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7)
2023(9362)
2022(8170)
2021(7722)
2020(6615)
2019(15162)
2018(14767)
2017(27894)
2016(15354)
2015(17621)
2014(17717)
2013(17328)
2012(16696)
2011(15125)
2010(15531)
2009(14563)
2008(14604)
2007(13335)
2006(11520)
2005(10669)
作者
(47244)
(39834)
(39742)
(38012)
(24818)
(19289)
(18095)
(15505)
(14755)
(14091)
(13515)
(13368)
(12755)
(12570)
(12555)
(12372)
(12331)
(11514)
(11442)
(11372)
(10040)
(9733)
(9688)
(9077)
(8962)
(8901)
(8864)
(8711)
(8033)
(8012)
学科
(65011)
经济(64912)
管理(40128)
(38273)
(29381)
企业(29381)
方法(27869)
数学(24577)
数学方法(24322)
(19941)
中国(16726)
(16324)
(15796)
地方(15165)
(13710)
贸易(13704)
(13389)
(13301)
农业(13013)
业经(12600)
(10408)
金融(10404)
(10118)
(10088)
银行(10084)
环境(9922)
(9653)
(8831)
理论(8726)
(8629)
机构
大学(227078)
学院(226261)
(91217)
经济(89195)
研究(83192)
管理(80582)
理学(68589)
理学院(67658)
管理学(66382)
管理学院(65953)
中国(61769)
科学(53592)
(48970)
(44784)
(44220)
(42520)
研究所(40388)
中心(37926)
业大(37001)
农业(35263)
(34416)
财经(33297)
(31598)
北京(31496)
师范(31299)
(30044)
(29882)
经济学(28313)
(27701)
(25740)
基金
项目(150738)
科学(116140)
基金(107464)
研究(107433)
(96576)
国家(95417)
科学基金(78594)
社会(66378)
社会科(62529)
社会科学(62502)
(58759)
基金项目(57196)
自然(51439)
(50484)
自然科(50069)
自然科学(50049)
自然科学基金(49125)
教育(48431)
编号(43682)
资助(43672)
成果(36168)
重点(34997)
(33239)
(32883)
课题(30792)
(30120)
科研(29221)
计划(28713)
创新(28246)
大学(27629)
期刊
(104449)
经济(104449)
研究(65982)
中国(44951)
学报(41356)
(41150)
科学(36520)
(33012)
大学(30109)
学学(28554)
农业(27523)
管理(27049)
教育(22396)
(20016)
金融(20016)
技术(17228)
业经(16947)
经济研究(16565)
财经(16489)
(15651)
问题(14239)
(14170)
(12556)
(12532)
资源(12452)
国际(10857)
世界(10599)
科技(10572)
技术经济(10509)
理论(10316)
共检索到340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尤优  刘守江  胡进耀  刘晓琴  胥晓  
在遥感图像基础上,利用GIS技术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在东西、南北和西北至东南3个方向上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次生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与针叶林的梯度变化明显,并且在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从西北至东南方向的梯度变化最为复杂,斑块数量与面积分别呈"升—降—升—降"与"升—降—升"的波动变化趋势,而边界密度与平均最近距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两端破碎度高但连接性好,中部相反。针叶林从北至南的梯度变化最为简单,斑块面积减少,破碎度与复杂度降低,南北两端分布较多,中部较少。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在不同方向上的梯度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英  张春玲  林晓侠  胡赛强  何春玲  葛新驰  
利用二元列联表和方差比率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空间关联性的多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要素类型间的空间关联性的强弱是随着取样空间尺度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的要素类型间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变化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对于该区域应在600 m×600 m空间尺度上研究较为合理;景观斑块的全局关联性在一级分类标准下是负相关,但在二级分类和三级分类标准下,呈现正相关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宁  吝涛  章伟婕  曹英兰  
城市扩展轴上的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的研究,是了解城市化对城市景观生态影响过程与机制的一个理想途径。本文选取厦门市同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分析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别在沿同集路方向与沿往翔安的324国道方向的城市扩展轴上布设样带,通过移动窗口取样,运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景观格局梯度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在斑块类型水平上,沿同集路方向的扩展轴各项指数受城市化影响较明显,沿324国道方向的则不明显;在景观水平上,城市化造成沿同集路方向扩展轴景观形状更为复杂,景观多样性减少,景观格局由原本的多种景观均势并存转变为以城镇景观为主导的格局,景观更为破碎化,而沿324国道方向景观形状没有明显受城市化影响,但城市化促使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格局由原本的以耕地景观为主导的格局转变为多种景观均势并存的格局,景观破碎化程度方面则没有明显受城市化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城市扩展轴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的不同,周边地区城市化水平、城市建设布局模式、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等因素则影响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的幅度与峰值的出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恭映璧  胡曰利  
城市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科普等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5个景观指数对1955年、1972年、1990年、2007年四个时期建成区、近郊、远郊的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城市湿地分布空间梯度较大;(2)在1955年至1972年间,湿地面积增长率大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湿地在这段时间内呈现正向增长,在1972年至2007年建成区面积增长率都大于湿地面积增长率,湿地在建成区上呈现出退化现象;(3)1972年与1990年长沙市城市湿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在建成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上的变化趋势相同。将景观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笑楠  王克林  张明阳  张伟  凡非得  
在ARC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 3.3的支持下,分析了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不同人类活动强度样带1988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及2005年研究区4种主要景观类型的格局特征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环江县景观分布不均匀,林地是研究区的基质景观类型;在景观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样带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形状复杂程度升高,景观斑块的分布趋于集中;在景观类型水平上,研究区4种主要的景观类型在梯度带中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格局的变化特征,其中,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比重、破碎度和分维数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趋势较为明显,聚集度和连通性的梯度变化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兴伟  王金柱  黄容  高明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1995、2005、2015年土地利用图像,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并结合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人类活动强度带,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在不同人类活动强度带3个时期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2015年研究区4种面积变化较大的景观类型格局特征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强度由西向东逐渐递减,长江干线流域的人类活动强度相对周边区域更强;(2)在景观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研究区景观斑块数大幅减少,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先增加后减少,连通性有所下降;景观聚集度先减后增,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但在2015年得到一定改善;(3)在类型水平上,建设用地、水域、草地、低密度植被覆盖林地这4种景观类型能较好地反映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其中各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除建设用地外其余景观类型的最大斑块指数和面积变化幅度较小,在人类活动强度最大时的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斑块指数分别达到71. 2%、35. 72%;(4)三峡工程、移民工程、城市化推进以及"退耕还林"等政策实施是三峡库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揭示了20a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景观格局沿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可为研究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黎聪  李晓文  郑钰  宋晓龙  曾桉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观改变较明显,湿地由1987年的20.2%上升到1997年的23.4%,2005年占到22.3%,农田向湿地类型的转变最为显著,农田和湿地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演变。从景观类型水平来看,表现为水体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由1987年的3.5187hm2减到1997年的2.0187hm2到2005年为4.3997hm2,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涛  邸雪颖  于宏洲  舒展  杨光  
根据2001、2004和2007年3期的兴凯湖自然保护区TM影像、1∶5万地形图及2007年的50个外业实测点数据,采用景观指数的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07年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变化及驱动因素。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该地区2007—2016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精度进行检验,得到的2007年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001—2007年间,兴凯湖地区林地和未利用地受人为干扰逐渐增加;草甸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开始变大;沼泽景观变得更加简单、规则;水域景观完整、异质性低,在兴凯湖地区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从预测结果看,兴凯湖地区天然湿地和林地面积在未来7年内(...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春英  林从华  洪伟  吴承祯  何春玲  陈莺娇  
采用变换矢栅转换过程中像元尺度的方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利用分维数方法选取最佳的像元尺度值。结果表明:蔓延度指数、邻近相似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都是随着像元尺度的增加而单调递减,递减的速率在10~50m区间上较快,在50~500m区间的减少较慢;连接度、结合度、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随着像元尺度的增加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变化曲线;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而言,矢栅转换的像元尺度选择30m较为合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金良  林杰  张明锋  涂振顺  
运用景观指数与梯度分析相结合分析福建省典型港湾区域-罗源湾区域近20年来的景观格局及其时空梯度,定量描述人类活动行为与区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的联系。基于景观指数的景观格局分析表明:1988年~2007年期间罗源湾区域总体景观格局破碎度呈明显的增加,景观结构的复杂化趋势明显。梯度分析结果显示,1988年~2007年县城中心及其附近的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高于两侧的乡村区域,景观破碎度、景观组分复杂度呈明显的空间梯度;建设用地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连通度以县城中心及其附近为最大,并向外围两端的乡村递减;1988年~2007年水体景观因围海工程而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和斑...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农定飞  韩方虎  杨美临  
以金沙江一级支流马过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支持下,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前后(2002年2013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变化;应用缓冲区分析法,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蔓延度、香浓多样性指数等对景观结构变化进行评价,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流域景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了变化,流域尺度上表现为人工表面、水田面积明显增加,草地、水体、灌木等面积明显减少,但流域主要植被类型未发生变化,仍以森林为主;高覆盖度植被分布面积有一定程度减小,但总体仍以中覆盖度、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晓敏  闫海霞  袁业  葛兆轩  黄选瑞  张志东  
【目的】探讨物种丰富度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并确定是否存在空间尺度差异,以期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帮助。【方法】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选取38个天然植被斑块,其中包括12个草地、11个灌木林和15个天然次生林斑块,共记录物种360种,分属196属,54科。根据生长型将植物物种划分为1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4个功能群。分别采用一阶刀切法和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斑块尺度与样方尺度的功能群物种丰富度。通过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斑块尺度和样方尺度的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与景观结构、地形、土壤因子间的关系;并用冗余度(RDA)分析法,在2个空间尺度对环境因子进行定量分解。【结果】景观结构、地形、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芳均  陈志明  刘宗君  谢勇  
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以及1988、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 Cogntion、Arc GIS和IDRISI软件,对保护区各功能区20年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各功能区景观以森林为主,其中实验区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约为77%,缓冲区常绿阔叶林约为56%,核心区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约为78%;2)各功能区景观类型斑块面积呈波动趋势,斑块数量、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3)各功能区森林景观类型之间转化频繁,非森林景观类型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变化明显增加;4)各功能区景观类型最大斑块指数呈波动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明涛  张楠楠  关文彬  冶民生  陈军  
该文采用TDR分层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观测,利用DCCA排序定量分析土壤水分时空梯度与环境因子关系,通过Surfer软件的Kriging插值法绘制土壤水分等值线排序图。结果表明:该地区影响土壤水分生长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植被、坡位和坡向。0~60 cm土层平均体积含水率在5~9月沟底阔叶林为29.33%~37.86%;下坡位蒙古栎矮林为6.29%~17.24%;中上坡灌丛为5.45%~12.20%;沙地樟子松林为5.04%~11.20%;沙地疏林草原为4.16%~5.43%。0~15 cm与16~30 cm表层土壤水分排序第1轴与海拔、坡向、坡位、植被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系;3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荣  潘文斌  
为探讨地形对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各地形因子和植被景观信息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和地形的总体特征,揭示了植被分布在地形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不均,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主要植被类型,占总面积的70.53%。在海拔的影响下,保护区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坡度和坡向对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影响程度不同,只对中山草甸、阔叶矮曲林和人工植被等3种植被类型有较显著影响。从各植被类型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异系数看,海拔因子对植被类型的分布影响最大。图4表3参1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