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63)
2023(2704)
2022(2285)
2021(2037)
2020(1523)
2019(3454)
2018(3277)
2017(6277)
2016(3412)
2015(3525)
2014(3491)
2013(3502)
2012(3239)
2011(2922)
2010(3057)
2009(2780)
2008(2620)
2007(2169)
2006(2029)
2005(1733)
作者
(9275)
(7781)
(7661)
(7506)
(5141)
(3613)
(3532)
(3027)
(2936)
(2808)
(2646)
(2620)
(2559)
(2490)
(2329)
(2320)
(2282)
(2280)
(2278)
(2132)
(1859)
(1827)
(1792)
(1786)
(1695)
(1667)
(1609)
(1582)
(1581)
(1564)
学科
(16117)
经济(16104)
中国(8405)
管理(8063)
地方(6609)
城市(6142)
方法(4605)
城市经济(4389)
数学(4109)
数学方法(4067)
(3517)
环境(3500)
(3444)
(3061)
(2800)
(2745)
工作(2605)
地方经济(2604)
方城(2600)
理论(2368)
业经(2281)
财政(2094)
资源(2047)
(1938)
(1916)
农业(1880)
发展(1853)
(1843)
(1835)
企业(1835)
机构
大学(48485)
学院(46900)
研究(18159)
(18155)
管理(17732)
经济(17441)
理学(15245)
理学院(14879)
管理学(14619)
管理学院(14499)
科学(11653)
中国(11487)
(11287)
(8908)
师范(8875)
(8272)
(8194)
中心(7895)
师范大学(7676)
研究所(7445)
(7222)
(7069)
北京(6888)
财经(6531)
经济学(6039)
城市(5967)
(5950)
(5898)
业大(5674)
研究院(5558)
基金
项目(35339)
科学(29083)
基金(27069)
研究(24649)
(23775)
国家(23639)
科学基金(21093)
社会(17867)
社会科(17045)
社会科学(17041)
基金项目(15364)
自然(13331)
自然科(13067)
自然科学(13066)
自然科学基金(12789)
(12707)
(11435)
教育(10319)
编号(9353)
资助(9270)
国家社会(8137)
(7836)
重点(7762)
成果(7329)
(7247)
(6739)
创新(6399)
课题(6383)
发展(6371)
(6304)
期刊
(20223)
经济(20223)
研究(16270)
中国(8056)
城市(7422)
科学(6716)
学报(5688)
(5448)
图书(5075)
(5059)
管理(4784)
问题(4674)
大学(4261)
书馆(4209)
图书馆(4209)
学学(3933)
地理(3821)
(3769)
教育(3749)
资源(3622)
发展(3280)
(3280)
现代(3227)
财经(3025)
经济研究(2875)
经济地理(2792)
(2673)
技术(2634)
城市问题(2583)
农业(2464)
共检索到67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钟虹滨  
在近50年的城市建设中,哥本哈根的城市公共空间不断增加。通过倡导自由与平等、休闲与愉悦、交往与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理念,哥本哈根使城市建设重新回归到了满足城市生活的需求上来。本文对哥本哈根新城市空间建设进行了介绍,认为哥本哈根通过交流空间、新型运动空间的营造以及空间服务设施的设立,为城市的公共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金海燕  
哥本哈根滨水空间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人的滨水",也是该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系统地梳理了哥本哈根城市与滨水空间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探讨其"人本主义"的滨水空间设计理念,总结其滨水空间的整体构架和未来发展,结合图示分析,希望为我国滨水空间发展和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立志  洪再生  严红红  刘彦君  李宇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对于城市交往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公共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城市传统交往特征与当前交往特征的转变,并结合对城市交往空间使用现状的评价,以提高城市居民交往机会为目的,提出了营造城市公共交往空间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永超  陈东田  曹庆义  高阳  刘丽昀  
基于"人民城市"理念,以泰安市铁路新村小区和升平小区为案例,从居民的切实需求出发,关注居民多元参与和空间导向的关系,结合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SegNet)和城市景观数据集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提出以人为核心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品质高颗粒度的精准测度。同时结合居民在日常活动和需求,对公共空间环境问题进行精准分析,为老旧小区精细化、系统化的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广杰  韩锐  尹博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在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和多技术协调的设计原则的前提下,针对遗产电厂集水区域的渗、滞、蓄、净、用、排六个水处理措施,提出系统性的电厂海绵性生态景观设施选择方法,以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在工业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铁  
图书馆是以书为媒介的人与人交往和联系的场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公共空间。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可以促进社会包容,创造社会和谐氛围;履行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拓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应规划图书馆布局,建设人本化的图书馆建筑,融入复合式公共空间的建设,并为读者营造舒适、休闲的空间环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延旭  张浩鑫  
一座伟大的城市不仅要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优美的建筑,还需要城市公共空间来增添色彩。城市的公共空间能够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诸多的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彰显出城市的文化魅力。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明清闭关政策下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同时广州也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阳  吕庆华  
应用文献归纳和整合对比等方法,从公共空间的定义与特征以及创意城市的含义和形成要素入手,在回顾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归纳了公共空间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以构建创意城市为目的,认为应该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社会影响力,重视细节,更开放更具宽容性以及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服务作用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把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静雅  陈可石  邰浩  
从城市形态学中城市肌理概念出发,通过人本行为认知城市空间。以青岛老城区为例,分析城市肌理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并解析城市肌理的构成,探究老城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理念。提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路径:在符合城市规划理念、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视功能肌理中生活空间的质量,注重公共场所的人本化设计。意在为中国当下城市建设中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兴中  
城市可持续研究是上世纪后期至今学术界研究全球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早期的研究集中于环境、能源和经济层面,近十多年来已深入到以"社会公平与空间公正"为方向的"空间可进入性"、"空间文化尊严"与"空间价值保护"等内容,研究方法也从宏观因素探讨转向微观认知结构领域。应用焦点已由城市空间功能规划转向如何衡量和确保城市的可持续空间与社会发展的社区规划及策略方面。国外学术界的研究已形成了"可持续城市主义"与"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有关的"社区公正规划"、"持续社区规划"的专著①,但还未完整深入到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体系的探讨。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进程阶段,新人本主义强调人与社会(文化)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其目标...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高小军  
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理由与价值,并分别从成为地区或社区中心,实现空间再造,促进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应进行的理念与实践变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和共生效应(Symbiotic effect)是自然界生生不息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两大主要内在机制。首先从城市如何与自然共生入手提出共生城市的理念(Symbiocity)。其次,将"共生城市"可以分成三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集,这三个协同集自身的共生性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共生性就能影响城市生态足迹的大小。最后,论述了培育"共生城市"自演化成长机制,这种机制是生态城市成功的基础之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东泉  李慧  
将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重要公共政策的认识是国家新时期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论文通过梳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内涵的演变,解释了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出现的历史必然性;然后从制度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角度,认为这一新的认识对城市规划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城市规划制度的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红民  马永良  刘育峰  王思捷  刘盈盈  
文章从理念、价值与功能三个角度展开研究,认为中心城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快乐学习,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循序渐进、持续发展四大理念,体现个体发展、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三大价值,并实现学习、管理与服务三大功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沈山  曹远琳  孙一飞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新型城市空间形态与组织形式出现,传统城市空间研究范式面临转型。基于人本主义理念,从智慧空间的演化动力、社会形态、组织特征、规划管治四个方面研究智慧城市的空间组织。从智慧产业空间、智慧社交空间、个体行为空间、居民社区空间、人的意象空间五方面探讨智慧城市新的空间形态,以及集聚与扩散、创新与弹性、实体与虚拟的空间组织特征。研究认为,信息时代城市空间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变化,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智慧城市空间规划重点,在于依托信息技术推进空间形态优化和空间组织效率的提升,并高度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