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5)
- 2023(10108)
- 2022(9130)
- 2021(8750)
- 2020(7457)
- 2019(17239)
- 2018(17286)
- 2017(33042)
- 2016(18532)
- 2015(20974)
- 2014(20907)
- 2013(20639)
- 2012(19111)
- 2011(17055)
- 2010(16937)
- 2009(15489)
- 2008(15168)
- 2007(13265)
- 2006(11510)
- 2005(9944)
- 学科
- 济(67255)
- 经济(67175)
- 管理(51276)
- 业(46941)
- 企(39942)
- 企业(39942)
- 方法(32805)
- 数学(28006)
- 数学方法(27602)
- 学(19435)
- 农(17446)
- 中国(16624)
- 财(16442)
- 业经(14829)
- 地方(13487)
- 贸(12898)
- 贸易(12892)
- 理论(12629)
- 易(12534)
- 和(11784)
- 制(11581)
- 农业(11485)
- 环境(10826)
- 务(10820)
- 财务(10757)
- 技术(10748)
- 财务管理(10734)
- 教育(10163)
- 企业财务(10075)
- 划(9692)
- 机构
- 大学(262036)
- 学院(259181)
- 管理(100298)
- 济(91219)
- 经济(88910)
- 研究(87911)
- 理学(87233)
- 理学院(86170)
- 管理学(84384)
- 管理学院(83955)
- 中国(63420)
- 科学(60927)
- 京(56681)
- 农(49559)
- 所(46639)
- 业大(45015)
- 研究所(42992)
- 财(41193)
- 农业(39348)
- 中心(39125)
- 江(37502)
- 北京(35604)
- 范(34411)
- 师范(33965)
- 财经(33529)
- 院(32171)
- 州(30802)
- 经(30421)
- 技术(29930)
- 省(27518)
- 基金
- 项目(183328)
- 科学(140731)
- 基金(130752)
- 研究(128099)
- 家(116519)
- 国家(115569)
- 科学基金(97071)
- 社会(75994)
- 省(72635)
- 社会科(71731)
- 社会科学(71711)
- 基金项目(70318)
- 自然(66951)
- 自然科(65347)
- 自然科学(65324)
- 自然科学基金(64106)
- 划(61783)
- 教育(58334)
- 资助(54631)
- 编号(52210)
- 成果(42539)
- 重点(41268)
- 部(38742)
- 发(38235)
- 创(37660)
- 课题(36245)
- 计划(35977)
- 科研(35914)
- 创新(35146)
- 大学(33594)
共检索到370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婵娟 付岗 潘连富 叶云峰 黄志君
为了明确拮抗木霉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采用稀释分离法,测试了木霉gz-2菌株随时间推移在土壤中垂直及水平方向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26 cm深度以内,gz-2菌株的定殖数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深度越深,其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越短;深度超过28 cm,其数量不再上升;56 d内,gz-2菌株的最大定殖深度为40 cm。在水平方向上,gz-2菌株呈阶梯式扩散模式,其定殖数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接种后第35 d达到峰值;63 d内,最大定殖半径为24 cm。土壤含水量和p H对gz-2菌株在土壤中定殖数量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25%,pH为7.8时,该菌株在土...
关键词:
木霉 空间定殖 土壤含水量 p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柯仿钢 黄思良 付岗 汪茜 张欣 黎起秦
拮抗西贡蕉枯萎病菌的木霉菌株gz-2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依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gz-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宜在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上生长;蔗糖、酵母膏分别为最佳碳氮源;菌丝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8~30℃;最适pH5.0~6.0;不同光照条件对该菌产孢影响明显。对西贡蕉枯萎病的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gz-2菌株对西贡蕉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每隔7 d施1次gz-2固体菌剂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在伤根接种60 d后,平均防效达到74.4%。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晶晶 康业斌 苗圃 马君红 石秋环
采用质粒消除与热激法构建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株B2-GFP,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稳定性及对烟草疫霉的抑制率;同时,采用灌根和稀释平板法测定该菌株在烟株土壤中的活菌数.结果表明:工程菌株B2-GFP较野生型菌株B2提前1 h进入指数增长期,在培养11 h后同时进入稳定生长期;B2-GFP与烟草疫霉对峙培养后抑菌率达48.30%;在不含卡那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0代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菌落及菌体仍具有较强绿色荧光.烟株根际土壤活菌数大于根围土壤活菌数,且均呈现先升后降再趋于稳定的规律.在灭菌土壤中接种工程菌株B2-GFP第14天,烟株根际土壤活菌数达1.61×10~7 CFU·g~(-1);在自然土壤中接种该菌第42天,烟株根际土壤活菌数达1.46×10~7 CFU·g~(-1);接种第70天仍能保持绿色荧光表型.本研究证实工程菌株B2-GFP在烟田土壤中能够定殖并保持其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丹韩 高观朋 夏飞 王伟
【目的】评价生防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4对根围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生防菌田间应用的生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结合DGGE技术与T-RFLP方法,综合考察引入生防菌哈茨木霉T4后黄瓜根围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结果】在引入生防菌的14—56 d内(黄瓜整个生育期),木霉对根围土壤细菌群落可产生显著影响,并持续一段的时间,随后逐渐减弱。表现为对蓝细菌、β-变形细菌、葡萄球菌、伯克霍尔德菌、沙雷氏菌、酸杆菌和一些不可培养细菌的有效抑制作用,对芽孢杆菌、土壤杆菌、芽单胞菌的明显促进作用。但到70 d时,即收获后2周,检测不到木霉对细菌群落影响。【结论】DGGE和T-R...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长志 周银
【目的】植物病害生防菌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定殖情况是影响其发挥生防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核桃炭疽病菌引起的核桃炭疽病对云南省核桃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危害,已成为该省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前期,通过对大理州漾濞县光明村核桃根际土壤生防菌的筛选工作,获得了具有重要生防潜力的钩状木霉YB-4-15和枯草芽孢杆菌yb33。为了推广上述生防菌株,需首先明确上述菌株在核桃根际土中的定殖情况。【方法】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钩状木霉孢子悬浮液对无菌的核桃根际土壤进行处理,采用定期测定根际土壤中上述生防菌的定殖量。【结果】通过长达一个月的定殖试验,发现钩状木霉在土壤中定殖后的最大量为5×10~4 cfu/g,最小为2×10~4 cfu/g;同时,利用抗利福平枯草芽孢杆菌yb33-Rif在无菌土壤中定殖的最大量为1.08×10~8 cfu/g,最小为7.07×10~6 cfu/g,而在核桃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明显低于无菌土,其最大量为7.53×10~6 cfu/g,最小为1.03×10~6 cfu/g。利用上述生防菌钩状木霉YB-4-15孢子和枯草芽孢杆菌yb33菌体浇灌在核桃、桂花、香樟以及石楠等不同根际土壤试验,发现二者在核桃根际土壤中定殖良好。【结论】该研究为这两株生防菌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明山 李博强 许远 时越 谷祖敏 陈捷
绿色木霉菌TR-8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研究发现TR-8菌株在PDA培养基、查彼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较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最快,3种培养基对孢子产生影响不大。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30℃时菌丝生长最快,25℃时产孢量最大。TR-8菌株在pH值2~10范围内均可生长,pH值5~6时菌丝生长最快,pH值为7时孢子产生量最大。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葡萄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天冬酰胺是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最佳氮源。不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作用不同,烟酸对菌丝生长最有利。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Mn有利于孢子产生...
关键词:
木霉菌 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 产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自博 周如军 傅俊范
由于酚酸物质的积累而产生的自毒作用是导致人参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缓自毒酚酸物质在人参连作障碍中的影响,选用前期试验中筛选出的生防菌株——哈茨木霉菌Tri41消减连作人参根际土壤中的自毒酚酸物质。采用HPLC法对连作人参根系土壤中的酚酸物质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表明,人参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没食子酸(GA)、水杨酸(SA)、3-苯基丙酸(3-PA)、苯甲酸(BA)和肉桂酸(CA)共5种酚酸物质。将哈茨木霉菌Tri41分别与这5种酚酸物质在PDB培养基中培养发现,哈茨木霉菌Tri41对5种酚酸物质均有消减作用,各酚酸物质的消减率在48~170H时间内均高于自然消减率,170H后消减率均接近1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健 曹伟平 张海剑 王广君 杜立新
为了研究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在土壤中的宿存情况,采用土壤拌菌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初始土壤拌菌量1.0×107个孢子/m L浓度,连续观察60 d,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土壤中宿存2个月内,成菌落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较慢,在释放的30~60 d,白僵菌处于平稳波动状态,成菌落数持续在106cFu/g,同时球孢白僵菌释放前后,对小菜蛾的毒力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亦无明显影响,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土壤 宿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林 席亚东 胡强 李洪浩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木霉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pH、接种量、瓶装量、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优化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条件;通过体外拮抗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结果】哈茨木霉菌株UN-2发酵产β-葡聚糖酶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麸和硫酸铵,金属离子Ca~(2+)和Mg~(2+)对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哈茨木霉UN-2菌株以10.0 g/L麦麸、0.5 g/L β-葡聚糖、4.0 g/L硫酸铵、1.5 mmol/L Ca~(2+)、0.5 mmol/L Mg~(2+)为培养基,在温度32 ℃、起始pH 6.5、接种量8 mL(10~(6 )cfu/mL)、瓶装量30 mL/250 mL、摇床转速160 r/min条件下发酵64 h获得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立枯丝核菌和禾谷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达70.45%,与5%井冈霉素处理相当,β-葡聚糖酶粗酶液处理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稻粒充实度。【结论】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最优发酵条件下产酶活性达97.68 U/mL,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强的抑菌防病效果,并对水稻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郝真真 王海磊 李向力 王文斐 陈静雯 王敬婼
为研究铅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及去除效果,从铅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株抗铅菌株(BY-10和FB-6),研究其对铅的吸附特性、最佳生长条件,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Y-10和FB-6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和团青霉。它们对铅的耐受质量浓度分别高达1 700,2 500 mg/L。菌株的生长条件范围较广,蜡状芽孢杆菌最适温度为35℃,团青霉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均为7;最适装液量均为80~100 m L(250 m L摇瓶)。在初始铅质量浓度为0~600 mg/L内,随着浓度增加,菌株生长逐渐减缓,在≥400 mg/L的铅培养液中,团青霉与蜡状芽孢杆菌相比对铅的耐受性较强...
关键词:
麦田 抗铅菌株 筛选鉴定 生长条件 吸附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彩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氮沉降量不断升高,沉降速率持续增加。大量研究表明过量的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健康存在消极影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林是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林之一,其种植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人工乔木林之首,杉木速生丰产对于我国林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杉木林下土壤是杉木生长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微生物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因此选择杉木林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林 梁志怀 曾粮斌 罗赫荣 罗敏
为探明木霉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的拮抗机制,用哈茨木霉T2-16菌株发酵代谢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了浸种处理,并在温室条件下于幼苗期注射法接种枯萎病菌,结果表明,该代谢产物可诱导豇豆幼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获得抗性.其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增强,并在某一时段显著高于未经木霉代谢产物浸种的对照,枯萎病发病率也极显著低于对照,对该病的防效可达73.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雅新 王甲果 张翔凯 李驰 马磊 刘东阳 沈其荣
[目的]本文通过高能射线照射筛选获得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高产生长素(IAA)突变株M95,并研究其对植物的促生效应。[方法]利用X射线照射获得哈茨木霉突变体库,结合Salkowski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筛选出IAA产量最高的突变株M95;利用Biolog FF微孔板法研究IAA高产突变株的碳源利用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95生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水培和盆栽试验探究M95对黄瓜的促生效果。[结果]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到38株优势菌株,其中M95的IAA产量较野生株NJAU 4742(WT)提高了20.51%;Biolog FF微孔板试验结果表明,M95在以D-果糖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并显著高于WT;荧光定量结果表明,M95中吲哚乙酰胺水解酶基因(iaaH2)和腈水解酶基因(nit2)的转录水平比WT分别提高了32.68和14.58倍。M95处理对黄瓜幼苗的促生作用显著优于WT处理,相对于WT处理,M95处理黄瓜株高、叶面积、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在水培条件下分别增加了14.79%、16.84%、31.41%和47.96%,在第1季盆栽试验中分别增加了20.99%、13.92%、17.92%和34.02%,在第2季盆栽试验中分别增加了12.23%、15.15%、23.29%和30.02%。在盆栽试验中,M95处理根际细菌、真菌和木霉数量较WT处理分别增加1.91%、5.80%和5.08%。[结论]筛选获得了高产IAA菌株哈茨木霉M95,其对黄瓜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M95中吲哚乙酰胺水解酶和腈水解酶转录水平的提高是其产IAA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泗进 何立环
从山东省胜利油田某油井附近土壤中筛选出对芘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P6,测定其和苜蓿联合培养下对芘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与单独菌株P6降解芘相比,土壤中种植苜蓿后,芘的去除率得到明显提高(20 d时去除率为43.49%)。种植苜蓿后,基质土壤特别是根际土壤中,菌株P6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且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可见,苜蓿除了能吸收芘外,还能通过改善土壤环境,起到强化微生物降解芘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