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8)
2023(4114)
2022(3597)
2021(3597)
2020(3166)
2019(7448)
2018(7570)
2017(13960)
2016(8139)
2015(8745)
2014(8915)
2013(8906)
2012(8044)
2011(6721)
2010(7063)
2009(6919)
2008(7347)
2007(6142)
2006(5552)
2005(5095)
作者
(21206)
(17811)
(17575)
(17462)
(11136)
(8658)
(8273)
(6901)
(6699)
(6665)
(6276)
(5993)
(5972)
(5927)
(5772)
(5404)
(5391)
(5300)
(5192)
(4793)
(4782)
(4366)
(4309)
(4159)
(4041)
(4008)
(3989)
(3975)
(3792)
(3614)
学科
(26317)
(25788)
经济(25752)
管理(25559)
(21729)
(20507)
税收(20293)
(20122)
(19554)
企业(19554)
财政(14662)
(11970)
(11008)
财务(11002)
财务管理(10959)
方法(10550)
企业财务(10390)
(10381)
数学(9468)
数学方法(9278)
中国(8536)
(7867)
体制(7035)
地方(6363)
(6113)
业经(5765)
(5587)
制度(5581)
(5304)
(5286)
机构
大学(99845)
学院(99220)
(37890)
经济(37009)
研究(36197)
(34820)
管理(34164)
中国(28616)
理学(28149)
理学院(27834)
管理学(27236)
管理学院(27051)
科学(22677)
(21875)
财经(21270)
(19959)
(19035)
(17320)
研究所(17062)
(16110)
(16028)
财经大学(15164)
中心(15115)
北京(14630)
业大(14081)
(13224)
财政(13150)
(12791)
(12346)
农业(12213)
基金
项目(58949)
科学(44003)
研究(43219)
基金(40326)
(35535)
国家(35239)
科学基金(28969)
社会(25713)
社会科(24346)
社会科学(24333)
(23556)
基金项目(20449)
教育(19693)
(19277)
自然(17993)
编号(17760)
资助(17542)
自然科(17517)
自然科学(17509)
自然科学基金(17118)
成果(16506)
重点(13467)
课题(13130)
(12913)
(12608)
(11728)
(11651)
项目编号(11589)
科研(11397)
(11188)
期刊
(46077)
经济(46077)
研究(41670)
(33396)
中国(25090)
学报(17501)
(16760)
(15366)
(13651)
税务(13640)
科学(13000)
大学(12996)
教育(12509)
学学(12119)
管理(12019)
财经(10604)
会计(8988)
(8940)
财政(8940)
(8919)
(8899)
金融(8899)
财会(8722)
农业(8642)
技术(8025)
经济研究(7977)
统计(5722)
通讯(5504)
会通(5486)
问题(5464)
共检索到175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涛  周原  
文章通过对唐中叶刘晏理财和杨炎两税法改革的回顾,认为以往研究者对刘晏和杨炎改革给予的正面评价需要再评价。刘晏所实施的以增强国营经济和提高国营经济效益的改革积极作用有限,在其死后其理财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两税法改革使得政府开支无法受到有效约束,改革后果是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文章提出,评价一项改革政策的好坏不能以"公"(国营)或"私"(民营)为标准,而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能以"新"或"旧"为依据,而是看其是否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利益诉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翁礼华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人们熟知的《三字经》中的刘晏是历史上著名的神童,其实比神童更了不起的是他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出生于曹州南华(今山东省东明县)的刘晏(公元718—780)少年勤学,才华横溢,名噪当时。七岁时被地方上选拔为"神童";八岁时逢唐玄宗封泰山,请神童作文,因献《颂》得官,授太子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曹琳  
刘晏(约公元716—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理财家,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时期,其财政思想和改革措施,上承管仲、桑弘羊,下启王安石,对后代影响颇为深远,被苏轼誉为懂得国家大计的"有远见的理财家"。唐玄宗天宝年间,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有名无实,加之宫廷骄奢和官吏侵吞,国家财政日趋拮据。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纳税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曹琳  
刘晏(约公元716—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理财家,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时期,其财政思想和改革措施,上承管仲、桑弘羊,下启王安石,对后代影响颇为深远,被苏轼誉为懂得国家大计的"有远见的理财家"。唐玄宗天宝年间,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有名无实,加之宫廷骄奢和官吏侵吞,国家财政日趋拮据。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纳税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明光  
试论唐后期的两税法改革与“随户杂徭”陈明光唐朝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的“两税法”,是对赋税力役制度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而以往论述“两税法”一般只侧重于赋税方面,视角尚欠全面。关于两税法与财政管理体制的关系,我在《论唐朝两税预算的定额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志贤  
唐德宗即位后在全国推行杨炎所倡行的两税法以取代自唐初以来便被奉为国家正税的租庸调制 ,对后代历朝赋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 ,代、德二朝之际 ,朝廷内部也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其中以杨炎与著名理财家刘晏之争最为突出。有些学者因而认为杨、刘矛盾的发展 ,引起了理财政策的变化 ,两税法便是当时朝廷党争的产物 ,与刘、杨之间的冲突有密切的关系 ;杨炎企图用两税法来抗衡刘晏所掌领的财赋权 ,以削弱刘晏的财经职权 ,从而动摇刘晏的政治地位。本文探讨肃、代二朝所推行的各项财经整顿和赋税改革对后来两税法的酝酿与实行所具的积极意义 ,从侧面说明两税法的产生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进行财政改革的必然结果 ,...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敖涛  付志宇  
两税法在中国财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在财税体制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基于财税体制的考察视角,并结合全面推进营改增的时代背景,从两税法的产生原因、改革内容、各方影响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为当前的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靳小龙  陈明光  
建中元年(780)唐朝中央通过实行两税法,建立起中国古代第一个“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同时严行禁止税外科配。然而直至唐末,地方官员在两税外的“别率”“科配”仍禁而不止,其重要原因在于财政体制存在明显缺陷,即中央在采用“以支定收”的方法确定两税留州额与留使额时,未能涵盖地方政府的基本财政支出项目,以致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从而引起普遍性的税外科配。对两税外的科配,唐中央除了一再重申有关禁令之外,极少从财力上给予地方政府实际资助,相关治理鲜有成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永刚  
唐朝实行的两税法,被看做中国赋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两税法作为唐朝中后期基本的赋税制度,其成功实施无论对当时的唐朝统治,还是对中国的整个赋税史,以及后来整个中国的经济重心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其反映出的税制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如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确定原则、简化原则及低税率原则等,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昌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北周外戚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的,历二帝,共37年(公元581年—618年),为唐所灭。唐朝是隋太原留守李渊父子起兵建立的政权,历21帝(包括武则天称帝),共290年(公元618年—907年),为后梁所灭。五代为割据北方的政权,始于后梁,相继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为主要割据于南方的政权,为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荆南、南汉,另加北方的北汉。五代十国攘伐更迭,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继民  彭文峰  
灵泉寺唐代题记是河朔割据藩镇推行了两税法的重要实证史料,印证了相关史籍关于两税之夏税五月提前征收的记载,反映了县令躬亲两税征收的事实。河朔割据藩镇在建中元年(780年)与唐王朝控制下的其他地区同步推行了两税法,但它们对两税法的推行和实施是不完整和有限度的,这是割据藩镇对唐朝廷兼具依存与离心倾向关系矛盾地位的反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玉环  
近来,笔者为研究中国财政史,在收集唐朝理财家刘晏的相关资料时,发现刘晏财政改革中的一些改革措施涉及管理会计方法运用方面的内容。对此,笔者拟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刘晏其人刘晏(公元716~780年),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出身于普通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甲朋  魏悦  崔嵬  
刘晏是唐代一位杰出的理财家,他十分重视商业,积极倡行惠商政策,力主发展私营商业,并注重对商业经营的宏观调控和规范。刘晏的商业管理思想承其前,更启其后,对于今天也很有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童光辉   王武林  
两税法改革开启了“以资产为宗”的新格局,其税制层面的公平性较“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有了明显改进,但政策实践中的赋税不均问题却依然突出。与此同时,“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成为新的政策取向:一方面,土地交易更加活跃,土地占有趋于集中,富民阶层崛起;另一方面,租佃关系愈加发达,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民获得更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商经济的繁荣。当然,富民阶层存在着逃避赋税的强烈动机,而获得更多自由的农民在生产生活上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国家需要采取土地清丈和建立以贫民下户为重点的因灾减免救济制度等措施来解决赋税不均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完备的产权保护制度与税收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作用是可以相兼容的,关键在于保护民众发展生产和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来维护和落实税收公平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