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3)
- 2023(10162)
- 2022(8575)
- 2021(8303)
- 2020(6773)
- 2019(15263)
- 2018(15243)
- 2017(28661)
- 2016(15795)
- 2015(17479)
- 2014(17414)
- 2013(17454)
- 2012(15990)
- 2011(14663)
- 2010(14551)
- 2009(13339)
- 2008(12928)
- 2007(11653)
- 2006(10464)
- 2005(9141)
- 学科
- 济(64401)
- 经济(64234)
- 农(50243)
- 业(45868)
- 管理(35193)
- 农业(33602)
- 企(24575)
- 企业(24575)
- 方法(22955)
- 业经(20484)
- 地方(19015)
- 数学(18566)
- 数学方法(18333)
- 中国(16311)
- 学(15588)
- 制(12990)
- 财(12873)
- 环境(12664)
- 农业经济(12582)
- 发(12529)
- 和(10201)
- 发展(9850)
- 展(9838)
- 理论(9768)
- 村(9672)
- 农村(9648)
- 土地(9214)
- 策(9157)
- 体(9153)
- 技术(9136)
- 机构
- 学院(220086)
- 大学(213506)
- 济(83429)
- 经济(81343)
- 管理(80271)
- 研究(79934)
- 理学(69553)
- 理学院(68605)
- 管理学(67101)
- 管理学院(66706)
- 农(63342)
- 中国(60328)
- 科学(54084)
- 农业(48350)
- 京(45505)
- 业大(43527)
- 所(42005)
- 中心(38644)
- 研究所(38561)
- 财(35955)
- 江(35793)
- 范(32006)
- 师范(31683)
- 省(31291)
- 州(30322)
- 农业大学(30177)
- 院(28307)
- 财经(28028)
- 北京(27706)
- 科学院(26342)
- 基金
- 项目(155402)
- 科学(121264)
- 研究(112312)
- 基金(110748)
- 家(98350)
- 国家(97325)
- 科学基金(82003)
- 社会(71205)
- 社会科(65808)
- 社会科学(65785)
- 省(65502)
- 基金项目(60209)
- 自然(53758)
- 划(52993)
- 自然科(52350)
- 自然科学(52339)
- 自然科学基金(51384)
- 教育(48641)
- 编号(46425)
- 资助(43340)
- 成果(36278)
- 发(35499)
- 重点(35450)
- 农(35245)
- 部(32960)
- 课题(32027)
- 创(31436)
- 科研(29723)
- 计划(29631)
- 创新(29314)
- 期刊
- 济(103888)
- 经济(103888)
- 农(67661)
- 研究(58623)
- 中国(49578)
- 农业(46250)
- 学报(42199)
- 科学(38074)
- 大学(31660)
- 学学(30155)
- 财(26441)
- 业经(24472)
- 管理(23186)
- 业(21778)
- 教育(21226)
- 融(20844)
- 金融(20844)
- 技术(17339)
- 资源(16032)
- 版(15292)
- 问题(14974)
- 农业经济(14895)
- 农村(14500)
- 村(14500)
- 业大(13046)
- 财经(12574)
- 经济研究(12402)
- 科技(11409)
- 社会(11154)
- 农业大学(11086)
共检索到331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常丽博 骆耀峰 刘金龙
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社会-生态系统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其在气候变化适应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科学评估其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对于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及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气候-生计"脆弱性框架,以云南省哈尼族农村社区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和气象数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哈尼族农村社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哈尼族农村社区对气候变化的暴露度较高(0.52),但由于当地社会-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较小(0.44),适应能力适中(0.48),系统整体脆弱性较低(0.02);②哈尼族社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较低得益于当地可持续的社会-生态系统,传统的文化组织制度及集体行动机制;③不同地区敏感性及适应能力内部结构分化,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是制约地区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维护并发挥好当地的社会-生态系统及传统组织制度,同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维持较低的气候变化脆弱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哈尼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云 杨雯 郦大方
哈尼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山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保留了大量社会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聚落形态,是乡土聚落研究中极有价值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哈尼族传统的聚落形态开始产生变化。本文基于乡土聚落形态演变理论,选择云南省勐海县曼冈寨为案例,充分利用测绘、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哈尼族血缘、政治、经济三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与聚落形态演变的相互关系,为深入理解这一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证案例。
关键词:
哈尼族 曼冈寨 聚落形态 演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珺沂 李兴绪 刘曼莉
由于其居住环境、社会发育程度等的特殊性,西南边疆民族村的农户行为有别于其它地区的农户,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223个村、2280户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使用两水平农户收入函数模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在农户资本要素禀赋中,农户生产性资本、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力是否接受过培训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劳动力数量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在农户生产经营结构中,种植结构对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而农户是否兼业及非农就业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村庄的外部环境对农户收入有较大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珂 李玟慧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作为典型的西部多民族地区,在旅游业发展中应注重经济效益和文化生态保护相协调,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打造以自然生态观光、历史文化认知、民俗风情体验、多功能综合等模式的文化生态旅游;并在开发过程中考虑环境容量、社区参与度等问题,增强生态旅游和其他产业的结合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君 陈长瑶
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空间与其所处的区域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0户贫困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深入分析了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与其所在区域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贫困地区,耕地依然是农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户出行不便、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获取量都进一步影响其自主发展能力中对外协调和交流能力的提升;农户到所在乡镇的通达性影响着其获取信息的畅通度和接受服务部门帮扶的容易度;农户文化素能的提高是提升其发展能力的关键;无论是村级环境还是乡镇环境对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辐射带动能力都十分有限。
关键词:
自主发展能力 贫困农户 区域环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应美 角媛梅 杨宇亮 李亚 李宏 赵冬梅 刘澄静 张娟
利用GIS技术分析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的元阳县全福庄中寨1960年开始建寨以来民居分布格局的演变过程,探讨关键因子对民居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民居演变经历了建寨(1960—1963年)、迁入(1964—1975年)、慢速扩展(1976—2005年)和快速扩张(2006—2018年) 4个阶段,分别形成民居分布的单核、双核、双核邻域扩展和多核等空间格局模式,并呈现由集中向随机分布格局演变的特征。(2)影响民居分布格局的关键因子是地形、距水井距离、距道路距离和亲缘关系,其中距水井和道路距离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而亲缘关系影响的是民居聚集程度。(3)民居演化过程表现为建寨阶段受地形和距水井距离影响,迁入和慢速扩展阶段主要受亲缘关系影响,而快速扩张阶段则主要受距道路距离因子控制。未来在乡村聚落重构和建设中应综合考虑这4个因素,以实现哈尼聚落与梯田遗产的持续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瑶 李嘉艺 高娜 郑曦
【目的】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区域脆弱性评估可以较为全面地识别区域气候风险。在城市中,浅山区具有其特有的气候调节的重要性和气候适应的脆弱性,且社会与生态系统的耦合特征更为明显。作为气候适应的重要环节,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京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有助于为气候适应策略提供空间上的定量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危险性-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评估框架,构建包含44个指标的指标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筛选及权重确定,形成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评估北京市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脆弱性空间分布。【结果】当前和未来的气候脆弱性均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深山区逐渐降低的趋势,脆弱性程度以中度、重度为主,未来脆弱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行政分区上,昌平、顺义、海淀区气候脆弱性较低,房山、丰台、门头沟区较为严重。【结论】本研究通过评估北京市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脆弱性空间分布,得到北京浅山区气候适应的重点区域,为浅山区气候适应决策提供依据,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脆弱性评估提供方法及指标作为参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效义
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哈尼族新创文字从文字创制的历史背景、社会调查及其研究成果、在学校教育中使用的情况等进行了分类概述,总结了哈尼文自1957年创制至今半个世纪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在目前情况下哈尼文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哈尼族 新创文字 文献综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倪慧
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既包含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万物、节制贪欲的积极元素,也有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朴素、直观、经验甚至迷信的一面,须加以辩证看待。提炼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遵循天道命理的生态良心观、顺应自然禀赋的生态正义观、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义务观,可为美丽乡村建设寻求伦理依托、厚植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特色,进而使美丽乡村建设摆脱"千篇一律""有新村无新貌"的困境,探索出一条有生态伦理依托、靠生态经济支撑、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招牌型乡村建设之路。在此过程中,推动传统生态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确立现代科学自然生态伦理观,最终实现传统生态伦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互促发展。
关键词:
哈尼族 传统生态伦理 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勋 刘某承 闵庆文 袁正 李静 樊淼
高效农业技术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但同时也带来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传统农业文化逐渐消失等负面效应。哈尼梯田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生态价值、农业生产价值和景观价值等多重价值,保护哈尼梯田农业系统意义重大。通过有机生产提高稻谷价格的方式,推动农民继续种植水稻,可以达到保护哈尼梯田农业系统的目的。然而,从非有机到有机生产有一个转换期,这期间稻谷无法以有机产品的价格出售,所以,政府须给予一定的价格补偿才可保证农民利益和生产的持续性。论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获取哈尼梯田地区农户有机转换期种植投入产出状况和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状况,以及现代规模生产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罗云建 张小全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总结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以及森林碳库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於琍,曹明奎,李克让
未来100年气候变暖速度将比上一世纪提高2-10倍,势必对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当前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对其响应和适应的复杂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进展缓慢。本文在阐明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的现状、方法,归纳和介绍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价研究以及类比研究,指出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 脆弱性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通过建立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德尔菲调查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处于轻度脆弱的类型区面积仅占该省总面积的19.62%,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以及人类活动向有利于生态恢复方向发展的地区;中度脆弱性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32.02%;强度和极强脆弱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53.63%,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寒山区,以及植被破坏严重、相对贫困、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的地区。因此,对强脆弱性地区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降低对外界干扰的脆弱性。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 评价 云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