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3)
2023(2137)
2022(1910)
2021(1751)
2020(1590)
2019(3580)
2018(3574)
2017(6805)
2016(3785)
2015(4110)
2014(3858)
2013(3646)
2012(3420)
2011(3049)
2010(3025)
2009(2783)
2008(2854)
2007(2813)
2006(2414)
2005(2230)
作者
(10006)
(8445)
(8285)
(7997)
(5402)
(3979)
(3823)
(3303)
(3238)
(3060)
(3003)
(2922)
(2829)
(2692)
(2632)
(2565)
(2494)
(2423)
(2367)
(2327)
(2243)
(2065)
(2060)
(2052)
(1900)
(1887)
(1878)
(1730)
(1660)
(1656)
学科
(15157)
经济(15143)
管理(10849)
(10070)
(7951)
企业(7951)
方法(6858)
数学(5414)
数学方法(5355)
(5285)
中国(4902)
(3917)
(3911)
业经(3853)
(3259)
财务(3249)
财务管理(3243)
理论(3228)
企业财务(3095)
(2999)
农业(2855)
教育(2819)
(2697)
银行(2693)
(2665)
金融(2664)
(2616)
贸易(2614)
(2534)
(2511)
机构
大学(55741)
学院(53166)
(21404)
经济(21018)
管理(18084)
研究(17412)
理学(14928)
理学院(14748)
管理学(14452)
管理学院(14340)
中国(13422)
(12034)
(11705)
科学(10418)
财经(9244)
(9119)
(8643)
(8622)
师范(8586)
(8322)
中心(8037)
研究所(7998)
北京(7553)
经济学(7386)
(7338)
(7103)
师范大学(6915)
财经大学(6658)
经济学院(6641)
业大(6462)
基金
项目(32009)
研究(25011)
科学(24880)
基金(23289)
(20053)
国家(19860)
科学基金(16642)
社会(16375)
社会科(15564)
社会科学(15560)
基金项目(11804)
(11544)
教育(11320)
编号(10672)
(10041)
成果(9949)
资助(9264)
自然(9236)
自然科(9041)
自然科学(9041)
自然科学基金(8855)
(7371)
国家社会(7358)
重点(7160)
项目编号(7042)
课题(6691)
(6601)
教育部(6577)
(6467)
人文(6385)
期刊
(24907)
经济(24907)
研究(18632)
(11517)
中国(10482)
学报(10334)
大学(7961)
科学(7598)
教育(7339)
学学(7143)
(6506)
管理(6288)
图书(6205)
财经(6195)
(5378)
书馆(4747)
图书馆(4747)
(4454)
金融(4454)
农业(4133)
技术(3844)
问题(3790)
经济研究(3577)
(3308)
(3167)
业经(3135)
理论(3124)
情报(3061)
财会(2865)
实践(2825)
共检索到85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元元  
唐代墓志是以独特方式记载墓主生平的文字材料,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数据信息,对唐代人物、地理、史实等多方面研究都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唐代墓志的文献价值并未在唐史研究中得到充分挖掘,墓志资料的数据化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唐代墓志为中心,探讨墓志数据化的原则和意义,揭示墓志数据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可行性,期以最大限度实现墓志史料的价值增益,促进研究思路和视野的转变。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吴炯炯  
新世纪以来新出土的唐代墓志数量巨大,已经成为唐史研究中重要的新资料,也是当今唐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料。作为一类出土文物,许多大型的公私图书馆和博物馆都将墓志作为一类重要藏品。当今刊布唐代墓志的方式主要有:释文类、图版类、图文对照类、研究考释类、目录索引类等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青枝  
出土墓志对文史研究的作用引起学者的诸多关注,并有大量成果问世。文章以释例形式探讨了唐代墓志对唐代诗人、诗歌研究的重要文献价值,并对未经考证之相关墓志资料加以考订。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继勇  
20 0 4年 ,一方唐代日本留学生的墓志惊现于古都西安 ,引起了中日专家学者的深切关注。由于墓志的记载极为简单 ,且日本文献中未有相关记载 ,目前对墓主井真成的身世及留学的生涯的论争非常激烈 ,成为 2 0 0 4年日本唐代史研究会的主要议题之一。目前 ,对最基本的墓志铭的释读存在很大争议。一些媒体报道少录了“志文”两字 ,并把楷体的志盖铭文释为篆体。关于墓志石的大小、汉字的判读也不一致。此外 ,就墓志铭所缺处的候补文字 ,虽有各种意见 ,但“衔”、“立”、“壑”、“哀”、“给”等的可能性较大。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牛红广  
唐代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献,提供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其在文献辑佚、校勘、考订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且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本文以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二十一世纪新出土唐代墓志为基础,新补唐人著述三十八种,并稍作考辨,以有助于了解唐人著述之风貌。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因唐代史籍对粤西蛮夷族群粗略化的书写记录,粤西诸蛮与唐代朝廷的复杂民族关系被简单描述成为朝贡、叛逆、征伐和奇风异俗的历史图景,遮蔽了南迁士人对粤西少数民族部落的真实认知和态度。迁入唐代岭南的北方士人墓志文献及传世诗文材料,是考探蕴含粤西节气物候、风俗民情及地域文化所独特价值的一个视角,同时也能剖析唐代朝廷重用文官武职类型的南迁士人的政治现象。从粤西边吏选官制度深入挖掘岭南羁縻政策刚柔失衡的原因,透过墓主私人记忆重新审视南迁士人边疆治理行为及民族态度,揭示唐朝廷对粤西少数民族羁縻政策变化轨迹。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本才  
墓志文献在传世文献的辑佚、校勘和考订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利用几种大型墓志拓本汇编,在其他学者集录的基础上,新补隋唐经籍二十四种,并稍加考辨,以期对了解隋唐人之著述情况有所补益。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高慎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出墓志大量涌现,其中有大量墓志记载了唐人的著述情况,这些记述或为传世文献所不载,能起到辑佚作用;或可纠正传世文献的讹误,与传世文献相补充。本文利用新出墓志拓本新辑唐人著述28种,并加以考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贾发义  
寺学的兴起是唐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寺院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是寺学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寺院的名僧和造访的名士为寺学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力量。寺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吸引了僧人和社会各阶层俗人前来受教。寺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佛教内典和中国传统文化两大类。寺学的教学方法兼具异域风格和宗教风格,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寺学不仅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对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玉峰  
唐政府不仅拥有市场的设置权和废止权 ,而且拥有市场的管理权。唐代市场必须设置于州县治所以上的城市中 ,仍是政治统治的产物 ,政府设立了多级行政机构具体负责各级市场管理 ,并遵循若干明确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虽有某些经济管理的科学意义和合理性 ,但总体上表现出政治权力对市场交易的严密操控 ,经济规律被行政权力所干扰 ,不可能真正促进商品贸易的繁荣 ,并推动商品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福昌  
本文主要依据日本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 ,对唐代农村名称、类型、密度和规模进行研究。唐代村落主要以“村”、“店”、“庄”三字命名。根据其功能、地理位置、经济特征等不同的标准 ,唐代村落可分为多种类型。唐代两村之间的距离在 2 7公里左右或大于 2 7公里 ,村落的规模一般在三四十户人家以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胡可先  林洁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近年的新出墓志涉及到他的家族世系、生平事迹、诗文内容等多方面的材料。本研究立足于新出墓志与传世文献的对照,从三个方面打开杜牧研究的学术空间:一是杜牧生平印证,重在史馆修撰与湖州刺史的经历;二是杜牧诗歌印证,重在杜牧与李甘、韦楚老、崔钧、陆洿的交往诗;三是杜牧散文印证,重在《牛僧孺墓志铭》等五篇叙事性散文。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永红  
清末到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与正史、方志、族谱不同的是,墓志从微观的角度记录历史,是研究个人史、家庭史和民族史的重要材料。从墓志材料可以看到:在婚配方面,女性的婚龄逐步提高,一夫多妻的现象较为普遍,处于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阶段;在生育方面,婴孩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共存,母亲经历着生育之痛;在教育子女上,严厉的母教是与父教同质的,母亲在遵循母教传统的同时,也紧贴时代,改变着教养子女的方式和内容。尽管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受到家庭生活的束缚,但从中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她们中的很多人仍心系家国,以女性独有的方式为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道明  
虚估和实估是理解唐中后期财政制度的关键问题。传统意见认为实估系市场的实际物价 ,虚估是政府制定的不切实际的高物价。本文以为虚、实估起源于虚、实钱 ,以实钱估价物品为实估 ,以虚钱估价物品为虚估 ,其中 ,实估是稳定的 ,而虚估则时常变化。虚、实估之间的差价实际上就是虚、实钱之间的差价。虚钱和虚估本为民间行为 ,肃宗朝得以合法化 ,虚估遂渗入政府的财政收支关系之中 ,唐后期财政收支上的混乱无序 ,皆由此而起。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詹杭伦  
分初盛中晚唐四个阶段,选取《全唐诗》中与端午或竞渡有关的诗歌进行重点分析,得出五点与前人不尽相同的结论:武则天时期的鹢舟竞渡可以视为今日凤舟竞渡活动的前身之一,唐朝的竞渡活动是龙凤齐翔;端午竞渡及其诗歌唱和活动首先发生在宫廷,再由宫廷逐步推广到民间;唐人端午竞渡诗中明确表达了端午龙舟竞渡与屈原有关;唐代不少写作端午竞渡题材的诗人将自己参加科举考试或在官场的感受糅进诗歌之中;盛唐、中唐的端午竞渡诗气势磅礴,景象雄浑,而晚唐的端午竞渡诗则气象衰煞,景色暗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