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6)
2023(15316)
2022(13215)
2021(12699)
2020(10292)
2019(24153)
2018(23880)
2017(45940)
2016(24924)
2015(28077)
2014(28066)
2013(27635)
2012(25510)
2011(23089)
2010(23150)
2009(21080)
2008(20628)
2007(18011)
2006(15891)
2005(14314)
作者
(70120)
(58005)
(57581)
(55099)
(37261)
(27652)
(26292)
(22836)
(22185)
(20879)
(19784)
(19712)
(18555)
(18360)
(18110)
(18058)
(17296)
(17006)
(16707)
(16587)
(14483)
(14274)
(13914)
(13221)
(12998)
(12956)
(12811)
(12743)
(11767)
(11496)
学科
(100302)
经济(100188)
管理(71397)
(66554)
(54579)
企业(54579)
方法(45055)
数学(39588)
数学方法(39152)
中国(29542)
(27429)
(25622)
业经(21850)
(21485)
贸易(21470)
(20919)
(20042)
(19899)
地方(18423)
农业(17620)
(17024)
银行(16988)
(16331)
金融(16330)
(16305)
理论(16268)
(15734)
(15511)
(15462)
财务(15439)
机构
大学(351533)
学院(349382)
(148477)
经济(145421)
管理(139129)
研究(121738)
理学(119695)
理学院(118402)
管理学(116654)
管理学院(116011)
中国(94218)
(75461)
科学(71117)
(67961)
(60337)
中心(54837)
研究所(54634)
财经(54197)
(52645)
(50523)
(49484)
北京(48749)
业大(48351)
(46234)
师范(45876)
经济学(45277)
(44138)
(41021)
农业(40980)
经济学院(40772)
基金
项目(233953)
科学(184617)
研究(175592)
基金(170654)
(147497)
国家(146290)
科学基金(125675)
社会(110901)
社会科(105155)
社会科学(105127)
基金项目(89428)
(88170)
教育(80976)
自然(80156)
自然科(78302)
自然科学(78284)
自然科学基金(76910)
(75055)
编号(71599)
资助(71203)
成果(59095)
(53336)
重点(51967)
(49800)
课题(49600)
(48451)
教育部(46254)
国家社会(45701)
创新(45191)
大学(44699)
期刊
(163496)
经济(163496)
研究(110787)
中国(68619)
管理(52242)
学报(50493)
(50103)
科学(48513)
(47683)
教育(41535)
大学(38942)
学学(36247)
(35365)
金融(35365)
农业(33452)
技术(30546)
经济研究(27247)
财经(26889)
业经(25646)
(23037)
问题(21035)
(18816)
图书(18513)
理论(18047)
(17953)
技术经济(16859)
国际(16787)
世界(16592)
实践(16236)
(16236)
共检索到526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昌南  
在当前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售后市场垄断已成为许多厂商重要的经营模式。国外关于售后市场垄断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开始,并产生了较为丰富的文献。主要研究集中于售后市场含义及垄断形成原因、售后市场垄断的动因、售后市场垄断的定价、售后市场垄断的效率及反垄断政策争议。尽管中国近年来开展了针对汽车售后市场的反垄断政策,但并没有完全找到实施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的理论依据。因此,我国实施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还需要解决若干理论与实践难点。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昌南  钟家福  
近年来中国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已初见行动,但是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的实施中还存在诸多理论和政策难点。理论难点是如何判断厂商在售后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且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如何进行售后市场相关界定;实践难点是在国家大力鼓励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情况下,售后市场实施反垄断政策是否会损害产业绩效?在总结西方关于售后市场反垄断的不同观点与政策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售后市场相关市场界定原则,售后市场反垄断的公平化与差别化政策、售后市场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补贴政策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俊豪  
为促进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竞争 ,提高经济效率 ,许多国家都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市场结构重组政策。本文将探讨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基本目标 ,5种主要市场结构重组模式及其特点 ,并分析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中国在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市场结构重组的政策实践。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要家  唐春晖  管霞霞  
中国中高端品牌汽车售后市场垄断化的形成逻辑及其竞争效应,既是检验各种售后市场理论假说的重要案例,也是制定汽车行业反垄断政策和进行反垄断执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中国中高端品牌汽车经销纵向组织结构及其纵向限制协议关系对售后市场理论加以扩展分析显示,排他性单一品牌授权专营体制的售后市场杠杆化应用是造成汽车高"零整比"的根本原因,具有纵向市场势力的品牌汽车生产商通过纵向价格和非价格限制合约的复合性和累积性应用,将售前市场垄断势力放大性延伸到售后市场,实现了对购车消费者的强锁定和索要高维修保养价格。售后市场垄断化是支配性汽车生产商一种有利可图的策略性滥用行为,严重伤害了配件经销市场和维修服务市场的有效竞...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剑  
汽车售后市场纵向垄断协议主要表现为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利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控制零配件、维修工具和维修信息的供给,从而控制售后市场,获得垄断利润。欧盟对相关市场的规制主要包括:(1)规制市场主体——汽车制造商(供应商);(2)规制市场产品——汽车零配件、维修工具和维修信息;(3)规制市场经营模式——选择性分销与一牌专营。通过对上述规制制度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俊豪  王建明  
在现行体制下,中国垄断性产业除存在自然垄断外,还同时存在行政垄断,这是中国垄断性产业垄断的二元性。行政垄断又可分为合理行政垄断和不合理行政垄断,这是行政垄断的两重性。为从根本上打破行政垄断,需要根据垄断性产业垄断的二元性和行政垄断的两重性特征,制定有效的分类管制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柏杨  
本文在一般均衡的研究框架下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反垄断政策中市场结构与经济福利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以我国工业行业为例实证分析市场结构、行政垄断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由于规模经济效应,适度的垄断和竞争都有利于促进经济福利水平;第二,行政垄断与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工业行业经济福利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故在现实经济中,市场过度竞争与市场过于集中都可能损害经济福利,只有适度的市场集中,才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经济福利水平提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破除行政垄断以及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现阶段仍是提高我国工业行业整体经济福利水平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国华  张青  
随着我国衍生品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期货业的反垄断问题被提上日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期货业的垄断表现,以此作为本项研究的逻辑起点。期货业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的实施,必须落实到专门的执法机构来负责,这就是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构建,因此本文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如何构建高效的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接下来把期货业分为交易所与期货经纪两个子行业,分别系统性研究如何实施反垄断与竞争政策。最后,期货业的反垄断进程必须注重行业规模经济的发挥,为此,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如何推动行业整合,提升中国期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晏宗新  
本文通过对零售商业圈的两个属性,即双边市场和网络经济特征的分析以及商业圈市场竞争行为的考察,认为商业圈竞争政策可发展为"贸易竞争"和"反垄断"两个方面,前者注重对商业圈整体利益的维护,后者注重消费者利益,并致力于变动商业圈的内部结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俊豪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采取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对垄断性产业实行市场结构重组政策。国内外有关经验证明,垄断性产业的这种改革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结构重组后政府所制定并实施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以中国电信、电力产业为例,简要分析垄断性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及其面临的问题,着重讨论市场结构重组后垄断性产业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再扬  冯江燕  
本文从信息产业最基本的特征入手,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信息产业垄断的形成机理,并结合微软、苹果和谷歌的案例,分析垄断力量的形成以及反垄断新格局的出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反垄断政策。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产业,垄断具有了新的特征,即对于建立在专利技术之上的技术标准的垄断。信息时代反垄断面临着如何解决标准的公共产品性和专利技术的私有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在促进公共利益的同时又不妨害企业创新的激励,反垄断政策需要作相应的改变。我们主张,反垄断政策在真实网络领域和虚拟网络领域应该有所不同。在真实网络领域,反垄断政策应以引入竞争为主;而在虚拟网络领域,政府应尽可能促进垄断性技术(标准)的开放,有效限制垄断...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唐要家  唐春晖  
“数据垄断”是平台经济反垄断的重要争议问题之一。在数字经济中,数据既是资源也是资产,数据的经济属性说明原始数据通常并不会产生“数据垄断”问题,但在数据采集与挖掘利用中,数据持有人可能会实施各种基于大数据的反竞争行为,扭曲市场竞争和阻碍创新,因而“数据垄断”行为应成为反垄断的重点。反“数据垄断”政策应构建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多法协同体制,合理权衡竞争、隐私和创新目标,将数据、算法、平台作为政策重点,实施分类治理并注重市场化数据共享机制的作用。反“数据垄断”政策的核心是确保原始数据的开放接入,为此可实施个人数据可携带权、鼓励消费者授权的批量数据接入、特定情况下的强制性数据接入、互操作性政策等反垄断监管政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成也  武常岐  
由于移动互联网产业对"瓶颈垄断"的催化与其"网络效应"、"锁定效应"、"平台效应"的三大特征,国内许多反垄断机构纷纷对互联网巨头展开调查。各国政府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与腾讯和360之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调查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对高通、腾讯的案例研究来深入探讨互联网行业垄断机制及相应的反垄断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龚维敬  
西方国家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各个学派存在着哪些分歧,历届政府依据什么样的理论来制订反垄断立法,在制订这些立法时,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内在矛盾,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予以评论。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在我国制订反垄断法时,应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严格区分经济性垄断与行政性垄断,着重限制行政性垄断;而且不应当将反兼并作为反垄断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应当学习国外反垄断法审判原则与时俱进的理念,以制订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反垄断法。
[期刊] 改革  [作者] 倪红福  冀承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反垄断政策的演变历程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频共振,不断进行着有益的尝试与调整。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但其较强的网络效应、规模效应以及赢者通吃、双边市场、跨界竞争等内在特性对中国市场竞争秩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以平台反垄断政策的创新系统回应了平台垄断挑战,以大型平台企业作为规制对象接连发起了多个反垄断调查和诉讼案件,平台垄断从野蛮无序进入规范健康的新时期。展望中国反垄断政策的发展趋势,预期未来平台反垄断会趋于监管常态化、法治化和精细化,立法现代化、修法快速化,执法成熟化,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大化。针对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反垄断政策面临的新难题与新挑战,中国应从监管机构、互联网平台、第三方主体等层面着力,以强化平台反垄断规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