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8)
- 2023(2986)
- 2022(2619)
- 2021(2486)
- 2020(2099)
- 2019(4722)
- 2018(5008)
- 2017(8464)
- 2016(5154)
- 2015(5990)
- 2014(6484)
- 2013(6081)
- 2012(5735)
- 2011(5215)
- 2010(5577)
- 2009(5137)
- 2008(5289)
- 2007(5068)
- 2006(4650)
- 2005(4523)
- 学科
- 济(15011)
- 经济(14977)
- 管理(14770)
- 业(12564)
- 企(10390)
- 企业(10390)
- 中国(6781)
- 农(6453)
- 制(5953)
- 财(5674)
- 教育(5368)
- 理论(5161)
- 业经(4564)
- 教学(4542)
- 地方(4506)
- 银(4303)
- 银行(4300)
- 学(4268)
- 农业(4210)
- 行(4071)
- 方法(3525)
- 度(3468)
- 制度(3466)
- 务(3441)
- 财务(3427)
- 财务管理(3405)
- 体(3373)
- 和(3158)
- 税(3149)
- 企业财务(3148)
- 机构
- 学院(68553)
- 大学(66791)
- 研究(21743)
- 管理(21496)
- 济(21445)
- 经济(20542)
- 中国(19185)
- 理学(16363)
- 理学院(16139)
- 管理学(15738)
- 管理学院(15598)
- 江(15258)
- 京(15104)
- 财(14173)
- 科学(12847)
- 州(12285)
- 中心(11663)
- 范(11386)
- 所(11340)
- 师范(11267)
- 省(10712)
- 农(10240)
- 技术(10087)
- 北京(10043)
- 职业(9854)
- 财经(9756)
- 研究所(9474)
- 师范大学(8507)
- 经(8457)
- 教育(8225)
共检索到128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陶嘉
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上承秦汉、魏晋南北朝,下开宋、元、明、清,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在考试管理、科目设置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在实行过程中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效益,但由于封建社会所固有的局限性,也使得这项制度存在着一些负面。探讨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特色,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消极影响,有助于正确认识其在中国考试史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地位,为当前的人才选拔和考试变革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希伟
清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包括定例性政策与变通性政策。定例性政策规定流动人口落户年限满二十年,具有田产、房产等不动产凭证且着实无法返回原籍地区应试,才可以向流入地政府申请异地科举考试;变通性政策大多是通过放宽落户要求而对异地科举考试限制进行松绑,但亦有少数情形通过提高落户门槛而收紧异地科举考试规定。探讨清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与历史参照。
关键词:
清代 户籍制度 异地科举考试 异地高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毛阳光
通过对唐代文献资料的分析来看,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唐代国家制订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而唐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官吏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灾害救济中去,大多数情况下,蠲免和赈贷等救灾措施都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因而唐代灾害救济取得了较好的实效。而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灾害救济的确又受到唐代社会政治局势以及官吏个人因素等外部条件的局限和制约,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唐代救灾对策的实效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
唐代 自然灾害 救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义康
唐代周边内附诸族承担赋役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内附诸族注籍以编户身份承担额税,其中包括内迁唐正州境内的北方蕃胡按户等、丁口承担定额税及交纳畜产税,由唐境外迁入正州境内的归化蕃人在减免赋税十年后与华夏百姓承担相同的赋税,南方夷獠按户等输纳岭南诸州汉人税米户税额的一半,以及岭南局部地区夷僚户按丁口承担区域性统一额税。第二类,内附诸族以集体为单位承担赋役,包括羁縻州以上贡形式向中央交纳赋税,羁縻州土长刺史以进献形式向所管州府纳税,或正州内蛮獠集体承担固定数量的赋税。唐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类型的内附民承担不同形式的赋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体现了唐治理周边内附诸族不同于内地行政制度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唐代 内附诸族 赋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论科举的高等教育考试性质刘海峰科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它将读书与做官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而优则仕”的儒家学说制度化。在当时知识分子“读书──应考──入仕”人生成功三部曲中,参加科举考试是关键的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科举制的目的是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晓琳
随着我国网络教育这种新型教育形式的创建与发展 ,建立符合网络教育目标需求的网络教育考试模式日渐迫切。本文就网络教育考试的技术支持、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网络教育考试的技术支持条件、两种考试方式和双系统管理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文冬梅 宋铁波 阮向前
硕士生入学实行资格考试的探讨文冬梅宋铁波阮向前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我国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经济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近20年来,研究生招生制度和办法的不断健全和改进,为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社...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恩满
随着我国报考公务员人数的逐渐增加,公务员考试信息的需求也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务员考试信息服务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不断丰富公务员考试文献信息资源,开展公务员考试信息咨询服务。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公务员考试 信息服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芳
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嵌入信息技术的高职课程考试PDCA循环管理是科学管理方法的系统化、综合性应用。考试管理全程信息化和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是高职课程考试PDCA—I管理模式的手段和机构保障。高职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应通过PDCA—I循环的周而复始、阶梯式上升和大中小环密切配合、环环相扣的运转,推动考试管理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高职 课程考试 PDCA—I管理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兰 吕浩雪
考试不仅是一种教育评价的手段,也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因此,研究考试问题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对3种课程考试形式的看法,认为目前大学的课程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不利,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忽视培养自身能力。要真正改变大学考试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不仅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大学课程考试形式也应有所改进,使考试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等学校,课程考试,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葛为民
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学分制的探讨●葛为民自学考试高等教育(以下简称自考高教)从建立之初就采用“学分累计制”,一直延用至今,保证了受教育者能在学习环境、学习进程各异的情况下,接受高等教育,完成高等教育学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考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钟兴龙
本文全面讨论唐代铸币量的变化,推测了玄宗、代宗、德宗和宪宗时期的铸币情况。同时讨论了宣宗时期铸币量的记载。唐代的铸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天宝后江淮地区铸币量急剧下降,但是江淮地区铸币量占总铸币量的比例却在不断上升,江淮地区对于唐代铸币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关键词:
唐代 铸币量 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桂坤
唐代长安藏库体系发生过两次重大变化。大明宫建成之前,长安之左、右藏库并立于太极宫东宫的广运门内。大明宫建成以后,原有左、右藏库旧址偏南之处,即恭礼门东、长乐门内,新建了左藏东库;以太极宫中轴线为对称轴而与其对称的位置,即安仁门西、永安门内建了左藏西库,贮存"四方所献金玉、珠贝、玩好之物"的右藏库则转移到了大明宫。其中,右藏内库在大明宫宫城之内近于所谓"内侍别省"的某处,右藏外库则在宫城之外后来被考古工作者称为"西夹城"的范围之内。在内侍省内府局所统中宫藏库膨胀为庞大内库体系的过程中,前者演化为了大盈、琼林等库,后者则演化为口味等库。被内库吞并的右藏库,此后则一直未得恢复。
关键词:
唐代 长安 藏库 内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