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1)
2023(3450)
2022(2789)
2021(2660)
2020(2226)
2019(5039)
2018(4960)
2017(9037)
2016(5330)
2015(5761)
2014(5727)
2013(5450)
2012(5229)
2011(4718)
2010(4822)
2009(4260)
2008(4387)
2007(3841)
2006(3430)
2005(3082)
作者
(17554)
(14876)
(14828)
(13926)
(9414)
(7097)
(6483)
(5792)
(5618)
(5393)
(5254)
(5010)
(5006)
(4876)
(4749)
(4591)
(4438)
(4426)
(4359)
(4316)
(3970)
(3814)
(3648)
(3523)
(3472)
(3305)
(3260)
(3132)
(3131)
(3095)
学科
(18067)
经济(18045)
管理(11369)
(10228)
方法(8371)
(7738)
企业(7738)
数学(7388)
数学方法(7162)
(6686)
(5266)
中国(5075)
(4271)
地方(3735)
业经(3638)
农业(3517)
理论(3323)
(3294)
(3291)
贸易(3289)
(3183)
环境(2976)
(2902)
金融(2900)
(2883)
银行(2837)
(2760)
(2708)
(2436)
技术(2410)
机构
大学(77013)
学院(75502)
研究(30585)
(25262)
经济(24669)
管理(23765)
科学(23070)
中国(20965)
理学(20450)
理学院(20099)
(19668)
管理学(19339)
管理学院(19218)
(17411)
(17294)
研究所(16374)
业大(16161)
农业(15606)
中心(12738)
(12194)
(11847)
(11350)
(10951)
(10862)
师范(10797)
北京(10733)
农业大学(10368)
(10361)
科学院(9748)
实验(9491)
基金
项目(55272)
科学(41873)
基金(39875)
(37991)
国家(37752)
研究(34214)
科学基金(30361)
自然(22082)
(21928)
自然科(21582)
自然科学(21571)
自然科学基金(21183)
基金项目(20877)
社会(20116)
(19208)
社会科(19042)
社会科学(19031)
资助(16742)
教育(15975)
重点(13424)
计划(12802)
编号(12395)
科技(11943)
(11868)
(11366)
科研(11251)
(11050)
成果(10726)
创新(10488)
课题(9576)
期刊
(27659)
经济(27659)
学报(21559)
研究(20028)
(18197)
科学(17334)
大学(15562)
学学(14918)
中国(14696)
农业(12125)
管理(9140)
(8717)
教育(8059)
业大(6748)
林业(6454)
(6437)
(6010)
技术(5857)
(5192)
金融(5192)
农业大学(5150)
科技(4932)
财经(4629)
自然(4304)
经济研究(4300)
资源(4048)
业经(4033)
(4004)
问题(3762)
图书(3663)
共检索到112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健  吕蒙蒙  谢亚聪  武忆寒  林思祖  陈宇  
为了探求杉木叶片多酚提取工艺,进一步开发利用杉木资源,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杉木叶片多酚,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超声波功率等因素对杉木叶片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根据响应面Box-Benhnken原理,构建预测模型,对提取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预测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5 min,液料比110∶1,乙醇浓度61.50%,提取温度50℃,实测多酚提取量62.72 mg·g~(-1);最终优化工艺为提取时间35 min,液料比110∶1,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62.92 mg·g~(-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珍  哈益明  李安  李伟明  王锋  李庆鹏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苹果皮渣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工厂榨汁后的苹果皮渣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多酚的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响应面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子三水平的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优化苹果皮渣多酚超声提取工艺。【结果】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方程对试验拟合较好,可以对苹果皮渣多酚得率进行很好的分析和预测;各因子对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响应面分析图表明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交互作用不显著,提取温度和超声功率交互作用极显著,料液比的主效应大于温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丹  李晓敏  何静  雷建都  
以白木香叶为原料,利用乙醇水溶液浸提法,用芦丁为对照品,硝酸铝作显色剂,测定提取液在51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来检测白木香叶总黄酮的提取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白木香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白木香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白木香叶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以饱和吸附量、吸附率和解吸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D101、AB-8和S-8 3种极性不同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白木香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得到了分离纯化效果最佳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疆  王有琼  石雷  
目的]印度黄檀叶含有多酚及类黄酮物质,研究印度黄檀叶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可为其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印度黄檀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液,经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设计,检测在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超声功率120 w时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印度黄檀多酚的提取工艺;同时,鉴定印度黄檀叶乙醇-水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低浓度印度黄檀叶多酚能发挥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提取液对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约为3.2 mg·L~(-1),略大于Vc的2.5 mg·L~(-1);不过,其还原能力略低于Vc。[结论]印度黄檀叶内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晶  雷建都  刘静  王璐莹  邓立红  何静  
为优化人参叶总皂苷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温度、时间、液料比对人参叶中总皂苷得率的影响。再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人参叶总皂苷提取的优化工艺,同时建立人参叶总皂苷提取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人参叶总皂苷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00℃、时间4.2 h、液料比16。在最佳条件下,人参叶总皂苷得率为人参叶质量的14.2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宜辰  彭颖  张珮珮  潘思轶  
为提高‘不知火’柑橘果肉渣中酚类物质的利用价值,采用已去除游离酚的‘不知火’柑橘果肉渣作为原料,首先比较了不同溶剂提取对结合酚含量的影响,其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结合酚的碱法提取工艺,最后利用HPLC法分别检测结合酚与游离酚中单体酚的种类和含量。结果发现:NaOH溶液作为提取溶剂对结合酚的提取效果相对最好;液料比22∶1(mL/g)、NaOH浓度4.1mol/L、碱解时间3.2h时,结合酚含量达356.51mg/100g;游离酚提取液中检测出10种单体酚,其中橙皮苷的含量最高(284.44μg/g),阿魏酸则未被检测到;结合酚提取液中检测出8种单体酚,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含量最高(297.29μg/g),阿魏酸含量高达128.07μg/g,而绿原酸、原儿茶酸未被检测到。综上表明,结合酚的酚酸组成丰富,酚酸含量明显高于游离酚,尤其是阿魏酸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冉  陈庆标  周本智  
[目的 ]利用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输入层与输出层间存在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对杉木叶片C、N、P含量实现准确、经济、快捷的预测。[方法 ]以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在杉木叶片C、N、P含量与地理、气候及土壤性质等生态因子间构建最优预测模型,并结合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叶片C、N、P含量预测。[结果 ]模拟预测叶片C、N和P含量分别为476.68、12.27和1.24 mg·g~(-1),其中N含量远低于我国陆地植物叶片平均含量;叶片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40.28、412.01和10.50。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为符合,表明RB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杉木叶片C、N、P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是可行的。[结论 ]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估测杉木叶片C、N、P含量,平均误差分别为1.82%、9.88%和7.02%。较低的叶片N含量和N/P表明亚热带地区杉木生长主要受到N素限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冉  陈庆标  周本智  
[目的 ]利用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输入层与输出层间存在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对杉木叶片C、N、P含量实现准确、经济、快捷的预测。[方法 ]以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在杉木叶片C、N、P含量与地理、气候及土壤性质等生态因子间构建最优预测模型,并结合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叶片C、N、P含量预测。[结果 ]模拟预测叶片C、N和P含量分别为476.68、12.27和1.24 mg·g~(-1),其中N含量远低于我国陆地植物叶片平均含量;叶片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40.28、412.01和10.50。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为符合,表明RB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杉木叶片C、N、P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是可行的。[结论 ]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估测杉木叶片C、N、P含量,平均误差分别为1.82%、9.88%和7.02%。较低的叶片N含量和N/P表明亚热带地区杉木生长主要受到N素限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卫华  韩鲁佳  杨增玲  刘贤  
为确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黄芪黄酮(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黄芪黄酮得率与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的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5 h,乙醇体积分数88.3%,液固比25 mL/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黄芪黄酮得率为0.977 mg/g,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1%,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岩  于婷  蔡恩博  刘双利  杨鹤  张连学  
【目的】研究茶条槭叶总酚的提取工艺,并对茶条槭叶总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为茶条槭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溶剂, 以总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处理茶条槭叶,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和液固比的适宜范围,再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最佳提取条件;最后采用铁离子还原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茶条槭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茶条槭叶总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超声提取时间46 min,液固比246 mL/g,在此条件下茶条槭叶总酚提取率为 (10.95±0.22)%。茶条槭叶总酚提取液对铁离子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传奎  肖斌  王艳丽  李瑞  宋红霞  
【目的】探索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多酚的提取和综合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紫阳群体种绿茶为材料,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茶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建立了料(g)液(mL)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波功率5因素与茶多酚提取率之间的回归优化模型,模型拟合检验P0.05不显著,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无失拟因素存在,回归模型与实测值能够较好拟合。5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从模型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g)...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郝俊  郭晓萍  呼晓姝  
针对桑叶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影响因素与水平,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较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其较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1.5℃,超声波时间30 min,超声波功率100 W,水料比为10 mL/g.采用该工艺条件,桑叶多糖的提取得率达到2.9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颜  张京芳  许加  王成  成冰  王兆杰  
【目的】探明短枝六道木叶果胶的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液(mL)料(g)比4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短枝六道木叶果胶工艺进行优化,并将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果胶与市售柑橘果胶的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提取短枝六道木叶果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75℃,pH值1.7,提取时间30min,液料比1∶30,在此条件下果胶的理论得率为18.56%,实测得率为18.79%,相对误差为0.012 4。所得短枝六道木叶果胶酯化度为62.50%,半乳糖醛酸含量68.78%,溶解度和持油力分别为9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崇林   陈健   张运   肖文发   史作民   吴建国   赵广东  
[目的]选取亚热带地区10年生杉木人工林,探究其叶片性状对土壤P添加的响应以及叶片磷组分随P添加的分配模式变化,为提高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定3块样地,在每块样地设置6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施P量分别为0(CK)、60(P1)、120(P2)、180(P3)、240(P4)、300(P5)kg·hm-2·a-1,进行为期3年的模拟P沉降控制实验。研究了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N)、叶磷(P)、N/P、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光合氮磷利用效率(PNUE、PPUE)和核酸磷(nucleic acids)、脂质磷(phospholipids)、代谢磷(metabolic)、残渣磷(residual)、无机磷(Pi)的响应及其相关性。[结果]与CK相比较,P2、P3处理下SLA增加了37.9%、25.7%,LDMC减少了9.4%、12.5%;不同梯度土壤P添加下叶N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叶P含量比CK增加29.4%~49.4%,N/P相对CK减少18.2%~27.3%;P3处理下PNUE、PPUE和Amax均达到最大值,相对CK分别增加174.9%、116.4%、125.9%;除P2、P3处理外,叶片磷组分更倾向于增加核酸磷比例,P3处理主要偏向于增加代谢磷分配,而且代谢磷和PNUE呈现正相关也表明其是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结论]P3处理下的Amax最高,显著提高了PNUE和PPUE,可以有效缓解杉木的P限制状况,促进了杉木的生长发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符群  徐明慧  王振宇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红松种鳞多酚类物质以高效获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酚。以多酚得率、DPPH·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对多酚得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酚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nHnken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松种鳞多酚的数学模型回归显著,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52 min、超声温度53℃、超声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可达27.80 mg/g,多酚得率与同温度水浴240 min得率相同,提取时间缩短2 H。此条件下提取的松多酚对DPPH·清除的iC50值为20.72μg/m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