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6)
- 2023(11255)
- 2022(9852)
- 2021(9385)
- 2020(7644)
- 2019(17916)
- 2018(18030)
- 2017(34189)
- 2016(19033)
- 2015(21456)
- 2014(21363)
- 2013(20944)
- 2012(19232)
- 2011(17333)
- 2010(17432)
- 2009(15609)
- 2008(15115)
- 2007(12877)
- 2006(11269)
- 2005(9688)
- 学科
- 济(69905)
- 经济(69816)
- 管理(53408)
- 业(47562)
- 企(39528)
- 企业(39528)
- 方法(33151)
- 数学(28234)
- 数学方法(27858)
- 农(19826)
- 学(18990)
- 中国(17806)
- 财(16177)
- 业经(16123)
- 环境(15237)
- 地方(15009)
- 理论(14096)
- 农业(13428)
- 和(13244)
- 贸(11915)
- 贸易(11908)
- 易(11523)
- 技术(11513)
- 划(11413)
- 制(11286)
- 教育(11074)
- 务(10371)
- 财务(10312)
- 财务管理(10294)
- 企业财务(9746)
- 机构
- 大学(266756)
- 学院(264569)
- 管理(105194)
- 济(95902)
- 经济(93555)
- 理学(91656)
- 理学院(90567)
- 管理学(88839)
- 研究(88675)
- 管理学院(88388)
- 中国(63529)
- 科学(59004)
- 京(57641)
- 所(44973)
- 农(44283)
- 财(42731)
- 业大(42280)
- 研究所(41617)
- 中心(39671)
- 江(38273)
- 范(37746)
- 师范(37374)
- 北京(36488)
- 财经(35019)
- 农业(34691)
- 院(32509)
- 经(31840)
- 州(31694)
- 师范大学(30471)
- 技术(29307)
- 基金
- 项目(188866)
- 科学(146964)
- 研究(138024)
- 基金(134964)
- 家(118321)
- 国家(117318)
- 科学基金(99758)
- 社会(83546)
- 社会科(78884)
- 社会科学(78861)
- 省(74310)
- 基金项目(72662)
- 自然(66268)
- 自然科(64559)
- 自然科学(64540)
- 教育(63721)
- 自然科学基金(63344)
- 划(63147)
- 编号(57075)
- 资助(55101)
- 成果(46543)
- 重点(42430)
- 部(40998)
- 发(39808)
- 课题(39514)
- 创(39028)
- 创新(36302)
- 科研(36093)
- 大学(34971)
- 教育部(34671)
共检索到374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景勇 商江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很多命题,可以从传统社会文化中追根溯源。唐代是传统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阶段。为了充实民生、巩固统治,唐代帝王及政府颁布诏书及法律以保护水土、动物、植被等自然资源,这些法令在实践中得以落实。从这些生态保护法令出发,探讨其制定及实施情况,总结特点,寻求借鉴。
关键词:
唐代 生态保护法令 实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玮
着重梳理元明史料中对树木保护的政府法令与有关记载,并与前代有关记载进行比较研究。在基本肯定元明两朝总体继承了中国传统树木保护法令体系的基础上,剖析出元明在此问题上展现出的不同一面。元代对农业树木的保护更加重视,颁布了大量有关法令。而这在一定意义上恰恰体现了内亚草原文化的生态主义色彩。而承袭蒙元帝国政治遗产的明朝,由于北京特殊的地缘位置,在颁布帝陵和北方边防林木保护法令的问题上更为重视。而这些元明两代树木保护法令上的不同面貌也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由明代绘画中的"树木护栏"图样,我们也能直观地看到这一时代树木保护法令的具体执行情况。最终从树木保护的角度来阐释元明时代在国家政权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继...
关键词:
元朝 明朝 树木保护 法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超 王守臣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也需要规范农民的生产行为。从目前情况看,黑土地保护政出多门,政策碎片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政策效应的发挥。同时,农民生产经营粗放,致使黑土地过度垦殖,有机质严重下降,黑土层变薄,黑土区荒漠化威胁日益加剧。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失位、监督不力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破解这些问题,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必须加强黑土地保护法制建设,实施依法保护。
关键词:
黑土地 保护措施 法治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玉环
近来,笔者为研究中国财政史,在收集唐朝理财家刘晏的相关资料时,发现刘晏财政改革中的一些改革措施涉及管理会计方法运用方面的内容。对此,笔者拟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刘晏其人刘晏(公元716~780年),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出身于普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新莹
近年来,地球变暖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理想方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地球环境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开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在法制方面,中国开始了低碳经济的立法尝试,但是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中国应履行相关的国际条约义务,借鉴美国、日本、英国等低碳经济法制先进国家的经验,完善法律体系。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国际公约 立法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帆
由于征信具有严重依赖法律与监管的特征,所以健全的征信体系仰仗着征信法律的完善。征信立法的核心是保护数据主体尤其是消费者的权益,而消费者的首要权益是享有数据保护的各项权利。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探讨数据保护法律最为严格的欧洲征信国家的征信立法背景、实践情况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欧洲 征信立法 数据保护 启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海文
唐代公主的饮食品种多样,包括主食、肉食、水果与蔬菜、饮料、药膳等。既有中原文化的特质,又有浓厚的异域风情。考古发现的公主饮食器具,包括餐具、酒具、茶具、炊具等,既是当时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实证。唐代公主既遵循传统的中馈之道:亲恭公婆之食、备食祭祀、招待宾客,又对传统家庭依性别系统分工的规定有所突破和扩展。所以,唐代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也是女性意识显现比较突出的时代。
关键词:
唐代公主 饮食 民族融合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阎守诚
中外学术界对唐代经济史的研究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从总体上看,已有成果集中在有关唐代经济的具体问题上,如各项经济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部门经济,也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论述的专著和断代经济史。但是,着眼于整体宏观地研究唐代经济运行机制、结构形态及效果影响的论文或专著却数量不多,刘玉峰著《唐代经济结构及其变化研究:以所有权结构为中心》(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即属于此类专著。该书以所有权结构为中心,对唐代经济结构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邱秋 李雅婷
开展《黄河保护法》专门立法,从全流域尺度对黄河大保护实施统一综合治理,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难题,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需求。本文分析了开展黄河保护专门性立法的必要性,在对立法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黄河保护法》的立法思路、框架和重点。认为综合性流域特别法要立足黄河全流域整体和长远利益,突出流域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流域上下游共同开展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携手将黄河流域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夯实立法保障。立法重点包括完善黄河流域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实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夯实水安全保障、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严格管控生态环境风险、改善流域环境质量、明晰法律责任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德林 汪琳
在资源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矿产资源无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矿业是高污染行业,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持续大规模的勘探开采,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矿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其影响已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矿山生态环境制度建设至关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机制的现行制度框架,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矿山环境状况恶化的现实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剖析了目前我国针对矿山环境问题的意识、立法执法、资金技术的现实状况。接下来,对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机制进行了宏观构建。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进行构建。首先是调整矿山生态环境...
关键词:
矿山 环境问题 制度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安福
屯垦戍边是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的重要举措,唐朝将其推进到了历史新高度,维护了唐朝在西域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唐朝在东天山的伊州、西州和庭州地区首开屯戍,并建立了直接属于中央政府的正州进行管理,此后唐朝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东天山屯田,天山北麓的庭州、轮台等地的草原绿洲也被大量开发出来,并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之地,推动了不同族群参与到屯垦戍边活动中;作为西域腹地的塔里木地区,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四镇”进行屯田,成为唐廷稳定西域局势、逐鹿中亚的军政中心。唐朝在西域的屯垦戍边策略,促进了西域社会发展和盛唐局面出现。
关键词:
屯垦戍边 唐代 西域治理 文明中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明光
历来评说唐太宗李世民其人其事,多要述及“轻徭薄赋”,却又往往数语带过,未予详论。这或许是由于从字面上看,唐太宗所说的“轻徭薄赋”、“薄赋轻徭”不过是承袭儒家传统思想而已,并非标新立异,似无可深究之处。然而,既然我们承认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便一方面要重视“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对那些采取同一表达形式在不同历史时代反复出现的思想观点,作一番细察深究,以判明它们是否具有反映当时社会存在的特定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