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5)
2023(8642)
2022(7733)
2021(7405)
2020(6151)
2019(14554)
2018(14523)
2017(28228)
2016(15796)
2015(18090)
2014(18591)
2013(18183)
2012(17282)
2011(15847)
2010(16325)
2009(15201)
2008(15520)
2007(14545)
2006(12786)
2005(11655)
作者
(46306)
(38600)
(38474)
(37140)
(24732)
(18409)
(17886)
(15015)
(14557)
(14400)
(13041)
(12794)
(12515)
(12236)
(12215)
(12204)
(12049)
(11343)
(11242)
(11232)
(9696)
(9614)
(9463)
(8960)
(8860)
(8797)
(8769)
(8664)
(7834)
(7822)
学科
(62398)
经济(62334)
管理(44034)
(42529)
(33807)
企业(33807)
方法(28252)
数学(24831)
数学方法(24525)
(19611)
(18215)
中国(16927)
(15671)
(13861)
银行(13838)
(13769)
贸易(13760)
(13242)
地方(13075)
业经(13044)
(13026)
(12902)
农业(12604)
(11231)
(10896)
财务(10864)
财务管理(10827)
理论(10579)
企业财务(10147)
(10130)
机构
学院(228960)
大学(226342)
(93413)
经济(91138)
管理(85007)
研究(76096)
理学(71393)
理学院(70593)
管理学(69329)
管理学院(68881)
中国(61440)
(48008)
(46531)
科学(46056)
(39761)
(39670)
(38292)
中心(36214)
财经(35617)
研究所(35376)
业大(32593)
(32007)
农业(31258)
北京(30739)
(30729)
(30533)
师范(30452)
经济学(28364)
(26901)
财经大学(25885)
基金
项目(138783)
科学(107070)
研究(105302)
基金(96976)
(82884)
国家(82104)
科学基金(69334)
社会(63218)
社会科(59703)
社会科学(59683)
(55583)
基金项目(50520)
教育(49716)
(46367)
编号(45922)
自然(43870)
自然科(42751)
自然科学(42736)
自然科学基金(41966)
资助(41289)
成果(39126)
课题(32137)
重点(31189)
(30922)
(30358)
(28402)
(27799)
项目编号(27196)
大学(26656)
创新(26519)
期刊
(109103)
经济(109103)
研究(71720)
中国(47458)
(37873)
(36048)
学报(33445)
管理(30281)
科学(29979)
教育(29454)
(28332)
金融(28332)
大学(25079)
农业(23280)
学学(23248)
技术(21146)
业经(18750)
财经(17857)
经济研究(17204)
(15293)
问题(14291)
(12534)
(12498)
图书(12371)
理论(11985)
技术经济(11660)
商业(11649)
(11150)
实践(10956)
(10956)
共检索到356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亚荣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的高度繁盛时期,当时的士大夫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商业发展与朝廷财政、甚至国家安危的关系,主张国家应提高商业和商人的地位,并鼓励人们追求财富。两宋时期已从专卖榷利制度向征商转变,已实现商税的制度化,并且实行了一定的扶商政策。这一政策的变化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为唐宋时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岳远博  刁培俊  
耿元骊《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下文简称耿著)以新思路、新理论对土地制度、唐宋变革论等老问题进行解读,立意打破传统观点,重新建构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历史关联。以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研究为其学术开拓空间,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土地制度研究呈现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耿著可分为四个部分:绪论、正文(五章)、余论及征引文献。绪论主要是阐释将运用的理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敏辉  
唐宋汴河和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且流经路线还曾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争议,后来逐渐湮废则是由"天灾"兼"人祸"导致的。虽然隋唐大运河各个河段都有漕运功能,但其中汴河是最主要的漕运航线,且最具代表性。如果说"成也运河,败也运河",运河之"水"关乎城市前途命运的话,那么汴河沿岸城市大都如此,"水"主沉浮体现得最为充分。此外,除了在政治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外,汴河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唐宋汴河的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要创造性地开展唐宋汴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把唐宋汴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国内"最精彩的一段"。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峰  
唐宋时期是中国漕运发展的重要阶段,两代漕运既存在制度上的延续性,也出现了诸多方面的不同变化。主要表现在:(1)唐朝时逐渐形成以南方为主的供漕区域及南北向的漕运路线,宋代不仅保持了这一格局,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对东南地区的依赖;(2)唐宋时期在漕运方式中长期实行机动灵活的“转般法”,北宋后期则改行“直达法”,结果弊端丛生;(3)唐朝产生了转运使之类的最早的漕运官职,宋代则建立了以东南发运司为主,包括各地区机构在内的完备的漕运管理组织;(4)在唐宋两代,漕运运输队伍经历了由征调农民服役到职业性漕卒承担的变迁过程。漕运的以上沿革变迁,正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在联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雪艳  
在我国税收征管法制的历史演进中,唐代的两税法率先采用“量出制入”制税原则和“以资产为宗”的公平征收原则,并开辟了以货币计税的先河,宋代的商税法则制定了严格的商税征收体系和商税监管体系。唐代的两税法和宋代的商税法均具备改革性和先进性,对特定历史时期的两种税法开展研究,有助于现代税法在完善中规避重大弊端、吸取合理的思想理念。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伏杰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翔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州县乡堡,百姓"悉多城居","城外庄田,城内屋舍"的情况比较普遍。作为当地居民主要聚居地的沙州城则有子城、罗城之分,子城位于地势较高的西南隅,以便于控御与防守,其内设有衙署等建筑,罗城则主要分布着坊市以及寺观。生活于城中的部分百姓可以拥有一座一院式或两院式的完整宅院,而更多的则仅有1~2口屋舍,与别家合院的情况十分普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蒲应秋  
唐宋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明人王象晋云:"茶兴于唐,盛于宋,始为后世所重矣。"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是最古老的茶区之一。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来看,西南属于多民族、欠发达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是国家重点扶贫攻坚地区。因此,本文以唐宋时期西南地区的茶业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南地区的茶业状况,这不仅有利于深化对我国古代茶业的认识,而且也丰富了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内容,同时还可为当前西南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茶业政策,摆脱贫困,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涛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手工业经济亦获得空前发展,尤以文具制造业(主要是笔墨纸砚)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唐代是文具流传广播的关键阶段,宋代则是文具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从唐宋这样一个较长时段来考察文具制造业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燕斌  
榜文是中国古代政令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国家实现对民间社会事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早在汉代,肩负信息传播功能的榜文就已经存在。唐宋时期,统治者对榜文的重视与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在制定程序、核准、备案,包括榜文纸张的选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宋代成本核算思想主要体现在制定成本核算标准,注重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核算,把核算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在铸钱质量管理方面,制定了以提举司检验成品制度,在工程建筑质量方面,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确化管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薛政超  
唐宋以来,由于土地自由买卖的发展和土地市场的扩大,促使富民作为一个拥有雄厚经济实力且广泛分布、但其内部又有差别的新的社会阶层而得以逐渐形成。到宋代,占真实上三等富户九成二以上、为总户数13.3%—33.9%左右的富民阶层,占有约60%—70%的社会土地财富。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蒲应秋  
茶叶的流通贩运和市场销售是唐宋时期西南地区茶叶商品化的两个重要表现。就流通贩运言,既有区内流通贩运,又有区间流通贩运。如唐时彭州导江县西北的蚕崖关设有“茶市”(茶关),便是民族间贸易的集中地;宋代永康军等地的茶叶市场成为蜀地重要的茶叶集散中心。茶叶的区间流通贩运主要是将川茶销往北方及吐蕃等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官府榷茶的影响,宋代西南地区茶叶的区间流通贩运经历了由商人贩运到官府押运的变化过程。而唐宋时期西南地区茶叶的市场销售又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茶叶市场网络的形成,二是市场交易量大。茶叶的流通贩运和市场销售,进一步促进了当时本区茶叶的商品化,不仅有利于当时本区茶叶市场的培育和茶叶的规模化生产,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刁培俊  刘佳佳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贾连港  
澉浦镇因其位于沿海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在唐代中期因防盗而设镇。随着唐宋之际地方行政制度的转型,澉浦镇的功能从防盗变为收税。以盐业经济为依托,自北宋以来,澉浦镇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以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鲍郎盐场的分立为标志,鲍郎盐场的萧条导致澉浦镇的迅速衰落。海盐产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澉浦镇的兴衰,而海盐产业的发展则系于行政体制能否适应国势变迁。随着两宋之际立国形势的变化,澉浦镇未能突破澉浦镇对上不独立、对下统辖权不明确的体制瓶颈,海盐产业渐趋萧条,其衰落的命运也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