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5)
2023(7521)
2022(6621)
2021(6408)
2020(5350)
2019(12568)
2018(12518)
2017(23426)
2016(13158)
2015(14997)
2014(14967)
2013(14582)
2012(14028)
2011(12480)
2010(12713)
2009(11750)
2008(11628)
2007(10282)
2006(9084)
2005(7959)
作者
(39828)
(33562)
(33439)
(31542)
(21610)
(16389)
(14950)
(13120)
(12940)
(12208)
(11805)
(11433)
(10911)
(10617)
(10346)
(10268)
(10029)
(9725)
(9595)
(9589)
(8521)
(8323)
(8290)
(7802)
(7539)
(7529)
(7462)
(7338)
(6897)
(6828)
学科
(55902)
经济(55847)
管理(31909)
(30563)
方法(25519)
(23538)
企业(23538)
数学(22610)
数学方法(22091)
地方(17086)
(16825)
(13959)
中国(12827)
农业(11548)
业经(11279)
(10279)
理论(9157)
(8367)
环境(8157)
(8121)
贸易(8112)
地方经济(7993)
(7728)
(7662)
(7155)
金融(7151)
技术(7070)
(6670)
(6377)
银行(6356)
机构
大学(186598)
学院(185847)
管理(67696)
(67408)
研究(66474)
经济(65684)
理学(58798)
理学院(57888)
管理学(56117)
管理学院(55774)
中国(48466)
科学(46322)
(40498)
(38405)
(35238)
业大(32580)
研究所(32530)
中心(31015)
农业(30320)
(30290)
(29547)
(28757)
师范(28470)
北京(24789)
(24581)
(23940)
(23908)
财经(23270)
师范大学(23051)
(20881)
基金
项目(130410)
科学(102077)
基金(93601)
研究(90403)
(83448)
国家(82686)
科学基金(70157)
社会(55313)
(54884)
社会科(52150)
社会科学(52131)
基金项目(50255)
自然(48289)
自然科(47208)
自然科学(47195)
自然科学基金(46274)
(44849)
教育(42052)
资助(38578)
编号(36324)
重点(30011)
成果(29571)
(28393)
(27410)
(26296)
课题(26243)
计划(25737)
科研(25118)
创新(24616)
大学(23268)
期刊
(78041)
经济(78041)
研究(51325)
中国(39214)
学报(35995)
(35332)
科学(32061)
大学(26483)
学学(24803)
农业(24362)
管理(23694)
(21981)
教育(21896)
技术(16822)
(14059)
金融(14059)
(13388)
业经(12473)
资源(12117)
(11376)
统计(10816)
经济研究(10728)
财经(10686)
问题(10545)
图书(10492)
业大(10235)
(9738)
科技(9488)
技术经济(9177)
(9154)
共检索到278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应美  角媛梅  杨宇亮  李亚  李宏  赵冬梅  刘澄静  张娟  
利用GIS技术分析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的元阳县全福庄中寨1960年开始建寨以来民居分布格局的演变过程,探讨关键因子对民居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民居演变经历了建寨(1960—1963年)、迁入(1964—1975年)、慢速扩展(1976—2005年)和快速扩张(2006—2018年) 4个阶段,分别形成民居分布的单核、双核、双核邻域扩展和多核等空间格局模式,并呈现由集中向随机分布格局演变的特征。(2)影响民居分布格局的关键因子是地形、距水井距离、距道路距离和亲缘关系,其中距水井和道路距离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而亲缘关系影响的是民居聚集程度。(3)民居演化过程表现为建寨阶段受地形和距水井距离影响,迁入和慢速扩展阶段主要受亲缘关系影响,而快速扩张阶段则主要受距道路距离因子控制。未来在乡村聚落重构和建设中应综合考虑这4个因素,以实现哈尼聚落与梯田遗产的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云  杨雯  郦大方  
哈尼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山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保留了大量社会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聚落形态,是乡土聚落研究中极有价值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哈尼族传统的聚落形态开始产生变化。本文基于乡土聚落形态演变理论,选择云南省勐海县曼冈寨为案例,充分利用测绘、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哈尼族血缘、政治、经济三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与聚落形态演变的相互关系,为深入理解这一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证案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常丽博  骆耀峰  刘金龙  
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社会-生态系统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其在气候变化适应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科学评估其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对于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及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气候-生计"脆弱性框架,以云南省哈尼族农村社区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和气象数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哈尼族农村社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哈尼族农村社区对气候变化的暴露度较高(0.52),但由于当地社会-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较小(0.44),适应能力适中(0.48),系统整体脆弱性较低(0.02);②哈尼族社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较低得益于当地可持续的社会-生态系统,传统的文化组织制度及集体行动机制;③不同地区敏感性及适应能力内部结构分化,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是制约地区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维护并发挥好当地的社会-生态系统及传统组织制度,同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维持较低的气候变化脆弱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宽德  杨林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光杰  李阳兵  王世杰  
我国岩溶山区聚落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在几十年的演变过程中,其对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弄清岩溶山区聚落动态分布格局和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岩溶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例,应用1963航片和2004年SPOT影像,通过GIS技术和景观指数定量评价方法,在小尺度区域内研究了乡村聚落40多a来的分布格局和演变,结果表明在后寨河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聚落分布格局、数量和规模,之后到2004年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使聚落的总面积极大增长,而聚落快速发展的空间差异则主要由对外交通条件决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龙勤  支玲  邹平  
在建立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指标体系对云南省元阳县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经济贡献率、林业产值率2方面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分析,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率、产业结构变化率、基本建设投资额、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率5个方面进行社会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科技人员比率、义务教育普及率、人均基本农田占用面积3方面进行智力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新增林地面积、水土保持能力2方面进行环境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刚  刘艳红  全舒舟  
选取云南省绿春县规东河片区、松东河片区、二号桥河片区为样区,分析了样区土壤重金属Pb、Cr、Cu和Zn的分布特征,与云南土壤背景值作参比,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梯田土壤重金属含量Pb在11.964~28.558 mg/kg,平均为19.520 mg/kg;Cr在7.168~18.747 mg/kg,平均为10.923mg/kg;Cu在9.359~27.715 mg/kg,平均为14.383 mg/kg;Zn在21.194~41.782 mg/kg,平均为33.985 mg/g。采样区各元素含量均低于云南土壤背景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茜好  翁时秀  
包括公共艺术在内的艺术实践介入乡村建设(以下简称“艺术乡建”),旨在通过乡村新文化景观的再造和空间重构,传达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理想愿望。然而在艺术乡建的热潮之下,现有研究较少关注艺术乡建的失效案例,缺乏对消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的探讨。论文以一个以雕塑视觉艺术实践介入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云南省元阳阿者科村的公共艺术项目“哈尼娃”,一个构建与外部公共空间相协调的公共艺术场景为例,通过对起始、运营及后运营3个阶段的历时性过程分析,总结了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失效机制。研究认为:艺术话语构建而成的“艺术世界”与日常生活经验构成的“生活世界”之间存在价值错位,依赖于艺术家的单向培育,难以短期内形成乡建的“共同体”和持久的社会效应。权力主体、参与的行为主体及受众群体的波动和变化,都将对艺术实践的价值目标转化造成负面影响。在不同发展程度的乡村中,艺术乡建在面临着可操作性问题之外,更在根本上遭遇社会结构性问题,单一的艺术实践缺乏解决乡村问题的能力。对失效影响因素和过程的讨论,是对艺术乡建进行批判性思考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启发未来的具体实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时少华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隶属网络分析方法,在确定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个旅游村落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和参与事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访谈法、媒体报道和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网络数据,建立隶属参与关系网络,通过紧密度、互惠性、核心边缘、传递性、中间人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永虎  王心怡  刘俊青  魏范青  蒲嘉霖  张晓平  翁倩文  
为探讨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江苏省东海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乡村聚落图斑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可达性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测度与评估研究区乡村聚落用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东海县乡村聚落总面积与平均面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伴随着聚落总面积的逐步增加,聚落斑块数量逐步减少;研究区乡村聚落先后经历了“点状增加-块状增加与减少并存-点、带式同步小幅增加”的过程。乡村聚落增减变化以点状变化和块状变化为主,其中块状变化主要分布于县城区和建制镇周围;2)东海县乡村聚落基本空间格局较为稳定,保持“西—东”方向分布。从方向上看,研究区1990—2020年乡村聚落重心经历了“东北—南向—东移”的方向转换过程;3)1990—2020年东海县乡村聚落变化由缓慢变化期到快速波动期再进入平稳发展期,整体呈协调发展态势;4)1990—2020年,东海县乡村聚落增减变化受到城镇、交通和水源可达性小于15 min的影响较大,随着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乡村聚落更倾向于靠近城镇与交通干线扩展,临城、靠路、亲水成为这段时期内乡村聚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东海县大多乡镇单元乡村聚落增减变化处于不显著状态,呈农户自组织建房的随机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大多数乡镇无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并未出现显著性最强的区域。本研究结果可为乡村地域空间优化配置、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婕   蒋雪峰   谢旭斌  
文章选取典型的平坝传统村落——大仓村,较好保留了传统的空间基质,有助于明晰滇西北地区平坝传统村落的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文章以大仓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1976、2000和2020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大仓村的景观格局具有“磁性圈网”和“竖向分层”相互融合的结构特征;(2)在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中,自然系统的空间限制和人类系统的择址观念等内生因素奠定了景观格局的基本框架,经济发展的驱动、规划建设等外生变量影响了景观格局的演化方向;(3)内外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变化—新稳定”的循环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钰桔   毛志睿   陈笑葵   易纯  
文章基于社会生态韧性的演化思维,建立了以“应对长期、隐性、缓慢冲击的韧性”和“韧性为增进本地居民利益”为考量的乡村聚落韧性测度指标体系。以多依树聚落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量表打分和模糊评价法、自然断点法,测度其韧性发展现状,据此探索同一行政村内不同韧性水平聚落的韧性提升策略。研究表明:(1)多依树聚落韧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在各维度韧性评价序列中,社会韧性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空间韧性、制度韧性、经济韧性、生态韧性和文化韧性。(2)遗产地村域内聚落之间在各个维度的韧性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获得较好政策扶持和积极发展遗产旅游业的社区,其聚落韧性水平相对较高。(3)人口老龄化、乡村建设用地破碎、保护规划实施不利、旅游开发单一、自然灾害频发、传统文化传承人减少是多依树聚落不同维度韧性能力的短板。(4)依据遗产地乡村聚落韧性水平将其分为巩固稳健类、提高适应类和学习转型类等3种类型,对应韧性优化策略为:巩固稳健类乡村聚落应巩固应对干扰的抵御能力,加强乡村自身基底的自稳健性,关键是要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构建社会网络结构,加强聚落间经济的互补;提高适应类乡村聚落要增强对于扰动的更新适应能力,完善干扰预警应对机制,运用现代方式演绎历史文化,提升聚落社区的自组织性,创新文化活态传承,此外,要严格乡村聚落建设用地的管控;学习转型类乡村聚落应注重村落改革发展引擎的提质改进,注意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和社区保障机制的建设与健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栋会  沈素平  
以规范退耕还林活动,保护退耕还林者合法权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而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实施以来,已近两年了。为了解《条例》执行情况,作者在2004年寒假期间对云南省部分退耕还林乡村进行了调查,发现《条例》的执行有喜有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君  陈长瑶  
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空间与其所处的区域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0户贫困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深入分析了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与其所在区域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贫困地区,耕地依然是农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户出行不便、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获取量都进一步影响其自主发展能力中对外协调和交流能力的提升;农户到所在乡镇的通达性影响着其获取信息的畅通度和接受服务部门帮扶的容易度;农户文化素能的提高是提升其发展能力的关键;无论是村级环境还是乡镇环境对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辐射带动能力都十分有限。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何娇  
村庄规划编制应依据村庄本身的发展类型来确定村庄发展定位目标,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村庄类型,是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本文以行政村为划分基本单元,将云南省的村庄划分为特色保护型、防边固边型、搬迁撤并型、城乡融合型和集聚提升型5个大类17个小类。通过对双柏县的实证研究,得出:双柏县84个行政村划分成特色保护型、城乡融合型和集聚提升型3个大类,包含中心驻地型、居住生活型等9个小类,并依此提出相应的村庄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