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12)
2023(9470)
2022(8007)
2021(7125)
2020(5670)
2019(12849)
2018(12484)
2017(23568)
2016(13009)
2015(14185)
2014(14123)
2013(14115)
2012(13746)
2011(12798)
2010(12887)
2009(11666)
2008(11605)
2007(10563)
2006(9452)
2005(9055)
作者
(42057)
(34980)
(34823)
(33046)
(22441)
(17054)
(15672)
(13600)
(13331)
(12609)
(12161)
(11730)
(11700)
(11414)
(11409)
(10928)
(10416)
(10336)
(10328)
(9995)
(9001)
(8933)
(8709)
(8184)
(8073)
(8007)
(7834)
(7688)
(7410)
(7167)
学科
(59281)
经济(59217)
(32461)
管理(31577)
(24199)
企业(24199)
中国(19773)
方法(19708)
地方(18634)
数学(16804)
数学方法(16612)
(16330)
(14697)
业经(13817)
(11960)
农业(11501)
(11444)
金融(11444)
(11294)
银行(11250)
(10994)
(10934)
地方经济(10621)
(10516)
(9951)
贸易(9940)
(9547)
技术(9177)
环境(9144)
(8221)
机构
学院(188722)
大学(188393)
研究(77572)
(76405)
经济(74707)
管理(63134)
中国(57740)
理学(52957)
理学院(52197)
管理学(51067)
管理学院(50738)
科学(50591)
(42491)
(42484)
(42402)
研究所(38658)
(35532)
中心(33826)
农业(33636)
业大(31579)
(30880)
(28208)
北京(27401)
财经(27210)
(26495)
(26413)
师范(26040)
(24757)
(24733)
科学院(23987)
基金
项目(124482)
科学(96410)
基金(88596)
研究(85604)
(80891)
国家(80192)
科学基金(65975)
社会(53495)
社会科(50679)
社会科学(50667)
(50036)
基金项目(45495)
自然(43804)
(42924)
自然科(42785)
自然科学(42767)
自然科学基金(42020)
教育(38422)
资助(37389)
(33182)
编号(32330)
重点(29536)
成果(26952)
(26546)
(25726)
发展(25720)
计划(25304)
(25291)
课题(25047)
创新(24217)
期刊
(92111)
经济(92111)
研究(60098)
中国(45875)
(40001)
学报(38655)
科学(33384)
大学(27891)
农业(27348)
学学(26474)
(26030)
管理(25822)
教育(22805)
(21682)
金融(21682)
业经(15736)
经济研究(15545)
技术(15439)
(14592)
财经(13738)
(11904)
问题(11743)
业大(10473)
(10045)
科技(9659)
世界(9336)
(9179)
技术经济(8856)
农业大学(8734)
国际(8544)
共检索到304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雪  张颖  尹家胜  
为了解哲罗鲑(Hucho taimen)卵子及卵腔液的生化组成及其与发眼率的关系,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雌性哲罗鲑Ⅴ期卵子及卵腔液的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且将各组份与哲罗鲑受精卵的发眼率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哲罗鲑Ⅴ期卵子中含有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琥珀酸脱氢酶﹑Mg2+-ATP酶﹑磷﹑钙离子﹑铁离子﹑维生素C和维生素E。卵子中Mg2+-ATP酶活力≥8.3×10-5μmol(Pi)/(min.mg prot)、磷含量在12.97~23.0 3μmol/g(卵)之间及氨基酸含量在574.89~1195.40μmol/g(卵)之间,哲罗鲑卵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志坚  殷江霞  张耀光  
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等方法研究了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结果表明:长薄鳅卵巢1个,根据形态、色泽、成熟系数等将发育过程分为5个时期,成熟系数最大达20.22%。第Ⅰ时相,卵原细胞位于生殖上皮内,成团分布,核质比大,核膜双层,清晰,核位于细胞中央。第Ⅱ时相,产卵板、卵黄核和滤泡细胞出现。第Ⅲ时相,卵子体积增加明显,卵黄泡出现,卵黄开始沉积,滤泡细胞2层。第Ⅳ时相,卵黄颗粒充满卵母细胞,核膜破裂,细胞核向动物极发生偏移,滤泡层分为3层。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体积达最大,卵黄颗粒聚集成卵黄小板,核膜完全破裂,核向动物极移动。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随着卵母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永强  林君卓  翁幼竹  刘丽丽  
通过卵巢切片的组织学分析揭示,幼鲻在土池养殖3个月后可见线状卵巢,大约5个月后卵原细胞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转变为早期初级卵母细胞。接着卵母细胞生发泡(核)和胞质体积增加,核质比从3.5:1减少至2:1。此后卵巢中卵母细胞停滞发育持续至养殖的第3年。在第3年卵巢切片看出卵母细胞进入脂肪泡时相,在第3年秋季进入卵黄发生时相。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卵母细胞仅能发育到卵黄发生后期,即卵母细胞胞质充满卵黄颗粒,生发泡居中而不移位。这些结果对于用人工养殖鲻为亲鱼开展人工繁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讨论了卵子发生6个时相的生物学特点及其重要的细胞器在卵黄发生中可能的生理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艳飞  马爱军  何伟国  马得友  毛美霖  王新安  刘大勇  郭正龙  
为了研究暗纹东方鲀卵子可发育能力与其生化指标的关系,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暗纹东方鲀未受精卵子基本成分、磷酸酶活力、苹果酸脱氢酶(MDH)活力、唾液酸(SA)、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同时用GC-MS方法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物质变化规律与其孵化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酸性磷酸酶活力(ACP)、SA含量与孵化率显著相关,碱性磷酸酶(AKP)与孵化率显著负相关;C14:0与孵化率显著相关,并呈现递减趋势;ARA、DHA与孵化率均显著相关,并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趋势;n-3脂肪酸、DHA与EPA之比、EPA与ARA之比均与孵化率存在显著相关。结果表明,磷酸酶、SA、脂肪酸等物质变化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成友  杜浩  吴金明  成为为  杨焕超  张辉  刘志刚  周琼  危起伟  
为了解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受精卵孵化的影响,设置4个不同光照条件(24 h黑暗、12 h黑暗∶12 h强光、24 h强光、24 h弱光),比较川陕哲罗鲑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川陕哲罗鲑均保持较高的孵化率,其中,24 h黑暗组的孵化率为(63.75±3.31)%,显著低于其他3个试验组;24 h弱光组的孵化率为(82.08±2.60)%,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在不同发育阶段,各个试验组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死亡率高度一致,死亡较高的时期主要集中在细胞期-囊胚早期和孵化期。从孵出时间来看,24 h黑暗组和24 h弱光组的孵出时间略早于其他2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历时23.5 d(24 h黑暗)、25.5 d(12 h黑暗∶12 h强光)、25.5 d(24 h强光)和24.5 d(24 h弱光)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尹亚南  刘长琳  胡鹏  张金勇  柳淑芳  庄志猛  薛同明  
为了深入了解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生殖生理特性,本研究采用解剖学方法及组织切片技术,观察和描述了金乌贼卵巢形态和卵子各个时相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金乌贼卵子发生过程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卵子成熟之前滤泡细胞一直存在且伴随着其结构变化,滤泡细胞解体与卵黄物质出现同步发生,卵黄物质从无到有再到大量积累直至充满整个卵母细胞,细胞核则随着滤泡细胞内折逐渐发生偏移直至最后消失。研究还发现金乌贼卵巢内卵子发生不同步且形态差异显著,未成熟的卵子粘连在卵巢基质上,依次环布于卵巢基质周围,越靠近中心,卵母细胞发育程度越低;成熟后的卵子游离在卵巢腔中,经过输卵管排出体外。根据卵巢内卵子的大小和形态、滤泡细胞形态及卵黄形成情况,将金乌贼卵子发生分为增殖期(卵原细胞期)、小生长期(无滤泡期,单层滤泡期,双层滤泡期)、大生长期(滤泡内折期,卵黄形成早期,卵黄形成晚期)、成熟期、退化吸收期共5个时期9个时相。卵巢发育分期则是以卵子时相为基础,根据卵巢的外观形态、性腺系数以及切面上优势卵子的时相,把卵巢分为Ⅰ~Ⅵ共6个时期。金乌贼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动态观察与描述,对丰富头足类繁殖生物学理论及提升人工繁殖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曹吉祥  李德尚  王金秋  
于1993年5-7月研究了5种培养液中卵形隐藻(Cryptomonasovata)的生长及其主要生化成分的组成。结果表明,作者设计的FPW培养液培养的卵形隐藻的最大密度和特定生长率均明显高于目前室内研究中普遍使用的WC培养液培养的相应值(P<0.05);氨基酸组成及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非常接近;但蛋白质水平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稍低。FPW组成的简单性及由池塘水配制的特点表明,在隐藻规模化培养时,FPW较WC具有更大的实用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霞敏  符方尧  李正  冯宪栋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卵子发生、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组织学、细胞学观察。根据细胞大小、胞核形态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划分为卵原细胞期、卵母细胞期、成熟期和退化吸收期4个阶段,并阐述了各期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特征。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过程具有种的特异性,大约孵化出膜12 d的乌贼可见有卵原细胞,此后进入增殖期。卵母细胞属于典型的滤泡型,发育过程中同时存在同步性与异同步性;卵母细胞无初级卵膜,只有次级卵膜和三级卵膜,次级卵膜由滤泡细胞分泌,三级卵膜由输卵管腺、缠卵腺以及墨囊分泌物共同构成。通过对卵巢的外观形态和组织学观察,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梁洲瑞  孙修涛  王飞久  汪文俊  丁昌玲  李涛  刘坤  
以成熟的鼠尾藻生殖托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3~23℃)、光照度(3000~12000lx)和光照周期(15L∶9D,12L∶12D,9L∶16D)对鼠尾藻排卵及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在20~23℃范围,有利于鼠尾藻卵子的排放;在3000~12000lx范围内,光照度越高,越有利于鼠尾藻卵子的排放;光周期不是影响卵子排放的主要因素,光照度是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重要因子;温度是制约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关键因子,水温低于16℃时不利于幼孢子体的快速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申志新  王振吉  王国杰  星强华  陈海龙  吕连印  陆铭  李勋业  袁军  隆国明  邓峰震  
报道了在黑泉水库利用水库库底水进行高白鲑发眼卵大规模孵化情况。孵化水温3~8℃,积温达到364.5~469.1℃.d时破膜孵出稚鱼,孵化率为96%。全过程的观察发现,昼夜水温稳定是提高孵化率的主要因素,在破膜前期保持4℃左右低水温对提高孵化率和保证仔鱼质量起关键作用,在积温达到临界值时适当升温会促使发眼卵集中破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昭明  吴凡修  王新军  陈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错  赵云龙  张明凤  王群  安传光  段晓伟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多刺裸腹(Moina macrocopa)孤雌卵子的发生过程。根据卵母细胞细胞核的形态、卵黄的合成、积累情况及核物质的形态变化等观察结果,将卵子发生分为3个时期:卵原细胞期、卵母细胞期和成熟卵母细胞期。卵原细胞核大,胞质层薄,有少量线粒体分布,核物质浓缩为一团;卵母细胞发育的早期和中期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质层增厚,线粒体迅速增多,细胞核变圆,核物质分散成多块;后期卵母细胞胞质中开始出现大量卵黄颗粒和少量脂滴,细胞核边缘波浪化,线粒体空泡化,其中卵黄合成初期,核物质重新聚集在细胞核中央,在卵黄合成中期又分散开来;成熟卵母细胞质中充满卵黄颗粒,呈强嗜酸性,细胞核的形态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王重刚  宋振荣  邹文政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凡纳滨对虾卵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卵原细胞结构简单,代谢水平低,核孔稀少,通过核周池来完成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卵黄发生前晚期和卵黄发生初期的卵母细胞变化显著:核膜凹凸不平,核仁数量多,核孔密集,大量核仁外排物经核孔输送到卵质中;卵质中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代谢活性极强。卵黄发生旺盛期是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卵质边缘还呈辐射状排列了一圈椭圆形皮质棒,细胞出现微吞饮活动并形成卵黄膜。卵黄发生晚期卵质中充满了粗大的卵黄粒和脂滴,胞器锐减。另外,探讨了卵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卵黄形成的关系以及皮质棒的来源与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洁  栗瑞兰  宋慧子  王兆琛  杜炜  张家新  
通过分析绵羊不同直径腔卵泡中葡萄糖与生殖激素(FSH、LH和17β-E_2)含量和相关受体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阐明不同腔卵泡发育中葡萄糖和生殖激素对卵泡生殖调控的机制。根据绵羊腔卵泡不同直径划分为小卵泡组(2.0~3.4 mm)、中卵泡组(3.5~5.4 mm)和大卵泡组(>5.5 mm)3组,收集其卵泡液及颗粒细胞(GCs)。采用AnnextinV-FITC测定小、中和大卵泡中GCs凋亡情况;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小、中和大卵泡组中葡萄糖浓度及FSH、LH和17β-E_2的含量;运用qRT-PCR技术检测小、中和大卵泡GCs中FSHR、LHR和G6Pase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不同直径绵羊腔卵泡中GCs凋亡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腔卵泡直径的增大,卵泡液中葡萄糖浓度、FSH、LH和17β-E_2的含量均升高;同时,GCs上FSHR、LHR、G6Pase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不同直径腔卵泡中,葡萄糖浓度与FSH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仅在大卵泡中与LH呈显著正相关(P<0.05)。另外,葡萄糖浓度与FSHR、G6Pase基因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只在大卵泡中与LHR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着绵羊腔卵泡生长,葡萄糖与生殖激素含量和相关受体基因表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共同参与调节卵泡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海霞  方琼珊  翁幼竹  王涵生  方永强  
用兔抗促黄体素生成素受体(LHR)或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CGR)、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抗体对LHR,ER和P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目的在于揭示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提取物,CPE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日本鳗鲡卵子发生和卵母细胞成熟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注射激素前后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出现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卵巢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激素处理前鳗鲡卵巢发育处于卵黄发生早期,卵母细胞平均直径(220±0.01)μm。第一次注射这两种激素后10d,实验组卵母细胞中卵黄核分散在核的周围,核仁数量显著增加,多达18~20个左右,而对照组8~10个。第3和4次激素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