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2)
2023(12049)
2022(9777)
2021(9199)
2020(7088)
2019(16438)
2018(15987)
2017(30187)
2016(16076)
2015(17591)
2014(16960)
2013(16424)
2012(15207)
2011(13770)
2010(13703)
2009(12885)
2008(12268)
2007(10674)
2006(9646)
2005(8164)
作者
(42520)
(35798)
(35395)
(33857)
(22795)
(17268)
(16205)
(13816)
(13554)
(12791)
(12364)
(12094)
(11360)
(10997)
(10976)
(10908)
(10412)
(10375)
(10302)
(10263)
(8828)
(8532)
(8516)
(8425)
(8055)
(7877)
(7753)
(7750)
(7211)
(7014)
学科
(65967)
经济(65896)
(42270)
管理(40847)
(30916)
(30434)
企业(30434)
地方(22307)
方法(21416)
农业(21071)
业经(19098)
中国(18771)
数学(17591)
数学方法(17355)
(16202)
(13612)
(13166)
理论(10912)
环境(10875)
(10502)
贸易(10492)
(10197)
(10054)
地方经济(10052)
金融(10052)
(9989)
(9624)
银行(9620)
(9612)
(9231)
机构
学院(216371)
大学(210907)
(86222)
经济(84298)
管理(80938)
研究(72728)
理学(69494)
理学院(68612)
管理学(67383)
管理学院(66962)
中国(55512)
(46250)
科学(44450)
(39729)
(38097)
(37592)
中心(34783)
(34602)
(32070)
师范(31812)
业大(31602)
研究所(31486)
财经(31045)
农业(28310)
北京(28058)
(28028)
(27365)
(26794)
经济学(26580)
师范大学(25480)
基金
项目(148949)
科学(117852)
研究(113837)
基金(106369)
(91159)
国家(90298)
科学基金(78379)
社会(73784)
社会科(69345)
社会科学(69328)
(60466)
基金项目(57037)
教育(50976)
(49553)
自然(48219)
编号(47779)
自然科(46954)
自然科学(46941)
自然科学基金(46035)
资助(40733)
成果(38127)
(34587)
重点(33708)
课题(33475)
(31521)
(31465)
国家社会(29907)
创新(29222)
(28641)
(28578)
期刊
(106556)
经济(106556)
研究(63310)
中国(45637)
(40006)
学报(30943)
(30570)
科学(30368)
管理(27892)
农业(26392)
教育(25258)
大学(24315)
学学(22811)
业经(22066)
(21810)
金融(21810)
技术(17144)
经济研究(15477)
财经(14817)
问题(13932)
(12902)
资源(12762)
(11826)
(11329)
(10816)
现代(10488)
农业经济(10290)
农村(10192)
(10192)
商业(9723)
共检索到326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逯百慧  王红扬  冯建喜  
随着苏南地区市场化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地方政府的公司主义特征日益凸显,资本正悄然进入乡村开发领域,资本本身的循环积累主导了乡村转型过程。哈维的"资本三级循环"理论揭示了资本循环的规律,为苏南大都市近郊乡村转型构建了一个新的解析视角。基于这一视角,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透视其乡村变迁过程,发现其演化大致经历了哈维所认为的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即资本初级循环、资本次级循环、资本第三级循环。资本初级循环表现在资本投入在产业间从农业向工业领域的转移,资本次级循环表现在资本从产业领域向空间的转移,资本第三级循环表现为资本向社会领域的转移,不同的阶段江宁区乡村聚落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立元  
以"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南京市江宁区和"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例,研究不同工业化模式对"撤县设区"型大都市郊区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对比发现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管理与利用方面均存在差异。探究其内在的逻辑机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共同背景下,"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在企业型政府主导下,通过开发区建设吸引大型外资企业入驻,实现了产业嫁接跨越式发展,表现出增长友好与财政友好特点,以区层面为主的空间管理集权和产业空间利用集中是自我强化的结果。"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政府干预较弱,表现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晖  胡畔  王兴平  
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作为我国城乡统筹的重要类型,具有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的双重内涵。本文引入"城乡融合度"概念,从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特定内涵出发,构建了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估模型。本评估模型由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两个层级,空间融合度、经济融合度、社会融合度、设施融合度四大系统构成,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江宁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南京主城关系密切,其城乡融合度呈现圈层分布,距离主城越近,城乡融合度越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流涛  刘涛  
农户兼业问题在我国已经很普遍,在城市郊区尤为明显。本文选择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对象。农户兼业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但也存在着负面效应,本文认为农户兼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追求最大利益的必然选择;土地规模小既是农户兼业产生的原因又是农户兼业的结果。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奇  卢俊  
在对城市近郊区乡村发展空间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了传统城镇化建设思路下近郊区乡村发展存在的悖论。进而探讨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回归乡村主体、乡村多元增长、重构乡村价值的城市近郊区乡村复兴之路,探索与之相匹配的近郊区乡村复兴的空间转型规划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奇  卢俊  
在对城市近郊区乡村发展空间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了传统城镇化建设思路下近郊区乡村发展存在的悖论。进而探讨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回归乡村主体、乡村多元增长、重构乡村价值的城市近郊区乡村复兴之路,探索与之相匹配的近郊区乡村复兴的空间转型规划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伟峰   柴逸贝   王佳炜   李琛  
深入开展典型城郊村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理分析,对于落实城郊村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探索城郊村转型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佘村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参与式农村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微观视角揭示其1980—2020年的土地利用显性与隐性形态转型过程。结果表明:(1)佘村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林地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商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工矿用地先增加后减少;(2)佘村土地生产功能经历了由农业生产功能向工业生产功能再向旅游业生产功能的转变,生活功能不断加强,生态功能先减弱后不断加强,土地呈现多功能复合化;(3)在资源禀赋、政策制度、市场需求、土地利用主体等因素作用下,佘村形成了当前的村域圈层式布局结构,完成了从生活和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的转型。大都市郊区旅游型乡村经历了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和旅游服务业发展三大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多元化、功能复合化、经营主体多样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要时刻把握乡村内源驱动和城市的外源驱动对土地利用形态的共同影响,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城乡融合。研究结果可为城郊村转型发展提供实证案例和理论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卡  
通过对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三个新城的深入考察和访问,并以问卷为基础,研究了新城居民在通勤行为空间上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居民通勤行为中新城和主城的空间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新城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通勤流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主城和新城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城通勤空间的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虎  
从当前我国职住关系变化的角度入手,首先探讨了职住平衡与城乡空间结构在因果联系、有效区域和结构构成三个方面的关系。然后,结合南京市江宁区的职住实际情况,认为其存在通勤人口数量巨大、职住服用地比例失调、城市内部功能关联度较低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与现有空间结构之间的联系。并针对这些问题,运用城乡统筹、职住平衡的理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入手对江宁区的空间结构提出轴向多中心、综合城市、城乡职住单元、综合社区、快速公共交通发展几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从"质"的层面实现江宁区职、住间的平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媛媛  卢道典  陆嘉  
文章利用文献梳理、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溪头村为典型案例展开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溪头村旅游起源于"驴友"自发组织的"影古线"徒步游,游客数量日益增加,带动了乡村发展。当前,溪头村也正面临乡村公共设施不足、服务层次偏低、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旅游监管体制机制滞后、乡村传统文化景观风貌受到冲击等突出问题。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步与思维变换,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完善服务设施、整合区域资源、科学编制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溪头村旅游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扬  
首先对开发区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然后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对开发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梳理,进而讨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婧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过程与互联网络在我国迅速崛起的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社会治理取得了顶层设计的认可,并被地方政府广泛实践,尤其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涌现出了很多创新案例。通过梳理南京市江宁区"全要素网格"的案例的框架、运行机制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互联网+"在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实现了更多元的主体参与、提高了政府内部的资源整合能力、建立了缓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但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治理技术,更是一种治理理念;"互联网+"的应用并没有真正实现部门协同,条线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互联网+"在实践中仍然需要整合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雪  柯长青  冉江  
本文以1986年、1996年、2002年3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得到研究区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然后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南京市江宁区城镇用地(包括中心城区、建制镇和工矿用地)扩展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数量大、速度快,但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城镇(中心城区、建制镇)是扩展的主要贡献类型,空间集聚性强,主要围绕着中心城区(原东山镇)以"圈层式"模式向外扩展,长江沿岸地区(如江宁镇)由于拥有良好的岸线资源而成为新的用地增长点;工矿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明显,表现为较强的空间离散性,扩展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北部地区,呈显著的"轴向"扩展模式,这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