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7)
2023(5900)
2022(4899)
2021(4524)
2020(3683)
2019(8118)
2018(8229)
2017(14094)
2016(7582)
2015(8859)
2014(9337)
2013(8906)
2012(8330)
2011(7489)
2010(7872)
2009(7003)
2008(7025)
2007(6990)
2006(6330)
2005(5497)
作者
(22788)
(18701)
(18530)
(17874)
(11784)
(8911)
(8653)
(7236)
(7208)
(7069)
(6475)
(6354)
(6344)
(5811)
(5770)
(5718)
(5607)
(5523)
(5490)
(5476)
(4791)
(4640)
(4551)
(4503)
(4477)
(4334)
(4121)
(4110)
(3883)
(3787)
学科
(27832)
经济(27692)
管理(25833)
(22944)
(20706)
企业(20706)
技术(12263)
中国(10920)
方法(10042)
(10017)
理论(9889)
业经(9331)
(8007)
(7337)
教育(7308)
(6858)
地方(6800)
农业(6536)
教学(6482)
技术管理(6276)
(5972)
数学(5814)
数学方法(5717)
环境(4668)
工作(4490)
(4277)
财务(4243)
财务管理(4225)
(4153)
学法(4149)
机构
学院(108998)
大学(107486)
管理(38768)
(37411)
经济(36179)
研究(35755)
理学(31531)
理学院(31138)
管理学(30416)
管理学院(30201)
中国(27503)
(24183)
科学(22571)
(20282)
(19149)
(17844)
中心(17726)
(17304)
师范(17071)
技术(16456)
(16042)
(15848)
北京(15655)
研究所(15485)
业大(14590)
财经(13950)
(13754)
职业(13657)
师范大学(13331)
(13103)
基金
项目(65786)
研究(54314)
科学(50480)
基金(42772)
(36350)
国家(35927)
社会(32702)
科学基金(30562)
社会科(29547)
社会科学(29535)
(28020)
教育(26882)
编号(24705)
(22415)
基金项目(22402)
成果(21452)
课题(18208)
自然(17733)
自然科(17273)
自然科学(17272)
自然科学基金(16967)
资助(16544)
(15569)
重点(15142)
项目编号(14928)
(14473)
(14351)
(14017)
(13507)
大学(13478)
期刊
(51513)
经济(51513)
研究(35442)
中国(33989)
教育(26098)
管理(17831)
技术(17133)
(17125)
(15495)
学报(15337)
科学(14760)
大学(12280)
图书(10930)
学学(10560)
农业(10559)
业经(8780)
职业(8548)
(8302)
金融(8302)
书馆(8193)
图书馆(8193)
(8089)
论坛(8089)
财经(7098)
科技(6930)
技术经济(6887)
经济研究(6761)
(6262)
问题(5867)
技术教育(5806)
共检索到186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瑞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立足点。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技术队伍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应有之义,并对文理学科交叉融合和“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技术队伍发展面临的缺乏职业认同感、岗位职责定位模糊、能力提升通道狭窄等现实困境,提出多学科交叉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国际化交流合作水平、课题组项目灵活聘用模式、“导师制”培养交流模式等多措并举,以期为打造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技术队伍提供建设思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沅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和“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作为先进技术与人文社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交换机”,成为各高校追求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相较于传统社科研究机构,社科实验室从诞生起就被赋予服务科学决策、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创新、汇聚研究数据、培育先进人才等功能定位。在研究需求方面,社科实验室存在专业型、平台型和综合型三种组织模式;在组织框架和资源构成方面,社科实验室具备研究目标、研究基础、组织管理、研究支撑和成果输出等五大核心要素。结合社科实验室的核心要素,初步构建了一套实验室评价要素体系,以期对高校建设高水平社科重点实验室提供参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金仁东  柯红岩  顾聪  
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对高校实验教学、实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双一流"需要一支高素质、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作为支撑。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既是"双一流"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的内在诉求。从一流学科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4个方面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要求入手,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培养培训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与区域经济共享、共赢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蒋贵友  
面对智能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建设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推动文科知识生产创新。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全球26个高校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发现,情境驱动、创新网络、知识集群与评估问责组成了数字时代文科知识生产的整体框架,分别承担目标导向、算力支持、数字协作与质量控制功能。四者间的互动共同构建了数字化的文科知识生产运行机制,也促成了文科知识生产创新生态系统,使“大学-政府-行业-公民社会”知识共同体有机联结并具备更大的创新协调能力。为此,大学亟须科学制定文科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建立开放共享的数字协作系统,完善智能设施和技术结构以及健全成果评价体系和伦理标准,从而促进文科知识生产的数字化转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沈中辉  
加强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技合作的优势经验,使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渠道更为通畅。高校通过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条件与保障,最终努力把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的"人才摇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文显  
繁荣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既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倡导理论创新,也需要加强学术规范建设。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多次开展学术规范化大讨论,不断呼唤学术规范化建设。中国学术界开展一场以“中国学术规范化”为名的运动,引起了广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广祥  
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的关心支持下,全省高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密切关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长足进步。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川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人民做学问、为群众拿笔杆。整合育人力量,使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推动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进入并稳定在世界一流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做出全面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的新思想、新认识,在我国哲学社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文玉  
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016年发表的8 037篇论文作为统计分析源,采用数据统计与文献分析方法,对实验室类核心期刊与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主要栏目与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具有高度契合性,"特约专栏"对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栏目对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具有学科针对性,管理类高被引与高下载论文对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指明了精准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维和  
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 ,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为人们在社会的多元取向中提供选择的价值标准和判断依据 ;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态度与能力 ;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提供必要的模式和思路 ,以及实现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标准功能。当然 ,这些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本身与时俱进 ,不断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荆兆勋  
本文通过对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论述的学习和认识,结合地方院校发展的实际,提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续更好地肩负起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创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君  
马克思主义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遵循。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最鲜活、最科学、最有效的中国理论。在深刻变革的时代,解决中国问题不能简单套用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也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更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和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教科书可用,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一、总则(略)二、基本规范(略)三、学术引文规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教育部日前在成都市召开西南片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强调,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抓实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劝宝  张松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研究领域、广度、深度、方法、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明显存在与学科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很适应的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方法弊端较大,制约因素较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