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
- 2023(33)
- 2022(21)
- 2021(31)
- 2020(16)
- 2019(41)
- 2018(41)
- 2017(92)
- 2016(45)
- 2015(63)
- 2014(47)
- 2013(50)
- 2012(50)
- 2011(44)
- 2010(48)
- 2009(46)
- 2008(47)
- 2007(45)
- 2006(26)
- 2005(26)
- 学科
- 济(154)
- 经济(154)
- 史(126)
- 年(123)
- 中国(114)
- 唐(96)
- 907(92)
- 618(90)
- 诗(89)
- 经济史(77)
- 歌(71)
- 诗歌(71)
- 学(64)
- 农(61)
- 地方(60)
- 农业(54)
- 业经(49)
- 农业经济(44)
- 中国经济(43)
- 财(38)
- 政(35)
- 财政(35)
- 业(33)
- 中国农业(32)
- 管理(29)
- 企(25)
- 企业(25)
- 地方经济(25)
- 文献(24)
- 献(24)
- 机构
- 大学(595)
- 学院(559)
- 范(208)
- 师范(207)
- 研究(182)
- 中国(169)
- 师范大学(160)
- 京(148)
- 科学(148)
- 所(124)
- 文学(119)
- 北京(110)
- 研究所(108)
- 济(105)
- 文学院(104)
- 历史(102)
- 经济(100)
- 系(96)
- 唐(95)
- 河(94)
- 农(87)
- 学文(85)
- 管理(85)
- 唐山(81)
- 学历(80)
- 业大(79)
- 州(75)
- 山(74)
- 河北(74)
- 农业(73)
共检索到1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杜东花 宋巧燕
吴伟业的长篇叙事诗取法元白长篇,对元白长篇有所借鉴亦有所发展。其长篇叙事诗以诗传事,以诗纪史,以诗传心,情感复杂深刻,并采用了戏曲艺术中时间前后交叉跳跃、场所随时切换等技法。因此,吴伟业的长篇叙事诗既有"类乎香山"的一面,也有自己独特的风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比健
作品说明:琵琶属拨弦类乐器,引入中国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是其鼎盛时期。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深受音乐家们的喜爱。该作品在造型上采用楚式木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利用琵琶的自然水滴之形,衬以荷花花瓣,使二者在形体上完美契合,突显"法之器"的神秘庄严,传达出琵琶这种乐器与佛教的深厚渊源,表现了追求人与天地之间的一种融通及灵魂深处对乐之"圣器"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汤贵仁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兴衰和社会的诸因素存在着极密切的关系。唐代诗歌的繁荣,除了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思想活跃诸因素之外,还和“旅游热”密切相关。按照当代人的解释,旅游的意思是“旅行游览”,按照古人的解释,羁旅之意来源于(“庐”,庐者,寄也。也就是说,凡是离开本人的居住地而巡行寄居外地的,都可以称为“旅”。因此,举凡帝王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剑光
中唐社会变动时期,许多士大夫提出要进行经济改革,以恢复唐代经济,韩愈、白居易和元稹是其中三位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都重视农业生产,十分关心农业经济,并且提出了许多解决农业经济贫困的方法和措施。不过由于仕途与思想旨趣各不相同,三人对农民关切的视角并不完全一致。韩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关注农业经济的贫困;白居易期盼圣人政治的到来,提出的措施过于理想化;以达到贞观、开元之治为目的元稹,对社会的认识比较深入全面,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措施。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青枝
出土墓志对文史研究的作用引起学者的诸多关注,并有大量成果问世。文章以释例形式探讨了唐代墓志对唐代诗人、诗歌研究的重要文献价值,并对未经考证之相关墓志资料加以考订。
关键词:
唐代墓志 唐代诗歌 文献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倩
对"柳腰"这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关联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重点探讨唐代诗歌中大量出现"柳腰"意象的原因。认为唐代女子的服装和舞蹈容易展现细腰,而与文人交往密切的歌舞妓更是能展现细腰。柳树在唐代的公共场所和私家园林多有种植。细腰的常见和柳树的广泛种植,是产生"柳腰"意义模式的必要条件;而唐代送别场合、宫廷和文人集宴上,"柳"和"腰"的同时在场,娼家门前普遍的柳树种植,这些是产生"柳腰"的充分条件。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这些条件刚好同时成立,这便促使"柳"和"腰"这两种事物在唐代诗歌中被频频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
柳腰 柳树 细腰 唐代 诗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庞莉
唐太宗的诗歌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颂扬大唐一统天下的赫赫声威,抒写经世济民的宏伟抱负;也有励精图治、清明为政;还有描写为政外悠闲舒适的浪漫生活。这些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富精神世界。
关键词:
唐太宗 诗歌 精神世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许多年前,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教育研究所的负责人跑到领导那里讨要办公经费,领导甚是不悦,对所长大加指责,认为钱应该用在刀刃上,研究所这样可有可无的地方还不在考虑之列。所长听后,仅用一句话进行了反驳:养猪的猪场还要有一个养猪研究所,难道培养人的学校不应该有一个研究机构好好研究一下人的成长规律吗?领导闻听此言,竟一时语塞,随即签字放款。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每每想起来总让人五味杂陈。无独有偶,日前,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中国高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苏贤
本文通过对《道藏》辑录的《蓬莱山西灶还丹歌》一书中所载地名的考述,推断其成书于公元757—763年,或公元861年前后至873年之间,由此断定此书所载172首歌诀全部当为唐五代时期作品,并将这些歌诀辑出,以补《全唐诗》与《全唐诗补编》等未收之缺憾。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鑫
通过分析盛唐江西诗人刘昚虚的交游、诗作及其诗歌风格,表明盛唐江西诗坛初步打破唐以前的封闭低靡状态。刘昚虚的诗歌深受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这既是诗国高潮向东向南扩展的绮丽余波,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南下的又一次佐证。
关键词:
盛唐 刘昚虚 诗作 诗风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姚瑶
唐寅以其一生行藏和体悟所创作的诗歌,充分表现了其奋发情怀、生命情怀、失落情怀、及时行乐情怀、隐逸情怀和宗教情怀,呈现出独抒情怀的文学风貌。这一文学风貌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明中叶吴中独抒情怀之文学思潮的体现。此种文学思潮与前七子复古思潮差不多处于相同时段,却又相对独立于复古思潮而存在,它产生于明中叶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之下,代表人物众多,影响广泛而深远。
关键词:
唐寅 诗歌 独抒情怀 文学思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萍
"格卑气弱"是古人从风格上对晚唐诗进行整体性批评时惯用的词语,即格调不高而有衰陋之气。虽然对于这一批评,后代独具慧眼的诗人及文论家多有拨正,但却依然停留在对晚唐诗歌创作的审美价值及意境的肯定上,而很少论及晚唐诗人在亡国前夕,生发出的对家国的热爱、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满含民胞物与精神的人文情怀。作为晚唐的一代词臣,吴融有大量咏物诗传世。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正是借用这种貌似琐碎的体裁,吴融细腻地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与大自然物象的"静中相对",传达出百代之下读来犹使人们为之动容的人文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