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4)
- 2023(1932)
- 2022(1636)
- 2021(1446)
- 2020(1278)
- 2019(2565)
- 2018(2371)
- 2017(3754)
- 2016(2515)
- 2015(2898)
- 2014(2703)
- 2013(2817)
- 2012(2726)
- 2011(2515)
- 2010(2514)
- 2009(2256)
- 2008(2268)
- 2007(2117)
- 2006(1736)
- 2005(1667)
- 学科
- 济(5494)
- 经济(5479)
- 学(5236)
- 业(4525)
- 管理(4147)
- 企(3242)
- 企业(3242)
- 水产(2371)
- 中国(2297)
- 方法(2263)
- 动物(2097)
- 生物(2051)
- 财(2047)
- 农(2045)
- 害(1950)
- 数学(1934)
- 数学方法(1911)
- 制(1899)
- 虫(1847)
- 动物学(1792)
- 及其(1570)
- 虫害(1566)
- 农业(1471)
- 地方(1452)
- 病虫(1411)
- 病虫害(1411)
- 防(1403)
- 业经(1383)
- 教育(1340)
- 务(1304)
- 机构
- 大学(39035)
- 学院(38151)
- 农(19307)
- 研究(17980)
- 科学(16539)
- 农业(15972)
- 业大(12605)
- 所(11719)
- 中国(11614)
- 研究所(11141)
- 农业大学(10432)
- 室(10378)
- 实验(9849)
- 实验室(9609)
- 业(9017)
- 重点(9009)
- 济(8883)
- 京(8837)
- 省(8735)
- 经济(8563)
- 管理(7952)
- 中心(7676)
- 技术(7488)
- 理学(6974)
- 科学院(6732)
- 理学院(6713)
- 江(6677)
- 管理学(6374)
- 管理学院(6331)
- 部(6283)
共检索到56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雪珍 鲁丹 商圣哲 王宇航 王晔 林树茂 张辉华 刘燊
为探究富含人溶菌酶的转基因乳汁对仔鼠肠道健康影响,以转基因母鼠代养普通仔鼠(试验组)和普通母鼠代养普通仔鼠(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仔鼠肠道菌群数量检测、肠道形态观测和大肠杆菌攻毒腹泻模型等试验,采样和检测时间为第3、11、21、30天(D3,D11,D21,D30)。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仔鼠肠道菌群总菌数在D11、D2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酸菌在D21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在D11和D30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大肠杆菌在D2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链球菌在D11极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且在D2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肠球菌在D11极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梭菌在D1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小燕 耿梅梅 褚武英 李铁军 王文策 顾莞婷 石常友 黄瑞林 印遇龙 伍国耀
【目的】探讨藏猪仔猪肠道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NAGS)在哺乳期的表达变化。【方法】克隆藏仔猪的NAGS基因,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1、7、21、28和35日龄的哺乳藏仔猪空肠和回肠中NAGS 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丰度。【结果】7~35日龄藏仔猪空肠与回肠的NAGS mRNA表达水平(P<0.05)和蛋白丰度(P
关键词:
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 藏猪 哺乳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树娟 岳磊 廖晓萍 蒋智钢 陈雪影 阳艳林 张悦 黄楚艳 刘雅红
【目的】探讨广东集约化猪场哺乳母猪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的存在情况及其与Ⅰ类整合子的流行相关性。【方法】通过PCR测序对分离自哺乳母猪的74株大肠杆菌和20株沙门氏菌进行PMQR(qnrA,qnrB,qnrS,aac(6')-Ib-cr,qepA)基因检测。对PMQR基因阳性株进行Ⅰ类整合酶intⅠ基因PCR检测。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PMQR阳性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在94株被测菌中,共检出PMQR阳性菌14(14.9%)株,其中qnrB阳性菌2株,qnrS阳性菌11株,aac(6')-Ib-cr阳性菌4株,有1株沙门氏菌Salmonella14同时携...
关键词:
哺乳母猪 肠杆菌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才 陈文彬 邵琦 赵艳辉 赵鹏力 王雪莹 刘艳 赵婉莉
[目的]研究甘草多糖对哺乳仔猪健康状况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甘草多糖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体质量相近的5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80头,随机分成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1.0%甘草多糖组和2.5%甘草多糖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7~8头仔猪。采取常规饲喂方法,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0%甘草多糖组和2.5%甘草多糖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2.5%和1.0%的甘草多糖,饲喂30 d,试验期末统计仔猪健康状况,观察其皮毛发育程度。试验结束后第2天,每重复随机选择1~2头仔猪,每组10头,空腹前腔静脉采全血10 mL/头,采集的血液分两管收集,其中一管血液抗凝用于血常规测定,另一管血液制备血清用于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甘草多糖组仔猪的末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均显著升高(P<0.05);2.5%甘草多糖组仔猪的末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虽有升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1.0%甘草多糖组和2.5%甘草多糖组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升高(P<0.05),但其死亡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1.0%甘草多糖组仔猪皮毛发育状况评为5分的比例显著升高,评为1分的比例显著降低。2.5%甘草多糖组仔猪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最多,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1.0%甘草多糖组仔猪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均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1.0%甘草多糖组和2.5%甘草多糖组仔猪血清中甘油三酯、葡萄糖、总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有提高,且其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0%甘草多糖组仔猪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甘草多糖组仔猪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甘草多糖组仔猪血清中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娟 谢宁宁 肖文富 喻丽娟 汤立 邓桂芳 文华 李雪平
为了评估不同浓度灭活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物(LPM)对草鱼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配制4组分别含0 (对照组)、300、600和900 mg/kg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物(LPM)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草鱼幼鱼[初始体质量(80.47±1.04) g] 6周,结果显示,草鱼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在LPM添加量为300 mg/kg时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9.09%和8.57%。LPM添加组肥满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添加量为900 mg/kg时,脏体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8.84%。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饲料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在添加量为300 mg/kg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4.40%、11.97%和7.64%。LPM添加组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LPM添加量为600 mg/kg时,草鱼肠道的绒毛数量、绒毛长度和绒毛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LPM对草鱼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LPM添加量为300 mg/kg时,乳杆菌属和梭菌属的细菌丰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嗜水气单胞菌、诺卡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对LPM极度敏感。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随着LPM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LPM添加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综上,饲料中添加300~600 mg/kg LPM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改善肠道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保障肝胰脏的正常功能,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进而提高草鱼生长性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淼 卢迈新 衣萌萌 李忠徽 高风英 刘志刚 可小丽 曹建萌
研究在尼罗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添加复合乳杆菌对养殖池塘环境、尼罗罗非鱼肠道和鳃健康的影响,为乳杆菌在尼罗罗非鱼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基础。在尼罗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泼洒复合乳杆菌(对照组:0;实验组:1.0×104 CFU/mL),实验周期为10周。复合乳杆菌的成分为干酪乳杆菌和酸鱼乳杆菌,比例为1:2.2。监测池塘水质指标、罗非鱼肠道和鳃的免疫及抗氧化指标,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水体、底泥、尼罗罗非鱼肠道和鳃黏膜共生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从第7周开始,实验组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始终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72.68%、72.00%、26.27%和21.46%;实验组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在从第6周开始低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3.39%、44.64%、15.64%、37.57%和34.49%;实验组水样中的总磷含量从第4周开始低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0.91%、33.33%、50.00%、33.33%、17.39%、39.29%和25.7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尼罗罗非鱼肠道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提高了45.04%,实验组尼罗罗非鱼鳃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KP分别提高了58.26%和60.99%。复合乳杆菌的添加对尼罗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菌群结构影响较大,并未影响池塘底泥的菌群结构,影响了尼罗罗非鱼肠道和鳃的菌群结构,其中条件致病菌不动杆菌属、泛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而有益细菌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因此,在养殖水体中泼洒适当浓度的复合乳杆菌可以改善池塘水质,提高尼罗罗非鱼肠道和鳃的免疫力、抗氧化能力,同时调节养殖水体、尼罗罗非鱼肠道和鳃的菌群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盛静 赵小金 宋晓玲 王春迪 刘文亮 黄倢
以初体重为(7.20±1.38)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箱进行3周的养殖实验和2周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人工感染实验,其中对照组每日投喂普通商品饲料,实验组每日投喂在普通商品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1.0×10~8 cfu/m L配制成的实验饲料。目的是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toLL受体及溶菌酶基因表达量和抗哈维氏弧菌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对虾抗哈维氏弧菌感染的能力,其相对免疫保护率为22.22%。与对照组相比,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昊霞 张道亮 薛之霖 张天琳 冯士彬 赵畅 王希春 李玉
为分析发酵乳对肥胖小鼠肝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模型组(MD)、易善复组(YG)、低浓度发酵乳干预组(LFG)和高浓度发酵乳干预组(HFG)。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为期6周的灌胃,试验结束测量小鼠的空腹体重和身长,计算LEE’S指数,采血检测生化指标,采集肝脏组织观察病理变化;采集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肠道菌群测序。结果表明:1)与CON相比,MD小鼠体重、LEE’S指数、ALT和AST均极显著提升(P<0.01),表明肥胖模型建立成功。2)与MD相比,发酵乳干预组小鼠体重、LEE’S指数、ALT和TC均极显著下降(P<0.01),其中AST和TG显著下降(P<0.05),同时发酵乳和易善复组小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有明显好转,基本没有明显的脂肪空泡。表明发酵乳可以抑制肥胖小鼠体重的增加,改善肥胖小鼠的肝脂代谢功能。3)与MD相比干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尤其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表明发酵乳对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综上,本研究阐明了发酵乳对肥胖小鼠肝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功能型发酵乳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发酵乳 肥胖 肝脂代谢 肠道菌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方舟 胡平 汪晶 朱伟云
[目的]旨在于探讨早期乳铁蛋白干预对哺乳仔猪的盲肠菌群结构、盲肠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和盲肠黏膜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早期乳铁蛋白干预对仔猪肠道产生影响的具体途径。[方法]试验选取6窝(每窝10头)新生仔猪,仔猪的初生体重相近(1.51 ± 0.05 kg),采用窝内分组法将每窝仔猪分为对照组和乳铁蛋白组,每组仔猪各5头。在仔猪出生后第1至7天,每天对两组仔猪进行3次灌喂,其中乳铁蛋白组仔猪每次灌喂8~12 mL的乳铁蛋白溶液,使每天乳铁蛋白的有效灌喂量达到0.5 g·kg~(-1)仔猪体重,对照组仔猪则灌喂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乳铁蛋白干预提高了盲肠菌群的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 1);在试验期第8天,乳铁蛋白提高了哺乳仔猪盲肠菌群中拟杆菌门并降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拟杆菌、瘤胃球菌、丁酸弧菌等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韦荣球菌等菌属的相对丰度;在试验期第21天,乳铁蛋白降低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乳杆菌、罗氏菌和瘤胃球菌等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乳铁蛋白可以增加盲肠内乙酸、丙酸、丁酸和总酸的含量,提升盲肠黏膜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降低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结论]早期乳铁蛋白干预可以改善盲肠菌群结构,提高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调节盲肠黏膜的免疫反应,有利于哺乳仔猪的后期生长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凤娟 曾祥芳 谯仕彦
目的罗伊氏乳酸杆菌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有益乳酸杆菌,研究表明,口服罗伊氏乳酸杆菌能显著降低腹泻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研究罗伊氏乳酸杆菌I5007(Lactobacillus reuteri I5007)对新生仔猪肠绒毛发育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9窝1日龄的杜×长×大初生仔猪,每窝挑选8头体重相近、出生状况良好的仔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3窝仔猪。即:对照组(灌服0.1%无菌蛋白胨溶液),前4日龄灌服组(1-4 d,每日每头灌服活菌总数为1.2×1010 CFU的L.reuteri I5007)和隔4日龄灌服组(1、5、9、13、17和21 d灌服,灌服剂量同前4日龄灌服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蓉 张峰 郑卫江 饶时庭 薛永强 邹雪婷 李建航 姚文
[目的]本试验拟通过比较采食商品教槽料(含抗生素和无机铜)和自配教槽料(不添加抗生素和无机铜)苏淮哺乳仔猪粪便中氨苄西林(AMP)、四环素(TET)、头孢噻肟(CTX)耐受肠杆菌数的差异和分离自CTX-MAC平板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剖析和探讨撤除饲料中的抗生素和无机铜对缓解猪源大肠杆菌耐药问题的可行性与意义。[方法]选用9窝27头7日龄哺乳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窝9头仔猪,从14日龄开始W0组饲喂商品教槽料,W1和W2组饲喂不同的自配教槽料,30日龄断奶,采集每头仔猪7日龄和30日龄的粪样,进行MAC平板和TET、AMP、CTX-MAC平板计数,并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自CTX-MAC平板...
关键词:
无抗教槽料 大肠杆菌 耐药性 铜抗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娅莉 韩立强 李宏基 郭豫杰 鲁维飞 常磊 杨国宇
从仔猪的十二指肠组织中克隆Galectin-13基因,研究Galectin-13在仔猪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alectin-13基因在断乳前、后仔猪胃肠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了猪Galectin-13基因序列,并被GenBank收录(Accession.NM_001142841)。与断乳前相比,断乳后Galectin-13基因的mR-NA在十二指肠、回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嘉 冉旭东 刘欣平 胡伟 唐仁军 郑娟 陈拥军 何远法 林仕梅
为探明胆汁酸与牛磺酸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互作效应,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3%胆汁酸(BA)、0.5%牛磺酸(Tau)和0.03%胆汁酸+0.5%的牛磺酸(BA+Tau),配制成4种等氮(粗蛋白46%)等脂(粗脂肪10%)的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饲养大口黑鲈(15.33±0.23 g) 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胆汁酸、牛磺酸均显著改善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降低血糖(GLU)、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脏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性显著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调节肝脏糖代谢基因(gck、pklr、pygl、pck1)以及脂代谢基因(cpt1、 acaca)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肝脂和肝糖原含量,明显改善肝脏的组织形态结构。此外,饲料中单独或组合添加胆汁酸、牛磺酸均显著提高肠道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性;下调肠道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8和tnf-α)的相对表达水平,而二者组合还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提高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zo-1的相对表达水平,二者配伍还显著提高基因claudin-1、occludin-1的相对表达水平。而胆汁酸组血清D-乳酸(D-lac)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胆汁酸、牛磺酸单独或组合添加均能提高肝肠抗氧化能力、调节糖脂代谢和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肝脏和肠道健康,进而促进大口黑鲈生长,且二者还表现出协同效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郁维娜 戴文芳 陶震 熊金波
为探究病害发生后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并筛选肠道指示菌群来评估宿主健康状况,评价凡纳滨对虾肠道菌落的功能冗余性。实验采集健康和患病凡纳滨对虾样品,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并利用PICRUSt进行功能预测,以此比较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并预测功能与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病害的发生伴随着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变化,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组成相比,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熊向英 王贤丰 彭银辉 王志成
为研究病害发生后卵形鲳鲹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的关系,分析不同样品中的菌群组成和细菌多样性。实验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分别构建了健康鱼水样、患病鱼水样、健康鱼肠道、患病鱼肠道和饵料颗粒5个样品中菌群的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研究表明,与健康鱼肠道细菌组成相比,患病鱼肠道中螺旋体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患病后肠道中的细菌种类仅为健康鱼肠道细菌种类总数的54.94%;健康卵形鲳鲹肠道菌群中有73.46%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与水体样品中OTUs一致,有70.58%与饲料样品一致,而患病后分别只有17.98%和38.95%的OTUs与水体和饲料样品一致。健康卵形鲳鲹肠道中黑海弧菌的相对丰度为17.19%,患病后该菌的相对丰度大幅提高,达到78.90%;健康鱼肠道中鳆发光杆菌占比54.53%,患病鱼肠道中不含鳆发光杆菌。健康和患病鱼肠道菌群种类组成类似,但存在一定差异,病害的发生会导致肠道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健康鱼肠道菌群与养殖环境和颗粒饲料中菌群组成关系密切,而患病后鱼肠道细菌多样性受环境中菌群的影响较小。黑海弧菌在患病鱼肠道中的大量增殖可能是引起其患病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