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8)
- 2023(4798)
- 2022(4302)
- 2021(4154)
- 2020(3565)
- 2019(8464)
- 2018(8409)
- 2017(16601)
- 2016(8809)
- 2015(9894)
- 2014(9937)
- 2013(9678)
- 2012(8669)
- 2011(7878)
- 2010(8080)
- 2009(7413)
- 2008(6894)
- 2007(5840)
- 2006(5194)
- 2005(4595)
- 学科
- 济(40811)
- 经济(40788)
- 管理(21051)
- 方法(20906)
- 数学(19456)
- 业(19363)
- 数学方法(18957)
- 企(15463)
- 企业(15463)
- 学(10190)
- 农(9007)
- 土地(8579)
- 中国(8346)
- 地方(7694)
- 业经(6951)
- 理论(6138)
- 环境(6044)
- 财(5822)
- 农业(5793)
- 贸(5666)
- 贸易(5661)
- 易(5444)
- 经济学(5283)
- 和(5112)
- 划(4782)
- 发(4771)
- 制(4723)
- 资源(4650)
- 技术(4528)
- 融(4157)
- 机构
- 学院(123589)
- 大学(123031)
- 济(48767)
- 管理(48343)
- 经济(47649)
- 研究(43043)
- 理学(42046)
- 理学院(41418)
- 管理学(40231)
- 管理学院(40033)
- 中国(32277)
- 科学(29709)
- 京(27518)
- 所(22332)
- 农(22044)
- 业大(20961)
- 研究所(20684)
- 中心(19719)
- 财(19463)
- 江(18347)
- 农业(17675)
- 北京(17050)
- 范(16989)
- 师范(16802)
- 院(16518)
- 财经(16039)
- 经(14681)
- 经济学(14677)
- 州(14571)
- 师范大学(13671)
- 基金
- 项目(89156)
- 科学(70850)
- 基金(65948)
- 家(59543)
- 研究(59461)
- 国家(59212)
- 科学基金(50898)
- 社会(37470)
- 自然(36131)
- 社会科(35722)
- 社会科学(35710)
- 自然科(35345)
- 自然科学(35340)
- 基金项目(35243)
- 省(34806)
- 自然科学基金(34613)
- 划(30121)
- 资助(27831)
- 教育(27784)
- 编号(23366)
- 重点(20641)
- 部(19090)
- 发(18685)
- 创(17996)
- 计划(17773)
- 科研(17288)
- 创新(17005)
- 成果(16787)
- 课题(16449)
- 大学(15786)
共检索到176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丽娟 李文亮 刘栋 周东颖 P.H.Verburg
CLUE-S模型是研究中小尺度规模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哈大齐工业走廊面积为3451044hm2,属于大尺度规模的研究区域。本研究基于哈大齐工业走廊1990、2000、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利用CLUE-S模型首先对哈大齐工业走廊所属的7个市县土地利用变化分别进行模拟,然后将各市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图进行拼接,采用面积优先法解决拼接时所遇到的行政区边界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不连续面,实现了利用CLUE-S模型模拟大尺度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趋势表现为耕地数量将略有增加,约增加2.62%,建设用地将明显增加,约增加24.37%,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较为突出,分别减少11.17%、6.44%、18.04%,未利用地减少约5.58%。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裴彬 潘韬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要素的动态作用过程自LUCC相关研究计划开展以来一直是重点内容,并且愈来愈受到重视。将土地利用主体的决策过程和环境要素变化过程综合起来研究土地利用系统动态变化,是实现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在对土地利用系统复杂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土地利用系统变化模拟需要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土地自然环境要素对土地利用主体决策的影响、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主体及主体间相互作用及在此基础上的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研究。土地利用模型是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有力工具,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系统模拟研究进展发现国内外真正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综合研究的模型尚不多见。基于主体的土地利用模拟方法综合了土地利用变化中空间变化和主体决策过程,适合于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变化的空间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和多尺度现象。本文在对国际上基于多主体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系统模拟的相关进展、模拟平台等分析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开展基于多主体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蔡玉梅,刘彦随,宇振荣,Peter H.Verburg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模拟是进行土地利用情景分析的重要基础。本文在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细胞自控模型(CA)、土地利用变化及效应模型(CLUE)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效应模型(CLUE-S)的方法,并以邯郸地区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认为CLUE-S模型采取经验模型的方法,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空间分配和驱动因子之间的统计关系模拟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同时也考虑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竞争关系,因此可以较好地模拟小尺度地区的近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考虑到短期或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主要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有关,而社会经济因子的空间化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突破这一瓶颈成为CLUE-S模型发展和应用的关键;CLUE-S模型主要解决的是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空间分配问题,在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模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利军 张淑花 臧淑英
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用地总体规划中,大庆市共开发340.9 km2,其中,盐碱地达320 km2。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建立选址模型,以地图代数为分析语言,在栅格数据的环境下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对大庆地区的工业用地选址情况进行模拟;当适宜度value≥8.38时,已获得的土地面积达到362.07 km2。结果表明:在栅格数据的环境下,以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用地选址,科学性强,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具有良好的效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蒙吉军 李正国 吴秀芹
目前,人类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都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关。利用1995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的解译结果,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0000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基于GIS软件平台ArcInfo7.1中文版对河西走廊近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年来,河西走廊发生了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①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数量和总边缘长度基本呈增加之势,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的破碎程度增加;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有明显增加,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都呈减少趋势,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③土地利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海涛
哈大齐工业走廊公共产品的建设对于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公共产品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上看,探讨实现走廊内公共产品高效建设目标的模式,应采取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之间的合作及市场与第三方部门的联合供给来实现,从而推进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在工业走廊公共产品建设中的合作,提高财政投入效益。
关键词:
工业走廊 公共产品 合作建设 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权瑞松
论文基于2000、2003和2006年土地利用数据,借助Terrset 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30年上海市土地利用结构,采用SCS模型探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水文效应。结果显示:1)Terrset CA-Markov模型的模拟精度为0.85,可用于模拟2030年上海土地利用格局。2)预测结果表明,2000—2030年间,工商业用地、居住用地与道路广场组成的城市不透水地面比重由2000年的26.54%激增至2030年的59.19%。3)上海不同区域的平均径流深度整体呈增加趋势,但也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性,而这种时空差异是由上海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转化造成的;2000—2030年间,上海中心城区不透水地面比重较高且变化较小,而郊区不透水地面面积大幅提升,导致郊区地表径流深度增幅大于中心城区。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城市风险管理与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秀春 黄秋昊 蔡运龙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是理解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Markov转化过程组成的随机模型因其能用少量的数据而实现对土地利用格局的模拟,是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研究中较合适的一个选择。本文构建了基于GIS技术的随机变化模型,以自然条件约束较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贵州省石阡县为例,应用1988年、2001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其他辅助数据模拟其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文章采用选取样点方式,计算包含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影响因子(如海拔、坡度、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等)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再运用该矩阵,以1988年土地利用为基础,模拟200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与2001年实际土地利用比较,模拟结果较为理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心玉 葛莹 张遵忠
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维和时间维上是一个渐进的、不确定的复杂过程,而模糊理论正是解决不确定性现象的一种合适的方法,所以尝试运用模糊推理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为研究区,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土地利用变化模糊推理模型,通过利用ANFIS训练获得模型的隶属函数及参数,并运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利用ANFIS建立的模型,基本上可以模拟研究区复杂而不确定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同时ANFIS可以有效地简化模糊推理模型结构,使得模型更具灵活性。因此,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解决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会然 杨成凤 宋金平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化模拟可定量地从空间尺度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是厘清未来时期内土地变化的重要途径。基于CLUE-S模型,以北京市为研究案例,结合1985、2000和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识别了北京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演化的驱动因素,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基于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禀赋及生态保护等不同情景,对北京市202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及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的时期内,驱动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呈现差异性,其中交通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率影响较显著,坡度对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大。2通过对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结果来看,Kappa指数为87.03%,说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3预测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城市发展均表现为继续向外扩展,且以东南、东北为主要扩展方向,但扩张的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黎夏
论文利用遥感和GIS对珠江三角洲发展走廊的土地利用空问格局及演变进行了分析。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农业用地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内部调整。由于区内各个城市之间自然经济要素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格局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及空间格局在东西发展走廊明显不同,并与一系列变量有关。论文利用紧凑性指数和熵可以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及演变进行定量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洪江 蔡天任
从理论视角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将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增长极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和工业园区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区域经济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综合三种理论内涵,可以提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主导思想。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发展 哈大齐工业走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玉昭 王威
文章分析了"哈大齐"工业走廊所处的地理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要实现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生态合作问题放在首位,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
生态合作 模式选择 工业走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英姝 吴占坤 胡锐
本文论述了物流系统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明确物流信息平台的使用和推广是实现哈大齐区域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针对哈大齐区域物流信息系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构建哈大齐区域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必要性。同时,根据区域物流发展对物流信息平台的实际需求,着重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信息平台各项基本功能进行了研究,为区域信息平台的最终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哈大齐 工业走廊 物流 信息平台 构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恩广
从分析信息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入理解信息科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清醒认识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和构建大庆市产业发展战略新高地,必须依靠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推进,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