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2)
2023(8915)
2022(8132)
2021(7776)
2020(6578)
2019(15229)
2018(15302)
2017(29485)
2016(16387)
2015(18452)
2014(18407)
2013(18197)
2012(16482)
2011(14740)
2010(14455)
2009(13007)
2008(12418)
2007(10512)
2006(8963)
2005(7543)
作者
(49027)
(40527)
(40269)
(38255)
(25875)
(19691)
(18195)
(16178)
(15406)
(14430)
(13963)
(13517)
(12742)
(12739)
(12669)
(12497)
(12474)
(12164)
(11554)
(11442)
(10403)
(9876)
(9816)
(9199)
(9152)
(9126)
(9055)
(8920)
(8402)
(8232)
学科
(58771)
经济(58706)
管理(43994)
(41349)
(35037)
企业(35037)
方法(29803)
数学(25790)
数学方法(25488)
(15733)
(15196)
中国(14233)
(13899)
业经(13036)
地方(12174)
(10946)
贸易(10942)
(10632)
理论(10572)
(10326)
农业(10128)
环境(9866)
技术(9755)
(9262)
财务(9205)
财务管理(9191)
(9107)
教育(9006)
企业财务(8682)
(8518)
机构
大学(227445)
学院(225302)
管理(90502)
(80209)
理学(79594)
理学院(78678)
经济(78255)
管理学(77175)
管理学院(76805)
研究(75509)
科学(52511)
中国(52231)
(48987)
(43048)
业大(40333)
(39291)
研究所(36606)
(34702)
农业(34281)
中心(33444)
(31412)
北京(30462)
(29665)
师范(29296)
财经(28849)
(27640)
(26299)
技术(26003)
(25809)
师范大学(23714)
基金
项目(165620)
科学(127748)
基金(118562)
研究(116163)
(105379)
国家(104508)
科学基金(88443)
社会(69350)
(66372)
社会科(65536)
社会科学(65518)
基金项目(64250)
自然(61044)
自然科(59600)
自然科学(59580)
自然科学基金(58478)
(55953)
教育(52919)
资助(48910)
编号(47386)
成果(37869)
重点(36933)
(35011)
(34725)
(34537)
课题(32657)
科研(32544)
计划(32477)
创新(32172)
大学(30290)
期刊
(83342)
经济(83342)
研究(61295)
学报(44414)
(38777)
中国(38593)
科学(38230)
大学(31921)
管理(31486)
学学(30314)
农业(27492)
教育(24944)
(24340)
技术(18510)
(14236)
金融(14236)
业经(14213)
(13760)
图书(13219)
科技(12890)
财经(12816)
经济研究(12766)
业大(12610)
理论(11785)
林业(11704)
(11498)
实践(11171)
(11171)
问题(10769)
(10685)
共检索到309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林  梁志怀  曾粮斌  罗赫荣  罗敏  
为探明木霉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的拮抗机制,用哈茨木霉T2-16菌株发酵代谢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了浸种处理,并在温室条件下于幼苗期注射法接种枯萎病菌,结果表明,该代谢产物可诱导豇豆幼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获得抗性.其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增强,并在某一时段显著高于未经木霉代谢产物浸种的对照,枯萎病发病率也极显著低于对照,对该病的防效可达73.6%.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艳青  庄敬华  高增贵  徐韶  陈捷  
测定了木霉菌对甜瓜枯萎病的室内及田间防效。分析了应用木霉菌后,甜瓜根组织中部分防御酶系比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木霉菌对甜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室内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为72.73%和79.00%,接种木霉菌后-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挑战接种尖孢镰孢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强,表明木霉菌能明显诱导甜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延霞  徐玉芳  谢学文  柴阿丽  王微微  李宝聚  
【目的】诱导抗病剂可以诱导寄主植物的系统抗病性作用,具有持效性和广谱性的特点,研究旨在明确新型诱导抗病剂氟唑活化酯(fluoro-substituted benzothiadiazole derivatives,FBT)对黄瓜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为该化合物的诱导抗病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50 mg·L-1 FBT在黄瓜苗期移栽前3—4片真叶时喷雾诱导1次,3 d后移栽定植于含有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 Owen)的土壤中,缓苗后以叶面喷雾的方式进行第2次诱导,之后每隔7 d喷雾诱导1次,共诱导3次,对照诱导抗病剂苯并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林   席亚东   胡强   李洪浩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木霉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pH、接种量、瓶装量、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优化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条件;通过体外拮抗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结果】哈茨木霉菌株UN-2发酵产β-葡聚糖酶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麸和硫酸铵,金属离子Ca~(2+)和Mg~(2+)对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哈茨木霉UN-2菌株以10.0 g/L麦麸、0.5 g/L β-葡聚糖、4.0 g/L硫酸铵、1.5 mmol/L Ca~(2+)、0.5 mmol/L Mg~(2+)为培养基,在温度32 ℃、起始pH 6.5、接种量8 mL(10~(6 )cfu/mL)、瓶装量30 mL/250 mL、摇床转速160 r/min条件下发酵64 h获得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立枯丝核菌和禾谷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达70.45%,与5%井冈霉素处理相当,β-葡聚糖酶粗酶液处理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稻粒充实度。【结论】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最优发酵条件下产酶活性达97.68 U/mL,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强的抑菌防病效果,并对水稻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熊娟  黄如葵  冯诚诚  琚茜茜  秦健  梁家作  陈振东  黄玉辉  陈小凤  刘杏连  
【目的】探究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诱导作用,为完善氨基寡糖素诱导苦瓜抗枯萎病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氨基寡糖素对苦瓜幼苗进行叶面喷雾和灌根,设诱导不接种、诱导后接种、未诱导只接种和未诱导未接种4个处理,15 d后测定各处理苦瓜幼苗根系的β-1,3-葡聚糖酶(β-1,3-GLU)、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析苦瓜幼苗根、茎和叶片的木质素、酚类化合物和胼胝质变化情况,调查苦瓜幼苗的枯萎病发病率,明确氨基寡糖素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诱导效果。【结果】5%氨基寡糖素叶面喷雾和灌根均可提高苦瓜幼苗根系的β-1,3-GLU、POD、PPO和PAL活性,促进幼苗根、茎和叶片的木质素、酚类化合物和胼胝质沉积,诱导苦瓜的枯萎病抗性。其中,经过3次诱导,在接种后15 d,5%氨基寡糖素1500倍液叶面喷雾苦瓜幼苗的病情指数为30.83,比对照1(CK1)低23.34,对枯萎病的抗性达抗病(R)水平,诱导抗病指数为43.09;5%氨基寡糖素1000倍液灌根对苦瓜枯萎病抗性的诱导效果最佳,苦瓜幼苗的病情指数为25.00,比对照2(CK2)低59.44,其抗性达抗病(R)水平,诱导抗病指数为70.3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灌根或叶面喷施的诱导抗病指数与灌根或叶面喷施0.5%几丁聚糖和6%低聚糖素的诱导抗病指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秀娟  张衍荣  胡开林  
以豇豆抗病品种丰产二号和感病品种之豇28-2为试材,对接种枯萎病菌后2、4、6、8、10d幼苗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chitinase)、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未接种枯萎病菌的抗、感品种酶活性与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2)接种后,抗、感品种酶活性与MDA含量都呈升高趋势,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PPO、CAT活性与MDA含量始终高于感病品种.3)接种后,抗病品种PPO、POD、CAT、几丁质酶活性升高比感病品种早,可能是它们可以较早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永辉  杨媚  权永兵  周而勋  
采用含药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 race 4,Foc 4)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BTH对Foc 4的EC50为929.9μg/mL,与杀菌剂多菌灵相比,其作用十分微弱。然后,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测定BTH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BTH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的诱抗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达到66.6%,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防治效果逐渐降低。最后,在温室条件下测定BTH处理香蕉苗后,其体内6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BTH可以提高香蕉苗体内多种防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永三  王振中  
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 5个豇豆 (VignasesquipdalisWight)品种在受锈菌 (UromycesvignaeBarcl)侵染前和侵染后若干阶段中外切几丁质酶 (exo chitinase)和 β 1,3 葡聚糖酶 (β 1,3 glucanase)的活性 ,并分析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豇豆各品种与锈菌互作的早期 ,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均上升 ,与品种抗病性水平基本一致 ,其比活性变化率也与品种抗性水平一致 ,且抗病品种的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的变化率高峰出现早 ,而感病品种的高峰出现迟 ;β 1,3 葡聚糖酶比活性与品种抗性水平也一致 ,其比活性变化率与品种抗性有较密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顾春波  姜莉莉  王开运  史晓斌  段海明  林才华  
【目的】诱导获得草莓枯萎病菌对戊唑醇的抗性菌株,并比较敏、抗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在含戊唑醇PDA平板培养基上,对草莓枯萎病菌进行逐代处理,以诱导其抗性菌株;利用菌落直径测定法测定抗性菌株对其它一些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及其与敏感菌株之间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敏感菌株选育至36代,对戊唑醇的抗性达34.22倍,抗性能够稳定遗传;抗戊唑醇菌株对三唑酮等7种药剂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适宜pH值为9;敏、抗菌株在不同碳、氮源中,菌丝生长与产孢趋势有所不同。【结论】草莓枯萎病菌在环境中容易形成戊唑醇抗性群体,抗性风险较高,生产中需引起注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明  邹瑜  龙芳  黄相  莫天利  武鹏  何海旺  
【目的】明确多效唑(PP333)与水杨酸(SA)、茉莉酸(JA)、壳聚糖(CTS)和苯并噻二唑(BTH)等药物互作对香蕉苗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为利用诱抗剂防控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香蕉品种‘宝岛蕉’组培杯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PP333(A处理)及4种常用诱抗剂单剂(B、C、D和E处理)和双剂(A+B、A+C、A+D和A+E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CK),结合伤根浸菌接种法,比较分析各处理香蕉苗的生长状况、抗枯萎病能力和防御酶活性。【结果】处理后30 d,各药物处理香蕉苗的株高均显著低于CK(P<0.05,下同),茎粗总体上高于CK。其中,双剂处理中以PP333配施BTH的株高最低,较CK显著降低31.84%,以PP333配施JA的茎粗最粗,较CK显著增加20.55%。双剂处理香蕉苗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显著低于CK,降幅为2.46%~5.74%,根系干物质量较CK显著提高39.02%~43.90%。各药物处理香蕉苗期的枯萎病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CK,其中PP333配施BTH和CTS对香蕉枯萎病的诱抗效果较佳,分别达57.63%和50.85%;双剂处理对诱导香蕉苗体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效应明显,其中,PP333分别配施BTH和CTS,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CK分别提高54.59%~101.69%和42.09%~103.50%,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别提高77.29%~228.77%和66.07%~267.6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121.82%~204.16%和54.31%~117.5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107.45%~263.51%和110.00%~301.07%,CAT活性分别提高141.95%~442.16%和192.68%~304.70%。【结论】PP333与诱抗剂互作可提高香蕉苗防御酶活性,壮苗效果好,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诱抗效果。其中,PP333与BTH和CTS配施的诱导效果更佳,具有生产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倩  李晓林  
用自毒物质肉桂酸、苯甲酸处理西瓜幼苗 ,表明 2种物质的作用与其浓度密切相关 :低浓度苯甲酸、肉桂酸 (0 .12 5mmol·L-1)可显著提高幼苗根系POD活性 ,降低枯萎病发病程度 ,而对幼苗生长、根活力无显著影响 ;随着处理浓度升高 ,其促进作用消失 ,转为抑制作用 ,1.0mmol·L-1浓度处理可使西瓜幼苗根活力、生长量分别下降5 0 %~ 90 %和 30 %~ 5 0 % ,POD活性降至或低于对照水平 ,且枯萎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分别提高 30 %~ 5 0 %和 30 %~ 4 0 %。在根活力、幼苗生长量和POD活性及发病程度上 ,苯甲酸、肉桂酸对高抗枯萎病品种卡红的影响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焦宁  尹大川  宋瑞清  
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松树萎蔫病(pine wilt disease,PWD)严重危害松属植物,给我国林业资源造成巨大损失。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对松材线虫有抑制作用。通过对松材线虫处理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203菌株转录组分析,为棘孢木霉的分子抗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松材线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以松材线虫悬浮液与无菌水处理的棘孢木霉T203菌丝为样本,利用RNA-Seq技术分析棘孢木霉T203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棘孢木霉T203测序数据共得到96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71个上调表达,583个下调表达。GO功能富集到氨基酸转运、蛋白质合成与代谢、细胞合成以及催化酶活性等相关功能的基因,KEGG代谢途径富集到抗生素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过氧化物酶体等相关功能的基因。在MAPK信号途径中发现了编码信号识别传递与诱导抗病机制的G蛋白、过氧化氢酶等基因。在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了12个松材线虫诱导棘孢木霉T203的抗病基因,qRT-PCR验证表明这些基因与转录组数据表达模式一致。获取了高质量棘孢木霉T203的转录组测序结果,棘孢木霉主要通过抗病基因编码信号传导因子、抗氧化酶、水解酶、解毒酶、抗生素等活性代谢产物调控自身防卫反应。MAPK信号途径在棘孢木霉菌丝生长发育、信号识别传导以及诱导抗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谢琳淼  常春丽  姚志红  王洪瑞  赵冬雪  张荣沭  敖红  
为研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对紫羊茅(Festuca rubra)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生长的影响和抗性的诱导作用,以不同浓度的哈茨木霉提取液对两种草进行种子萌发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可以提高两种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其中以1×10~4cfu·mL~(-1)哈茨木霉提取液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此外哈茨木霉处理后两种草幼苗的胚根、胚芽长度显著高于对照(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漳  林毓银  
The wilt disease of Bambusa ventricosa was a serious disease occured in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Th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identification, inocul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usal organism and bionomics of the wilt disease were studied. The species was identified as Nect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柯仿钢  黄思良  付岗  汪茜  张欣  黎起秦  
拮抗西贡蕉枯萎病菌的木霉菌株gz-2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依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gz-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宜在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上生长;蔗糖、酵母膏分别为最佳碳氮源;菌丝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8~30℃;最适pH5.0~6.0;不同光照条件对该菌产孢影响明显。对西贡蕉枯萎病的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gz-2菌株对西贡蕉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每隔7 d施1次gz-2固体菌剂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在伤根接种60 d后,平均防效达到74.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