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8)
- 2023(3707)
- 2022(2924)
- 2021(2712)
- 2020(2270)
- 2019(4836)
- 2018(4831)
- 2017(8701)
- 2016(4808)
- 2015(5249)
- 2014(5209)
- 2013(5090)
- 2012(4579)
- 2011(3968)
- 2010(4013)
- 2009(3412)
- 2008(3456)
- 2007(3134)
- 2006(2615)
- 2005(2457)
- 学科
- 济(18880)
- 经济(18873)
- 管理(16863)
- 业(16463)
- 企(13440)
- 企业(13440)
- 技术(10883)
- 方法(9248)
- 数学(8439)
- 数学方法(8259)
- 技术管理(5999)
- 农(5028)
- 中国(4884)
- 财(4277)
- 业经(3882)
- 学(3798)
- 农业(3699)
- 贸(3679)
- 贸易(3677)
- 易(3622)
- 地方(3052)
- 环境(2952)
- 理论(2872)
- 制(2822)
- 产业(2763)
- 出(2663)
- 新技术(2580)
- 高新(2575)
- 高新技术(2575)
- 划(2558)
- 机构
- 学院(67508)
- 大学(66632)
- 济(26314)
- 经济(25744)
- 管理(24543)
- 研究(23732)
- 理学(20778)
- 理学院(20566)
- 管理学(20087)
- 管理学院(19963)
- 中国(17021)
- 科学(16496)
- 农(14516)
- 京(14291)
- 所(12770)
- 业大(12655)
- 研究所(11727)
- 农业(11592)
- 中心(10894)
- 江(10659)
- 财(10592)
- 技术(10267)
- 北京(8881)
- 省(8702)
- 院(8588)
- 财经(8300)
- 州(8274)
- 经济学(8057)
- 范(8018)
- 师范(7899)
- 基金
- 项目(47770)
- 科学(36427)
- 基金(33507)
- 研究(32454)
- 家(30927)
- 国家(30732)
- 科学基金(25366)
- 社会(19968)
- 省(19911)
- 社会科(19134)
- 社会科学(19126)
- 基金项目(17511)
- 自然(16901)
- 自然科(16533)
- 自然科学(16530)
- 划(16499)
- 自然科学基金(16221)
- 教育(14809)
- 资助(13688)
- 编号(12343)
- 重点(11153)
- 创(11145)
- 发(10738)
- 创新(10612)
- 计划(10179)
- 部(10127)
- 科技(9838)
- 成果(9285)
- 科研(9252)
- 业(9174)
共检索到102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星 吴燕燕 王悦齐 杨少玲 王迪 麦志成
海鲈鱼因切小片后,存在不耐煮、容易散开、完整性差等品质问题而严重制约系列产品的开发,本研究开发一种适合海鲈鱼小片的品质改良工艺技术,通过单因素研究TG酶、明胶、蛋清粉及浸渍时间对鱼小片的品质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复合品质改良剂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TG酶、明胶和蛋清粉均能提高海鲈鱼小片的耐煮性和完整性,最佳工艺为:TG酶添加量3.90%、明胶添加量2.40%、蛋清粉添加量6.00%,浸渍温度为0~4℃,浸渍时间为5.50 h,处理后的海鲈鱼小片耐煮性好、完整度高、色泽洁白、弹性适中、香气浓郁,微观结构观察表明其能使鱼小片组织结构更加紧密。该研究解决了海鲈鱼切小片加工的“瓶颈”问题,为用海鲈鱼生产火锅类、简易社区菜肴等系列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仲溪 王坤波 高代珍 刘德华 简伯华
通过不同干燥工艺技术处理和沱茶生化品质成分分析,探索了干燥工艺技术对沱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温度对沱茶水分散失速度不同,不同重量规格的沱茶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水分散失也不同。沱茶(100g)在40℃、60℃干燥,多酚类、咖啡碱、儿茶素总量、EGC、EGCG、GCG、ECG儿茶素组分物质含量及酚/氨比值比在80℃、100℃干燥均要低,但氨基酸总量在40℃、60℃干燥比80℃、100℃干燥要高;不同干燥温度对沱茶色泽物质的形成存在差异,低温干燥(40—60℃),有利于沱茶色泽物质由绿变黄转化;内质感官审评以40℃、60℃优于80℃、100℃的沱茶。故低温长时干燥则有利于沱茶滋味和色泽物质...
关键词:
沱茶 干燥工艺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卫华 韩鲁佳 杨增玲 刘贤
为确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黄芪黄酮(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黄芪黄酮得率与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的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5 h,乙醇体积分数88.3%,液固比25 mL/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黄芪黄酮得率为0.977 mg/g,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1%,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关键词:
黄芪 黄酮 提取工艺 参数优化 响应面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丽丽 管卫兵 彭自然 何文辉 沈路遥 卓帅
为优化芦苇基生物炭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考察热解温度、氨水质量分数和浸渍比(生物质原料与氨水质量之比)等3种参数对芦苇基生物炭吸附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实验,运用响应面法对其活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对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产生影响,其影响显著性大小为热解温度>氨水质量分数>浸渍比。通过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活化工艺参数为热解温度620℃、氨水质量分数8%、浸渍比1∶5;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比表面积和碘吸附值分别为334.49 m~2/g、585.52 mg/g,均优于未进行优化改性的样品。该值与理论值(335.2 m~2/g、582.288 mg/g)基本相符,表明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可行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荔 吴义强 胡云楚
为开发生物质导电材料,以木质素为原料,氯化铁为催化剂,通过热解炭化工艺制备木质素炭,并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炭产率的4个主要因素即载气流量、升温速率、炭化温度、炭化时间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Design-Expert软件的Box-Behnken设计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较显著,当载气流量为1.26 L/min,升温速率为20℃/min,炭化温度为700℃,炭化时间为60 min时,炭产率达到最大值46.04%,与实际值45.86%较为接近,说明优化结果可信。洗涤处理后的木质素炭呈片层堆积状,其结构类似于
关键词:
木质素 炭化 电阻率 响应面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袁惠君 李欣 贾鸿震 袁毅君
黄芪总黄酮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常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在食品和饲料中。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黄芪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进一步用Box–Behnken法优化黄芪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富集纯化。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7,提取时间70 min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总黄酮提取量为2.78 mg·g~(–1),相对标准偏差为1.41%。经HPD722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联用富集纯化后,黄芪总黄酮提取量为310.63 mg·g~(–1),增加112倍,其中毛蕊异黄酮含量由0.13 mg·g~(–1)增至42.56 mg·g~(–1),增加327倍;芒柄花素含量由0.06 mg·g~(–1)增至7.89 mg·g~(–1),增加132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中民 李益武 杨文超 缪晓青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胃蛋白酶酶解王浆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以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清除率为响应值,研究了酶与底物的比值([E]/[S])、底物浓度以及酶解时间对蜂王浆酶解物抗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确定出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优酶解条件为,[E]/[S]2.24%、底物浓度1.61%、酶解时间3.7 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王浆蛋白酶解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7.84%。
关键词:
王浆蛋白 抗氧化肽 响应面分析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迪 罗永康 崔建云
以脱钙率为指标,以脱钙时间、盐酸浓度、液料比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对盐酸脱除武昌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鱼鳞中钙质的反应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液料比对脱钙率的影响最大,盐酸浓度次之,脱钙时间的影响最小。得出其反应模型及较佳脱钙工艺参数为:脱钙时间为86.01 min,盐酸浓度为0.43 mol/L,液料比为62∶1,脱钙率达到79.18%。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元芹 李翘楚 卢珺 王颖 吴志宏 刘天红 李晓 李红艳
以新鲜浒苔、小黄花鱼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调味炒制等工艺条件对浒苔鱼松产品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和感官评定,确定小黄花鱼调味料最佳配方为:食盐3.0%,味精0.8%,白糖2.0%,料酒1.0%;小黄花鱼打浆时间4min;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最优生产工艺:小黄花鱼糜、浒苔粉添加量之比为3.85:1,初炒时间14.2min,炒酥时间41.5min。研制出的鱼松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为二者资源的深加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浒苔 小黄花鱼 鱼糜 鱼松 响应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晓彤 黄立萍 孙谧 郝建华
为获得较高的α-环糊精转化产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方法,筛选底物种类、底物浓度、加酶量、酶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和pH等多个单因素,对海洋芽孢杆菌Y112产的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α-环糊精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得到影响α-环糊精转化率的3个主要因素:底物浓度、温度和pH值。最终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最佳转化条件为马铃薯淀粉浓度为5%,加酶量200 U/g(淀粉),pH值为8.4,温度30℃,200 r/min反应6 h,α-环糊精转化率均值为28.67%,比优化前的产率提高了2.48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洁红 谭兴和 郭时印 王锋 潘小红 周向荣
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温度、时间及料液比对湘西刺葡萄皮色素(VSP)提取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从刺葡萄皮粉中提取色素宜采用70%乙醇(含0.03%盐酸)作为提取剂;刺葡萄皮色素提取的响应面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6.7,提取温度46.7℃,提取时间68 min,该条件下提取量指标为8.125 9,模型预测精度达99.9%,比单因素组合条件下的提高了4.94%;回归方程优化明显提高了第一级、第二级提取率,使二级提取率由单因素最优条件下的90.18%提升到了97.35%.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红亮 卢旭 卞贞玉 林雨菲 张怡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金柑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液料比、温度、时间、乙醇含量和提取次数5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SAS 9.2响应面的分析程序得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所得的方程达到显著水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毫升∶克)38∶1、提取温度88℃、提取2.5 h、乙醇含量70%和提取3次,实际测得的多糖提取率为1.81%,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
关键词:
金柑 多糖 提取 响应面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龚健 韩永斌 顾振新
选取红甘蓝色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红甘蓝色素提取产量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解逆矩阵分析表明:在提取温度为43.6℃,提取时间37.9 m in,料液比1∶21.3时,红甘蓝色素提取产量最高,最大提取产量预测值为8.957 mg.g-1,与实测值相符。利用优化工艺参数提取红甘蓝色素时,具有最大的提取产量。
关键词:
红甘蓝色素 响应面法 提取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