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3)
- 2023(8812)
- 2022(7739)
- 2021(7017)
- 2020(6250)
- 2019(14138)
- 2018(14165)
- 2017(26655)
- 2016(15342)
- 2015(17443)
- 2014(17845)
- 2013(17496)
- 2012(16549)
- 2011(14949)
- 2010(15173)
- 2009(14007)
- 2008(14004)
- 2007(12988)
- 2006(11071)
- 2005(9834)
- 学科
- 济(59072)
- 经济(59006)
- 管理(37867)
- 业(35894)
- 方法(28656)
- 企(27613)
- 企业(27613)
- 数学(25490)
- 数学方法(25245)
- 农(17996)
- 学(16408)
- 中国(15165)
- 财(15120)
- 制(12436)
- 地方(11930)
- 业经(11542)
- 农业(11527)
- 贸(10939)
- 贸易(10938)
- 易(10563)
- 理论(9971)
- 银(9541)
- 银行(9483)
- 体(9337)
- 和(9303)
- 行(9071)
- 融(8990)
- 金融(8980)
- 务(8815)
- 财务(8786)
- 机构
- 大学(223326)
- 学院(222736)
- 济(84186)
- 经济(82160)
- 研究(80729)
- 管理(78593)
- 理学(67451)
- 理学院(66575)
- 管理学(65056)
- 管理学院(64662)
- 中国(58838)
- 科学(55124)
- 农(52625)
- 京(48296)
- 所(44211)
- 农业(42542)
- 业大(41624)
- 研究所(40776)
- 财(38839)
- 中心(37232)
- 江(35812)
- 财经(30678)
- 范(30175)
- 师范(29725)
- 北京(29635)
- 院(28444)
- 农业大学(27823)
- 经(27723)
- 省(27432)
- 州(27336)
- 基金
- 项目(151434)
- 科学(115721)
- 基金(106732)
- 研究(104244)
- 家(96725)
- 国家(95952)
- 科学基金(78592)
- 社会(62407)
- 省(61500)
- 社会科(58939)
- 社会科学(58916)
- 基金项目(57021)
- 自然(52989)
- 划(52591)
- 自然科(51730)
- 自然科学(51708)
- 自然科学基金(50793)
- 教育(49001)
- 资助(43734)
- 编号(42804)
- 重点(35581)
- 成果(35563)
- 发(32941)
- 部(32863)
- 计划(31503)
- 创(31019)
- 课题(30643)
- 科研(30068)
- 创新(29146)
- 科技(28475)
- 期刊
- 济(91471)
- 经济(91471)
- 研究(60538)
- 农(47426)
- 学报(47173)
- 中国(45630)
- 科学(38442)
- 大学(33521)
- 农业(32224)
- 学学(31915)
- 财(30742)
- 管理(25493)
- 教育(25252)
- 技术(18903)
- 业(17579)
- 融(17196)
- 金融(17196)
- 业经(15309)
- 财经(14939)
- 经济研究(14693)
- 版(13501)
- 业大(13336)
- 经(12842)
- 问题(12559)
- 农业大学(11424)
- 科技(10769)
- 图书(10719)
- 统计(10671)
- 技术经济(10604)
- 资源(10458)
共检索到326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建刚 宋维峰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哈尼稻田典型"四素同构"系统内现有水肥利用背景下的水体硝酸盐氮素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方法]测定小寨片区5月和10月不同位置水体的硝酸盐δ~(15)N、δ~(18)O值,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模型(SIAR)进行硝酸盐的氮源贡献率计算。[结果]哈尼稻田系统内不同水体、不同位置的硝酸盐δ~(15)N、δ~(18)O差异极显著,各水体以硝化作用为主;随着海拔降低,主要的稻田区田面水硝酸盐δ~(15)N呈下降趋势,土壤水呈增加趋势,边渠水和河流水变化更为复杂。利用SIAR模型解析得到硝酸盐源贡献率分别为:化学肥料7.1%~26.7%,生活污水+粪肥17.7%~29.7%,土壤氮素25.5%~36.7%,大气降水20.1%~37.4%。森林出水硝酸盐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土壤氮素,田面水硝酸盐源在施肥期主要是化学肥料和生活污水+粪肥,收割期主要是土壤氮素和大气降水;土壤水硝酸盐源在施肥期和收割期主要是土壤氮素及生活污水+粪肥;下游河流水硝酸盐源主要是土壤氮素,而在5月化学肥料也是其主要来源。[结论]施加生活污水+粪肥导致哈尼稻田内水体硝酸盐δ~(15)N增高,发生向下游河流的迁移,但是更多富集在土壤中;化学肥料是哈尼稻田向下游河流迁移的主要硝酸盐源,10月比5月的硝酸盐输移量相对减少,哈尼稻田表现出硝酸盐源和汇的双重特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千千 缪丽萍 孙继朝 刘景涛
水体硝酸盐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水质问题。为了确保供水安全和有效治理水环境中硝酸盐污染,准确识别水体中硝酸盐的污染来源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硝酸盐稳定氮(δ15 N)和氧(δ18 O)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广泛用于识别水环境中硝酸盐的污染来源。然而,水环境中硝酸盐污染来源的复杂性和同位素分馏的影响,致使该项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概括了硝酸盐中的δ15 N和δ18 O的典型值域范围,阐述了多种同位素技术联合识别水体中硝酸盐污染来源的方法以及应用模型定量解析硝酸盐污染源贡献率,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硝酸盐 污染来源 稳定同位素 源解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灯妮 彭克勤 梁雄 长谷川博
对19份不同基因型水稻进行苗期不同硝酸盐水平下的生长率、苗高分布及离子吸收值的测定,初步筛选出硝酸盐高亲和性水稻品种,并对其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筛选结果:Nipponbare为双氮高效型、Tongyi为低氮高效型、IR8和陆稻农林21为高氮高效型典型性品种,并发现OsNTR2.4和OsNAR2.1基因表达在0.5h时最弱,3h时最强;OsNTR2.1,OsNTR2.2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强.Nipponbare与Tongyi在OsNRT2.1表达上存在差异,与Tongyi相比,Nipponbare的OsNRT2.1表达所需诱导时间短,并在3h时表达最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一慧 刘春篁 昝金晶 李佳乐 郭威 卫承芳 楚珺 孙占学 Evgeniya Soldatova Hirok Chaudhuri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区内浅层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对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来源。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浓度在0.5~21.6 mg/L范围内,平均值为7.0 mg/L。丰水期和枯水期,硝酸盐氮浓度分别为0.7~21.6和0.5~15.7 mg/L。高浓度硝酸盐氮主要出现在流域内典型农灌区。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地表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受其他补给来源及蒸发作用的混合影响;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发生混合作用,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小。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结果显示降雨、灌溉、土地利用类型、肥料施用是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浓度及分布的主要因素。贝叶斯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土壤氮对地下水硝酸盐氮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贡献率为44.6%;大气降水的贡献率仅次于土壤氮,平均贡献率为28.2%;氮肥,污水和粪便的贡献率分别为19.4%和7.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开然 贾亚男 胡大超
根据2008年3~11月逐月对青木关北段地下河水质的监测,以及2010年6~11月逐月对青木关南段地下河水质的监测,利用15 N同位素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的水化学特征以及硝酸盐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北段和南段地下河出口硝酸盐平均浓度分别为20.35mg/L和5.077mg/L,入口分别为3.20mg/L和0.842mg/L,两段的硝酸盐平均浓度在出口处均比入口处高6倍多。此外,通过分析青木关整个地下河流域的%15 N空间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南段地下河水中NO3--δ15 N值较高,且变化显著,最高值37.825‰出现在9月21日丁家龙洞取样点,其硝酸盐来源可能是粪便和污水...
关键词:
地下河 硝酸盐污染 15N同位素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郭增华 王秋燕
用常规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分别在不同盐度和pH下进行了亚硝酸盐氮对壳高为0.5cm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亚硝酸盐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其24hLC50、48hLC50、72hLC50和96hLC50,在盐度28时均显著高于盐度18和23时,(P<0.05),盐度越高亚硝酸盐氮毒性越弱。其半致死浓度在pH8.5时显著高于pH6.5和7.5时,(P0.05),低的pH对亚硝酸盐氮毒性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峰 李林妍 谢鑫 薛占军 王俊玲 高志奎
以韭菜品种新世纪雪韭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N)、低氮(N 12g/m2,L)、中氮(N 24g/m2,M)、高氮(N 36g/m2,H)4个氮素水平,结合4 g/m2硫磺(S)对韭菜进行土施处理,分析氮硫互作对韭菜叶片硝酸盐(NO3-)累积及NO3-还原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NO3-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干物率则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中氮水平达到最高。土施硫磺可降低不同氮水平下韭菜硝酸盐的累积,提高NA、GOT和GPT的活性,各酶活性...
关键词:
硫 韭菜 硝酸盐累积 还原同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召荣 李昌满 刘义华 范永红 赵守忠 肖莉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用水平下,茎瘤芥各器官产量和硝酸盐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瘤茎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均呈极显著二次回归关系;瘤茎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施磷量(P2O5)在55.8 kg/hm2、施钾量(K2O)在133.5 kg/hm2范围内,增施磷、钾肥可提高瘤茎产量而降低硝酸盐含量。茎瘤芥无公害生产上,应控制氮、磷用量,适当增施钾肥。
关键词:
茎瘤芥氮磷钾产量硝酸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俊杰 王德汉 林辉东 李小建 廖宗文
利用双氰胺(DCD)为参照物,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含氮木质素(ZAOL)对小白菜硝酸盐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氮木质素不仅能降低供试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而且能显著提高供试蔬菜的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这一效应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含氮木质素抑制了土壤硝化作用,提高作物体内硝酸还原酶(NR)活性,加速了蔬菜中氮的转化。本研究为廉价易得的含氮木质素作为农业环保材料替代昂贵的双氰胺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含氮木质素 小白菜 硝酸盐 污染控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小英 刘明月 肖杰 宋勇 刘选明
为寻求降低蕹菜硝酸盐含量,且有利于提高产量的最优施肥方案,采用水培法和3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N,K,Mo施用量与蕹菜硝酸盐含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适量施用K,Mo肥可提高蕹菜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从而控制因施N肥而引起硝酸盐在植株体内的积累.经数学模拟和综合选优,理论上得到水培蕹菜N,K,Mo施用最优组合方案:N354.9~382.2mg/L,K514.8~557.7mg/L,Mo62.4~81.6μg/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燮京 李华明
用硝酸根电极法间接测定亚硝酸盐氮并与硝酸盐测定的经典方法——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比较, 结果表明: ①该方法对亚硝酸盐氮标准系列样品测定的相关系数都在0.9998以上; ②该法对稀释的NO3- - N标液中加入NO2- - N标准系列的回收率为98.0% ~103.2% , 平均为101.0% , 优于二磺酸酚法; ③该法对野外地下水样加NO2- - N标准系列的回收率为94.0% ~110.0% , 总体平均回收率为102.6% 。硝酸根电极法是野外测定地下水亚硝酸盐氮的较好方法。对该方法中尚存在的读数稳定性、氧化剂的选择、亚铁离子干扰的排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硝酸根电极法 地下水 亚硝酸盐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蕊 史自航 董冰 喻存媛 郁通 李天来
为了筛选出简便、实用的硝酸盐快速诊断技术,使实时监测植物氮素含量水平成为可能,对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硝酸盐试纸法2种诊断技术进行综述,对比了其在工作原理、精度、存在问题和提高精度的途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并且尚无简便有效的消除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受干扰因素影响更大,测量精度和测量稳定性低于硝酸盐试纸法;分析了硝酸盐快速诊断技术在植物氮素营养诊断领域的应用前景。为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在取样规范化、干扰因素分析研究、建立特定诊断体系以及降低诊断成本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建议。
关键词:
氮素 硝酸盐 快速诊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志海 张杨珠 王翠红 冯跃华 黄运湘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小白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明显地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尤以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为1:1时产量较高和硝酸盐含量较低,达到了高产优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肖炜 陈炳霖 祝璟琳 李大宇 邹芝英 喻杰 杨弘
为了解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理功能变化,实验设置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03 mmol/L、0.06 mmol/L、0.12 mmol/L、0.23 mmol/L),研究亚硝酸盐氮21 d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肝脏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的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中白细胞数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幼鱼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K~(+)随着亚硝酸盐氮的增加浓度显著提高(P<0.05),与此同时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Na~(+)和Cl~(-)离子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浓度与亚硝酸盐氮浓度表现出负相关的下降趋势(P<0.05);肝脏组织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HSP70、IL-1β、IL6和TNF-α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增加表达量显著上升(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娟 曲克明 刘海英 李健 马德林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 mg/L)和过饱和溶氧(10~12 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69.43 mg/L(58.53~82.36 mg/L),43.80 mg/L(37.57~51.06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30)值和96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36 mg/L(1.15~1.61 mg/L)和0.98 mg/L(0.83~1.16 mg/L);而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
关键词:
亚硝酸盐 非离子氨 中国对虾 急性毒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