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19)
2023(4254)
2022(3620)
2021(3125)
2020(2509)
2019(5715)
2018(5558)
2017(10709)
2016(5486)
2015(6160)
2014(6231)
2013(6385)
2012(6319)
2011(6085)
2010(6311)
2009(6010)
2008(5590)
2007(5066)
2006(4871)
2005(4518)
作者
(17023)
(14555)
(14516)
(13867)
(9311)
(6864)
(6509)
(5610)
(5536)
(5213)
(5197)
(4838)
(4698)
(4657)
(4486)
(4435)
(4228)
(4160)
(4100)
(3838)
(3802)
(3493)
(3429)
(3429)
(3380)
(3318)
(2990)
(2950)
(2861)
(2823)
学科
(53752)
经济(53727)
地方(17615)
管理(13646)
方法(13230)
地方经济(13003)
数学(12049)
数学方法(11995)
(11626)
中国(10147)
(9124)
(8193)
业经(8044)
农业(7187)
(6895)
企业(6895)
经济学(6470)
环境(6291)
(5460)
(5443)
(5321)
(5290)
金融(5288)
产业(5198)
(4902)
(4881)
资源(4683)
(4442)
贸易(4438)
总论(4199)
机构
大学(92112)
学院(91942)
(53180)
经济(52356)
研究(37478)
管理(32115)
理学(27258)
中国(27127)
理学院(26866)
管理学(26509)
管理学院(26322)
(20687)
科学(19832)
(19005)
(18964)
经济学(18501)
研究所(17059)
财经(16535)
经济学院(16297)
中心(15665)
(14819)
(13389)
(12807)
北京(12301)
(12168)
师范(12107)
科学院(12054)
财经大学(11998)
(11821)
社会(11301)
基金
项目(56375)
科学(44781)
基金(41992)
研究(41837)
(36109)
国家(35847)
科学基金(30415)
社会(30192)
社会科(28667)
社会科学(28660)
基金项目(21959)
(20455)
教育(17701)
自然(17010)
(16989)
资助(16930)
自然科(16576)
自然科学(16573)
自然科学基金(16262)
编号(15495)
(14395)
国家社会(13502)
(13245)
经济(13136)
成果(13060)
重点(12716)
(12677)
发展(12420)
(12265)
教育部(11252)
期刊
(68354)
经济(68354)
研究(34184)
中国(16740)
(14836)
管理(13170)
经济研究(12185)
科学(12083)
(11723)
学报(11393)
财经(9607)
大学(9131)
学学(8856)
问题(8751)
(8555)
(8501)
金融(8501)
技术(8207)
业经(8095)
农业(7643)
技术经济(6664)
世界(6218)
(6062)
统计(5871)
经济问题(5646)
国际(5460)
改革(5082)
(5082)
经济管理(4990)
(4920)
共检索到149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良军  
一、岭南联系内地主要交通线路述略 岭南联系内地的交通线路,一般所指的是越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甿渚岭和越城岭)而进入内地的线路。五岭虽然峭峻险绝,横断南北,“天地以判中外”,但其间低矮的山隘口颇多,这是连接岭南岭北交通的天然孔道。以这孔道为中枢,联接五岭南北珠江和长江的众多支流,这就形成了诸多联系岭南和内地的交通线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元鲁  
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首先,从唐代中期至北宋在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长期趋势;其次,社会商业信用新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化,社会资本利率的不断下降,市场交易方式的变迁等因素,使社会交易成本逐步降低;再次,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僚集团缺乏对规模日益增大,市场日益复杂的商品经济的管理能力,导致国家权力对唐宋之际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兴经济部门,尤其是金融业和工商业控制能力薄弱,使其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最后,随着宋代人口的增长而出现的市场规模扩大及耕作技术提高,以及由于部分传统手工业部门投资收益的相对降低,使农业和金融业、商业等部门的投资收益相对增加,引起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万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施毓凤  叶霞飞  
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线路敷设方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从环境影响、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三个方面建立了线路敷设方式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指标的量化研究,确定采用经济评价方法中的总费用现值比较方法对敷设方案进行评价。最后,选取了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的某一段作为案例,进行敷设方式评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键  
本文根据建设模式的不同,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的阶段划分,就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网络"和"体系"作了理论性分析与诠释,并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式、网络化、体系化三种建设模式解读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体系化建设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德威,郑绍林  
货流规划是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课题。合理的货流规划力求以最小的社会消耗,来完成总运量计划。大家知道,这个问题可归结为线性规划中著名的康脱诺维奇问题,用图上作业法、表上作业法或用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法借助电子计算机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大胜  杨萍  崔海波  
为了保持横向、纵向数据的连续性,文章特选取非农业人口比重作为城市化水平指标,另外,选取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作为交通线路的评价指标,对不同时空序列条件下城市化与交通网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涛  张明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会引起沿线土地或房地产价值的变化,形成溢价效应,且在不同建成环境中呈现出差异性。以武汉市3条轨道交通线路周边3587栋住宅样本为基础,建立特征价格模型,对比不同轨道交通线路溢价效应影响范围和强度的差异性,分析了地区发展条件对溢价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轨道交通周边地区主干道结构制约着轨道交通线路溢价效应的影响范围;在城市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落后的地区,轨道交通的积极溢价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文玉  
唐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元、天宝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然而唐代的国力到底达到什么水平,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宋承唐制,其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都与唐代大同小异。因而两朝的情况最具有可比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学檬  
唐五代广州呈现外需型(对外贸易)港口的某些特征,进出口货物带动了产业链延伸,促进了岭南、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岭南、江南港口数量增加,供需系统的各条产业链纷纷启动,岭南、江南以及西南的外向型经济某些产业表现强劲。唐宋元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技术的进步则会影响贸易方式的改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学檬  
唐五代广州呈现外需型(对外贸易)港口的某些特征,进出口货物带动了产业链延伸,促进了岭南、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宋元时期岭南、江南港口数量增加,供需系统的各条产业链纷纷启动,岭南、江南以及西南的外向型经济某些产业表现强劲。唐宋元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技术的进步则会影响贸易方式的改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峰  
唐宋时期是中国漕运发展的重要阶段,两代漕运既存在制度上的延续性,也出现了诸多方面的不同变化。主要表现在:(1)唐朝时逐渐形成以南方为主的供漕区域及南北向的漕运路线,宋代不仅保持了这一格局,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对东南地区的依赖;(2)唐宋时期在漕运方式中长期实行机动灵活的“转般法”,北宋后期则改行“直达法”,结果弊端丛生;(3)唐朝产生了转运使之类的最早的漕运官职,宋代则建立了以东南发运司为主,包括各地区机构在内的完备的漕运管理组织;(4)在唐宋两代,漕运运输队伍经历了由征调农民服役到职业性漕卒承担的变迁过程。漕运的以上沿革变迁,正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在联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晓亮  
唐宋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产和商品交换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可享有更好的物质消费与更高水平的精神消费成为可能。在城市中,生存性消费品的充裕和富足,精神及享乐性消费的多样化与大众化,发展性消费日益受到重视和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其中又以各种消费的日益市场化为重要特征,反映出那一时代的变化。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温翠芳  
唐宋两代沉香朝贡贸易发生了巨大变迁。首先,宋代朝贡沉香的次数较唐代大为增多。其次,宋代朝贡沉香的数量较唐代有了惊人的增长。再次,宋代朝贡沉香的种类较唐代有了大幅度增加。其变迁原因如下:宋人对沉香需求的扩大是宋代沉香朝贡贸易活跃的内因;南海诸国沉香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是宋代沉香朝贡贸易活跃的外因;宋代中国与南海诸国之间频繁的贸易往来对沉香朝贡贸易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建国  张锦鹏  
唐宋时期,农村投资与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土地和耕牛投资增长很快,成为农村投资热点,乡村富民积极主动进行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农村总体消费水平增长,奢侈性消费较为突出,货币性消费也出现增长状况。这些新特点,是唐宋社会变革在乡村社会的折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性变革引起了农村投资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农村社会分化。新财富力量——富民阶层崛起于乡村,他们通过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和炫耀性消费,谋求在乡村的社会话语权。商品经济作为一种革命性经济因素在农村的渗透,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农村自然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了农村总体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