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4)
2023(3997)
2022(3296)
2021(3235)
2020(2588)
2019(5739)
2018(5610)
2017(10923)
2016(5922)
2015(6675)
2014(6541)
2013(6259)
2012(5915)
2011(5269)
2010(5146)
2009(4759)
2008(4742)
2007(4421)
2006(3927)
2005(3390)
作者
(16075)
(13616)
(13423)
(12822)
(8627)
(6657)
(6141)
(5293)
(5186)
(4818)
(4671)
(4528)
(4273)
(4204)
(4186)
(4069)
(4054)
(4052)
(3926)
(3890)
(3358)
(3283)
(3138)
(3064)
(3058)
(2976)
(2957)
(2954)
(2762)
(2750)
学科
(20202)
经济(20169)
管理(17912)
(16318)
(13949)
企业(13949)
方法(7715)
中国(6649)
(6500)
(6255)
数学(5843)
数学方法(5675)
(5362)
业经(5331)
(4920)
理论(4602)
(4317)
贸易(4313)
农业(4244)
(4202)
(3977)
财务(3966)
财务管理(3952)
(3761)
银行(3755)
企业财务(3729)
地方(3681)
技术(3615)
(3572)
(3552)
机构
大学(81532)
学院(80752)
(30408)
经济(29689)
管理(29526)
研究(27123)
理学(25227)
理学院(24923)
管理学(24392)
管理学院(24248)
中国(20819)
(17204)
科学(16601)
(15224)
(13531)
(13095)
中心(13048)
(12421)
研究所(12089)
财经(12051)
(11736)
师范(11603)
业大(11481)
(10981)
北京(10643)
农业(10313)
(10215)
(9747)
经济学(9346)
师范大学(9298)
基金
项目(52888)
科学(41817)
研究(39726)
基金(38359)
(33385)
国家(33061)
科学基金(28395)
社会(25333)
社会科(23896)
社会科学(23891)
(20239)
基金项目(20005)
教育(18486)
自然(17832)
自然科(17457)
自然科学(17453)
(17245)
自然科学基金(17129)
编号(16228)
资助(15153)
成果(13976)
重点(11999)
(11771)
(11194)
课题(11102)
(11087)
国家社会(10546)
创新(10319)
(10309)
教育部(10296)
期刊
(36800)
经济(36800)
研究(24769)
中国(17958)
学报(14204)
(12814)
(12563)
科学(12387)
管理(12001)
教育(11642)
大学(10988)
学学(10215)
农业(8614)
(7345)
金融(7345)
技术(6792)
财经(6255)
业经(6117)
经济研究(5732)
(5543)
图书(4792)
(4699)
问题(4634)
(4362)
(4188)
现代(3737)
科技(3676)
技术经济(3673)
业大(3564)
(3558)
共检索到125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赵满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开元礼》开始列入选举考试科目。设置开元礼科的目的不仅在于选拔行政人才,更具文化传习的意义。在唐代举、选分途的原则下,贞元五年始,应开元礼科的前资官、出身人和无出身的白身分别赴吏部和礼部参加科目选、贡举考试。但在中晚唐选举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选举人伪冒身份导致选举程序混乱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五代时期,包括开元礼科在内的经史"五科"在礼部贡举中地位提升,而吏部科目选中的"五科"却消亡。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漠  
唐至五代,牡丹在各地广泛传播,受到各个阶层的喜爱,社会由此掀起了一股喜爱牡丹的热潮。牡丹热是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研究唐五代牡丹的地理分布,从多个角度分析牡丹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五代时的社会习俗及其文化风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盛会莲  
本文将正史文献与出土资料相结合,分别从田制、赋役制度、刑法及给侍、病坊、帝王赏赐等方面,探讨了唐五代时期政府对三疾人员的救恤政策和措施。文章也同时论及了政府对违冒三疾以逃避赋役者的惩处等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明光  
严格意义的商税,应指对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所课征的从价税或从量税。中国封建时代的商税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寓税于价”的禁榷(专卖),二是关津之税(商品通过税),三是市肆之税(商品交易税),后两者也被统称为“关市之征”。唐宋之际,这三类商税形式均趋于完备,并且相继确立了自身在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制度中的合法地位,从而引起封建社会后期财政收入结构的重大变化。具体一点地说,禁榷制度所选择的“官商分利”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涛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繁荣、文教发达,制砚业作为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更是得到显著发展,砚的种类更加丰富,制作技术不断专业化和艺术化,砚式风格日趋多元,制砚区域愈加广泛。由于以往的经济史研究中对制砚业鲜有专论,故而在综合运用考古资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隋唐五代时期制砚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有助于增进人们的了解,深化相关研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白岸  
与上年相比,本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略有逊色。发表的论文数量少,据笔者所见,约有70余篇,高质量的佳作也少于往年;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也显不足。研究内容仍集中在土地制度、赋役财政、农、工、商业、人口户籍、对外经济交流等方面。现概述如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代敦煌地区粮食作物包括粟麦豆三大类及其所属的众多品种。粟麦的种植比例吐蕃时期逐渐发生了变化。粟类品种以粟、的种植比较普遍;麦类以小麦、青麦为主;稻类主要以粳稻为主,水稻种植在敦煌并不普遍,只是寺院和官府等特权阶层专门辟地经营。各类粮食的消费量很大,除作为口粮外,主要用于饲料和造酒以及货币使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鼎  
作为一种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地方治理体系,唐五代藩镇呈现出复杂的社会经济面相。中唐以降,各地藩镇以筹措军饷为名,普遍设立回图务等职能机构,经营以邸店贸易为代表的商业活动。回图务任职者大多拥有军将职衔,其组织形态也接近于同期藩镇其他差遣类职务。但另一方面,回图务与"行商坐贾"的民间商业经营方式并无二致,且任职者呈家族亲缘性特征。以此为契机,大批民间商人拾级而上,挂籍军府,获得军将职衔,甚至准官僚身份。部分商人进而与军将发生了社会面貌的交融,身份界线趋于模糊。除具备国家机器的官僚制属性之外,藩镇也是一种对不同阶层、职业人群起到整合作用的社会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五代敦煌绿洲形成以甘泉水为水源的灌溉系统,灌渠分布在敦煌四周,形成四个主要的灌溉区域。唐代前期均田制下,一切力役的征发均以"丁身"为准。敦煌有上百条灌渠,五所重要的斗门,都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修管理。随着两税法的实行,征发人力不再以"丁身"为准,而以"土地资产"为宗。唐后期五代,敦煌地区渠河徭役演变为地亩税的重要内容,担任渠河口作的人员称为"渠人",按渠道组织起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盛会莲  
唐五代时期,在政府的提倡和督导之下,士庶百姓大都能善事尊亲。为官者可停官侍养,携父母至官所是侍养尊亲和入仕为官兼顾的一种方式。养子以养老是鳏寡茕独、膝下无子者养老的途径之一。对边鄙贫陋之区的不孝行为,政府和出任的地方官也予以了正确的引导和校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二旭  
在唐代,随着面粉加工技术的发展和面食制作水平的提高,由小麦面粉加工成的各种面食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偏处西北的敦煌也深受影响,这里的面粉加工业正是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本文以莫高窟藏经洞所出的敦煌文书为基础资料,对唐五代时期该地区的面粉加工工具、面粉加工技术以及各阶段面粉加工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并在此基础上就该行业的发展对敦煌地区居民饮食结构和农作物种植比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卓荧  
1995年度发表的有关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方面的论文,笔者所见约70篇,数量明显少于去年。从研讨问题的内容看,商品货币和区域经济史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两大热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炳林  徐晓丽  
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上从事商业贸易的既有兼具国际贸易性质的粟特人 ,也有从周边政权及中亚波斯印度中原等地出使敦煌的商团 ,为此归义军政权专门设立了宴设司机构接待外来使节 ,同时归义军时期敦煌还往这些地区派遣很多具有商业贸易性质的使团 ,进行中转贸易。敦煌出产贫瘠 ,但是市场上外来商品丰富 ,西到东罗马 ,南到印度 ,东到高丽 ,都有其商品在敦煌售卖。用于交换的货币有金银钱币、金银器皿和丝织品等 ,这些东西具有质轻价重 ,便于携带 ,利于长途贩运等特点。因此 ,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具有国际贸易市场的性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本文主要根据敦煌文献,探讨唐五代敦煌寺院畜牧业发展的特点。敦煌寺院普遍拥有牧群,牧羊业是寺院畜牧业的重要内容。寺院畜牧业经营属于民间富裕地主型规模化经营方式,委派牧人进行放养,牧人身份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同一时期寺院畜牧业发展并不平衡,不同时期寺院畜牧业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畜牧业经营主要是满足生产、生活中耕种、运输以及乳产品以及毛皮制品的需要,除却"食肉"需求外,寺院畜牧业用途与民间私营畜牧业基本相同。敦煌寺院畜牧业是唐五代敦煌地区民间私营畜牧业发展的表现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