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06)
- 2023(2622)
- 2022(2262)
- 2021(2044)
- 2020(1534)
- 2019(3541)
- 2018(3245)
- 2017(6047)
- 2016(3395)
- 2015(3623)
- 2014(3393)
- 2013(3392)
- 2012(3292)
- 2011(2980)
- 2010(3099)
- 2009(2637)
- 2008(2432)
- 2007(1995)
- 2006(1969)
- 2005(1606)
- 学科
- 济(16381)
- 经济(16368)
- 中国(8204)
- 地方(7810)
- 城市(6284)
- 管理(5901)
- 城市经济(4512)
- 方法(4188)
- 数学(3924)
- 数学方法(3892)
- 学(3848)
- 环境(3612)
- 业(3591)
- 农(3237)
- 地方经济(3195)
- 发(2901)
- 方城(2686)
- 农业(2441)
- 业经(2411)
- 资源(2082)
- 生态(1833)
- 产业(1751)
- 土地(1735)
- 划(1722)
- 发展(1663)
- 展(1661)
- 事业(1657)
- 和(1538)
- 规划(1489)
- 理论(1486)
- 机构
- 大学(46459)
- 学院(46117)
- 研究(19833)
- 济(16929)
- 经济(16275)
- 管理(15031)
- 科学(13861)
- 理学(12854)
- 中国(12769)
- 理学院(12514)
- 管理学(12208)
- 管理学院(12105)
- 京(10772)
- 所(9796)
- 州(9627)
- 研究所(9101)
- 范(8824)
- 师范(8751)
- 中心(8621)
- 院(8046)
- 江(7516)
- 师范大学(7464)
- 农(7375)
- 业大(7064)
- 北京(6547)
- 财(6544)
- 研究院(6305)
- 环境(6230)
- 城市(6216)
- 科学院(6012)
共检索到67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翔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州县乡堡,百姓"悉多城居","城外庄田,城内屋舍"的情况比较普遍。作为当地居民主要聚居地的沙州城则有子城、罗城之分,子城位于地势较高的西南隅,以便于控御与防守,其内设有衙署等建筑,罗城则主要分布着坊市以及寺观。生活于城中的部分百姓可以拥有一座一院式或两院式的完整宅院,而更多的则仅有1~2口屋舍,与别家合院的情况十分普遍。
关键词:
城居 子城 罗城 宅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刁培俊 刘佳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峰
唐宋时期是中国漕运发展的重要阶段,两代漕运既存在制度上的延续性,也出现了诸多方面的不同变化。主要表现在:(1)唐朝时逐渐形成以南方为主的供漕区域及南北向的漕运路线,宋代不仅保持了这一格局,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对东南地区的依赖;(2)唐宋时期在漕运方式中长期实行机动灵活的“转般法”,北宋后期则改行“直达法”,结果弊端丛生;(3)唐朝产生了转运使之类的最早的漕运官职,宋代则建立了以东南发运司为主,包括各地区机构在内的完备的漕运管理组织;(4)在唐宋两代,漕运运输队伍经历了由征调农民服役到职业性漕卒承担的变迁过程。漕运的以上沿革变迁,正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在联系
关键词:
唐宋,漕运,发展变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雪艳
在我国税收征管法制的历史演进中,唐代的两税法率先采用“量出制入”制税原则和“以资产为宗”的公平征收原则,并开辟了以货币计税的先河,宋代的商税法则制定了严格的商税征收体系和商税监管体系。唐代的两税法和宋代的商税法均具备改革性和先进性,对特定历史时期的两种税法开展研究,有助于现代税法在完善中规避重大弊端、吸取合理的思想理念。
关键词:
两税法 商税法 商税务 监当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蒲应秋
唐宋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明人王象晋云:"茶兴于唐,盛于宋,始为后世所重矣。"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是最古老的茶区之一。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来看,西南属于多民族、欠发达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是国家重点扶贫攻坚地区。因此,本文以唐宋时期西南地区的茶业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南地区的茶业状况,这不仅有利于深化对我国古代茶业的认识,而且也丰富了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内容,同时还可为当前西南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茶业政策,摆脱贫困,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唐宋时期 年产量 《茶经》 饮茶习俗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涛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手工业经济亦获得空前发展,尤以文具制造业(主要是笔墨纸砚)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唐代是文具流传广播的关键阶段,宋代则是文具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从唐宋这样一个较长时段来考察文具制造业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亚荣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的高度繁盛时期,当时的士大夫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商业发展与朝廷财政、甚至国家安危的关系,主张国家应提高商业和商人的地位,并鼓励人们追求财富。两宋时期已从专卖榷利制度向征商转变,已实现商税的制度化,并且实行了一定的扶商政策。这一政策的变化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为唐宋时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燕斌
榜文是中国古代政令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国家实现对民间社会事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早在汉代,肩负信息传播功能的榜文就已经存在。唐宋时期,统治者对榜文的重视与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在制定程序、核准、备案,包括榜文纸张的选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制度。
关键词:
榜文 政令传播 传播媒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牛来颖
唐宋时期,从突破原有的街道构造到城市布局的结构性改变、城市功能的拓展等等,最初一个变化就表现在房屋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接檐造舍从纯粹的构筑行为的技术性改变逐步带来城市中建筑空间结构的改变,进而发展形成城市新格局。
关键词:
唐宋时期 建筑结构 接檐 城市格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晓亮
唐宋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产和商品交换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可享有更好的物质消费与更高水平的精神消费成为可能。在城市中,生存性消费品的充裕和富足,精神及享乐性消费的多样化与大众化,发展性消费日益受到重视和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其中又以各种消费的日益市场化为重要特征,反映出那一时代的变化。
关键词:
城市 消费 变迁 唐宋时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涛
唐宋之际,伴随着南方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南方城市市场也形成了网络状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这一市场网络在与北方城市进行经济贸易的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地位,成为全国主要的商品发散地。南北城市间的经济运动也显现出了非均衡性的发展态势,这一发展态势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原因和影响的。
关键词:
唐宋之际 城市 市场网络 非均衡性运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雨平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地方政府的空间政策强烈影响着城市的发展,需要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扬州1990年代以来推行的一系列空间政策和同时期城市形态演化以及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比照,试图剖析空间政策对城市形态演化的影响机制,重点对行政区划和规划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阻碍城市空间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空间政策 城市形态 扬州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蒲应秋
茶叶的流通贩运和市场销售是唐宋时期西南地区茶叶商品化的两个重要表现。就流通贩运言,既有区内流通贩运,又有区间流通贩运。如唐时彭州导江县西北的蚕崖关设有“茶市”(茶关),便是民族间贸易的集中地;宋代永康军等地的茶叶市场成为蜀地重要的茶叶集散中心。茶叶的区间流通贩运主要是将川茶销往北方及吐蕃等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官府榷茶的影响,宋代西南地区茶叶的区间流通贩运经历了由商人贩运到官府押运的变化过程。而唐宋时期西南地区茶叶的市场销售又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茶叶市场网络的形成,二是市场交易量大。茶叶的流通贩运和市场销售,进一步促进了当时本区茶叶的商品化,不仅有利于当时本区茶叶市场的培育和茶叶的规模化生产,而...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贾连港
澉浦镇因其位于沿海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在唐代中期因防盗而设镇。随着唐宋之际地方行政制度的转型,澉浦镇的功能从防盗变为收税。以盐业经济为依托,自北宋以来,澉浦镇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以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鲍郎盐场的分立为标志,鲍郎盐场的萧条导致澉浦镇的迅速衰落。海盐产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澉浦镇的兴衰,而海盐产业的发展则系于行政体制能否适应国势变迁。随着两宋之际立国形势的变化,澉浦镇未能突破澉浦镇对上不独立、对下统辖权不明确的体制瓶颈,海盐产业渐趋萧条,其衰落的命运也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