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21.171.107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60)
2023(3680)
2022(3108)
2021(2902)
2020(2344)
2019(5032)
2018(4879)
2017(9051)
2016(5168)
2015(5831)
2014(5967)
2013(5702)
2012(5632)
2011(5156)
2010(5145)
2009(4873)
2008(5005)
2007(4728)
2006(4222)
2005(3827)
作者
(16328)
(13793)
(13707)
(12873)
(8655)
(6822)
(6232)
(5436)
(5215)
(4838)
(4798)
(4652)
(4397)
(4374)
(4359)
(4167)
(4148)
(4146)
(3936)
(3816)
(3454)
(3448)
(3409)
(3061)
(3057)
(3047)
(3000)
(2976)
(2850)
(2817)
学科
(25180)
经济(25153)
管理(13635)
(11606)
地方(9776)
(9246)
企业(9246)
方法(8429)
数学(7103)
数学方法(6933)
地方经济(6776)
中国(6403)
(6268)
(5852)
业经(4440)
农业(4068)
环境(3976)
(3952)
(3951)
理论(3683)
(3681)
(3487)
贸易(3482)
(3387)
金融(3384)
(3315)
(3083)
(3040)
银行(3031)
(3009)
机构
大学(78038)
学院(77325)
研究(28833)
(28197)
经济(27453)
管理(26295)
理学(22390)
理学院(22014)
中国(21832)
管理学(21397)
管理学院(21258)
科学(19666)
(17348)
(15562)
研究所(14160)
(13935)
中心(13301)
(12531)
(12512)
(12500)
师范(12386)
业大(11706)
农业(11093)
北京(10903)
(10448)
(10372)
师范大学(10015)
财经(9860)
(9212)
科学院(8932)
基金
项目(51625)
科学(40570)
基金(36871)
研究(36307)
(33060)
国家(32699)
科学基金(27421)
社会(23048)
社会科(21730)
社会科学(21724)
(20304)
基金项目(19380)
自然(17781)
(17706)
自然科(17354)
自然科学(17350)
自然科学基金(17016)
教育(16583)
资助(14953)
编号(14789)
成果(12503)
重点(12168)
(11934)
(10965)
课题(10530)
(10148)
计划(9782)
科研(9652)
创新(9557)
国家社会(9512)
期刊
(36232)
经济(36232)
研究(22611)
中国(17811)
学报(15140)
科学(13423)
(13228)
大学(11027)
教育(10462)
学学(10345)
管理(10201)
(9359)
农业(9032)
技术(6832)
(6274)
金融(6274)
资源(5185)
业经(5181)
财经(5076)
经济研究(4859)
(4755)
(4582)
图书(4519)
(4467)
问题(4251)
统计(4041)
业大(3951)
科技(3886)
技术经济(3745)
(3742)
共检索到12150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文华  杨冬梅  
"胡腾舞"与"胡旋舞"等都是风扉唐代的西域乐舞,它们是各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的产物,具有新奇的旋律与奔放的舞姿,在今天的许多少数民族舞蹈,特别是蒙古舞与新疆少数民族舞蹈中仍有抹不掉的印痕。蒙古族的萨满舞蹈呈现的舒展飘逸、如醉如痴的舞态与忽缓忽急、变幻多端的形式及腾踏旋转的特征,深受"胡旋舞"与"胡腾舞"的浸染和影响,二者具有不容置疑的传承关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安福  
屯垦戍边是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的重要举措,唐朝将其推进到了历史新高度,维护了唐朝在西域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唐朝在东天山的伊州、西州和庭州地区首开屯戍,并建立了直接属于中央政府的正州进行管理,此后唐朝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东天山屯田,天山北麓的庭州、轮台等地的草原绿洲也被大量开发出来,并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之地,推动了不同族群参与到屯垦戍边活动中;作为西域腹地的塔里木地区,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四镇”进行屯田,成为唐廷稳定西域局势、逐鹿中亚的军政中心。唐朝在西域的屯垦戍边策略,促进了西域社会发展和盛唐局面出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曾辉  
炭花舞是梅山文化中独特的民俗舞蹈,生动地体现着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是渔猎时期诞生的舞蹈活化石,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表达着古梅山的传统民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认为,研究炭花舞起源、传承规则以及技法,需从民俗出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寒青  
气韵生动,是用动作的气韵来表现内心的生命和精神。在中国古典舞中通过气息的运用,可将舞蹈各种审美姿态展现出来,使得中国的古典文化源源流长。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蒋逸征  
在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大量来华的胡僧是一道特别的风景,也给当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素材。《太平广记》所收唐代小说中所表现的胡僧形象,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无不具备神奇的法力,同时又被很极端地划归为“超能”与“无能”两大类别。这与不同宗教信仰间的争斗有关,也与胡僧的“外国人”身份有关。唐代小说中的胡僧形象脱离了真实,带有道具的功用,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的宗教文化风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志晓  
在我国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舞蹈曾经是传递感情、文化祭祀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最古老、最原始的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方式,在我国发展历史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古典舞形成的原因,掌握古典舞的风格特点,并对中国古典舞在成人教育未来中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萨日娜  乌云塔娜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抢救、保护和传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除了以原生态形式保护和存档静态保存以外,当代艺术教育中的活态传承则更是抢救、保护和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的长效之举。因此,作为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重要基地的当代高等艺术院校,不断地加强蒙古族传统音乐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完善蒙古族音乐人才培养机制,维护、强化、延续其生命力,增进其自身的可持续传承的能力,是抢救、保护和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关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福昌  
本文主要依据日本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 ,对唐代农村名称、类型、密度和规模进行研究。唐代村落主要以“村”、“店”、“庄”三字命名。根据其功能、地理位置、经济特征等不同的标准 ,唐代村落可分为多种类型。唐代两村之间的距离在 2 7公里左右或大于 2 7公里 ,村落的规模一般在三四十户人家以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映  
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民间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针对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不足进行探讨,针对如何在民间舞蹈教学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给出相应的意见,以助推非遗民间舞蹈教学研究和教学的深入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之中的传承与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燕  
以榆社霸王鞭舞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详细说明了霸王鞭舞的表现形式、基本技巧、文化功能等内容,力求揭示霸王鞭舞的文化内涵,以对其进行较好的研究与传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郭伟玲  
文章以唐代秘书省为中心点,将内府、弘文馆、史馆、集贤院等唐代中央文馆共同纳入,构建唐代官方藏书场域,对藏书资源流向与分配、藏书机构合作与竞争进行梳理、总结与分析,展现唐代各官方藏书机构围绕资源与地位的相辅相成、此消彼长与相互竞争,从微观的角度,通过藏书资源流动、机构地位的沉浮呈现立体鲜活的古代藏书事业的动态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宝乐日  
阿拉善盟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阿拉善的民间传统文化在蒙古族民俗中独具特色,取得了非常丰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本文对2008年至今的阿拉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进行了简要梳理,初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知识"的关系,提出阿拉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是在阿拉善地区蒙古族民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是典型的蒙古族"乡土知识"的再现,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积极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有效地促进蒙古族乡土知识的传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钟志勇  
本文对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当地中小学的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得出相应结论:从传承途径上看,一方面,内蒙古地区的中小学生对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当地中小学校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及那达慕大会、社区和家庭以及俱乐部等。蒙古族传统体育应构建一个包括学校、社区和家庭、俱乐部,以那达慕为代表的各级各类传统体育比赛等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灵活的传承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鑫  
中国的民族舞是中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生活、劳作逐渐形成和凝聚的民族文化宝藏,是中国各民族在生活中形成的艺术展现形式。但在现代多元化文化交融的碰撞下,使得民族舞蹈和传统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处在弱势地位,更甚者一些民族舞蹈处在消亡的地带。据此,我们应当积极进行民族舞蹈保护的工作。由鹤德立(美)编著,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采集保护与传播》一书对我国民族舞蹈艺术传承及革新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研究,该书对中国优秀民族舞蹈的保护起到着非常有用参考价值。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