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
2023(1550)
2022(1208)
2021(1245)
2020(972)
2019(1943)
2018(2048)
2017(3118)
2016(1912)
2015(2119)
2014(2114)
2013(1874)
2012(1791)
2011(1719)
2010(1703)
2009(1609)
2008(1574)
2007(1428)
2006(1264)
2005(1253)
作者
(4761)
(3895)
(3853)
(3730)
(2485)
(1920)
(1807)
(1594)
(1491)
(1349)
(1337)
(1315)
(1266)
(1251)
(1250)
(1219)
(1213)
(1203)
(1185)
(1177)
(1134)
(1036)
(988)
(913)
(911)
(877)
(870)
(852)
(837)
(830)
学科
(5793)
(5484)
经济(5481)
教育(3255)
理论(2405)
经济学(2306)
教学(2017)
管理(1893)
中国(1838)
思想(1759)
政治(1719)
(1388)
图书(1315)
书馆(1290)
图书馆(1290)
(1257)
(1235)
企业(1235)
思想政治(1213)
政治教育(1213)
治教(1213)
德育(1209)
业经(1149)
研究(1137)
学法(1025)
教学法(1025)
总论(1020)
方法(1011)
图书馆学(888)
教师(836)
机构
大学(27214)
学院(25301)
研究(9495)
(8128)
师范(8083)
教育(7706)
(7092)
经济(6834)
师范大学(6592)
科学(6439)
(5965)
管理(5583)
中国(5189)
(4815)
研究所(4424)
理学(4417)
(4311)
理学院(4305)
管理学(4117)
管理学院(4054)
北京(3996)
中心(3968)
技术(3958)
(3425)
(3416)
职业(3413)
教育学(3397)
(3111)
(3042)
经济学(3005)
基金
项目(14240)
研究(12988)
科学(10659)
教育(8317)
基金(8313)
成果(6935)
社会(6860)
(6852)
国家(6766)
编号(6447)
社会科(6304)
社会科学(6303)
(5999)
(5579)
课题(5298)
科学基金(5063)
(4884)
项目编号(4091)
规划(3799)
重点(3782)
基金项目(3734)
(3622)
(3600)
(3594)
研究成果(3545)
(3458)
(3338)
(3327)
阶段(3319)
资助(3276)
期刊
教育(12965)
研究(9847)
(9296)
经济(9296)
中国(7294)
学报(5084)
大学(3546)
科学(3367)
图书(3217)
(3016)
学学(2889)
职业(2653)
(2577)
技术(2434)
书馆(2426)
图书馆(2426)
管理(1916)
财经(1870)
农业(1809)
(1668)
经济学(1661)
高等(1641)
(1635)
论坛(1635)
技术教育(1613)
职业技术(1613)
职业技术教育(1613)
成人(1610)
成人教育(1610)
(1597)
共检索到41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济良  刘燕楠  
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教师在满足功利目的的驱使下逐渐失去了反思教育本真的能力。然而,教师对于教育的认知并不能只存在于操作的层面,更多的需要来自生活与价值层面的审视。因此,教师需要具有一种哲学的品质才能对教育及人本身进行终极的关怀与思考,使教师在哲学的思考中不断形成反思与批判的思维,从而生成一种具有理性与超越性的教育智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萨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即教师为师之道的根本在其教育思想与行动拥有哲学根据,而非经验的重复或技术的熟练。教师的哲学之思强调了哲学作为教育的一般原理,这使得教师的实践成为有内在"原理"支持的专业实践,这样的教育实践才会是自觉的、清醒的和有明确追求的。教师通过对"教"的理论拥有而获得自觉的"教的意识",成为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得以形成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使得教师的教育实践成为由教育的理论自觉引起和展开的发生过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宏  
当我们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发现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即教师们很少或不愿去思考一些看上去很遥远而实际上却迫切需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哲学之思能够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视角,帮助教师获得一种洞察力,使教师更清晰地理解教育、理解学生、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教育改革中的冲突与矛盾。教师只有致力于建构个人的教育哲学,系统地思考教育的根本问题,才能真正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翟羽佳  
当前,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路径存在哲学缺场,对智慧图书馆内涵的综合性阐释没有达到基础理论层面的构建,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并未与"智慧图书馆"这一热点和趋势融合。因此,应在哲学视角下重新审视"智慧图书馆"概念,奠定对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创新图书馆学的发展理念。首先,从存在论层面揭示智慧图书馆的存在形态,探究"智慧图书馆何以可能";第二,为智慧图书馆确立新的认识范式,将以往概念研究的静止思维、实体思维和机械思维历经观念的冒险,转换为过程思维、关系思维和机体思维;第三,从价值论角度探寻关涉人类知识追求和信息获取之理想的智慧图书馆所具有的价值意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澜  
以儒家为主体、儒道释并存的思想格局呈现的价值取向、基本的思维方式及其存在方式构成的中国哲学传统具有存在的独特和意义,它内含着教育精神与智慧,形成了基于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哲学。从天地人相通相生、人应依天道之法而行、人在天地万物之间的特殊地位与关系的天人关系的三层意义,可见天人合一内含的教育精神。以人生为对象的修习践行,是解决人何以成人、立身、成事这一由天人合一引申出的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由此,"教育"一词的中国式表达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中国哲学传统中重智慧胜于重知识与经验,导致了中国哲学传统中认识事物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独特:重综合思维,着力于整体与关系的认识;形成互通互化的关系思维,并进行关系范型推演;运用时势运转的思维方式,关注转化过程中条件变化和关节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洪席  靳玉乐  
过程哲学在国外被视作是一切新思想的渊源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奠基理论之一。基于过程哲学的视域审视课程改革,可以给我们带来颇多启示。其中,过程是课程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课程思维的当代选择,整合是课程设计的应然向度,创造是课程实施的本质诉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陶志琼  黄鑫  
中国式教育哲学是指从中国儒家传统哲学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的思辨。中国传统哲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人生哲学,中国式教育哲学思辨的就是人生教育应该何所为的问题。人生教育应在"三人"教育即人格教育、人才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有所作为,因为受着何种教育,便养成何种人格,成为何种人才,便会过何种人生。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格教育,修养高尚人格不仅是义务,而且是权利。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才教育,不只是才能教育,更是人的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人文教育,不仅有充沛的人文气场让人体会到"斯文在兹",而且是智仁勇融为一体的精神教育。人格教育是做人的"内圣"教育,人才教育是做事的"外王"教育,"内圣外王"的做人做事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体两面:做人教育旨在成己的"内圣",做事教育旨在成物的"外王"。中国式人生教育是成己成物的"仁—生"教育,把提升心灵境界和实现人的整全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长纯  
在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中要重视教育自身的生命和生活,重视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之共有属性的探索,重视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哲学。这种工作哲学包括把握方向、回归实践、合作发展、赋权教师、倚重制度、沟通教学研、文化互动、和而不同、着眼具体、操作多元等话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龙  
新时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实践体现,是凝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文化思想的智慧结晶,正确理解其哲学智慧有助于凝聚力量、统一思想,为创新发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陈先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是全面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问题的书籍,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理论对思政教育具有参考价值,对认知、了解和学习新时期习近平治国理政哲学智慧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教师的哲学是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体性、反思性和实践性品格的哲学,是教师以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为基础,在个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反思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感悟教育真相而形成的属于个人的教育智慧、信念与信仰。教师的哲学是教师的为师之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哲学。教师的哲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了解。教师哲学的生成隐含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之中、哲学史的发展之中、哲学智慧的形成之中,"由理入道"、"由技进道"、"顿悟成道"是形成教师的哲学的基本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文霞  
教育哲学是热爱教育智慧的 ,它的具体样态是 :惊异、怀疑 ,感受、体悟 ,博览、沉思 ,说出、倾听 ,激情、执着。然而 ,爱与智慧的危机已成为当代教育的症结 ,“爱智慧”、“复兴智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化行动之一”,是哲学和教育的事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学光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儿童具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爱智慧"的天性。儿童哲学教育的意义起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保护儿童的哲学天性。这有助于儿童精神的健康成长,有助于人类思想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助于哲学家的诞生。其二,训练儿童的哲学思维。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和能力有赖于必要的训练,而哲学教育是训练儿童哲学思维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其三,奠基儿童的幸福人生。其根据在于哲学教育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条件,它能使儿童一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并能通过培养儿童的辩证思维帮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地将痛苦转化为幸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康  赵贝斯特  张梦  
"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技术优势,秉持以哲学思维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具有问题意识与对话意识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是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的有益尝试。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应吸收新兴科技与教育教学模式的优长,充分遵循哲学学科特征,全面把握哲学教育的功能与使命,自觉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哲学教育教学过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武华  方展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  
直接决定教学活动优劣成败的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的养成,需要教师参照教学实践智慧的表现和实质,反思自己教学设计和实施时的行为反应和意识状态。借助基于实践哲学视角和现象学方法的考察,可以发现教学实践智慧的实质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学科素养深刻、完整而具体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学科素养形成过程的合理、动态把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