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2)
- 2023(13735)
- 2022(11405)
- 2021(10185)
- 2020(8507)
- 2019(18989)
- 2018(18856)
- 2017(35873)
- 2016(19651)
- 2015(21996)
- 2014(22170)
- 2013(22201)
- 2012(20823)
- 2011(18972)
- 2010(19773)
- 2009(18983)
- 2008(19226)
- 2007(17891)
- 2006(16443)
- 2005(15746)
- 学科
- 济(90247)
- 经济(90096)
- 业(85780)
- 企(77396)
- 企业(77396)
- 管理(76752)
- 业经(31324)
- 财(30611)
- 农(29491)
- 方法(28706)
- 中国(27116)
- 制(24173)
- 地方(22567)
- 务(21363)
- 财务(21318)
- 财务管理(21283)
- 农业(20996)
- 企业财务(20177)
- 数学(19525)
- 数学方法(19310)
- 技术(19065)
- 理论(17512)
- 体(17472)
- 和(17015)
- 银(16849)
- 银行(16832)
- 策(16438)
- 融(16336)
- 金融(16333)
- 行(16292)
- 机构
- 学院(293969)
- 大学(290646)
- 济(123576)
- 经济(120952)
- 管理(112949)
- 研究(99292)
- 理学(94100)
- 理学院(93090)
- 管理学(91992)
- 管理学院(91398)
- 中国(80510)
- 财(64987)
- 京(62526)
- 科学(55608)
- 江(50331)
- 所(50096)
- 财经(48921)
- 农(45706)
- 中心(45585)
- 经(43907)
- 研究所(43824)
- 州(42112)
- 北京(40280)
- 范(39542)
- 师范(39240)
- 业大(36956)
- 经济学(36754)
- 财经大学(35485)
- 院(35345)
- 农业(34929)
- 基金
- 项目(174165)
- 科学(139006)
- 研究(135154)
- 基金(125188)
- 家(105726)
- 国家(104615)
- 科学基金(91593)
- 社会(87437)
- 社会科(82761)
- 社会科学(82742)
- 省(69973)
- 基金项目(65264)
- 教育(61391)
- 划(56856)
- 自然(55649)
- 编号(55511)
- 自然科(54310)
- 自然科学(54297)
- 自然科学基金(53390)
- 资助(50331)
- 成果(47454)
- 发(41994)
- 课题(39546)
- 创(39066)
- 重点(38898)
- 部(38706)
- 制(38349)
- 业(37128)
- 性(35666)
- 创新(35632)
- 期刊
- 济(160505)
- 经济(160505)
- 研究(99029)
- 中国(69587)
- 财(55176)
- 管理(50256)
- 农(45409)
- 学报(38616)
- 科学(38198)
- 教育(37224)
- 融(34713)
- 金融(34713)
- 大学(30930)
- 农业(30253)
- 学学(28487)
- 业经(27884)
- 技术(27384)
- 财经(25916)
- 经济研究(23254)
- 经(22383)
- 问题(20477)
- 业(17163)
- 技术经济(16077)
- 贸(15832)
- 现代(15399)
- 图书(14890)
- 世界(14798)
- 财会(14706)
- 商业(14275)
- 经济管理(13948)
共检索到487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本文以考古资料为主,考察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的发展特点,探讨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分析影响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重新认识明州制瓷业在越窑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唐宋时期明州制瓷业经历了从初期、发展、繁荣到衰落的演变过程,形成了上林湖和东钱湖两个制瓷中心。晚唐、五代、北宋中期的明州秘色瓷代表了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明州经济的发展、优良的制瓷环境、便利的运输条件、高超的工艺以及强烈的社会偏好,促进了明州制瓷业发展。北方青瓷发展和南方新瓷的崛起以及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明州制瓷业逐渐丧失竞争力,开始走向衰落。
关键词:
明州 制瓷业 秘色瓷 兴衰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玉莲
侏儒作为一种特殊人群,因其异常短小的身材和娱乐人主的功能而被史家或一般文人纳入书写视域。唐前侏儒形象,可追溯至尧舜时期。先秦侏儒除史家所记娱乐人主者外,影响较大的是《山海经》中的焦侥国、小人国人。对其身高和其他特点,历代文献的记述存在差异。由于神仙道教思想的渗透,秦汉不少侏儒具有神异色彩,其中著名者如《汉武故事》之巨灵。三国至隋朝文献中的侏儒在保留传统特点和功能外,还有部分来历不凡,表现特异。总体而言,以古小说为主的古代文献对唐前侏儒形象的记述幻实并存。现实中的侏儒人微位卑,古人对其成因之推测,往往众说纷纭。
关键词:
唐前 古小说 侏儒形象 成因和境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邢铁
家产继承方式应该是认识所有制形式的一个重要视角。文章借助物权关系的理论,通过唐宋时期家产继承方式的考察,认为我国古代的财产所有权主要是属于家庭的,表现为以诸子"共有"为实质内容的家庭所有制形式;只有家庭的财产,没有完整的个人财产才是我国古代财产所有制形式亦即物权关系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家产继承 物权关系 家庭所有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白彬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发展,楚国城址、矿冶、作坊遗址与大量具有楚文化因素的墓葬、器物及文字材料的发现和深入研究,不仅可证史之误、补史之阙,也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促进了楚文化研究的转型与发展。在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出土材料相结合的基础上,借助于科技手段,目前学术界在至少以下几方面形成了讨论的热点,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第一,楚系青铜器的年代与分期、器用制
关键词:
楚文化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燕斌
榜文是中国古代政令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国家实现对民间社会事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早在汉代,肩负信息传播功能的榜文就已经存在。唐宋时期,统治者对榜文的重视与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在制定程序、核准、备案,包括榜文纸张的选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制度。
关键词:
榜文 政令传播 传播媒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刁培俊 刘佳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芳
宁夏秦汉时期进入中国的统一版图,成为统一国家的有效组成部分。两汉时期,境内主要设置北地、安定两郡,分别管辖南北区域,加之移民屯垦、兴修水利、开发农业,促使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宁夏境内考古发掘和清理了200余座两汉时期的墓葬,大多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而且出土了大量陶、釉陶、铜、铁和金等各类质地精美的文物,从考古学视角来看,为全面认识两汉时期宁夏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实物证据。
关键词:
宁夏 两汉时期 考古资料 社会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晓亮
唐宋是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社会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自唐代中后期至宋代以来,国家对市场的管理由以往那种以市制为代表的"直接管理"模式,向以税务设置为代表的"以税代管"模式转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国家市场观念以及市场管理实践渐变的表现。
关键词:
唐宋 市场管理模式 直管模式 以税代管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声丰
清政府为保证赣关关税的征收,力图从制度约束和考核检查等方面予以加强,以确保国家对榷关的切实控制和榷关功能的正常执行。这些税收制度维持了赣关的运转,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清代赣关税收制度的个案考察,可以得到两个较为宏观的结论:一是推行"恤商"政策、保护商品流通是清政府的基本立场,二是正是像赣关这样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榷关,对于清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地方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清代 榷关 赣关 税收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健
唐宋时代,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粮食作物的增产,为经济作物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种茶和加工技术的进步,茶园的扩展,茶产地有了延拓,茶产量也呈同步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作为饮料的商品茶,已从“旧时王谢堂前燕”而“飞入寻常百姓家”。如米盐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民生活必需品。生产和消费刺激的双重诱导,促使茶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以数理统计的方式推算唐宋的茶产量,是十分困难的课题。这不仅因为有关唐茶产量的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安强
讨论了中国科技考古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用科技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考古三大刊近十年(1995-2005)所刊登的科技考古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并进行了文献综述。综合分析认为近十年我国科技考古事业发展较快,文献数量一路攀升;但虽有篇数的“量”变,却缺乏“质”的飞跃,所以现阶段我国科技考古事业仍然处在所谓的“发展后期”;分析预测在2005年之后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索我国科技考古发展规律是一种有益尝试,但方法需要改进,即要结合被统计的文献内容,更要关注被统计之外的科技考古动态,以期尽量客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学文
结合考古资料,通过对秦漆器胎骨和胎骨制作工艺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表明了漆器胎骨发展演变的轨迹。在秦漆器胎骨发展演变过程中,其胎骨仍以木胎为主,木胎胎骨由厚拙逐渐变得薄巧。随着社会的发展,漆器胎骨也随之呈现其多样化,夹纻胎就是在木胎的基础上的一种新发明。漆器胎骨的制作工艺在延续挖制、卷制和削制等技艺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扣器法、旋制法,意味着中国漆器历史上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对推进漆器制造工艺的改进、漆器艺术风格的演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秦 漆器 胎骨 工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丹
童年考古学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是仅有四十余年发展历史的研究领域。在考古学的女性研究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童年研究的推动下,儿童从考古学的边缘转变为研究的中心。童年考古学为多学科视角的童年研究增添了考古学的维度,并且带来了方法论上的突破和观念上的更新。童年考古学认为,儿童既受到社会文化的作用、成人的影响,也为社会做出贡献、带来文化创新。童年考古学是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研究儿童的新视角,能够促进包括儿童教育者在内的所有成人创设有利于儿童生长的物质文化。这需要反思成人为儿童构建的物质文化,认识儿童自身对物质文化的创造,最终实现儿童和成人对物质文化的共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学檬、徐东升著《唐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已由由厦门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1月出版。全书23万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论",着重讨论农业、水利的技术成就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制造工艺的成就和生产力的改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技术传播对经济区扩展的影响,基于国情的技术发展道路对塑造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影响之评估,唐宋劝农制度及其社会经济功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元鲁
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首先,从唐代中期至北宋在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长期趋势;其次,社会商业信用新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化,社会资本利率的不断下降,市场交易方式的变迁等因素,使社会交易成本逐步降低;再次,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僚集团缺乏对规模日益增大,市场日益复杂的商品经济的管理能力,导致国家权力对唐宋之际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兴经济部门,尤其是金融业和工商业控制能力薄弱,使其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最后,随着宋代人口的增长而出现的市场规模扩大及耕作技术提高,以及由于部分传统手工业部门投资收益的相对降低,使农业和金融业、商业等部门的投资收益相对增加,引起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科技史维度里的唐宋社会经济史——评《唐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转型期农业经营的组织形式与制度特征——基于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的考察
唐代苏州农业发展原因述略
唐代吐蕃畜牧业与农业经济初探——以敦煌文书为主的考察
中共旅欧支部“学共产主义”述论——基于《共产主义研究会通信集》的考察
两汉时期“三河地区”与西北经济往来述论——以汉简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红十字会救治1918年浙江时疫述论——以《申报》为考察中心
论北宋国家藏书制度的发展——以《麟台故事》所载为主
“富民”阶层:解构唐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把钥匙——《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研究》读后
基于类型特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