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2)
- 2023(2341)
- 2022(2009)
- 2021(1966)
- 2020(1720)
- 2019(3973)
- 2018(3908)
- 2017(7616)
- 2016(4326)
- 2015(4895)
- 2014(5005)
- 2013(4979)
- 2012(4825)
- 2011(4505)
- 2010(4642)
- 2009(4268)
- 2008(4635)
- 2007(4168)
- 2006(3945)
- 2005(3708)
- 学科
- 济(15225)
- 经济(15198)
- 银(10928)
- 银行(10913)
- 行(10088)
- 制(8793)
- 管理(8789)
- 业(8639)
- 方法(7597)
- 企(7378)
- 企业(7378)
- 业务(6819)
- 度(6419)
- 制度(6416)
- 数学(6250)
- 数学方法(6148)
- 银行制(5887)
- 融(5703)
- 金融(5702)
- 学(5669)
- 中国(4108)
- 财(3722)
- 和(3586)
- 农(3383)
- 理论(3293)
- 业经(3048)
- 体(2830)
- 地方(2634)
- 贸(2421)
- 贸易(2418)
- 机构
- 大学(65883)
- 学院(61991)
- 研究(23828)
- 中国(23268)
- 济(22708)
- 经济(22135)
- 管理(21272)
- 理学(17625)
- 理学院(17318)
- 管理学(16868)
- 管理学院(16740)
- 科学(15797)
- 农(14827)
- 京(14743)
- 银(13426)
- 所(13347)
- 银行(12953)
- 财(12593)
- 研究所(12302)
- 行(12227)
- 农业(12025)
- 中心(11253)
- 江(11009)
- 财经(9812)
- 业大(9728)
- 范(9472)
- 师范(9341)
- 北京(9288)
- 经(8907)
- 州(8897)
- 基金
- 项目(39275)
- 科学(30477)
- 基金(29359)
- 研究(26617)
- 家(26530)
- 国家(26331)
- 科学基金(21591)
- 社会(16267)
- 基金项目(15469)
- 社会科(15404)
- 社会科学(15397)
- 自然(14739)
- 自然科(14413)
- 自然科学(14405)
- 省(14356)
- 自然科学基金(14168)
- 划(13070)
- 资助(12333)
- 教育(12262)
- 编号(10226)
- 成果(9665)
- 重点(9232)
- 部(8948)
- 计划(8033)
- 发(7981)
- 创(7851)
- 科研(7824)
- 教育部(7459)
- 创新(7431)
- 大学(7203)
共检索到105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阳清 刘静
六朝之后,佛教的西行求法运动在唐代方兴未艾,至宋代则日趋式微。唐宋佛教行记诸如玄奘《大唐西域记》、常愍《历游天竺记》、义净《西方记》、慧超《往五天竺国传》、圆照《悟空入竺记》以及范成大《继业西域行程》、无名氏《西天路竟》等著作7种,都曾先后别行于世。除《大唐西域记》之外,这些佛教行记或仅存节本,或略存佚文,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兹对唐宋佛教行记及其相关文献进行集中考述,同时揭橥其时代特征和人文内涵,藉此丰富中亚南亚史地研究、佛教文化传播研究以及"一带一路"的文明溯源研究。
关键词:
唐宋 佛教行记 中亚南亚文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阳清 刘静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汉地僧侣前往佛国求经巡礼者不乏其人,行记类文献应运而生。支僧载《外国事》、释法显《佛国记》、竺法维《佛国记》、释智猛《游行外国传》、昙无竭《外国传》、释法盛《历国传》、释昙景《外国传》以及记载慧生等人西行求法的《慧生行传》《宋云家记》《道荣传》等著作十种,都曾先后别行于世,其学术价值不菲。除释法显《佛国记》保存较为完整,《慧生行传》幸赖《洛阳伽蓝记》卷五之节录、拼补而存其崖略,其它佛教行记大多亡佚不存。兹对六朝佛教行记文献进行叙录,给予后学以西域研究和佛教文化研究之用。
关键词:
六朝 佛教行记 文献叙录 西域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夏燕 王小鸽
中国园林与文学关系密切。自魏晋山水审美文化及文学的发展,使文人在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中,寻求惬意而逍遥“画境文心”境界,肇始园林景题萌芽;唐宋文人原创性地借园居和诗文抒发自由而赋予理性的心灵,富有文采韵致的景观题名,以文学家高人雅事所置景观,促使中国写意园林的成熟。
关键词:
中国园林 唐宋文人 景题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燕斌
榜文是中国古代政令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国家实现对民间社会事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早在汉代,肩负信息传播功能的榜文就已经存在。唐宋时期,统治者对榜文的重视与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在制定程序、核准、备案,包括榜文纸张的选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制度。
关键词:
榜文 政令传播 传播媒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玉澧华
《湘乡曾氏文献》及《湘乡曾氏文献补》是对曾国藩家藏手稿的影印汇编,它首次披露了曾国藩本人及其父辈、兄弟辈、子孙辈的家书、日记、诗文、笔记、密奏的原件与亲笔核改稿。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不可多得的原始文献资料。1949年它被曾氏第四代孙曾约农运出大陆,1965、1974年在台湾先后付印。此二书大陆藏本甚少,知者亦稀,本文沿用传统目录学之“叙录”一体,明其源流,撮其内容,陈其价值,辩其讹谬,使之便于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
湘乡曾氏文献,源流,内容,价值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健
唐宋时代,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粮食作物的增产,为经济作物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种茶和加工技术的进步,茶园的扩展,茶产地有了延拓,茶产量也呈同步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作为饮料的商品茶,已从“旧时王谢堂前燕”而“飞入寻常百姓家”。如米盐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民生活必需品。生产和消费刺激的双重诱导,促使茶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以数理统计的方式推算唐宋的茶产量,是十分困难的课题。这不仅因为有关唐茶产量的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向阳
关于唐宋借贷利率的计算问题黄向阳借贷关系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很值得重视。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唐宋借贷关系的性质和作用,首先就要正确计算唐宋借贷利率。中国经济史学界对唐宋借贷利率单位的认识和计算尚存在一些问题,不少论著对唐代与宋代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文玉
唐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元、天宝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然而唐代的国力到底达到什么水平,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宋承唐制,其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都与唐代大同小异。因而两朝的情况最具有可比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晶
若以北宋《元丰令》作为分水岭,北宋《天圣令》和南宋《庆元令》可被分别视为唐令谱系和宋令谱系的代表。通过比勘这两部令典中的《仓库令》可知,《天圣令》中关于粮禄支出、仓窖税、运盐和储盐折耗以及赐给时服和绢布杂綵等条文被《庆元令》所减省,《庆元令》则增加了有关仓库管理主体选任、其职责义务厘定,以及上供、封桩、点磨、鼓铸、场务、籴买粮草等方面的条文。而且《庆元令》在继承《天圣仓库令》某些条文所定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新条文以扩大该行为模式的适用对象,许多条文突破了《仓库令》的范围,被分别厘入《辇运令》、《场务令》、《给赐令》、《理欠令》等宋代新出令篇。只不过,这些条文未必是宋代新制,唐式之中已存...
关键词:
仓库令 天圣令 庆元令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敏辉
唐宋汴河和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且流经路线还曾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争议,后来逐渐湮废则是由"天灾"兼"人祸"导致的。虽然隋唐大运河各个河段都有漕运功能,但其中汴河是最主要的漕运航线,且最具代表性。如果说"成也运河,败也运河",运河之"水"关乎城市前途命运的话,那么汴河沿岸城市大都如此,"水"主沉浮体现得最为充分。此外,除了在政治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外,汴河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唐宋汴河的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要创造性地开展唐宋汴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把唐宋汴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国内"最精彩的一段"。
关键词:
唐宋汴河 通济渠 漕运 大运河文化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亦冰
"估法"为唐宋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钱帛兼行的财政收支情况密切相关,是政府实现对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既有研究已充分探讨了"估法"的基础,即立足于市场的"时估",但在复原时估程序时,受材料局限,未能充分意识到唐令、日本令、天圣令之差异,以及与当时制度实践间的距离。本文试图对相关令文及其与制度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反思既有之"结论",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些许启发。
关键词:
时估 物价 市司 天圣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亦冰
"估法"为唐宋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钱帛兼行的财政收支情况密切相关,是政府实现对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既有研究已充分探讨了"估法"的基础,即立足于市场的"时估",但在复原时估程序时,受材料局限,未能充分意识到唐令、日本令、天圣令之差异,以及与当时制度实践间的距离。本文试图对相关令文及其与制度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反思既有之"结论",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些许启发。
关键词:
时估 物价 市司 天圣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李书峰
唐宋之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导致国家和社会关系从"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向"国家与社会互动"变迁。里坊既是国家权力在城市的末梢,也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场域,是联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也导致里坊制的演变,坊墙逐步被废除,里坊的社会控制功能也大大弱化。里坊制的演变又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繁荣、社会组织发展、市民的空间流动与身份流动,进而进一步促进国家与社会互动。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单位制的演变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并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1)从单位制到街区制对我国当前国家和社会关系调整具有积极作用;(2)单位制的消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复;(3)围墙是单位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废预示着单位制的兴衰。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里坊 唐宋 单位制 围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李书峰
唐宋之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导致国家和社会关系从"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向"国家与社会互动"变迁。里坊既是国家权力在城市的末梢,也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场域,是联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也导致里坊制的演变,坊墙逐步被废除,里坊的社会控制功能也大大弱化。里坊制的演变又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繁荣、社会组织发展、市民的空间流动与身份流动,进而进一步促进国家与社会互动。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单位制的演变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并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1)从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里坊 唐宋 单位制 围墙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钱汝平
五代後周释义楚编纂的《释氏六帖》是中国佛教史上一部重要类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佛学分类词典,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本文是对该书版本源流的梳理。
关键词:
佛经 释氏六帖 版本 刻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