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2)
- 2023(9049)
- 2022(8093)
- 2021(7747)
- 2020(6460)
- 2019(15073)
- 2018(15146)
- 2017(29515)
- 2016(16100)
- 2015(18213)
- 2014(18349)
- 2013(18152)
- 2012(16500)
- 2011(14592)
- 2010(14281)
- 2009(12837)
- 2008(12356)
- 2007(10468)
- 2006(8883)
- 2005(7479)
- 学科
- 济(60712)
- 经济(60645)
- 管理(44796)
- 业(42079)
- 企(36558)
- 企业(36558)
- 方法(30869)
- 数学(25754)
- 数学方法(25457)
- 农(15507)
- 中国(15455)
- 业经(14353)
- 学(14080)
- 财(14070)
- 地方(13021)
- 理论(12262)
- 和(11537)
- 农业(10407)
- 教育(10365)
- 贸(10324)
- 贸易(10320)
- 易(9993)
- 技术(9990)
- 环境(9802)
- 务(9363)
- 财务(9306)
- 财务管理(9290)
- 制(9249)
- 企业财务(8806)
- 划(8661)
- 机构
- 大学(223584)
- 学院(221531)
- 管理(92473)
- 济(81341)
- 理学(81168)
- 理学院(80259)
- 经济(79378)
- 管理学(78882)
- 管理学院(78494)
- 研究(70178)
- 中国(49584)
- 京(47548)
- 科学(45525)
- 财(35608)
- 所(34293)
- 业大(33851)
- 农(32732)
- 研究所(31622)
- 中心(31598)
- 范(31062)
- 师范(30831)
- 江(30294)
- 北京(30020)
- 财经(29540)
- 经(26914)
- 院(25745)
- 农业(25683)
- 州(25387)
- 师范大学(25088)
- 技术(23597)
- 基金
- 项目(159159)
- 科学(124654)
- 研究(118016)
- 基金(114346)
- 家(98728)
- 国家(97856)
- 科学基金(84389)
- 社会(72159)
- 社会科(68231)
- 社会科学(68213)
- 省(62402)
- 基金项目(62023)
- 自然(55664)
- 自然科(54327)
- 自然科学(54317)
- 教育(54160)
- 自然科学基金(53328)
- 划(52564)
- 编号(49566)
- 资助(46585)
- 成果(40095)
- 重点(35010)
- 部(34689)
- 课题(33388)
- 发(33306)
- 创(33061)
- 项目编号(31029)
- 创新(30597)
- 科研(30374)
- 大学(29859)
共检索到306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成世勋
谚语是民族语言智慧的精华。哈汉谚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各自的特性。本文通过对哈汉谚语的民族特点和文化内涵差异的分析,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民族语言的丰富文化内涵。
关键词:
哈汉谚语比较 共性与个性 文化内涵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冰辉
目前,我国对谚语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通过对几种谚语定义的分析和总结可知,谚语属于语言而非民间文学,谚语属于熟语中的俗语。《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把谚语设置在民间文学类是不科学的,应改至语言类的俗语类。此外,总论世界各国谚语的著作宜入H034类目;专论某国谚语的著作宜入该国使用的官方语言的俗语类;专论某语种(包括中国少数民族语)谚语的著作宜入相应语种的俗语类;专论某专题谚语的著作宜入该专题所属的相应类目。
关键词:
谚语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图书分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平
谚语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世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源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观察,是人们在劳动、工作和生活中所得经验的总结。许多容涵人生哲理、处世哲学的谚语,往往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它们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去概括十分深奥的真理,因此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并广为流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宝库,都是各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对自己劳动、生活的总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瑞芬
我国哈萨克族谚语在传承族群历史记忆及价值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哈萨克族谚语进行逐一归类、分析之后,借助田野研究和生活体验研究等方法深入挖掘了谚语所揭示的基于三重关系的共生观——人与自然共生、人与人共生、人与自我共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以生活情境为教育空间、以爱的情感为主要内容、以言语交谈为重要方法、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为重要价值理念的哈萨克族共生观教育理路。哈萨克族共生观及其教育有助于克服人类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等价值偏见;在教育理论方面有助于当代教育认识论的生活转向,以及教育方法论的提升和教育生态理论的形成;在教育实践中有助于现代学校教育不断完善其文化品格。
关键词:
哈萨克族 谚语 共生观 教育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些现成而固定的语句,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它大多为劳动人民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普遍情理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经过亿万群众代代传诵,加以千锤百炼,积累丰富起来,成为民族语言中一些最精练、最形象、最深刻而又简单通俗的语句。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拥有光辉文明历史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荣昆 朱红
林业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处理林人关系的经验总结。西南少数民族中传承着丰富的林业谚语,是西南少数民族利用森林与认识森林的思想结晶,其间隐含着用林—护林—用林的林业生态逻辑,其内核是林人共生思想。分析西南少数民族林业谚语,探寻西南少数民族与森林相处的思想轨迹,从中探取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秘诀,可为处理现代社会因森林遭到毁坏而导致的生态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为 许采娟
基于高师人才培养具有指向性,古代汉语课程与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学需要,以及当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在高师院校实行古代汉语文化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高师院校建立起"以文化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古代汉语文化型教学理念,将古代文化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古代汉语教学之中,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教学中学文言文的能力以及继承传统文化的高师古代汉语教学目的。
关键词:
高师 古代汉语 古代文化 文化型教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玉强
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文化价值。文章阐述了地理标志制度和洛阳市地理标志产品的简况,研究了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功能,认为地理标志产品是当地的名片,各级政府应把其纳入到旅游宣传的总体计划和活动中;洛阳市先后拥有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地理标志产品和6件地理标志商标,其中以洛阳牡丹和偃师银条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还提出了开发地理标志产品文化内涵及其功能的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昭
随着红色旅游的迅速发展,红色文化在各个地区崛起,成为目前文化建设的热点,红色文化也进入了学界的研究视野,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章以湖湘红色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湖湘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形态,并从四个层次探讨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
关键词:
湖湘红色文化 内涵 传承研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闫城宇
中国菜名"花样百出",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在语言方面也极富汉语语言特色,包含着许多修辞手法,使菜品有了视觉、听觉和味觉全方位的"包装",在形、色、意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其中与修辞有很大渊源的文化内涵值得一探,二者的关系也很微妙。同时,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播,菜名也被广泛关注,但最重要的是怎样正确的使用和规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军莉
高校利用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教育,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我国高校审美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弘扬和启迪大学生的人文性,凸显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价值,塑造大学生的高品质人格,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审美教育是一种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不仅仅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美的理想和情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高同裕
本文通过对文化、信贷文化和先进信贷文化等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对科学、准确地理解、把握先进信贷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探讨。
关键词:
文化 信贷文化 先进信贷文化 内涵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窦卫霖
文化差异是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的原因。经济全球化、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越来越显示出对多元文化理解的必要性。不夸张地说,跨文化意识意味着直接经济效益。如果一个企业想让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个跨国公司想在众多国家和地区都创造出高效益,那么就不仅需要掌握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刻了解对象国的文化。所以,一个企业在现代社会中的成功,不仅是经济的成功,而且是跨文化交往的成功。
关键词:
商务英语 文化内涵 课程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洁 冀伦文 朱先奇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学校相伴而生。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办好教育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也是全社会文化建设成果中珍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笔者在以往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出了校园文化的定义,并揭示了校园文化四个层面及其内在关系。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内涵 内在结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宝荣
办大学首先要进行校舍和校园建设,而大学校园建筑群体的出现,又将派生出相应的大学校园建筑文化。大学校园建筑经常是人们关心的热点,大学内存在的校园建筑文化对师生本身也是一种教育。那么,在当今时代,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它的功能作用又是什么呢?笔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