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6)
- 2023(6304)
- 2022(5355)
- 2021(4896)
- 2020(4062)
- 2019(9199)
- 2018(9287)
- 2017(17148)
- 2016(9672)
- 2015(11004)
- 2014(11412)
- 2013(10770)
- 2012(9846)
- 2011(8908)
- 2010(9181)
- 2009(8581)
- 2008(8598)
- 2007(7991)
- 2006(7080)
- 2005(6708)
- 学科
- 管理(34684)
- 济(31873)
- 经济(31797)
- 业(29128)
- 企(25650)
- 企业(25650)
- 财(13485)
- 制(13276)
- 方法(10977)
- 中国(9997)
- 农(9599)
- 业经(9213)
- 体(8986)
- 数学(8652)
- 数学方法(8489)
- 务(8452)
- 财务(8423)
- 财务管理(8389)
- 企业财务(7930)
- 体制(7613)
- 银(7364)
- 银行(7350)
- 理论(7162)
- 行(6968)
- 学(6822)
- 融(6478)
- 金融(6475)
- 划(6096)
- 度(5976)
- 贸(5967)
- 机构
- 学院(135490)
- 大学(133840)
- 济(52022)
- 经济(50673)
- 管理(48664)
- 研究(43283)
- 理学(40538)
- 理学院(40063)
- 管理学(39382)
- 管理学院(39112)
- 中国(34688)
- 财(30034)
- 京(28221)
- 科学(24830)
- 江(23276)
- 财经(22214)
- 所(21768)
- 中心(20368)
- 经(19840)
- 农(19054)
- 研究所(18860)
- 州(18370)
- 北京(17823)
- 范(17719)
- 师范(17519)
- 业大(17330)
- 财经大学(16202)
- 经济学(16100)
- 院(15929)
- 技术(15532)
- 基金
- 项目(82800)
- 科学(64678)
- 研究(64285)
- 基金(58443)
- 家(49888)
- 国家(49407)
- 科学基金(42463)
- 社会(40095)
- 社会科(37809)
- 社会科学(37802)
- 省(33229)
- 教育(30864)
- 基金项目(30432)
- 编号(27403)
- 划(27258)
- 自然(25962)
- 自然科(25309)
- 自然科学(25304)
- 自然科学基金(24853)
- 成果(23804)
- 资助(23568)
- 制(21622)
- 课题(19973)
- 重点(18932)
- 部(18479)
- 性(17591)
- 创(17534)
- 发(17186)
- 项目编号(16654)
- 年(16424)
共检索到219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恒
秦汉以来成年男子上报年龄信息的传统,是唐代手实制度的主要来源。唐代手实,是籍帐体系中的基础性文书。唐代多数时期一年一次的团貌,须将结果及时登载于手实之上;计帐与户籍的攒造,也需要以手实为基础;唐前期的府兵亦依据手实一年一简点。手实只有一年一造,才能为唐王朝计帐、户籍的攒造以及府兵的简点提供及时且准确的信息。受中唐以来籍帐制度和文书制度变化的影响,唐前期的牒文逐渐变为唐中后期的帖文和状文,手实的某些功能也被户帖或户状所取代。北宋、金及西夏各个时期内,虽然登载内容和信息载体等方面各有差异,但手实制度实质上仍在间续推行。这种关乎民户信息的统计与上报制度,在中国古代存续已久,它是官府开展赋役征派与人口管控的基础,同时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唐代 手实 出土文献 户帖 演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绍顺
唐代各时期均田令规定的平民受田标准,散见于《唐会要》、《通典》、《唐六典》、《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日本学者仁井田升先生在《唐令拾遗》一书中,将其复原分别归入武德七年令、开元七年令和开元二十五年令。其复原有关今文如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有关手实、户籍、计帐的实证资料较多,从唐代手实、户籍、计帐的实际编成过程入手,更容易厘清手实、户籍、计帐三者的关系,并弥补《新唐书·食货志》与《唐会要·籍帐》相关记叙的缺陷,澄清其讹误。唐代户籍与计帐都是自下而上逐级编制的。里正所责的民户手实是造户籍的主要依据,计帐不是造籍依据。《新唐书·食货志》说的"……为乡帐",就是指乡司将各里基于民户手实的户籍稿粘连在一起(或重新抄录一遍),而成为乡户籍稿的这种行为,而不是说于手实、户籍之外还有一种名为"乡帐"的簿籍。乡里计帐的数据来自这种乡里户籍稿。唐代州县计帐统计的只是当年各类户口的数据,配来年课役则是尚书户部度支司的事。《新唐书·食...
关键词:
籍帐制度 手实 户籍 户籍稿 计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乜小红
监牧制度是唐王朝在官营畜牧业中建立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针对唐代不同时期有关监牧的不同记载,作者论证了唐代监牧的四个阶段及其发展变化,并运用敦煌出土文献,对唐后期及五代藩镇自设地方监牧制度也作了研究。
关键词:
唐代 畜牧业 监牧制度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夏海超 何庄
有关唐代陶质官署印的性质问题争议颇多,主要有随葬论、替代品论和宗教活动论三种观点。笔者在辨析的基础上,从合法性、出土地点、州县设立或复置时间、制作工艺、与铜质官署印的吻合程度、印文风格及印体物理特征等诸多方面判断,唐代陶质官署印极有可能是用于制作正式铜质官署印的印母。
关键词:
陶印 官署印 印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明光 靳小龙
以往有不少论著把唐朝以广州为中心的海外交易视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这种论断值得重新考虑。本文区分帝室财政、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三个层面 ,结合其它财政制度 ,从海外进口商品构成、“收市”的财政意义、“进奉”的不同财政内涵、商税制度等方面 ,详加探讨 ,认为广州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唐朝财政的关系 ,最基本或最主要的关系是为帝室财政采购进口珍异 ,这对于国家财政是一笔不菲的财政支出 ;无论是国家财政收入或是地方财政收入 ,从广州海外贸易的受益均微乎其微。广州海外贸易、市舶制度在唐朝财政中的这种地位 ,除了受当时进口商品构成及帝室奢侈性消费需求的制约 ,还与在商品经济有待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 ...
关键词:
唐代 海外贸易 市舶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干千 胡宏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维娜
于干千教授撰写的《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于2007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作了深入研究,是一部历史学与经济学结合研究唐代土地政策的力作。二十世纪以来,史学界对土地制度问题曾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不少学者从文化、政治、阶级、经济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卫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材的编写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诸多的教学内容选择均是注重结论,而对于结论的由来以及支撑结论的史料史实,则需要教师自己去研读教学参考用书或者查阅学术论文与专著等资料,才能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过程真正使得教师由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道明
虚估和实估是理解唐中后期财政制度的关键问题。传统意见认为实估系市场的实际物价 ,虚估是政府制定的不切实际的高物价。本文以为虚、实估起源于虚、实钱 ,以实钱估价物品为实估 ,以虚钱估价物品为虚估 ,其中 ,实估是稳定的 ,而虚估则时常变化。虚、实估之间的差价实际上就是虚、实钱之间的差价。虚钱和虚估本为民间行为 ,肃宗朝得以合法化 ,虚估遂渗入政府的财政收支关系之中 ,唐后期财政收支上的混乱无序 ,皆由此而起。
关键词:
唐代 虚钱 实钱 虚估 实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代谦 别朝霞
传统中国的选官制度在唐代(618—907)完成了向"科举制"的转型。"科举制"下,贵族"门阀"的政治垄断被打破,毫无背景的平民进入统治集团,实现向上的流动,阶层流动性大大增强。通过分析《旧唐书》和《新唐书》的人物列传信息,本文发现这一变革与唐代长期施行的"均田制"紧密相关。"均田制"破坏了"门阀制"的经济基础,使"门阀"衰微,社会结构趋于"扁平化"。社会平民和朝廷都摆脱"门阀"而直接发生政治经济联系,传统中国围绕"科举制"形成新的形态。
关键词:
科举制 均田制 选官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蕾
唐代是中国古代盐政制度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时期,本文立足于食盐专卖制度的变迁,研究了从"直接专卖"制度向"就场专卖"制度的变迁过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制度变迁的背景来看,唐代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致使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支出骤然增加,并且供需变化、漕运完善等为食盐专卖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从制度安排的内容和特点来看,第五琦实施的"直接专卖"制度具有政府全程控制食盐流通、低买高卖和寓价于税等特点,但是,制度覆盖地区不全面致使边区盐价不稳定;刘晏实施的"就场专卖"制度在"直接专卖"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食盐生产、运销、盐务监管机构等方面的改革。与"直接专卖"制度相比,"就场专卖"制度节约了管理成本、理顺了产销关系、促进了食盐商品市场发展、平衡了各方利益。从制度变迁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来看,从"直接专卖"制度到"就场专卖"制度的变迁不仅使财政收入倍增、商品经济发展,而且培植和扶持了盐商这一新型商业阶层。因此,"就场专卖"制度是唐代食盐专卖制度成功的典范,为后来食盐商卖制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直接专卖 就场专卖 财政收入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蔚萍
唐代音乐诗以音乐为审美对象,艺术地再现了唐音的曼妙,以及诗人听乐时丰富的心理感受。唐代音乐诗通过诸般艺术手法,如以声拟声、以形摹声、侧面烘托以及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将乐声给予人们的复杂感受,形象地描摹出来。在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的同时,唐代音乐诗以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永恒的经典。
关键词:
唐代 音乐诗 特点 艺术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