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9)
2023(3634)
2022(3107)
2021(2882)
2020(2541)
2019(5823)
2018(5705)
2017(10239)
2016(6199)
2015(7066)
2014(6932)
2013(7036)
2012(6909)
2011(6493)
2010(6577)
2009(6179)
2008(6251)
2007(5700)
2006(5172)
2005(4686)
作者
(23481)
(19735)
(19613)
(18540)
(12808)
(9609)
(8718)
(7741)
(7706)
(7223)
(7035)
(6799)
(6786)
(6733)
(6442)
(6169)
(6079)
(6003)
(5949)
(5910)
(5305)
(5099)
(5004)
(4755)
(4750)
(4499)
(4396)
(4329)
(4234)
(4205)
学科
(23125)
经济(23085)
管理(14629)
(13711)
(11583)
企业(11583)
方法(10787)
(9790)
数学(8904)
数学方法(8739)
中国(5830)
(5818)
(5793)
业经(4693)
理论(4459)
(4335)
(3925)
金融(3924)
(3922)
贸易(3921)
(3868)
农业(3857)
(3783)
(3653)
地方(3639)
银行(3601)
(3488)
财务(3484)
财务管理(3472)
(3469)
机构
大学(99952)
学院(96161)
研究(42569)
(32927)
经济(32142)
科学(32073)
(29847)
中国(29547)
管理(29041)
(25332)
理学(24956)
理学院(24490)
农业(24460)
研究所(23688)
管理学(23640)
管理学院(23502)
(22943)
业大(21370)
中心(17504)
(15952)
农业大学(15514)
(15390)
(15210)
(14998)
(14890)
北京(14320)
科学院(14175)
实验(14098)
(13913)
实验室(13586)
基金
项目(67715)
科学(50975)
基金(49172)
(47956)
国家(47608)
研究(39892)
科学基金(37376)
自然(28300)
自然科(27647)
自然科学(27628)
自然科学基金(27159)
(26499)
基金项目(25425)
(24260)
社会(22848)
资助(21440)
社会科(21428)
社会科学(21418)
教育(18470)
计划(17055)
重点(16740)
科技(16039)
(14479)
(14430)
科研(14014)
编号(13709)
(13463)
专项(13074)
(12892)
(12839)
期刊
(36773)
经济(36773)
学报(29526)
(27119)
研究(26651)
科学(23398)
中国(21238)
大学(20110)
学学(19281)
农业(18399)
(11545)
管理(11337)
(9962)
教育(9412)
业大(9356)
农业大学(7942)
(7659)
(7626)
金融(7626)
财经(6229)
经济研究(5942)
技术(5928)
林业(5834)
中国农业(5716)
自然(5462)
(5342)
科技(5297)
问题(4810)
世界(4685)
业经(4633)
共检索到146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苑智华  何秀丽  徐哲  义鸣放  
以唐菖蒲品种‘RoseSupreme’为材料,研究叶片、新球、匍匐茎和籽球中蔗糖、淀粉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唐菖蒲叶片中蔗糖含量顺序为叶片>新球、籽球>匍匐茎。叶片和匍匐茎中淀粉含量较新球和籽球低。叶片、新球和籽球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较高。唐菖蒲生长发育前期各部位蔗糖合成酶(SS)活性均较低,但后期新球中的SS活性快速升高,叶片中则快速下降。酸性转化酶(AI)活性的高低顺序是叶片>匍匐茎>籽球>新球。叶片中性转化酶(NI)活性较其他部位高,匍匐茎不断增加,新球是先增加后降低。Q酶活性除了叶片外,其他部位均不断增加;总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均是先增加后降低。在唐菖蒲生长发育过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伟清   刘莉莉   邱祖杨   何芳练  
【目的】探究芋球茎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特别是干旱胁迫对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耐旱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荔浦芋1号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下的芋球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与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相关的酶基因,并分析这些酶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芋球茎在干旱胁迫下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198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73个,下调表达基因1610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生物过程富集最多的是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在细胞组分富集最多的是细胞解剖实体,在分子功能富集最多的催化活性和结合。KEGG富集分析显示,富集最多的通路分别是代谢通路、氮素代谢通路、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通路。对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统计,共筛选到26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11种酶,其中上调表达基因5个,下调表达基因21个。在干旱胁迫下,淀粉合成酶、己糖激酶、果糖激酶、UTP-葡萄糖-1-磷酸盐尿苷酸转移酶、α-淀粉酶、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β-呋喃果糖苷酶的基因下调表达;UDP -葡萄糖磷酸水解酶和海藻-6-磷酸合成/磷酸酶的基因上调表达;蔗糖合成酶和β-呋喃果糖苷酶的基因既有上调表达,也有下调表达。【结论】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调控淀粉代谢和海藻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下调表达,而调控蔗糖代谢相关基因既有上调表达,也有下调表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梦鸽  邓群仙  吕秀兰  刘健  程雪丽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模式下‘美人指’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糖分积累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探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为避雨条件下葡萄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膜+天膜"避雨栽培下5年生‘美人指’葡萄为供试材料,于谢花后20d开始每10d取样1次,测定葡萄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质量和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以及4种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美人指’葡萄果实呈双"S"形曲线生长模式,并存在2个快速生长阶段;果实糖分积累主要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葡萄糖含量一直明显高于果糖;在果实整个发育期,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的活性一直较高,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很低;且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波  魏玉清  周维松  邹程  
【目的】研究土壤盐分胁迫对甜高粱茎秆中糖分积累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明盐胁迫条件下甜高粱茎秆的糖分积累特征。【方法】以甜高粱杂交品种"辽甜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学测定方法,对5种不同土壤盐分(分别为对照CK(0.102%)、T1(0.215%)、T2(0.250%)、T3(0.300%)、T4(0.459%),以上为质量分数)胁迫下,甜高粱各生育时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茎秆中的糖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树德  贺学勤  张子义  王曙光  田自华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甜菜品种蔗糖代谢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的生理机制,以糖用甜菜(高糖)和饲用甜菜(丰产)为试验对象,测定了不同生育阶段叶片、叶柄和块根中的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果表明:叶片、叶柄和块根中存在蔗糖合成与降解过程,不同类型甜菜在生长期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存在差别,同一品种不同部位,块根中蔗糖的代谢强度高于叶片和叶柄,糖用甜菜两种酶活性高于饲用甜菜,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差异是品种特性,可用于甜菜的选种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树林  何秀丽  义鸣放  
为探讨唐菖蒲籽球发育特点及其碳水化合物代谢与籽球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品种Rose Supreme和Advanced Red为试材,研究了籽球生长发育进程和蔗糖、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质量比及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唐菖蒲籽球生长发育可分为籽球形态建成和籽球快速膨大期2个阶段。籽球形态建成初期,碳水化合物代谢水平较低,15周时,籽球内可溶性糖和蔗糖质量比分别达50和30 mg/g左右,还原糖质量比仅为16 mg/g,淀粉酶活性为3 mg/(g.min)左右。籽球快速膨大期,碳水化合物代谢水平较高,籽球内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含量快速上升,在种植后第22~23周达到峰值,分别为90、46和3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敏  齐红岩  张多娇  佟伶伶  谢德利  
试验选用玉美人、永甜6号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作接穗,世纪星白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作砧木,以自根苗为对照,研究嫁接对薄皮甜瓜果实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提高了薄皮甜瓜果肉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的活性,降低了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降低了薄皮甜瓜果肉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野  吴凤芝  周新刚  
【目的】探明不同光照条件下番茄果实高糖积累的氮素适宜施用水平。【方法】以番茄品种东农708为试材,采用4个光照度和4个氮素施用水平的复因子试验,研究光照度与氮素互作对番茄果实糖积累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果实发育早期,光、氮及其互作对番茄果实淀粉含量影响极显著,对蔗糖含量影响不显著。在同一光照水平下增施氮肥及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的70%自然光处理可提高果实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从而促进果实的蔗糖代谢。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光、氮及其互作对番茄果实果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发育后期,70%和100%自然光以8kg/667m2施氮量、小于70%自然光以0kg/667m2施氮量的果实酸性转化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红云  义鸣放  
研究了外植体不同生长阶段、激素种类和浓度对2个唐菖蒲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Rose Supreme 5叶期和Advanced Red 7叶期的花茎为外植体较好,2个品种直接诱导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2 mg/L+IBA 0.4 mg/L,愈伤诱导率分别达到80.50%和87.78%,愈伤全部再生不定芽,平均再生芽数分别为14.2和13.0,培养周期仅为45 d左右。在生根培养基MS+IBA0.5 mg/L上生根率分别达86.67%和92.44%,单苗根数为16.1和22.1,根势好,结球率均达90%以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静  潘一展  
测定池栽条件下小麦强筋品种藁城8901、中筋品种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洛麦1号灌浆期旗叶、旗叶鞘、穗茎、籽粒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变化的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灌浆期旗叶、旗叶鞘、穗茎、籽粒中SPS和SS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号旗叶、旗叶鞘和籽粒中SPS酶活性较高,而洛麦1号穗茎中SPS酶活性较高。豫麦49号的旗叶、旗叶鞘、穗茎和籽粒中SS活性高于其他两品种,表明豫麦49号和洛麦1号营养器官和籽粒中蔗糖合成和降解代谢比较活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娄义龙  姚佳华  曾顺兰  田应生  陈振声  高嘉麟  
测定了4个唐菖蒲品种开花期植株母球茎、更新球茎、根、茎、叶、花蕾、花瓣、花药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花瓣和花药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酯酶(EST)同工酶谱。结果表明:在唐菖蒲植株的不同器官中,新生器官及幼嫩器官的SOD活力较强,衰老器官的SOD活力较弱;适应性越强的品种,其花瓣的POD同工酶谱带越多。不同品种花药的EST同工酶谱带也有差异,但难看出与适应性的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安翠香  张玉鑫  杨世梅  陈年来  
【目的】分析光照强度对果型大小不同的甜瓜果实蔗糖积累量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甜瓜果实糖分积累的内在生理机制。【方法】以"玉金香"、"银帝"、"黄河蜜"3个果型大小不同的甜瓜品种为试材,分析了透光率100%(自然光照,对照)、52%(一层黑色遮阳网遮阴)、26%(一层黑色遮阳网+一层白色防虫网遮阴)3个光照水平,对甜瓜果实蔗糖积累量及其代谢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果实发育初期,蔗糖分解酶(AI,NI)活性较高,蔗糖积累很少;随着果实发育,蔗糖分解酶活性大幅度下降,蔗糖合成酶(SS,SPS)活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如  薛秋华  
测定了唐菖蒲鲜切花衰老过程中花瓣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 .结果表明 :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瓶插前期升高 ,4d后迅速下降 ;丙二醛含量、超氧自由基 (O- 2 )产生速率在瓶插期间一直呈上升趋势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瓶插前期先上升后下降 ;瓶插时间越长 ,过氧化物酶活性越高 .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以及 O- 2 的累积是切花衰老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小霞  李建武  齐恩芳  文国宏  李高峰  吕和平  马胜  刘石  黄伟  张荣  
为探究超高淀粉马铃薯品种‘陇薯8号’的淀粉积累特性及调控的关键基因,以露地平播种植的‘陇薯8号’为试材,对盛花期(T_1)至其后15(T_2)、30(T_3)、45(T_4)和60 d(T_5)的块茎进行蔗糖、淀粉含量测定与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取样期内,蔗糖含量在T_1—T_3期显著降低,之后有所回升;总淀粉含量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不断增加,其中T_2—T_3为激剧增长期,T_3—T_5增长较缓慢。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4 634个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块茎中的转录表达数据,4个相邻时期比较组T_1 vs T_2、T_2 vs T_3、T_3 vs T_4和T_4 vs T_5的差异表达基因总数分别为1 279、427、184和300个,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共有24个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在各时期差异表达,其中只有蔗糖合酶基因Soltu.DM.09G031820和Soltu.DM.07G013370、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Soltu.DM.01G049590、淀粉合酶基因Soltu.DM.02G027020和糖原磷酸化酶基因Soltu.DM.03G007710在整个取样期都高水平表达,且在T_2和T_5时期的表达量均高于低淀粉品种‘陇薯13号’。结合蔗糖、淀粉含量和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推测Soltu.DM.09G031820、Soltu.DM.07G013370、Soltu.DM.01G049590和Soltu.DM.02G027020可能在‘陇薯8号’块茎淀粉的合成和积累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吉刚  许培磊  宗成顺  王彩云  
【目的】探讨乙酸钙对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果和生理效应,为乙酸钙在唐菖蒲切花保鲜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唐菖蒲红色品种‘马加烈’切花为材料,瓶插在含有乙酸钙或钙离子专一性螯合剂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的溶液中,分析乙酸钙对切花观赏品质的影响以及第1和第3朵小花内钙调素(CaM)、脱落酸(ABA)、赤霉素(GA)、玉米素(ZRs)、Ca2+、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乙酸钙处理后唐菖蒲切花的小花开放率显著高于对照,2mmol·L-1乙酸钙处理的切花日观赏值、瓶插寿命以及平均观赏值均高于其它钙浓度处理和对照,所以2mmol·L-1的乙酸钙对唐菖蒲切花有较佳的保鲜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