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3)
2023(3195)
2022(2804)
2021(2672)
2020(2183)
2019(5240)
2018(5298)
2017(9986)
2016(5491)
2015(6285)
2014(6202)
2013(6120)
2012(5907)
2011(5223)
2010(5024)
2009(4424)
2008(4094)
2007(3455)
2006(3082)
2005(2767)
作者
(14815)
(12511)
(12366)
(11747)
(8120)
(6292)
(5750)
(4990)
(4665)
(4487)
(4476)
(4180)
(4165)
(3886)
(3881)
(3844)
(3760)
(3696)
(3569)
(3524)
(3051)
(2982)
(2971)
(2955)
(2780)
(2777)
(2743)
(2668)
(2618)
(2560)
学科
(22032)
经济(22010)
管理(11571)
(10497)
地方(10426)
(7797)
方法(7201)
(6902)
企业(6902)
数学(6542)
数学方法(6436)
中国(5888)
农业(5486)
业经(4702)
地方经济(4474)
(4258)
(3754)
(3540)
环境(3438)
城市(3022)
(2926)
贸易(2923)
土地(2848)
(2800)
理论(2776)
(2694)
(2648)
金融(2646)
教育(2339)
(2338)
机构
学院(68924)
大学(68697)
研究(25154)
管理(24863)
(24344)
经济(23630)
理学(21062)
理学院(20702)
管理学(20239)
管理学院(20096)
中国(18901)
科学(16679)
(16338)
(12930)
中心(12678)
(12328)
(11836)
(11764)
师范(11661)
研究所(11278)
业大(11140)
(10666)
北京(10124)
农业(10086)
(9716)
师范大学(9656)
(9460)
(8782)
财经(8102)
(7964)
基金
项目(49306)
科学(37994)
研究(36433)
基金(34119)
(29690)
国家(29383)
科学基金(25085)
社会(21903)
社会科(20535)
社会科学(20528)
(19888)
基金项目(18947)
(17180)
自然(16657)
教育(16449)
自然科(16211)
自然科学(16207)
自然科学基金(15899)
编号(15372)
资助(13391)
成果(12282)
(11371)
课题(11206)
重点(11060)
(10127)
(10085)
创新(9424)
科研(9244)
(9191)
计划(9082)
期刊
(31060)
经济(31060)
研究(21104)
中国(17493)
(11879)
学报(10773)
科学(10286)
教育(8977)
(8409)
管理(8376)
农业(8076)
大学(7877)
学学(7180)
技术(6753)
(6262)
金融(6262)
资源(6142)
业经(5203)
(4991)
图书(4662)
(4649)
问题(4287)
经济研究(4025)
城市(3880)
(3696)
现代(3534)
财经(3469)
书馆(3452)
图书馆(3452)
科技(3220)
共检索到109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贞  
"三贾均市"是唐代政府评估市场物价、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准则,它源于汉代每月对市场货物定期评估的"月平"制度。具体说来,唐代市司每旬要定期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评估,并按照质量好坏定为上、中、下三种价格。在此基础上,市司制定市估文簿,并报送州郡仓曹及尚书户部备案,作为官方平赃定罪、官民之间和市与和籴交易以及赋税折纳的依据。这种每隔十天的物价评估,不仅在两宋社会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运用,而且在明清的物价评定与奏报中也能看到些许类似的痕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谷更有  
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中,有不少反映唐代乡村社会状况的资料。本文依据目前已刊布的敦煌文献和吐鲁番出土的户籍、契约文书和书信,特别关注了均田制下村民社会的经济状况、村民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和村民社会构成的贫富分化,以期通过援引文书中记载的人及其日常经济活动,更加直接地反映长时段内唐代村民经济身份变迁的事实和过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代西州和沙州绿洲农业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修建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制定严格的灌溉用水制度,设立完善的水利管理机制。灌溉中既体现了《水部式》"依次取用"和"务使均普"的总原则,又保持地方用水的独特性,在灌溉中始终遵循"自下始"的原则。按照"以水定地""以地定役"的原则,建立灌溉设施日常维护机制。西州和沙州绿洲农业的灌溉受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更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灌溉管理中占主导地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本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了数万件文书。其中有确切纪年者,最早的为西凉建初十二年(416),最晚的是宋咸平五年(1002)。这批文书绝大部分为写经,但也有一部分官私文书。大体与此同时,吐鲁番地区也出土了一些文书,其中有纪年者,最早的是西晋元康六年(296),最晚的是元至元十七年(1280)。由于历史原因,这批文书大都流落国外,但有显微胶卷、版图、录文可资利用。1959年至1975年,我国考古队曾在吐鲁番地区进行十多次考古发掘,共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吐鲁番出土唐代经济文书札记杨际平一、西州都督府勘给过所案卷所见之开元中括户吐鲁番阿斯塔那509号唐墓出土的西州都督府勘给过所案卷①有一段内容与开元中括户有关;(前略)101蒋化明年廿六102化明辩:被迥先是何州县人?得共郭林驱驴?仰答。但化明103先...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本文利用出土文献,结合正史、地方志、农书等传世典籍,对■的字体、名称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是北方以及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地域、习俗、时代差异,名称、写法各有不同。■别名穄。所谓关西谓之■,冀州谓之穄。唐宋时期■的名称出现以稷冒穄的现象,明清以后虽逐渐得以厘清,但稷穄分歧产生的影响遗留至今。明清至民国以后,■的名称又出现黍、■、穄合称为黍或■或黄米的现象。这些称法在各地方约定俗成,不言自明。不同区域名称相同,所指却不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文章以敦煌文书为主,并征引其他历史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吐蕃时期的畜牧业和农业经济,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文章认为,吐蕃时期不仅畜牧业经济比较发达,就是农业经济也达到相当的水平。那种认为吐蕃时期畜牧业经济尤其农业经济落后的传统观点,值得商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尹克欢  余辉  栗会明  
敦煌文书含有丰富的信息,其史料价值日益发掘,为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文章以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这一要素为主线,以敦煌文书为史料依据,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寺院组织机构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控制;职工素质控制等,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融合统一,以期对我国现代内部控制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新国  
唐前期户籍的管理措施与以租庸调制为主的赋役制度密切相关。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以及《斯坦因所获吐鲁番出土文书研究》等资料中户籍文书的基本范式,探讨了唐前期的户籍管理措施,通过对唐前期西州户籍文书的详细梳理,认为唐前期户籍管理较为严格,主要体现在户主的确定,家庭成员的年状、身份,户籍的变动信息,民户的户等、赋税情况以及受田数额等方面。揭示唐前期推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便于租庸调等各项赋役的征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董大学  
敦煌写本BD0826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是抄写者在原《金刚经》经卷行间增抄注解内容二次加工而成。抄写者只是撷取《金刚经》经文中的部分语句或词语进行注释,释义简洁明了,颇具禅风,并非对《金刚经》全文进行注解,其目的应该不是作讲经之用,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其个人阅读《金刚经》时所留下的学习笔记。与敦煌文献中僧人诵经、试经等相对制度化资料相比,此件经注属于一件个性化比较强的文献,对研究唐代佛典的阅读史具有独特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志强  
唐五代时期敦煌寺院会计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四柱结算思想,且在结算方式上也由三柱结算法向四柱结算法过渡,出现了承前启后的五柱结算法。文章深入探讨五柱结算法使用的记账符号及形式,明确其与三柱、四柱结算法的差异,确定五柱结算法的特点,以期对于深入探寻我国古代单式簿记思想的发展及会计发展规律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洁  李宏  高敏华  
农用地是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这一资源的需求。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农业,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持。该文以吐鲁番市为例,对其进行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程序,采用因素法定级,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以收益还原法为主,参考成本逼近法评估样点地价,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志文  
地方财政支出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出土古藏文支出帐的分析,吐蕃统治时期地方财政支出存在两种管理规制与三层管理体系;吐蕃王室对佛教的重视,一方面保证了地方寺庙开支,另一方面强化了对地方寺庙财产的控制。地方财政支出侧重地方行政、军费、宗教费用三项。对比汉、藏文书发现,吐蕃统治时期地方的财政支出核算周期与会计方式与陷蕃前存在较强的连续性,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处于会计发展的过渡时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师芸宏  王欣  
本文对鲁番市的4条河流(大河沿河、塔尔朗河、煤窑沟和黑沟)灌区农田土壤进行土样采集,测得吐鲁番市土壤总盐、全盐、电导率、主要离子含量和土壤养分,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对每条河流不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土壤盐分与主要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及不同灌溉水影响土壤养分的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部分出现盐渍化趋势,且土壤次生盐渍化趋势较高,吐鲁番市土壤含盐量高低与各离子(即CO-3、HCO-3、SO2-4、Cl-、Ca2+、Mg2+、Na+、K+)含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因地势不同而有区别;沿4条河流灌溉区土壤盐渍化类型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渍土;以河水灌溉为主土壤质量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代敦煌地区粮食作物包括粟麦豆三大类及其所属的众多品种。粟麦的种植比例吐蕃时期逐渐发生了变化。粟类品种以粟、的种植比较普遍;麦类以小麦、青麦为主;稻类主要以粳稻为主,水稻种植在敦煌并不普遍,只是寺院和官府等特权阶层专门辟地经营。各类粮食的消费量很大,除作为口粮外,主要用于饲料和造酒以及货币使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