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7)
2023(9999)
2022(8901)
2021(8454)
2020(7105)
2019(16609)
2018(16608)
2017(32327)
2016(17869)
2015(20354)
2014(20361)
2013(20108)
2012(18584)
2011(16591)
2010(16335)
2009(14757)
2008(14407)
2007(12342)
2006(10696)
2005(9106)
作者
(52120)
(43100)
(42830)
(40576)
(27587)
(20638)
(19463)
(16984)
(16471)
(15373)
(15016)
(14486)
(13605)
(13545)
(13245)
(13185)
(12964)
(12752)
(12292)
(12225)
(10812)
(10573)
(10405)
(9936)
(9624)
(9578)
(9518)
(9478)
(8627)
(8591)
学科
(67377)
经济(67296)
管理(49052)
(46377)
(39285)
企业(39285)
方法(33755)
数学(28145)
数学方法(27771)
(18615)
(17211)
中国(16858)
业经(15862)
(15554)
地方(13864)
理论(13473)
(12615)
农业(12358)
(11690)
贸易(11686)
(11298)
教育(10999)
环境(10715)
技术(10663)
(10511)
(10108)
财务(10048)
财务管理(10029)
(9508)
企业财务(9496)
机构
大学(255156)
学院(252017)
管理(102040)
(92954)
经济(90805)
理学(89414)
理学院(88369)
管理学(86712)
管理学院(86269)
研究(83884)
中国(59524)
科学(55446)
(54965)
(43065)
(42719)
(40841)
业大(40448)
研究所(39566)
中心(37030)
(35763)
(35592)
师范(35429)
北京(34443)
农业(34084)
财经(33775)
(30756)
(30190)
(29261)
师范大学(28870)
技术(26604)
基金
项目(179583)
科学(140440)
研究(130729)
基金(129477)
(113453)
国家(112476)
科学基金(95760)
社会(79862)
社会科(75469)
社会科学(75448)
(70144)
基金项目(69860)
自然(63913)
自然科(62371)
自然科学(62355)
自然科学基金(61219)
(59826)
教育(59695)
编号(54124)
资助(53071)
成果(44222)
重点(40037)
(39277)
(37636)
(37107)
课题(36802)
科研(34519)
创新(34461)
教育部(33244)
项目编号(33219)
期刊
(99598)
经济(99598)
研究(71567)
中国(43596)
学报(43574)
科学(39830)
(39187)
管理(35650)
大学(32308)
教育(30349)
学学(30245)
(28657)
农业(28127)
技术(20806)
(16734)
金融(16734)
业经(16690)
图书(15961)
财经(15507)
经济研究(14622)
(14121)
问题(13185)
科技(13044)
(13029)
理论(12989)
(12765)
实践(12203)
(12203)
资源(11782)
技术经济(11740)
共检索到352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海文  
唐代公主的饮食品种多样,包括主食、肉食、水果与蔬菜、饮料、药膳等。既有中原文化的特质,又有浓厚的异域风情。考古发现的公主饮食器具,包括餐具、酒具、茶具、炊具等,既是当时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实证。唐代公主既遵循传统的中馈之道:亲恭公婆之食、备食祭祀、招待宾客,又对传统家庭依性别系统分工的规定有所突破和扩展。所以,唐代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也是女性意识显现比较突出的时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黎虎  
饮食原料市场是人类为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的必要型饮食市场,与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享受型的饮食成品市场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社会需求程度和必要性、迫切性不同的两个层次的饮食市场。前者指粮食、蔬果、肉类、副食调料等主副食原料或半成品,后者指各种食店、酒肆等食物成品店肆。唐代饮食原料市场得到空前发展,粮市、屠肆、鱼市、菜市、果品市、调料市遍及全国通都大邑乃至乡邑村镇,把我国古代饮食原料市场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原因一是唐代农业和林、牧、副、渔的发展为饮食原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二是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突破传统封闭性的坊、市,形成了新型的街市、商行,为饮食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自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姚伟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俸俊馨  
双江傣族饮食文化是稻作民族文化与双江独特地理环境熔铸后,结合传统智慧就地取材,融信仰于饮食,生存于自然而师法自然并食法自然的产物,其独特的物质形式下蕴含着简约之美、和谐之美和傣族朴素的生态观,具有普适性的饮食文化哲学观、人生观,保留、传承着傣族饮食文化的精髓,也弥补着现代社会人们对饮食文化精神解读的缺失,成为弘扬傣族饮食文化的经典。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紫文  
<正>唐代书法历来被学界认为是古代书法史发展中的关捩性时期,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就有“书之盛,莫盛于唐”的观点。朱翌《猗觉寮杂记》也认为:“《唐百官志》有书学,故唐人无不善书。”可见洎乎宋人的书学认知中,唐书即为法门,并可堪比魏晋,以至成为后世取法的源脉。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更是总结道:“唐代书家之盛,不减于晋。......专立书学,实自唐始,宜乎终唐之世,书家辈出矣。”至当代,虽现代学术方法介入该领域,但总体上还是集中于书史内部的书家、作品、书论的研究,对于外部非艺术因素及其与唐代书法本体的关系,尤其是在书法如何折射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等方面,往往失之应有的关注,这无疑是我们亟待需要惊警与反思之处。
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国军  刘梅  
全球化远非一个去地方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在全新关系体系中重新定义地方性,并生产出新的地方性的过程。全球化背景下,人和企业的频繁迁移突破了以往的既定边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跨地方(translocality)"。而饮食的地方性是食品之源,是基于全球化背景对"地方身份(place identity)"的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福昌  
本文主要依据日本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 ,对唐代农村名称、类型、密度和规模进行研究。唐代村落主要以“村”、“店”、“庄”三字命名。根据其功能、地理位置、经济特征等不同的标准 ,唐代村落可分为多种类型。唐代两村之间的距离在 2 7公里左右或大于 2 7公里 ,村落的规模一般在三四十户人家以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蔡晓梅  
饮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西方饮食消费文化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饮食消费结构、饮食消费行为与引导、饮食消费心理与感官、新饮食与特殊饮食的消费等方面。西方饮食消费文化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都为我国饮食消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但其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方面结合不够紧密,有些研究单纯追求量化的结果,对一些特征或者性质的把握不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晓玲  马正云  代蕾  李惠  
穆斯林的建筑、服饰、饮食等民族特色极为鲜明,特别是清真饮食,其适应性广泛,不仅满足着穆斯林自身的需求,同时还拥有众多的非穆斯林消费者。在甘肃省兰州市,穆斯林饮食的生产与经营已占有市场的大半份额,开发潜力巨大。通过对兰州市清真饮食业发展调查,认为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是突破兰州清真饮食发展瓶颈的关键,经营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特色系列产品的研发上市是清真餐饮业发展和保持活力必须解决的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容  
唐人碑刻观念的深化,促进了树碑之风的盛行,唐代碑刻因此也兴旺发展,走向制度化、完备化。唐代碑体高大庄严,造型精美,碑志书法多样,碑文内容也以颂美铭功为要,其碑刻文化呈现华美大气的审美风尚和时代精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金荣  
《论语》中孔子谈论饮食、食品的文字有数十处,涉及到营养素的形态、质量、种类、数量、比例等要素,既基本符合营养学原理,又讲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和合"思想,为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荣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阎守诚  
中外学术界对唐代经济史的研究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从总体上看,已有成果集中在有关唐代经济的具体问题上,如各项经济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部门经济,也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论述的专著和断代经济史。但是,着眼于整体宏观地研究唐代经济运行机制、结构形态及效果影响的论文或专著却数量不多,刘玉峰著《唐代经济结构及其变化研究:以所有权结构为中心》(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即属于此类专著。该书以所有权结构为中心,对唐代经济结构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景勇  商江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很多命题,可以从传统社会文化中追根溯源。唐代是传统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阶段。为了充实民生、巩固统治,唐代帝王及政府颁布诏书及法律以保护水土、动物、植被等自然资源,这些法令在实践中得以落实。从这些生态保护法令出发,探讨其制定及实施情况,总结特点,寻求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彩红  
有唐一代,正常年景、正常粮价水平时,粮食陆路贩运的最远距离一般不超过600里。在这个范围内,粮价差每增加10文,陆运里程随之延长100里左右。特殊情况下,陆路贩运距离可能超出800里。唐代粮食贩运的经营成本直接决定粮食陆路贩运的距离。若两地相距不到500里,购粮成本因其约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而起主要作用;超过500里,则因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一半,运输成本取代购粮成本的地位起主要制约作用。若要使粮食陆路贩运距离延长,除提高买卖两地之间粮价差外,最重要的举措应当是改善陆运条件,降低运费,进而降低经营成本。但这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地区往往难于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