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92)
- 2023(2829)
- 2022(2452)
- 2021(2434)
- 2020(2038)
- 2019(4528)
- 2018(4670)
- 2017(8558)
- 2016(5093)
- 2015(5909)
- 2014(6028)
- 2013(5776)
- 2012(5739)
- 2011(5233)
- 2010(5498)
- 2009(5210)
- 2008(5714)
- 2007(5289)
- 2006(4842)
- 2005(4442)
- 学科
- 济(17960)
- 经济(17926)
- 管理(12981)
- 业(11501)
- 企(9801)
- 企业(9801)
- 方法(7533)
- 学(7224)
- 数学(5789)
- 数学方法(5590)
- 农(5061)
- 中国(4952)
- 理论(4515)
- 财(4431)
- 制(3981)
- 业经(3842)
- 贸(3376)
- 贸易(3372)
- 和(3337)
- 易(3250)
- 农业(3219)
- 银(3144)
- 银行(3124)
- 教育(3099)
- 融(3088)
- 金融(3087)
- 地方(3049)
- 行(2963)
- 体(2897)
- 策(2807)
- 机构
- 大学(81230)
- 学院(78857)
- 研究(30555)
- 济(25076)
- 管理(24417)
- 经济(24357)
- 中国(22515)
- 科学(22157)
- 理学(20470)
- 理学院(20089)
- 管理学(19312)
- 管理学院(19178)
- 京(18734)
- 农(17928)
- 所(17557)
- 研究所(16121)
- 农业(14340)
- 业大(13805)
- 江(13560)
- 中心(13316)
- 范(13047)
- 财(12883)
- 师范(12877)
- 北京(11848)
- 州(10558)
- 院(10521)
- 师范大学(10455)
- 省(10182)
- 财经(9989)
- 技术(9532)
- 基金
- 项目(49228)
- 科学(37116)
- 基金(34840)
- 研究(32495)
- 家(32356)
- 国家(32089)
- 科学基金(25627)
- 省(18812)
- 社会(18721)
- 基金项目(18086)
- 自然(18012)
- 自然科(17605)
- 自然科学(17596)
- 社会科(17518)
- 社会科学(17509)
- 自然科学基金(17276)
- 划(16890)
- 教育(15350)
- 资助(14943)
- 编号(12897)
- 成果(12262)
- 重点(11716)
- 计划(10529)
- 部(10486)
- 发(10032)
- 科研(9636)
- 课题(9561)
- 科技(9557)
- 创(9350)
- 大学(8843)
共检索到125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玺吾
唐诗宋词中的楚天楚水意象,既保留了屈原、宋玉笔下楚天楚水意象所带有的特定的辽阔、悲愁意绪,又更多地注入了因时代更迭、作者性格不同,而生发出的雄浑浩渺、奔放壮浪、沉闷压抑、澄清邈远、悲壮恣肆等诸般复杂意蕴。其意象营构,则呈现出以楚天楚水意象组合为主,渐次融入诸多相关意象的复杂化趋势。在唐诗宋词楚天楚水意象的不断演变中,我们既可以分明地见出文学的前后承传之迹,亦能见出楚文化对诗人胸次的自然陶冶之痕。
关键词:
唐诗 宋词 楚天 楚水 意象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岚
一般论者常认为宋词中"风、花、春、月"等高频字的出现,体现了宋词用字和意象阴柔化、女性化的倾向。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字放在整个古汉语高频字背景之下,对比唐诗和宋词高频字的异同时,却发现它们都重点关注人与自然,对自然物象类高频字的选择倾向是基本相同的,且表示判断、否定类高频字的大量出现,也只说明古汉语语法上的共性。唐诗宋词在文体本性是相似的,只有在对比诗词文本高频字的演变时,才体现出宋词相较唐诗独具的个性和倾向。
关键词:
唐诗 宋词 高频字 倾向 共性 演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济萍
夕阳的美学境界是神秘幽远的空间构成,表现为心灵与艺术的契合。在唐宋诗词意象里,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夕阳不仅是感伤的,也是审美的。日暮西山的肃杀气氛吻合了离人的黯然神伤的情愫,温馨如画的夕阳晚照又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类最深刻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
唐宋诗词 夕阳 情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袁利杰
每个人都活在时间的洪流中,对时光的思考也是每个时代的诗人关注的人生主题。文章以《唐诗三百首》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唐代诗人对"时光"意象的思考:"时光"意象是诗人反思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是诗人衡量自我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方式,也是诗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
“时光”意象 《唐诗三百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笃文
七百多年以前,在南宋德祐二年(1276)正月的杭州,元兵压境,危亡在即的时候。爱国诗人郑思肖写了《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其一曰:"力不胜于胆,逢人双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这是诗中最早提到"中国梦"的记录。诗写得很悲怆。诗的大意是说,在这无力挽救亡国命运的时候,只有垂泪向人。心里萦回着强国之梦,脑子里叨念着《诗经》中的下泉之诗。离人较近的太阳还看得见,遥不可及的高天就无法去打听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龚敏
楚式器物造型艺术深受老庄道家思想浸染,其超越模拟的象征意向构成手法促使器物的形式与功能和观念达到高度的契合与统一,造物手法上强调材质的多样性、视觉式样的革新以及新加工工艺的使用。楚式器物造型特点主要体现在曲线的大量运用、空间的巧妙处理以及异质同构手法的合理运用。楚式器物造型艺术对当今产品设计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我们在进行现代产品设计时可以辩证地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楚式器物 造型艺术 产品设计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云
楚艺术在壁画、帛画、青铜器、漆器、丝织、雕刻、画像石(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无不令世人叹为观止。楚艺术精美富丽、瑰丽绚烂、神秘诡异、怪诞夸张、光怪陆离以及浪漫激情的艺术性格和特质,堪称上古文明最杰出的审美形态之一。很显然,楚文化多元的文化外因及特殊的精神内核,造就了楚艺术的卓尔不群。
关键词:
楚艺术 文化外因 精神内核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宋雪雁 罗慧 裴心源 赵小旭 赵妮
[目的/意义]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极其重要的一类题材,通过研究送别诗中涉及的典故及文化意象,可以为唐代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考证。[方法/过程]以《全唐诗》中的送别诗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运用数字人文工具,通过对送别诗中出现的典故及文化意象进行统计分类,结合语义对送别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梳理送别诗文本中包含的典故及文化意象,直观地展现《全唐诗》送别诗中典故、文化意象等要素,有利于后续对《全唐诗》中的其他知识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及可视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蔚
楼璹《耕织图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较早的大型农事组诗,其文本融合了先秦以来大量同类诗歌的艺术精华,虽然尚有明显的拼凑痕迹,但其集大成意义毋庸置疑,实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先声。在广泛继承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耕织图诗》也有所创变。遵循着谏上和劝下的双重艺术旨趣,《耕织图诗》一方面增添了宫廷诗的因素,屡用舜帝躬耕、丞相重农、后妃祭蚕献茧等典故,有些织图诗风格软媚,塑造的人物形象近于仕女,与以往的农事诗颇有差异;另一方面,《耕织图诗》又融入了劝农诗劝勉农桑、化育民风的艺术功能,有意识地向农村推介当时较为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敏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还是用来表达对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生经历的感悟的重要方式。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空分布、发展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及其相互关系(人地关系)等,因此地理事物和现象常常作为诗词中被赋予浓郁主观情感色彩的客观景象,成为诗人笔下绝美的地理意象,是诗词的底色。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意象客体通常由植物、动物、气候气象、地貌、水体等自然地理要素和民风民俗、农田农事、城市集镇、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教学应用 地理意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平
毛泽东不仅是革命领袖 ,而且是诗人与哲人。他将伟岸豪放的气质贯注于诗 ,使之呈现出博大阳刚之境 ;将对宇宙人生的哲理颖悟融而为诗 ,使之充盈着深泓浩壮之气 ;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新美构想化而入诗 ,使之荡漾着浪漫雄奇的神韵。这是毛泽东诗词崇高美的三大特征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词 意象 崇高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诗言志”,古典诗教敞开个体成人的基本范型。诗教之意涵乃是在引导个体打开经典诗篇的过程中涵养价值,激发志意,调理性情,变化气质。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乃是契合儿童发展、能够给予儿童以开阔气象的精神资源。唐诗之教,就是从唐诗出发来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审美感知,让个体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世界之人,成为有世界的人,进而让唐诗作为一种生命的文本得到欣赏、体会,能够融入儿童生命之中,滋养个体以开阔的唐诗气象,年少个体也在无形之中进入中华民族活泼不已的生命长河,一点点化入民族文化精神的命脉。由此,唐诗之教乃是作为蒙以养正的教育实践方式之典范。
关键词:
唐诗之教 唐诗气象 中国少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瑞峰
在唐诗璀璨夺目的艺术长廊里,浙江萧山籍诗人贺知章当然不是最具光环的诗国巨擘,所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都不可能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他曾与李白那样的登峰造极者交往甚密,且有提携、揄扬、奖掖之恩。据现有史料可以认定,在李白扬名立万的过程中,他发挥了重要的推手作用。如果没有他"解金龟换酒"的豪举,并赐予其"谪仙人"的美誉,初入京城、藉藉无名的李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名声大噪,迅速得领诗坛风骚。
关键词:
唐诗之路 钱塘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