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1)
2023(3381)
2022(2633)
2021(2770)
2020(2064)
2019(4734)
2018(4814)
2017(7120)
2016(5203)
2015(5887)
2014(6152)
2013(5213)
2012(4933)
2011(4775)
2010(5138)
2009(4658)
2008(4610)
2007(4473)
2006(4210)
2005(4067)
作者
(12831)
(10668)
(10404)
(10230)
(6804)
(5229)
(4941)
(4486)
(3985)
(3894)
(3644)
(3588)
(3547)
(3509)
(3442)
(3394)
(3264)
(3210)
(3188)
(3175)
(3099)
(2770)
(2626)
(2527)
(2517)
(2495)
(2493)
(2350)
(2227)
(2226)
学科
教育(19181)
(11543)
经济(11534)
中国(11404)
(9783)
理论(8500)
管理(6789)
教学(6490)
(5149)
(4382)
企业(4382)
(4091)
思想(3916)
发展(3859)
研究(3791)
(3736)
政治(3677)
(3482)
经济学(3351)
高等(3299)
改革(3245)
学法(3213)
教学法(3213)
思想政治(3084)
政治教育(3084)
治教(3084)
德育(3062)
学校(2902)
业经(2900)
(2850)
机构
大学(75508)
学院(68224)
研究(28460)
教育(27700)
(22363)
师范(22282)
师范大学(18492)
(18073)
(17344)
科学(16907)
经济(16669)
(14777)
管理(14593)
中国(14116)
研究所(13373)
(12817)
北京(12658)
职业(11730)
技术(11630)
理学(11335)
理学院(11034)
教育学(10776)
中心(10736)
管理学(10614)
管理学院(10444)
(10102)
(10069)
(9593)
(8170)
职业技术(8011)
基金
项目(35124)
研究(34135)
科学(27829)
教育(25006)
基金(20336)
成果(18383)
社会(18038)
编号(17002)
(16828)
社会科(16588)
社会科学(16584)
国家(16485)
课题(15738)
(15145)
(15067)
(13942)
科学基金(12341)
规划(11026)
项目编号(10205)
(10074)
(10061)
重点(9790)
研究成果(9713)
(9522)
(9258)
(9221)
阶段(9202)
基金项目(9141)
(9057)
年度(8890)
期刊
教育(47667)
研究(34588)
中国(24188)
(23397)
经济(23397)
学报(12249)
职业(11154)
大学(10122)
技术(9605)
(8829)
科学(8746)
学学(7442)
技术教育(7204)
职业技术(7204)
职业技术教育(7204)
(7166)
图书(6279)
(5858)
论坛(5858)
财经(5645)
高等(5502)
管理(5123)
成人(5063)
成人教育(5063)
(4972)
书馆(4954)
图书馆(4954)
农业(4820)
高等教育(4803)
(4573)
共检索到121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晖  
《普罗塔戈拉》记叙了年轻的苏格拉底初始登上公共教育舞台,通过挑战普罗塔戈拉从而宣称一种新的教育方案的故事。澄清普罗塔戈拉与苏格拉底的教育之争,可以进一步探究苏格拉底教育理念的背景与发端。普罗塔戈拉对德性教育进行世俗化的改造,他用"技艺知识"取代了内在的德性,用修辞术和法律取代了统治的智慧和正义。苏格拉底试图重建人们对内在德性的追求,他的教育建立在"整全知识"和"美德即知识"的假设上,他一方面为公民塑造了有利于"节制"的"知识神话",另一方面鼓励智慧者"勇敢"地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由此,苏格拉底的哲学教育是通过"整全知识"统合"节制"与"勇敢"的教育,他提醒人是追求美好的动物,但人必须节制而勇敢地忍受着追求美好过程中注定的艰难与失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哲学的未来性是以教育的未来与可能为引线的思想向度。审视未来教育观念、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对人类教育的存在论筹划,要求教育哲学开辟未来性维度。从反思性走向未来性并不意在营造反思性与未来性的对举,而是以未来为坐标自觉校准思想发展方向,以未来性的观照引领学术范式转换,把对未来教育哲学可能性的思虑接纳为教育哲学的本己性任务。技术是影响未来教育的决定性力量。技术世界和技术统治将使人类精神、人类身体以及人类本质技术化和非自然化,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的存在方式。对教育哲学来说,这是一个存在论级别的挑战。新兴技术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是全新的、人类从来没有遭遇过的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教育哲学需要对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人类的生命形态、生命本性、生命结构、生命意义进行重新规划,学会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审视人类生存处境,审视教育本身,对教育哲学“重新域定”,重建教育认识论,重估教育价值。“生成”、“或许”、“突变”是未来教育哲学的可能样态。人类对未来教育的形塑需要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协同,而对于未来教育思想的筹划,是教育哲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未来性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建鲲  庞学光  
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面临着:西方的儿童哲学主要表现为学科课程,缺乏相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我国缺乏追求理性和培养未成年人理性思维的传统;各级教育机构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缺少合作等问题。而康德对"知性"能力的阐述,当代心理学对"灵商"的挖掘,则为儿童哲学在中国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树立相应的学校教育观念指明了方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妥建清  
肇始于古希腊的诗与哲学之争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对现代性所造成的诸种异化进行了反思,在康德哲学、古典哲学的有关百科全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总汇诗”思想,并通过反讽和想象让“总汇诗”成为百科全书式的统领性的学科,具有形而上的超验意味。“总汇诗”思想不仅统一了诗与哲学,弥合了由启蒙运动所造成的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而且对后世的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反思现代性的危机提供了新的可能,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哲学史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嘉慧  
关注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杜威教育哲学所提出的学术批评,可为中国学者更准确地理解杜威教育哲学的得失提供更冷静的研究视角。白璧德与杜威之争主要包括三个分歧。从白杜之争的视角来看,杜威教育哲学至少在三方面值得关注和重新评估:当杜威以一元论哲学反对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教育哲学时,这种一元论容易把个人本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社会或他人;当杜威从民主主义的视角来建构其教育哲学体系时,需要谨慎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度浪漫的情感主义;当杜威将进化论作为其教育哲学的基本视角时,需要谨慎对待这种进化论所激发出来的"古今之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亚平  
露丝·普罗厄·贾布瓦拉是英语世界重要的印度书写者,她的小说《热与尘》《穷乡僻壤》《新领地》都是其晚期印度题材作品的代表作。贾布瓦拉的以上三部作品中的印度人和西方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且带有殖民主义的色彩。他们是典型的文化漂泊者,在印度文化和英国文化的截然不同中苦苦寻觅自身的文化渊源,在个体文化身份上体现了文化排异与混合,显示出特有的文化状态和精神体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Ю.А.普罗科菲耶夫  项国兰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前苏联改革。(1)前苏联改革失误主要是决策随意,所通过的决议、法律不是巩固发展而是破坏经济、社会和文化。(2)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党内没有民主化,党的上层领导蓄意、千方百计地搞垮党,党自身也有弱点。(3)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激励机制、制度有缺陷,煤矿工人罢工,民族问题,国家发展战略失误,上层领导任意违宪,西方因素,等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习异化"源自心理主义的学习本质观和功利主义的学习价值观。走出学习异化意味着超越对学习的"客观规律"的寻找,走向"学习哲学",追求学习意义。学习的技术化、工具化与学习的心理化一脉相承,追求意义的学习观意味着走出"技术崇拜"。我国悠久的学习文化传统是构建今日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的宝贵资源。20世纪以来的学习哲学围绕"学会思维"和"学会生存"而展开,分别以杜威和海德格尔为代表。实现探究学习观与生存学习观的互补与整合是今日学习哲学的重大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教师的哲学是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体性、反思性和实践性品格的哲学,是教师以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为基础,在个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反思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感悟教育真相而形成的属于个人的教育智慧、信念与信仰。教师的哲学是教师的为师之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哲学。教师的哲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了解。教师哲学的生成隐含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之中、哲学史的发展之中、哲学智慧的形成之中,"由理入道"、"由技进道"、"顿悟成道"是形成教师的哲学的基本路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威  
巴塔耶的普遍经济学完成了四个转换:从物质财富到生命能量,从局部视角到整体视角,从匮乏预设到过剩事实,从普遍经济到普遍历史。巴塔耶的这一经济哲学思想,同时包含着批判性维度与合理性维度,前者体现在对传统西方经济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上;后者则蕴含在普遍经济学的理论建构中,而这既造成了其自身的理论缺陷,又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若干务实的启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铁芳  
幸福乃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教育关涉幸福,这是不证自明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教育要不要关涉幸福,以幸福为基本价值诉求,而在于,教育究竟应该关涉怎样的幸福,何种幸福本身就内含着通向幸福的路径。而幸福问题的根本,乃在于生活方式的选择。哲学生活与民众生活的冲突无疑是贯穿人类生活始终的基本问题,甚至是事关个体存在的中心问题。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揭示哲学生活与民众生活冲突的不可避免,以及哲学教育的艰难。随着现代社会的民主化,民众生活在现代化中的位序提升,哲学生活在物欲化的生活中日趋晦蔽,这进一步加剧了哲学教育的艰难。在今天,教育哲学就是要为哲学教育提供辩护,或者说为哲学生活提供教育的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子夏  余雅晶  伍素  
实验哲学力图在批判传统哲学实践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哲学方法,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元哲学问题上的争论。然而由于未能明确问题的焦点何在,争论双方陷入了自说自话的窘境。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考察相关概念的清晰程度以及哲学实践的实际情况来得出关于实验哲学的攻击目标及其正当性的结论。由分析可知,实验哲学矛头所指的对象当中,当代扶椅哲学因其运作方式的自然化转向而难以成为攻击目标,哲学家进行思想实验的正当性则取决于哲学家是否能以直觉为证据。直觉又可分为表面直觉和健全直觉。由于传统哲学家也倾向于拒绝将表面直觉作为证据,因此这场争论的问题应聚焦于健全直觉能否被用作证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季金华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长期的教育生涯中,批判地继承了诸子百家之长,并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思想,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对教育的起源、本质、过程、功能及作用等都有自己的独道之见,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教育哲学思想,对后世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荀子没有教育哲学专著,他的教育哲学思想散见在《荀子》一书的各篇中,具体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