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3)
- 2023(8420)
- 2022(7054)
- 2021(6392)
- 2020(5296)
- 2019(11799)
- 2018(11713)
- 2017(22592)
- 2016(12234)
- 2015(13686)
- 2014(13629)
- 2013(13842)
- 2012(13371)
- 2011(12655)
- 2010(13282)
- 2009(12239)
- 2008(12034)
- 2007(10960)
- 2006(10393)
- 2005(9361)
- 学科
- 济(77660)
- 经济(77602)
- 农(45317)
- 业(35980)
- 农业(30197)
- 管理(26192)
- 方法(20998)
- 地方(20335)
- 数学(18747)
- 数学方法(18541)
- 业经(17762)
- 中国(16049)
- 学(15901)
- 企(15229)
- 企业(15229)
- 地方经济(12247)
- 制(12245)
- 发(11685)
- 农业经济(10305)
- 财(9930)
- 体(9549)
- 及其(9531)
- 策(9271)
- 环境(9249)
- 发展(9079)
- 村(9079)
- 展(9064)
- 农村(9062)
- 经济学(8822)
- 融(8795)
- 机构
- 学院(191515)
- 大学(188634)
- 济(90837)
- 经济(89146)
- 研究(75637)
- 管理(68457)
- 理学(58733)
- 理学院(57990)
- 中国(57674)
- 管理学(56959)
- 管理学院(56615)
- 农(55277)
- 科学(46123)
- 农业(42334)
- 所(40070)
- 京(39668)
- 研究所(36417)
- 财(36403)
- 业大(35213)
- 中心(34138)
- 江(30824)
- 财经(28699)
- 经济学(27952)
- 范(26027)
- 经(25978)
- 农业大学(25883)
- 师范(25784)
- 院(25770)
- 省(25094)
- 科学院(25031)
- 基金
- 项目(123877)
- 科学(97455)
- 基金(90738)
- 研究(89680)
- 家(80596)
- 国家(79878)
- 科学基金(66594)
- 社会(59260)
- 社会科(55648)
- 社会科学(55633)
- 省(48230)
- 基金项目(47916)
- 自然(41390)
- 划(40478)
- 自然科(40333)
- 自然科学(40321)
- 自然科学基金(39574)
- 教育(37855)
- 编号(36348)
- 资助(36180)
- 农(31337)
- 成果(29775)
- 发(29766)
- 重点(28365)
- 部(27577)
- 国家社会(25355)
- 创(24363)
- 课题(24292)
- 发展(24072)
- 展(23740)
- 期刊
- 济(115634)
- 经济(115634)
- 研究(60882)
- 农(59439)
- 农业(40058)
- 中国(39770)
- 学报(32982)
- 科学(31510)
- 大学(25273)
- 财(24746)
- 学学(24458)
- 业经(21991)
- 管理(21463)
- 融(20435)
- 金融(20435)
- 业(18646)
- 经济研究(16808)
- 问题(16104)
- 技术(14942)
- 财经(14648)
- 农村(14002)
- 村(14002)
- 农业经济(13801)
- 世界(13633)
- 教育(13224)
- 经(12738)
- 版(11563)
- 经济问题(11515)
- 技术经济(11207)
- 资源(11080)
共检索到302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玉峰
唐代均田农户经济不是完全自然自发地形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唐王朝有目的地加以规划培植的结果,均田制、户籍制、邻保里乡制、租庸调制、徭役制、府兵制等制度,共同对它进行了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和制度强制,带有明显的政治、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属性,具有突出的超经济特征。广大均田农户被唐王朝编制操控在一个严密的制度网络中,遭受多重的超经济强制和压迫。对于唐代均田农身份及其生产生活的自由程度与独立程度,不宜估计过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绍顺
唐代各时期均田令规定的平民受田标准,散见于《唐会要》、《通典》、《唐六典》、《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日本学者仁井田升先生在《唐令拾遗》一书中,将其复原分别归入武德七年令、开元七年令和开元二十五年令。其复原有关今文如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永平
本文认为 ,唐代是道教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由于唐王朝在政治上极力尊崇道教 ,在经济上赋予道教许多特权 ,使得道观占田的合法性受到法律的保护 ;其二是由于道教经济在本质上也是封建地主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唐代的道教经济活动有世俗化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唐代 道观 道士 道教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阎守诚
中外学术界对唐代经济史的研究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从总体上看,已有成果集中在有关唐代经济的具体问题上,如各项经济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部门经济,也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论述的专著和断代经济史。但是,着眼于整体宏观地研究唐代经济运行机制、结构形态及效果影响的论文或专著却数量不多,刘玉峰著《唐代经济结构及其变化研究:以所有权结构为中心》(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即属于此类专著。该书以所有权结构为中心,对唐代经济结构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牛来颖
隋唐时期在兴建都城时,通过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以及各功能区的设计规划,作为中央威权实施政令的权力象征与国家意志的体现。其中规整的市坊区位的设置和布局,是城市形态中物质环境的重要部分。封闭之市的概念终结于宋代,被定义为市的空间内部在唐代究竟是怎样的结构,由于史料的缺失,有些看法包括对坊市制一些基本问题的解释还存有预设结论之嫌。撇开经济组织和交易场所的市,作为聚居空问,对市内形态与居住者的身份,以及对市与坊的同步关注,将有助于加深对坊市制度渐趋解体过程的理解。从现在发现的墓志来看,即或是在严格的市制管理下,市内居住者的身份也是多元的。而墓志中记载的坊里信息,尤其在坊里之外市内材料的补充,为我们提供了新...
关键词:
坊里 市 内部形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吐鲁番出土唐代经济文书札记杨际平一、西州都督府勘给过所案卷所见之开元中括户吐鲁番阿斯塔那509号唐墓出土的西州都督府勘给过所案卷①有一段内容与开元中括户有关;(前略)101蒋化明年廿六102化明辩:被迥先是何州县人?得共郭林驱驴?仰答。但化明103先...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嫩棠
唐代,我国南北统一,交通发达,社会长期安定。统治阶级也注意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盛世。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冶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建乐 孙德华
唐代城市在中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集中表现为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呈现出后现代城市发展的某些特征。具体来说,唐代城市经济发展表现为开放式城市经济的发展、工商互动、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和城乡关系的变化四个方面。
关键词:
唐代 城市经济 城乡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阎守诚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穆亚丽 冯淑怡 马力 雷昊 袁阳
论文基于江苏省淮安市和连云港市沼气池使用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考察农户沼肥还田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产出供给方程评价农户沼肥还田决策行为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沼气池使用天数越多、户主年龄越小、户主是村干部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及人均承包地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沼肥还田,而家庭总资产较少或较多的农户都不愿意选择沼肥还田。控制其他条件,农户沼肥还田可能性每增加1%,单位面积农地产值提高0.07%(10.81元/hm2),若研究区域沼气池使用户全部选择沼肥还田,单位面积农地产值将提高356.55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穆亚丽 冯淑怡 马力 雷昊 袁阳
论文基于江苏省淮安市和连云港市沼气池使用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考察农户沼肥还田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产出供给方程评价农户沼肥还田决策行为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沼气池使用天数越多、户主年龄越小、户主是村干部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及人均承包地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沼肥还田,而家庭总资产较少或较多的农户都不愿意选择沼肥还田。控制其他条件,农户沼肥还田可能性每增加1%,单位面积农地产值提高0.07%(10.81元/hm~2),若研究区域沼气池使用户全部选择沼肥还田,单位面积农地产值将提高356.55元/hm~2,具有一定的经济效应,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的稳健性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目前中国沼肥还田率总体不高且没有规范的沼肥还田管理项目,进而提出鼓励沼气池使用户充分利用沼气池,提高农户沼肥还田积极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安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蕾
唐代是中国古代盐政制度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时期,本文立足于食盐专卖制度的变迁,研究了从"直接专卖"制度向"就场专卖"制度的变迁过程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制度变迁的背景来看,唐代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致使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支出骤然增加,并且供需变化、漕运完善等为食盐专卖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从制度安排的内容和特点来看,第五琦实施的"直接专卖"制度具有政府全程控制食盐流通、低买高卖和寓价于税等特点,但是,制度覆盖地区不全面致使边区盐价不稳定;刘晏实施的"就场专卖"制度在"直接专卖"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食盐生产、运销、盐务监管机构等方面的改革。与"直接专卖"制度相比,"就场专卖"制度节约了管理成本、理顺了产销关系、促进了食盐商品市场发展、平衡了各方利益。从制度变迁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来看,从"直接专卖"制度到"就场专卖"制度的变迁不仅使财政收入倍增、商品经济发展,而且培植和扶持了盐商这一新型商业阶层。因此,"就场专卖"制度是唐代食盐专卖制度成功的典范,为后来食盐商卖制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直接专卖 就场专卖 财政收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文章以敦煌文书为主,并征引其他历史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吐蕃时期的畜牧业和农业经济,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文章认为,吐蕃时期不仅畜牧业经济比较发达,就是农业经济也达到相当的水平。那种认为吐蕃时期畜牧业经济尤其农业经济落后的传统观点,值得商榷。
关键词:
敦煌文书 吐蕃时期 畜牧业 农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