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0)
- 2023(12192)
- 2022(10715)
- 2021(9826)
- 2020(8244)
- 2019(18944)
- 2018(18964)
- 2017(36700)
- 2016(19834)
- 2015(22408)
- 2014(22570)
- 2013(22446)
- 2012(20782)
- 2011(18918)
- 2010(19023)
- 2009(17456)
- 2008(16715)
- 2007(14488)
- 2006(12942)
- 2005(11339)
- 学科
- 济(101617)
- 经济(101518)
- 管理(56588)
- 业(50670)
- 企(42292)
- 企业(42292)
- 方法(39887)
- 数学(34550)
- 数学方法(34199)
- 地方(24512)
- 中国(24069)
- 学(20815)
- 农(19970)
- 业经(19417)
- 财(18253)
- 地方经济(14815)
- 环境(14437)
- 理论(14435)
- 和(14230)
- 农业(13727)
- 制(13556)
- 贸(13485)
- 贸易(13477)
- 易(12911)
- 技术(12354)
- 融(11737)
- 金融(11736)
- 划(11664)
- 银(11162)
- 发(11136)
- 机构
- 大学(292490)
- 学院(289738)
- 济(123317)
- 经济(120645)
- 管理(116133)
- 理学(100960)
- 研究(99986)
- 理学院(99800)
- 管理学(98170)
- 管理学院(97652)
- 中国(71200)
- 京(62381)
- 科学(61613)
- 财(52270)
- 所(49918)
- 研究所(45630)
- 中心(43503)
- 财经(42697)
- 农(42001)
- 业大(41644)
- 江(40732)
- 北京(39543)
- 经(38705)
- 范(38684)
- 师范(38333)
- 经济学(37587)
- 院(36385)
- 经济学院(33547)
- 州(33364)
- 农业(32796)
- 基金
- 项目(199347)
- 科学(156899)
- 研究(145536)
- 基金(144698)
- 家(125300)
- 国家(124299)
- 科学基金(107266)
- 社会(92695)
- 社会科(87857)
- 社会科学(87832)
- 基金项目(77660)
- 省(77147)
- 自然(69470)
- 自然科(67831)
- 自然科学(67821)
- 自然科学基金(66547)
- 教育(65700)
- 划(64737)
- 资助(59570)
- 编号(58675)
- 成果(47122)
- 重点(44022)
- 部(43687)
- 发(43127)
- 创(40954)
- 课题(40286)
- 创新(38217)
- 国家社会(37854)
- 教育部(37664)
- 科研(37424)
- 期刊
- 济(138629)
- 经济(138629)
- 研究(89446)
- 中国(49395)
- 学报(43218)
- 管理(42824)
- 科学(41132)
- 财(37383)
- 农(37180)
- 大学(32613)
- 学学(30825)
- 教育(28987)
- 农业(26156)
- 技术(25326)
- 经济研究(22720)
- 融(21513)
- 金融(21513)
- 财经(21013)
- 业经(20337)
- 问题(19222)
- 经(18011)
- 技术经济(15747)
- 图书(14500)
- 理论(14426)
- 现代(13942)
- 科技(13726)
- 实践(13018)
- 践(13018)
- 商业(12791)
- 业(12758)
共检索到420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静雯 顾成林 魏虹旭
正确定位中心城市对于区域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心城市经济集聚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哈尔滨城市圈节点城市经济集聚能力比较研究,有助于哈尔滨城市圈节点城市经济集聚能力的提升,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及节点城市建设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哈尔滨城市圈节点城市划分、经济现状、发展前景出发,利用经济理论分析节点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大小,对各种经济指数进行数值分析,可以看出以哈尔滨城市圈为中心,以距离哈尔滨市的中心距离为半径的同心圆中,根据城市圈中经济集聚力指数可得出随着距离的增加,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处于下降的趋势。着重分析比较哈尔滨经济的现状,揭示哈尔滨城市圈经济集聚能力的差异及规律,结合国内外城市圈节点城市经济聚集的能力提升策略,为此地经济发展提出可行对策,促进其经济发展。
关键词:
哈尔滨城市圈 节点城市 经济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文章基于中国230个城市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与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冲击抵御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通过传导途径发现,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即创新能力在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内金融产业创新、建立城市间创新互通网络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文章基于中国230个城市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与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冲击抵御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通过传导途径发现,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即创新能力在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内金融产业创新、建立城市间创新互通网络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 宋宝琳 宋凤轩
伴随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打破,人口自由流动产生的人口集聚成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选取2012—2022年中国城市数据,在厘清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存在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人口集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升级和产业多样化来间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不同地区的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外溢性,能够间接提升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奕玮 吴维库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许多沿海外向型城市面临国外订单需求不足、行业内人才流失以及厂房闲置等问题,体现出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城市经济韧性能力差异,重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和产业无关多样化,运用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分析两种划分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U型关系,产业相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无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最后从破除区域间分权壁垒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宁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通过集聚式发展可有效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本文基于2011-2020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对相邻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基于此,还需加速推动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机制、引导城市间流通产业均衡发展,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黎娜 夏海勇
"刘易斯拐点"实质上是农业剩余劳动由无限供给变为稀缺的一个转折点,"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势必会对城市集聚力,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本研究建立空间集聚模型的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刘易斯第一拐点"和"刘易斯第二拐点"对城市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刘易斯第一拐点"后,给定其他条件,农业剩余劳动充裕地区的城市将有更强的集聚力;"刘易斯第二拐点"的出现会对城市的集聚产生阻碍;中国目前正处于两个拐点之间,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发达地区城市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城市如何发挥劳动力优势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将是面临的重要挑战。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集聚 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永盛 高苇 邓宏兵 卢丽文
文章利用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地理信息工具,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经济在空间上的依赖性进行动态演化分析,并在考虑资本和劳动增长的溢出效应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 宋宝琳 宋凤轩
伴随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打破,人口自由流动产生的人口集聚成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选取2012—2022年中国城市数据,在厘清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存在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人口集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升级和产业多样化来间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不同地区的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外溢性,能够间接提升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纪玉俊 张晓萌
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变得越发重要。文章在探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这一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耦合协同效应在制造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具有异质性;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行政 曹灿
本文运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九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城市空间集聚产生的效应,以及它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城市的空间集聚会导致资本在该城市的形成和集聚,产生技术外溢,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该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城市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这也是导致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文章基于我国345个城市的空间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绩效的空间相关性,通过Moran’s I指数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经济绩效与金融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运用SEM模型和SDM模型对2012年我国345个城市的空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城市经济绩效和金融集聚对相邻城市经济绩效的提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度对城市经济绩效的提升有正向作用,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作用不仅对所在城市经济绩效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地区有正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空间溢出 经济绩效 空间相关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国宇 符建华
建立了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C-D生产函数形式的有效劳动模型,测度了劳动力流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哈尔滨市为例,实证分析了有效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2001—2007年外来劳动力对哈尔滨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4.42%,产出的资本和有效劳动弹性之和为1.177。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燕南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困难最大、最集中、最突出的哈尔滨市来讲,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在大项目开发中的经验,重新审视研究大项目开发对城市经济的拉动功能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韧 宋爽爽 段义诚 张奇佳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空间重构和高质量发展的载体,金融集聚则是区域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动能。文章基于2008—2021年国内十大典型城市群数据,梳理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正向驱动本地经济效率提升,还能带动周边城市效率提升;(2)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适度金融集聚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效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负向作用;(3)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受制于城市群模式特征以及区域资源要素流通,多核城市群金融集聚的经济效率提升作用显著高于单核城市群。由此,城市群建设既需充分挖掘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金融要素合理适度集聚,又要强化地理空间内的资源要素流通,更应围绕不同地域特征和城市群形态设计差异化的金融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