的泥潭。马克思唯物史观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可逾越的界限,透过社会经济事实的幻象而深入到人与人真实社会生活关系的本质中,在深层的存在论意义上超越了经济决定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春华  龚维进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使用空间计量回归方法剖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与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一是区域经济增长自身不仅在时间维度上呈现“路径依赖”的动态关联特征,还在空间维度上受到其他邻近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作用,使其表现出自我强化态势。二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因其技术进步特征而推动目标地区或邻居地区的经济增长,又会因其内部结构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变动而抑制本地区及其他邻居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且它在东部地区更能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三是交通便利程度、劳动复杂程度和外贸进口规模不仅能够直接推动目标区域经济增长,其时间和空间的时空累积效应均会对区域经济短期和长期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勤  
马克思不仅创立了唯物史观 ,而且将自己的经济史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在他的经济理论体系中 ,唯物史观与经济史观既是方法论基础 ,又是基本内容。这不仅实现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而且实现了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这种方法对经济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辉灿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其中,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深入研究国际经济形势,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理顺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升华,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达到一个新高度。王颖、袁丽美、刘有源共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力文  
<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纵观新时代以来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表现,能够发现很多新的变化,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基于此,由顾海良教授主编的《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一书,立足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联系时代变迁和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的当代意义,全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总体来看,该书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关键词: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唐永  范欣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分析表明:不同技术进步条件下,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总资本的增长率不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为劳动生产率机制和资本有机构成机制。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通过不变资本增长率、可变资本增长率和剩余价值率影响经济增长。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提高0.345 7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为0.338 5,技术进步的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为0.007 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因此,国家应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以创新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余小琴  马梦挺  
本文从劳动力再生产所内嵌的制度结构出发,讨论了1993年以来我国农民工工资增长三阶段性变化的原因。农民工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和作为劳动力商品的劳动过程在空间上的城乡分离,是农民工工资相对低廉的制度性原因。2004—2015年农民工工资的高速增长,直接原因是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的耗尽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不足,但工资上涨反过来又加速了农民工向城市的家庭化迁移,因而在整体上抬高了农民工的劳动力价值。然而工资增长的趋势在2015年之后并没有延续,这表明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需要与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相适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承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在实践中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变革世界的强有力武器,对人类解放、人民共同富裕是最管用的学问。历史证明它最有价值,它的四次飞跃带动了四次历史大步前进,撕破资本主义旧世界,使贫弱的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赋予各类应用性部门经济学以革命灵魂、丰富营养、科学方法,注入新鲜血液,习近平同志部署了文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布局,使之与时俱进、优化升级,真正成为从各方面为人民造福的当代最管用的经济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批判精神能够扫除各种错误思潮的"雾霾",尤其是揭露新自由...
[期刊] 求索  [作者] 郑宇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确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属于实证科学的依据,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个观点是否已经实证,或者是否具有实证的可能性,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否具有实证的性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证性质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实证性质是嵌入在逻辑起点、理论内核以及认识过程之中的。唯物辩证的"抽象力"是政治经济学实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证性质的具体路径。用计量经济模型"跑数据"虽然能够实证出经济变量之间的真实关联,但这种关联背后的内在根源仍然有待经济理论的进一步的揭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资本论》,是不可能依靠计量经济学的"跑数据"来完成的。《资本论》既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结果,同时也是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的宏观样本数据对唯物史观进行实证检验的过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虎涛  
长期以来,即使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命题——生产力一元决定论也一直存在不同的解读,而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外,则存在着与生产力一元决定论相对的,以迈克尔·曼等人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的多元论。后者认为,并不存在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社会领域(如经济),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意识形态的权力都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一元论和多元论的分歧本质,不仅只是观点之争,也是关涉到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虎涛  
长期以来,即使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命题——生产力一元决定论也一直存在不同的解读,而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外,则存在着与生产力一元决定论相对的,以迈克尔·曼等人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的多元论。后者认为,并不存在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社会领域(如经济),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意识形态的权力都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一元论和多元论的分歧本质,不仅只是观点之争,也是关涉到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