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24)
2023(4055)
2022(3343)
2021(3261)
2020(2641)
2019(6292)
2018(6330)
2017(11815)
2016(6702)
2015(7601)
2014(7599)
2013(7525)
2012(6914)
2011(6333)
2010(6489)
2009(6093)
2008(6507)
2007(6367)
2006(5915)
2005(5576)
作者
(18284)
(15142)
(15088)
(14235)
(9889)
(7122)
(6869)
(5918)
(5682)
(5666)
(5108)
(5066)
(5026)
(4950)
(4839)
(4668)
(4549)
(4430)
(4379)
(4341)
(3867)
(3711)
(3656)
(3551)
(3459)
(3402)
(3389)
(3298)
(3142)
(2946)
学科
管理(31541)
(27051)
(26715)
企业(26715)
(24061)
经济(24035)
(9961)
方法(9279)
理论(7699)
业经(7579)
(7430)
财务(7401)
财务管理(7381)
(7127)
企业财务(6969)
(6928)
中国(6745)
(6609)
经营(6255)
数学(5773)
数学方法(5672)
(5620)
决策(5563)
(5535)
(5506)
银行(5506)
计划(5501)
(5439)
(5108)
人事(4639)
机构
大学(93704)
学院(93428)
管理(40796)
(36033)
经济(34931)
理学(32630)
理学院(32251)
管理学(31952)
管理学院(31703)
研究(28961)
中国(25315)
(20859)
(20405)
(16188)
科学(15919)
财经(14631)
(14206)
北京(13429)
中心(13386)
(13314)
(13085)
研究所(12451)
(12421)
师范(12330)
商学(10756)
财经大学(10732)
商学院(10644)
(10473)
(10260)
技术(10060)
基金
项目(51453)
研究(40381)
科学(40369)
基金(36440)
(30563)
国家(30263)
科学基金(26393)
社会(24552)
社会科(23171)
社会科学(23163)
(19782)
教育(19359)
基金项目(18588)
编号(17688)
(16641)
自然(16567)
自然科(16154)
自然科学(16151)
自然科学基金(15888)
成果(15409)
资助(15295)
课题(12536)
(11503)
重点(11479)
项目编号(11250)
(10732)
(10681)
(10526)
(10420)
教育部(10228)
期刊
(49845)
经济(49845)
研究(30372)
中国(23370)
管理(21084)
(19133)
教育(13228)
科学(11888)
学报(10553)
(10342)
金融(10342)
技术(9554)
(9162)
大学(8585)
财经(7977)
学学(7715)
业经(7384)
(6962)
经济研究(6658)
图书(6425)
会计(6175)
现代(5814)
农业(5800)
财会(5643)
问题(5464)
(5106)
技术经济(4909)
(4858)
论坛(4858)
经济管理(4813)
共检索到160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五代敦煌绿洲形成以甘泉水为水源的灌溉系统,灌渠分布在敦煌四周,形成四个主要的灌溉区域。唐代前期均田制下,一切力役的征发均以"丁身"为准。敦煌有上百条灌渠,五所重要的斗门,都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修管理。随着两税法的实行,征发人力不再以"丁身"为准,而以"土地资产"为宗。唐后期五代,敦煌地区渠河徭役演变为地亩税的重要内容,担任渠河口作的人员称为"渠人",按渠道组织起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代敦煌地区粮食作物包括粟麦豆三大类及其所属的众多品种。粟麦的种植比例吐蕃时期逐渐发生了变化。粟类品种以粟、的种植比较普遍;麦类以小麦、青麦为主;稻类主要以粳稻为主,水稻种植在敦煌并不普遍,只是寺院和官府等特权阶层专门辟地经营。各类粮食的消费量很大,除作为口粮外,主要用于饲料和造酒以及货币使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二旭  
在唐代,随着面粉加工技术的发展和面食制作水平的提高,由小麦面粉加工成的各种面食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偏处西北的敦煌也深受影响,这里的面粉加工业正是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本文以莫高窟藏经洞所出的敦煌文书为基础资料,对唐五代时期该地区的面粉加工工具、面粉加工技术以及各阶段面粉加工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并在此基础上就该行业的发展对敦煌地区居民饮食结构和农作物种植比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炳林  徐晓丽  
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上从事商业贸易的既有兼具国际贸易性质的粟特人 ,也有从周边政权及中亚波斯印度中原等地出使敦煌的商团 ,为此归义军政权专门设立了宴设司机构接待外来使节 ,同时归义军时期敦煌还往这些地区派遣很多具有商业贸易性质的使团 ,进行中转贸易。敦煌出产贫瘠 ,但是市场上外来商品丰富 ,西到东罗马 ,南到印度 ,东到高丽 ,都有其商品在敦煌售卖。用于交换的货币有金银钱币、金银器皿和丝织品等 ,这些东西具有质轻价重 ,便于携带 ,利于长途贩运等特点。因此 ,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具有国际贸易市场的性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本文主要根据敦煌文献,探讨唐五代敦煌寺院畜牧业发展的特点。敦煌寺院普遍拥有牧群,牧羊业是寺院畜牧业的重要内容。寺院畜牧业经营属于民间富裕地主型规模化经营方式,委派牧人进行放养,牧人身份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同一时期寺院畜牧业发展并不平衡,不同时期寺院畜牧业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畜牧业经营主要是满足生产、生活中耕种、运输以及乳产品以及毛皮制品的需要,除却"食肉"需求外,寺院畜牧业用途与民间私营畜牧业基本相同。敦煌寺院畜牧业是唐五代敦煌地区民间私营畜牧业发展的表现之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志强  
唐五代时期敦煌寺院会计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四柱结算思想,且在结算方式上也由三柱结算法向四柱结算法过渡,出现了承前启后的五柱结算法。文章深入探讨五柱结算法使用的记账符号及形式,明确其与三柱、四柱结算法的差异,确定五柱结算法的特点,以期对于深入探寻我国古代单式簿记思想的发展及会计发展规律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五代敦煌地区农业劳动力的社会身份比较复杂。除自耕农、佃人及作儿等自由身份劳动力外 ,还存在大量非自由的隶属人口奴婢和依附性的农奴式劳动力。敦煌地区农业劳动力最大特点是民族构成的丰富多样性 ,多民族多种生产方式的相互融合借鉴 ,逐步形成了唐五代敦煌地区农牧并重的农业传统和生产结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晓卉  
古代中国,人们对麻类作物非常重视,在唐五代宋初时期的敦煌地区更是如此。本文根据现有的敦煌遗书资料和考古资料,试图研究这一时期麻的种植规模和亩产量的有关问题,希望能抛砖引玉,推进这方面研究的深入。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五代敦煌地区日常生活和丝绸之路贸易中大量使用、消费、流通丝绸。丝绸是敦煌世俗家庭财富的重要体现,也是官府及民间纳贺、纳赠、捐施等人事往来的重要礼物。寺院和僧人大量的丝绸及丝绸衣物多来源于世俗社会的捐施,是寺院及僧人的重要财产。敦煌地区流通的丝绸,既有敦煌所产,也有从中原内地以及西域外国输入。这些丝绸在日常生活中和丝绸之路贸易中不仅作为商品使用和消费、流通,而且作为一种货币的等价物,一种价值尺度,以及货币本身而流通。承担此种货币功能的,主要是丝绸中的生绢。丝绸作为一种货币在市场上流行,既是唐王朝"钱货兼用"的政策体现,也是唐五代敦煌地区日常和丝路贸易中实物货币支付普遍性的具体反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春文  
敦煌文学作品中的博士,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一书中已做过出色的考释,指出它是对有技艺的人的俗称。在唐后期五代宋初的敦煌寺院,对“博士”一称的规定却并不十分严格。通常是作为工匠的别称,如铁匠史奴奴,在净土寺“入破历”中,既被称为史博士,又被称为铁匠史都料;又如在敦煌遗书伯四九○六《某寺诸色入破历》中,同一伙人既被称为“博士与人夫”,又被称为“工匠与人夫”,等等。但在不少场合博士又是指某一行业内具有特殊技艺的人,如木匠行业中有“造床博士”、“作斗博士”,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大为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境内敕建寺院十七所,其中僧寺十二所,尼寺五所。虽然从寺院的数量上来看,僧寺占绝对优势,但女尼的总数却多于男僧。原因在于就单个寺院而论,尼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僧的数量。在敦煌这样一个弥漫着佛教氛围的西北地区著名城市,妇女出家为尼已经成为社会的时尚,无论其出身于上层贵族、还是下层平民都乐于为之。造成女尼人数众多以至僧尼比例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后期五代宋初 ,敦煌寺院僧侣的社会生活已呈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他们既隶属僧籍又挂名俗籍 ,与世俗家庭依然保持密切的宗法和经济联系 ,可以相互继承财产和代偿债务。僧人基本脱离了寺院的集体生活 ,多与妻儿姊侄共居同活 ,并象普通百姓一样参加传统私社。僧人名姓也多带俗名俗姓。这些变化 ,是佛教寺院集体经济和僧侣个体私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中世纪中国寺院僧侣生活世俗化的具体反映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漠  
唐至五代,牡丹在各地广泛传播,受到各个阶层的喜爱,社会由此掀起了一股喜爱牡丹的热潮。牡丹热是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研究唐五代牡丹的地理分布,从多个角度分析牡丹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五代时的社会习俗及其文化风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盛会莲  
本文将正史文献与出土资料相结合,分别从田制、赋役制度、刑法及给侍、病坊、帝王赏赐等方面,探讨了唐五代时期政府对三疾人员的救恤政策和措施。文章也同时论及了政府对违冒三疾以逃避赋役者的惩处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