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42)
- 2023(3508)
- 2022(2929)
- 2021(2816)
- 2020(2175)
- 2019(5204)
- 2018(5278)
- 2017(9534)
- 2016(5628)
- 2015(6656)
- 2014(7139)
- 2013(6831)
- 2012(6351)
- 2011(5753)
- 2010(6074)
- 2009(5596)
- 2008(5775)
- 2007(5441)
- 2006(5065)
- 2005(4866)
- 学科
- 济(18850)
- 经济(18812)
- 管理(16725)
- 业(16019)
- 企(13268)
- 企业(13268)
- 农(7760)
- 中国(7331)
- 财(7113)
- 制(6206)
- 业经(5682)
- 理论(5314)
- 方法(5219)
- 农业(5066)
- 学(4888)
- 教育(4727)
- 银(4720)
- 银行(4715)
- 务(4591)
- 财务(4566)
- 财务管理(4539)
- 行(4441)
- 地方(4296)
- 企业财务(4224)
- 教学(4190)
- 体(3723)
- 贸(3717)
- 贸易(3711)
- 融(3698)
- 税(3694)
- 机构
- 学院(80304)
- 大学(77930)
- 济(27326)
- 研究(26668)
- 经济(26388)
- 管理(25831)
- 中国(22875)
- 理学(20301)
- 理学院(20027)
- 管理学(19457)
- 管理学院(19325)
- 京(17336)
- 财(16463)
- 科学(16137)
- 江(15581)
- 所(14431)
- 中心(13256)
- 州(12863)
- 农(12784)
- 范(12393)
- 师范(12268)
- 研究所(12261)
- 北京(11720)
- 财经(11653)
- 省(11014)
- 技术(10973)
- 经(10180)
- 业大(10086)
- 职业(9880)
- 农业(9581)
- 基金
- 项目(41704)
- 研究(34118)
- 科学(30922)
- 基金(26605)
- 家(22438)
- 国家(22073)
- 社会(18580)
- 科学基金(18125)
- 省(17775)
- 社会科(17274)
- 社会科学(17270)
- 教育(16948)
- 编号(16305)
- 成果(15162)
- 划(14309)
- 基金项目(13282)
- 课题(12301)
- 资助(11747)
- 自然(10847)
- 年(10661)
- 自然科(10533)
- 自然科学(10533)
- 自然科学基金(10331)
- 性(9829)
- 重点(9615)
- 项目编号(9552)
- 发(9036)
- 部(8533)
- 阶(8434)
- 规划(8431)
共检索到143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义康
唐代周边内附诸族承担赋役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内附诸族注籍以编户身份承担额税,其中包括内迁唐正州境内的北方蕃胡按户等、丁口承担定额税及交纳畜产税,由唐境外迁入正州境内的归化蕃人在减免赋税十年后与华夏百姓承担相同的赋税,南方夷獠按户等输纳岭南诸州汉人税米户税额的一半,以及岭南局部地区夷僚户按丁口承担区域性统一额税。第二类,内附诸族以集体为单位承担赋役,包括羁縻州以上贡形式向中央交纳赋税,羁縻州土长刺史以进献形式向所管州府纳税,或正州内蛮獠集体承担固定数量的赋税。唐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类型的内附民承担不同形式的赋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体现了唐治理周边内附诸族不同于内地行政制度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唐代 内附诸族 赋役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云旗
论唐代的土地价格诸问题赵云旗关于唐代土地价格的一些问题,史学界很少有人来论述,然而,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土地价格不仅决定着唐代土地交易的成功与失败,而且左右着土地买卖发展的加快和延缓,还影响着土地制度的实行、崩溃和转变。所以,唐代土地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毛阳光
通过对唐代文献资料的分析来看,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唐代国家制订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而唐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官吏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灾害救济中去,大多数情况下,蠲免和赈贷等救灾措施都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因而唐代灾害救济取得了较好的实效。而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灾害救济的确又受到唐代社会政治局势以及官吏个人因素等外部条件的局限和制约,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唐代救灾对策的实效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
唐代 自然灾害 救济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陶嘉
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上承秦汉、魏晋南北朝,下开宋、元、明、清,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在考试管理、科目设置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在实行过程中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效益,但由于封建社会所固有的局限性,也使得这项制度存在着一些负面。探讨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特色,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消极影响,有助于正确认识其在中国考试史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地位,为当前的人才选拔和考试变革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进宝
敦煌文书中有一些特殊的身份注记,如酒户、烽子、门子、厅子等,他们在上番执役时就免除了应承担的赋役,但他们还有少量的土地,是其下番时生活的来源。
关键词:
敦煌文书 酒户 烽子 门子 厅子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枫
关于清前期的赋役制度与赋役改革,国内学界与日本学界已对制度总体、摊丁入亩、均田均役、图甲变动、户籍重建、赋役册籍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清前期赋役问题的研究不但脱离了明清并论的附庸地位,且研究视野日益扩大。对相关成果的梳理既有助于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可指明日后深化研究的方向。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成林
辞赋历来就有讽谕的功能。班固称其"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到了唐代,由于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讽谕赋创作兴盛。唐代讽谕赋大多以维护政权稳固为目的,笔触指向皇家、官场或其他社会腐朽和不合理,内容颇为丰富。讽谕手法主要有直谏、借古讽今、寓言等。从初唐到中晚唐,讽谕赋的内容由积极进言规谏向抨击揶揄演变;作品风格也由峻切向婉曲转变。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时局由盛转衰,以及因之而来的士人由合作到失望的心态变化。
关键词:
辞赋 唐代讽谕赋 讽谕手法 心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守军
春秋时期的赋役思想东北财经大学张守军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奴隶制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出现了新的封建上地占有关系。一些占有大量土地(包括私田和井田)的贵族和平民开始把土地租给奴隶耕种,收取地租,从而出现了新的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明光 毛蕾 靳小龙
根据唐朝史实,本文对"政府购买"概念作出了新的定义,指出唐朝的政府购买应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的政府购买,即以实际持有的财政性资金或物品进行的政府购买;二是间接的政府购买,即动用预期的财政收入(主要是预期的赋役征调)进行的政府购买,亦称为替代性政府购买。由于唐朝前后期的赋税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赋役的折纳折免与政府购买、地方治理之间的关联有明显变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也有不同。特别是替代性政府购买,既可节省政府购买的成本,也容易传导赋役固有的强制性,给纳税人增加额外负担。认识唐朝替代性政府购买的形式、内容、特点及其强制性的由来,有助于重新探析宋代"折变之赋""非法折变"的历史蕴含。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德军
中唐以后,两税作为国家最基本的税种,其"上供"对中央财政的意义十分重大。一般认为,中原属于不"上供",或极少"上供"的地区。然而,笔者通过对唐代有关文献的勾稽、排比以及对相关问题的量化考察,发现传统的说法不能成立。如果从中原藩镇"上供"持续的时间而言,这里既有长期性"上供"的藩镇,也有阶段性"上供"的藩镇。其中有不少中原藩镇不仅是两税"上供"的重要承担者,而且"上供"的数额还十分巨大,它们仅次于江淮地区,故它们在国家两税"上供"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关键词:
唐代 中原藩镇 两税 上供 数额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东晋南朝的赋役制度,史学界已有许多论著、论文作了深入的研究,但因这一时期史事纷繁,有关资料又很不足,所以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究。本文拟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田租 东晋初年的田租制度仍西晋之旧,“凡民丁课田,夫五十亩,收租四斛”,“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曹旅宁
自南北朝始,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佛教寺院经济产生了。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利用佛教,赋予僧侣地主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权,但这也严重影响封建国家赋役收入。中唐以后封建国家逐渐取消寺院的经济特权,到了宋代,寺院特权就极其衰微了,佛教寺院僧尼须承担二税、和籴与和买、科配、免丁钱等。到了元代,由于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白文固
元代寺院僧尼的赋役问题白文固元代寺院僧尼的赋役,是个格外复杂的问题。造成其复杂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元代赋役制度本身杂乱无章的因素,又有历朝在政策执行上因时立制的因素,也有文献记载方面的歧异舛误诸原因,使这一问题混乱难稽。因此,目前史学界在关于这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家寿
关于唐代“飞钱”的性质问题李家寿近阅我国报纸上所转载的韩国《中央经济新闻》1993年8月11月连载的《钱币史话》其中说:“中国的纸币流通始于唐代,当时使用青铜制造的铜钱做为货币。但由于这种铜钱的面值小,即使做小买卖也需要大量的铜钱,给商业贸易活动带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