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1)
2023(5163)
2022(4009)
2021(4217)
2020(3441)
2019(8375)
2018(8533)
2017(15004)
2016(9126)
2015(10575)
2014(10804)
2013(9653)
2012(8515)
2011(7960)
2010(8426)
2009(7381)
2008(7082)
2007(6411)
2006(5664)
2005(5291)
作者
(22784)
(18699)
(18605)
(18097)
(11988)
(8967)
(8589)
(7452)
(7229)
(6776)
(6550)
(6213)
(6035)
(6014)
(5989)
(5709)
(5701)
(5699)
(5532)
(5417)
(5021)
(4744)
(4598)
(4463)
(4306)
(4303)
(4246)
(4142)
(3815)
(3752)
学科
(29580)
经济(29564)
教育(19633)
管理(17586)
方法(16681)
(15450)
数学(15169)
数学方法(14646)
(13291)
企业(13291)
中国(13240)
(11510)
理论(10981)
教学(8794)
(6365)
技术(5387)
(5317)
业经(5096)
(4864)
学法(4747)
教学法(4747)
发展(4585)
(4463)
研究(4371)
经济学(4296)
(4282)
学理(4097)
学理论(4097)
(4016)
贸易(4012)
机构
大学(122134)
学院(117044)
管理(40220)
研究(40057)
(37556)
经济(36470)
理学(34763)
理学院(34308)
管理学(33139)
管理学院(32916)
教育(29228)
(27469)
(26437)
师范(26300)
科学(24353)
中国(23539)
师范大学(21666)
(19504)
(18541)
北京(18305)
研究所(17896)
技术(17784)
中心(17162)
(16548)
职业(16249)
业大(15140)
(14752)
(14373)
(14108)
财经(13402)
基金
项目(74886)
研究(60892)
科学(60168)
基金(50333)
(42842)
国家(42380)
教育(38185)
科学基金(36118)
社会(34865)
社会科(32704)
社会科学(32696)
(31153)
(28319)
编号(28089)
成果(25345)
基金项目(24782)
自然(22843)
课题(22672)
自然科(22361)
自然科学(22358)
资助(21994)
自然科学基金(21921)
(19245)
重点(18435)
(17959)
规划(17345)
项目编号(17132)
(16338)
教育部(16233)
(15656)
期刊
教育(50820)
研究(42398)
(38456)
经济(38456)
中国(31644)
技术(16670)
学报(15824)
管理(14648)
科学(14550)
大学(13380)
职业(13050)
(12344)
(11945)
学学(10678)
技术教育(8563)
职业技术(8563)
职业技术教育(8563)
农业(8555)
图书(7657)
统计(7454)
(6910)
论坛(6910)
(6624)
财经(6600)
经济研究(6424)
决策(6067)
(5978)
高等(5910)
(5889)
金融(5889)
共检索到178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楠楠  
哲学咨询是一种向古希腊哲学复归的哲学应用范式,其以哲学理论为基础,以逻辑学为工具。与心理咨询相比,哲学咨询的适用对象和受众较为广泛,咨询方式富于哲学性与逻辑性,功能也更为全面。哲学咨询具有德性教化功效,因而可以服务于学生的德性培养,成为当代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德性教化具备深刻的逻辑机理,教化功能的实现依靠思想分析来完成。思想分析如同信念修复技术,分析就是治疗,哲学咨询的过程即是教育的过程。通过开展哲学咨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积极进行"哲学化"思考,协助学生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指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价值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莫梅琦  陈桂章  
本文分析了高度信息化社会对图书馆传统信息咨询服务带来的挑战,探讨了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新模式,指出图书馆信息咨询部门应成为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培训中心和获取全球信息的指导中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道德哲学是一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领域。本文从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意义、使命、作用及作用范围等几方面,阐述了道德哲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班华  
教育模式研究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性质 ,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的中介形式。它以自己独特的知识形态区别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没有教育的模式研究 ,教育科学的应用性就失去基本的知识依据。由此 ,教育的模式研究关乎教育科学的命运与使命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秋婷  
相对于传统的咨询台服务而言,巡回参考咨询服务是一种馆员主动向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方式。近年来,巡回参考咨询服务被国外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图书馆在开展巡回参考咨询服务时应结合图书馆实际制订相应的服务计划,为馆员提供相应内容的培训,并且开展相关的服务宣传。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烨  
介绍威客模式的概念以及它的三种实现形式,对威客模式与传统虚拟参考咨询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目前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论述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应该如何借鉴威客模式的创新思路更完善更有效地服务读者,以及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未来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惊铎  
生态体验范畴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践履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凸显教育中的美善和谐因子。生态体验是一种臻于和谐美善境界的道德教育模式。它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反思和重构道德教育过程,凸显营造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文化氛围,使导引者和体验者双方全息沉浸、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陶养健康人格。生态位是一种教育隐喻。生态体验教育在校本问题研究中发挥出独特的魅力前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蒋一之  
威尔逊是当代英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 ,也是从哲学入手探讨道德教育理论问题的杰出代表。本文从哲学思维方式、方法论、伦理学来源三个维度分析了威尔逊理论的哲学基础 ,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其道德教育哲学的基本思想与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不论是将道德的核心建基于"利益平等"抑或"公平",都始终是在群体伦理规范的意义上谈论个体道德价值,这只能将个体内在道德尺度引向道德之外的"利益比较"的物质层面,而不能有效逼近人们心中的价值核心——爱或美善。个体的道德实践不是对群体伦理规范本身的刻意满足,也不是为了寻求个体之间的"利益平等"抑或"公平",而是出于保持自身行为美善的精神需求。爱或美善是一切道德实践得以可能和一切道德规范得以生成的价值前提,道德实践是一种建立在道德自足(自爱)基础上的价值选择。道德教育的价值使命在于使人养成对其内在固有的美善法则的价值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全保  
咨询有五种角色模式 ,即医生模式、侦探模式、推销员模式、旅行代理模式、教练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在实践中 ,不同的情况下 ,我们可能采用不同的模式 ,并有不同的角色定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琛  张家武  
本文提出了在信息资源电子化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模式 ,包括构建参考咨询服务网络体系 ,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 ,形成基于内容的专业化参考咨询服务 ,采取合作化的参考咨询服务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肖南  钟书华  
咨询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体现。咨询酬金或咨询费用,实质上就是咨询机构和人员投入咨询产品的市场价格。咨询费用是咨询者开展咨询的经济条件,是咨询商品化的体现,也是咨询市场交易的媒介。有偿咨询是咨询市场的核心或基础,价格则是咨询市场的灵魂,左右咨询供求的变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希望哲学的艺术理论逼迫道德教育回归方法论的改变以及价值观的讨论。审美作为一条精神解放的道路,推动哲学寻求艺术审美的可能,使审美成为哲学诠释的一种方式。道德教育在希望哲学的启示之下,把希望、审美和道德三个元素牢牢地连接在一起,从伦理的希望走向艺术的想象,从艺术的想象走向道德的审美,从道德的审美走向解放的希望。道德教育借助审美的逻辑成为一种人的解放的艺术。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薛晓阳  
未来具有一种伦理性和教育性,包含着存在的意义和未来的希望。这是教人善待未来、追求美好的力量和源泉。在这里,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时间成为道德的基础。希望是一种德性,也是一种教育。教育就是"学习希望"或"学会希望"。可能性既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道德教育的归宿;此在是一种局限,教育就在于突破此在的限制,实现人的开放性和可能性。未成熟是此在的一种状态或局限,但未成熟意味着对未来的依赖性,道德教育正是在这种依赖性之上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和可能;布洛赫的希望实现了存在主义所期待的从悲凉到诗意的转换,给予道德教育一种人性的启示——教育不仅应当有希望而且也能够有希望;超越善恶是道德哲学的重要命题,也是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道勇  
在教育哲学领域,决定教育陈述效力的主要是其中包含的论证,而不是作者使用的言证。言证有一些合理的应用方式,但是其限度也极其明显。耐心追踪作品包含的论证,决心接受优质论证的结论、拒绝低劣的论证,对于言证所提供的结论保持谨慎,这是教育哲学在面对各种争议时可能采取的一个处理方案。论证是甄别意见洪流中各种胡言乱语的一个标尺,也是对教育讨论中各种非学理因素的抵抗。在呈现了杜威哲学的核心论证以后,他在直接道德教学上的立场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国内德育学者近两年来的相关争议自然消弭于无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