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7)
2023(9615)
2022(8241)
2021(7445)
2020(6540)
2019(15152)
2018(14926)
2017(29249)
2016(16108)
2015(18327)
2014(18536)
2013(18430)
2012(17181)
2011(15666)
2010(15744)
2009(15000)
2008(15142)
2007(13686)
2006(11785)
2005(10746)
作者
(47584)
(40357)
(40151)
(38377)
(25334)
(19266)
(18257)
(15686)
(15018)
(14216)
(13691)
(13471)
(12806)
(12776)
(12721)
(12524)
(12348)
(11784)
(11725)
(11672)
(9998)
(9947)
(9646)
(9171)
(9063)
(8954)
(8947)
(8839)
(8082)
(7933)
学科
(69111)
经济(69012)
管理(50856)
(46660)
(38361)
企业(38361)
方法(31929)
数学(28414)
数学方法(28150)
(21234)
(18659)
(17532)
中国(16798)
(15322)
业经(14248)
(12815)
贸易(12813)
(12631)
财务(12599)
财务管理(12564)
(12466)
企业财务(11909)
农业(11904)
地方(11882)
(11780)
(11323)
银行(11295)
(10776)
金融(10772)
(10718)
机构
大学(239724)
学院(237561)
(100860)
经济(98794)
管理(91325)
研究(79273)
理学(78658)
理学院(77768)
管理学(76514)
管理学院(76056)
中国(60789)
(49981)
(49465)
科学(48121)
(42269)
(40603)
财经(38963)
中心(37180)
(36786)
研究所(36652)
业大(36464)
(35243)
农业(33419)
经济学(32226)
北京(30974)
(29582)
经济学院(29310)
师范(29275)
财经大学(28869)
(28571)
基金
项目(157455)
科学(124045)
基金(115783)
研究(113489)
(101066)
国家(100279)
科学基金(85582)
社会(73599)
社会科(69824)
社会科学(69800)
基金项目(61638)
(60967)
自然(55016)
自然科(53697)
自然科学(53679)
自然科学基金(52744)
教育(52342)
(51617)
资助(46911)
编号(45386)
成果(37110)
(36162)
重点(35663)
(33382)
(33071)
(32645)
课题(31258)
国家社会(30968)
教育部(30911)
创新(30740)
期刊
(109793)
经济(109793)
研究(69046)
中国(48623)
(40463)
学报(38008)
(38004)
科学(35465)
管理(31906)
大学(28683)
学学(27255)
农业(24801)
(21835)
金融(21835)
教育(20932)
财经(19918)
技术(19504)
业经(17564)
经济研究(17495)
(17084)
问题(15118)
(13154)
(12082)
(12026)
技术经济(11979)
理论(11538)
统计(11121)
商业(10674)
财会(10469)
资源(10443)
共检索到351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梵  
唐宋以后,我国封建社会相对完全自由的土地私有制度开始确立。国家在制度层面上不断明晰产权,使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进入市场,土地流转速率加快。土地流转制度一方面可以增进社会福利、优化资源配置、调节宏观经济,并能起到融通资金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诸子均分的财产继承制度和其他历史因素的影响,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趋于零散化、分配平均化,形成了我国农业小规模经营和过密化生产方式,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于干千  
中唐以后,随着唐代农业生产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与均田制相联系的土地买卖禁令屡被突破,土地兼并日益剧烈,最终使“不抑兼并”成为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制度。本文运用博弈论对“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作了分析,认为:唐中叶开始的由抑制土地兼并到不抑兼并的制度演进,实乃国家、地主和农户之间博弈的结果,并使得国家、地主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呈现出一种有效率的状态;“不抑兼并”土地制度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变迁的有效的制度安排,对唐宋农业生产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岳远博  刁培俊  
耿元骊《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下文简称耿著)以新思路、新理论对土地制度、唐宋变革论等老问题进行解读,立意打破传统观点,重新建构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历史关联。以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研究为其学术开拓空间,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土地制度研究呈现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耿著可分为四个部分:绪论、正文(五章)、余论及征引文献。绪论主要是阐释将运用的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冬霞  
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外商投资结构不合理,利用外资成本增高,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为此,应加强我国利用外资的宏观管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正确引导外资投向,优化投资结构,搞好利用外资改造国有企业的工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杰  
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虽然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优化了制度安排、缓减了就业压力、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并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包括加剧地区和产业结构偏差、增大金融风险、对内资产生“挤出效应”及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等负效应。客观分析我国利用外资的正负效应,有助于采取有效对策,扩张正效应,减少负效应,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小玫  
劳动力作为生产的重要要素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古典贸易理论,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带来了我国对外贸易依靠国内大量存在的廉价劳动力的长期繁荣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日益显著,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及其负面效应、正面效应的分析,认为我国应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波  
2007年2月韩国和美国结束了近十个月的艰苦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担心在日本和中国的缝隙里被埋没的韩国,正通过FTA体现出自己作为"中枢国家"的存在价值,而且通过签署FTA协定,美国可以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以平衡中国增长的影响力,所以对他们的联姻,中国并不能置身事外。本文分析了美韩签署FTA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中韩两国的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中美农产品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及中韩FTA谈判的可能性,针对美韩签署FTA给中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士海  刘俊浩  
目前,我国各种不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是对农民制度创新的一种替代,同时也是对政府制度供给缺位的自发填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促进条款会降低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的交易成本,但其有关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条款可能在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许经勇  黄焕文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范畴。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相比,既不能同工同酬,又不能享受同等福利待遇。农民工所具有的廉价劳动力特性,在有效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其负面效应正愈来愈尖锐地暴露出来,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元鲁  
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首先,从唐代中期至北宋在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长期趋势;其次,社会商业信用新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化,社会资本利率的不断下降,市场交易方式的变迁等因素,使社会交易成本逐步降低;再次,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僚集团缺乏对规模日益增大,市场日益复杂的商品经济的管理能力,导致国家权力对唐宋之际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兴经济部门,尤其是金融业和工商业控制能力薄弱,使其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最后,随着宋代人口的增长而出现的市场规模扩大及耕作技术提高,以及由于部分传统手工业部门投资收益的相对降低,使农业和金融业、商业等部门的投资收益相对增加,引起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亦冰  
"估法"为唐宋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钱帛兼行的财政收支情况密切相关,是政府实现对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既有研究已充分探讨了"估法"的基础,即立足于市场的"时估",但在复原时估程序时,受材料局限,未能充分意识到唐令、日本令、天圣令之差异,以及与当时制度实践间的距离。本文试图对相关令文及其与制度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反思既有之"结论",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些许启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亦冰  
"估法"为唐宋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钱帛兼行的财政收支情况密切相关,是政府实现对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既有研究已充分探讨了"估法"的基础,即立足于市场的"时估",但在复原时估程序时,受材料局限,未能充分意识到唐令、日本令、天圣令之差异,以及与当时制度实践间的距离。本文试图对相关令文及其与制度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反思既有之"结论",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些许启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闫玉华  
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正负效应分析闫玉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观,外汇储备持续上升。截至199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从1993年的212亿美元升至1,050亿美元,突破了1,0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那...
[期刊] 改革  [作者] 祝志勇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旨在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关系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潜在利润是否能转化为现实 ,是由目前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社会主体力量的结构 (政府、农民 )共同决定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亦琴  
一、新制度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传统体制框架下,我国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依存于这种制度背景和经济结构,农民对土地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土地在相当高程度上承担着养育、就业、保险和生活福利保障功能,远甚于体现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生产要素"的生产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